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71年出生於哈爾濱,父母都從事文字工作; 。
4歲時,父母到天津文聯工作,田曉菲也隨父母來天津,在天津市文聯大院的地震棚里開始接觸文學,在《天津日報》發表第一首詩,後出版了5本詩集。以柳溪阿姨為代表的天津一批老作家都曾是她的忘年交。
13歲作為國中學生的田曉菲(就讀於天津13中學),因詩歌創作獲獎並結集出版而被北大西語系讀英美文學專業破格錄取,
16歲時,適逢北大建校90周年前夕,田曉菲寫下了《十三歲的際遇》,當時她已是大學三年級的“老生”了,字裡行間充滿著對北大的眷戀和對未來的憧憬,這篇文章後來被選入國內中學課本,也成為田曉菲少年時代的代表作之一。
1989年畢業。
1991年獲得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英國文學碩士學位;
1998年6月,獲得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成為哈佛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博士生;
畢業後,她應聘到柯蓋德大學東亞系擔任客座助理教授;
1999年,任康奈爾大學中國古典文學助理教授;
2000年5月,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系邀請她到東亞系擔任講師;
2005年7月,任哈佛大學副教授;
2006年9月,年僅35歲的田曉菲正式成為哈佛大學教授。
人物作品
出版作品有《愛之歌》(詩集,1988),《生活的單行道》(散文集1993), 《 秋水堂論金瓶梅 》(2003),《塵幾錄:陶潛與手抄本文化》(英文,2005)等。
譯著包括《毛主席的孩子們:紅衛兵一代的成長與經歷》(合譯,1988),《後現代主義與大眾文化》(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他山的石頭記:宇文所安自選集》(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薩福”:一個歐美文學傳統的生成》《塵幾錄:陶潛與手抄本文化》(2002)。現正致力於梁朝宮廷文化研究。 曾有小說、散文、文學評論、詩集發表、出版;現正致力於梁朝宮廷文化研究。
代表作《十三歲的際遇》,選入國內中學課本。
個人生活
結識海子
田曉菲在北大校園結識了15歲考入北大的查海生,也就是詩人海子,當時的海子在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哲學教研室任教。田曉菲