歷史背景
北魏王朝本來是國力強盛、控弦百萬的北方大國。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全面漢化,此舉一方面催進了中華民族的大配合;另一方面,馬背民族一旦經儒釋道浸染,精粹與渣澤不加選擇地全部吸收,勃勃雄武頓時變成儒雅奢靡。尚武之風急劇消褪,南朝坐談之俗頓侵,馬上雄豪搖身變成為衣冠士人,整個國家又處於北方周邊少數民族的窺覦之下,隱患已經悄然滋長。如果有個壽命稍長而又柔仁的守成之主,王朝命運可能會更長久一些。偏偏魏王朝皇帝壽數不永,往往二、三十歲就得病而死,或是在三、四十歲的壯年被弒,或是十幾、二十歲就被母后鴆殺,孝文帝死後,其子世宗宣武帝在位17年,33歲病死;宣武帝的兒子孝明帝6歲即位,在位13年,19歲時被親生母親胡太后毒殺。胡太后臨朝秉政,淫蕩自恣,佞佛建廟,內寵面首,外侈財物,對人民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致使上恨下怨,民不聊生。其時倒沒什麼外憂,北方的柔然和南方的梁朝均沒有對魏國有大規模戰事,反而國內民人造反,盜賊蜂起,堂堂大魏竟在短時間在內部被蛀空,只等著一隻強用力的手輕輕推它一下,就馬上形成摧枯拉朽的局面。英雄莫問出處,在群雄四起、狼煙遍地的情勢下,爾朱榮出場了。生平簡介
亂世崛起:爾朱榮的先世一直居住於爾朱川(今山西北部)這個地方,因此以居住地為姓氏。爾朱氏乃是‘契胡’中的一支,亦即前趙的石勒,石虎同出一源;再往上溯源,他們先祖乃是來自中亞的伊蘭人。爾朱榮的歷代先人都是部落酋長,到了北魏孝明帝時,這個位置落到爾朱榮頭上。
爾朱榮自幼聰慧機敏,遇事甚有決斷,更稀奇是膚色白皙,容貌俊美。爾朱榮承襲了父爵之後,正趕上北魏兵亂四起,爾朱榮見“四方兵起”,趁機“遂散畜牧,招合義勇,給其衣馬”,發展自己的勢力,組織了一支堅強的契胡軍隊,借著為朝廷效力的機會,逐步建立自己的霸業。其崛起的過程和早期的曹操極為相似,雙手沾滿了起義軍的鮮血,他的對手有入寇的柔然,有並,瓜,肆叛亂的胡人,但主要還是在鎮壓六鎮起義過程中不斷壯大的。期間他廣絡人才,在鎮壓之後的降兵中,“擢其渠帥,量力授用”,使‘新附者威安”,如高歡、賀撥岳、侯景、宇文泰等人,都是從降兵中收羅起來的將領,後成為爾朱榮的得力將帥。此時的爾朱榮已經不滿足於一個地域性的軍閥,他在等待機會,要控制北魏的洛陽朝廷,進而成就帝王的霸業。
河陰之變:當時北魏朝廷由靈太后把持,靈太后重用寵臣小人,政治腐敗不堪,境內內亂不止,朝廷毫無威信。孝明帝逐漸年長,對權力被剝奪深感不滿,對於靈太后的穢行也極度厭惡。母子矛盾日益尖銳。於是,私下密詔爾朱榮進兵洛陽,爾朱榮大喜過望,立即發兵。後黨得知風聲後首先採取措施,靈太后和姘頭一起密謀毒死親兒子孝明帝。興頭正盛的爾朱榮聞訊怒不可遏,發表慷慨激昂的宣言,立元子攸為帝,是為敬宗孝莊帝,勤兵擁眾,直指京師殺來。靈太后的爪牙四散而逃,爾朱榮大軍順利入京,靈太后見了爾朱榮還想辯解,昔日連見天顏機會都極少的秀容酋長現在已是牛氣沖天,拂衣而去,派軍士把靈太后和三歲的小皇帝扔入黃河淹死。
可是,接著爾朱榮做了一件讓後人唾罵的事。除掉胡太后和幼帝後,考慮到自己在朝廷根基尚淺,怕今後不好控制,想誅殺立威,聽從親信費穆勸說,出了一個狠招:莊帝循河西至河陰,引導百官於行宮西北,告之朝臣說要祭天,不能請假。百官聚集之後,爾朱榮撿個高台四處望,立馬於上,大聲叱責說:“天下喪亂,肅宗暴崩,都是你們不能輔弼造成。而且朝臣貪虐,個個該殺!”言畢,縱兵大殺, 史稱“河陰之變”。死難朝臣人數極多,據《北史》、《魏書》記載有一千三百多人,《資治通鑑》記載有兩千多,反正是上至丞相高陽王元雍、司空元欽、義陽王元略,下至正居喪在家的黃門郎王遵業兄弟,包括孝莊帝的兄弟,不分良奸,全部刀劈斧砍,殺個精光。 把遷到洛陽的漢化鮮卑貴族和出仕北魏政權中的漢族大族消滅殆盡。有了此事,歷史上罵名滾滾。“河陰之變”另一個後果,是爾朱榮和北魏朝廷和皇室之間已經沒有調和的可能,爾朱榮也注定要成為北魏的亂臣賊子。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而且必須一直下去。爾朱榮當時不是沒有考慮篡位,但是當時天下未定,屬下意見不一,而且爾朱榮很迷信,派人鑄他自己的金像。當時魏王朝凡做重大抉擇時,常常鑄金人以卜吉凶。一共鑄了四次,金像全部都沒有鑄成。爾朱榮信任的一個巫師也勸他,說天時人事都不成熟。於是重新迎回孝莊帝還宮,叩頭謝罪,率軍返回晉陽。鄴城之戰:有此以少勝多的經典之戰,足可以使爾朱榮在中華民族軍事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六鎮起義之後,經過不斷的戰鬥和吞併,葛榮的一支逐漸壯大,擁有燕、幽、冀、定、瀛、殷、滄七州之地。葛榮遂自稱天子,建國號齊,改元廣安。孝昌三年二月,葛榮殺另一個起義首領杜洛周並其部眾。至此葛榮兼併四方武裝,號稱百萬,南下圍攻鄴城,打算一舉推翻北魏朝廷,一統天下。不幸的是他遇到了爾朱榮。
爾朱榮聽說鄴城被圍之後,立即親自率精兵七千,人攜兩馬(一馬為副,方便晝夜兼行),直撲河北。葛榮橫行河北之地為時已久,又聽說爾朱榮這么一點人馬,大喜於色,十分輕視,對部下說:‘對付這些人,豈非手到擒來?你們只要多準備些繩索,屆時捆人就是了’。這位草寇出身的莽撞人背向鄴城,列陣數十里,散漫迎敵。如此輕敵,焉能不敗?
可是,雙方兵力上的懸殊差距卻是事實,葛榮雖無百萬雄兵,30萬人馬還是有的。爾朱榮打仗絕對是個高手中的高手。他先派兵埋伏于山谷間,準備出奇不意地出擊。又三人一組,派出幾百組騎馬四躍,揚塵鼓噪,讓葛榮軍人不知已方數目多少。雙方近距離混戰,考慮到刀不如棒好使,又發給兵士每人袖裡藏棒一枚,以便近擊。為了防止兵士貪功,割首及求賞,他又下令戰後不以人腦袋為封賞的標準,只以大勝為準。試想,如果百萬人的腦袋一動不動讓七千個人去割,也得把這七千人活活累死。更重要的是如此神奇戰法,意在驅散敵兵,或追逐至遠方,而不要圍截起來,以免敵人聚集之後,發揮人數上的優勢。隨著爾朱榮身先士卒沖入敵陣,數千名精騎一齊左衝右突,來往揮擊,竟將葛榮的30萬大軍一下子衝散。然後,爾朱榮回過身來,集中所有精兵殺向葛榮的中軍,一戰而擒之,於是葛榮全軍崩潰。
如何處理降兵的問題上是非常棘手的,因為投降的人太多,一個士兵要處理一百多人降兵。爾朱榮的手段比項羽高明的多,他首先下令葛榮軍士就地遣散,可以親屬相隨,一概不問。“於是群情大喜,登即四散。數十萬眾一朝散盡。”等到這些散兵游勇出走百里之外,聚不起團來,爾朱榮才又派押領的官在各條路口等候,把降眾分別集中起來,進行安置,原來的首領量才錄用,編入自己軍隊服務,使新附降兵都感服他的處置。爾朱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竟使北魏的後續部隊還沒有發動就已經風平浪靜了。
偷襲黃河:河陰之變之後,北魏北海王元顥都倉惶南奔,投降南朝梁國。後來元顥請求梁武帝蕭衍幫助其成為北魏的皇帝。出於戰略上的考慮,梁武帝認為這是一個向魏土拓境的大好時機,於是便欣然同意了。陳慶之受任為飈勇將軍,送元顥北上洛陽。照理說這是一次具有相當規模的軍事行動,可是梁武帝僅僅讓陳慶之所部七千人孤軍北上,並未在別處派軍加以協助,這不由得令人懷疑起梁武帝的真正用意,很有可能梁武帝並不願花費太多精力浪費在這個北魏的流亡貴族身上,只是想派陳慶之率領少部分軍隊敷衍一下。不過這不足萬人的隊伍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從襲取銍城到奪取洛陽,陳慶之率軍共取城32座,作戰47次,戰無不勝。至此,黃河以南地區全部歸附,頌聲四起。這時北魏最後的希望爾朱榮出場了。
爾朱榮聞聽自己所立的魏莊帝元子攸奔逃於長子(上黨縣名),趕忙率兵奔赴,並與元顥和陳慶之在黃河兩邊雙方對峙。陳慶之三日十一戰,殺傷甚眾。爾朱榮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在陳慶之這裡吃了大虧,他馬上改變策略,不再與陳慶之作正面接觸。他製作了許多木筏,渡過黃河,直接抄襲元顥的本陣。因出其不意,元顥部一戰即潰,他自己也在逃往臨潁的路上被抓獲,而洛陽隨後就失陷了。如此一來,陳慶之四面受敵,爾朱榮不肯放過這個強勁的對手,親自率領精兵馬隊追擊陳慶之。正值嵩高河水暴漲,陳慶之軍在追兵和大水的衝擊下,死散殆盡。陳慶之削髮裝扮成和尚,隻身一人步行逃回梁朝。公正地說,爾朱榮軍與陳慶之軍實力上是有很大差距的,但在短短5天時間內,把這個北伐名將打得隻身而逃,毫無數月前的威風,不能不佩服爾朱榮高超的指揮藝術。血濺宮廷:“挽狂瀾於既倒。”爾朱榮在兩次在危難之時挽救了北魏朝廷之後,爾朱榮又相繼斬殺了幽,平二州的韓樓,生擒了豳、涇的万俟醜奴,活抓王慶雲,平定關西,基本統一了北方。就在此時,他和孝莊帝矛盾也日益尖銳。
孝莊帝是個傀儡,可偏偏他是個有為青年,‘舊勤於政事,朝夕不倦,多次親自覽閱案卷,消彌冤獄’。朝政均由爾朱榮在晉陽控制。魏莊帝左右大臣、內侍,全是爾朱榮安插的眼線,皇帝一舉一動這些人都會稟告給他。偏偏爾朱榮還要干涉孝莊帝私人生活。爾朱榮的女兒本是孝明帝的側妃,但爾朱榮卻強迫孝莊帝立她為後。爾朱皇后也不是善茬,經常和皇帝過不去,發脾氣耍性子。她常常說:‘我在天子面前放肆一些有什麼關係?他本來就是我爹所立,我爹把帝位讓給他已經很不錯了!’
孝莊帝外有強臣逼迫,內有惡後威嚇,經常怏怏不樂,隨著境內的敵人被消滅,爾朱榮又申請入朝,準備進一步控制中央,為下一步篡位做準備,雙方攤牌的時候終於到了。於是孝莊帝開始與一些皇族近臣密謀誅殺爾朱榮,其實做的本不嚴密,也傳到了爾朱榮那裡。所以爾朱榮的親信都勸他搶先下手,但爾朱榮自信得很,認為孝莊帝決計沒有這種膽量。堂弟爾朱世隆懷疑莊帝舉動有異,自己派人在自家門上寫個匿名貼子:“天子與楊侃、高道穆密謀,要殺掉太原王!”然後他自己假裝發現匿名信,揭下貼子呈送給爾朱榮。爾朱榮此時沒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唰唰幾下撕毀匿名貼,往地上狠狠吐了口唾沫:“世隆真是膽小鼠輩,誰敢生殺我的念頭!”爾朱榮的妻子也勸他不要去洛陽,但爾朱榮不聽。
爾朱榮入朝,當面問起外面傳言,孝莊帝說:“外面的人都說您也要殺我,難道是真的?”這樣的巧妙反問使爾朱榮無言以對,以後每次入朝覲見,左右從人不過數十,還都空手不帶兵器。而帝黨方面刺殺爾朱榮的行動卻加緊進行。530年九月戊戌日,孝莊帝埋伏兵士在明光殿東序,然後遣使飛報爾朱榮。聲稱爾朱皇后剛剛生下太子,皇宮內文武百官絡繹不絕地到府上道賀,祝賀爾朱榮榮升為外公。爾朱榮並不起疑,遂進宮入殿。見到孝莊帝,爾朱榮未等開口道喜,忽然見孝莊帝手下兩個人手裡提刀從殿東門跑進,他馬上驚起,直奔御座想挾持孝莊帝抵抗。孝莊帝膝上早已橫備一刀,見爾朱榮衝上,直刺入腹,一代英雄應聲斃命。眾人舉刀亂砍,親信元天穆也死在亂刀之下。跟隨爾朱榮入宮的十四歲兒子爾朱菩提以及從人三十多個全被伏兵所殺。爾朱榮終於死在了他所看不起的孝莊帝的刀下。
歷史評價
撰寫《魏書》的魏收對爾朱榮有如下評價:爾朱榮屬肅宗暴崩,民怨神怒,遂有匡頹拯弊之志,援主逐惡之圖,蓋天啟之也。於時,上下離心,文武解體,鹹企忠議之聲,俱聽桓文之舉。勞不汗馬,朝野靡然,扶翼懿親,宗社有主,祀魏配天,不殞舊物。及夫擒葛榮,誅元顥,戮刑杲,剪韓婁,醜奴、寶寅鹹梟馬市。此諸魁者,或據象魏,或僭號令,人謂秉皇符,身各謀帝業,非徒鼠竊狗盜,一城一聚而已。苟非榮之致力,克夷大難,則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也。然則榮之功烈,亦已茂乎。而始則希覦非望,睥睨宸極;終乃靈後、少帝沉流不反。河陰之下,衣冠塗地。此其所以得罪人神,而終於夷戮也。向使榮無奸忍之失,修德義之風,則彭、韋、伊、霍,夫何足數!
受《魏書》影響,後人對爾朱榮多是負面評價,有人稱其‘功高孟德,禍比董卓’。爾朱榮作為傑出的軍事家,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毋庸置疑,但他不是一個政治家、權謀家。在治國方針上,他拒絕採取“調政養民”的政策,窮兵黷武。在官吏的任用上,爾朱榮任人唯親,“廣布親戚,列為左右”。求官者,凡經爾朱榮啟請的,沒有不成功的;對於補官者,雖因“階懸不奉”補不上的,爾朱榮即令補者“往奪其任”就此上任。北魏吏治,由於“河陰之變”使得“京邑士子不一存,率皆逃竄,無敢出者。直衛空虛,官守廢曠。”經爾朱榮的謝罪和對死者的封爵進官,使“朝士逃亡者亦稍來歸闕”。不過“自茲已後,贈終叨濫,庸人賤品,動至大官,為識者所不貴。”北魏的官吏更加混亂。
爾朱榮確實是北魏王朝的掘墓者,大大促進了北魏的滅亡,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相關史料
《北史》卷四八 爾朱榮傳
《魏書》列傳第六十二 爾朱榮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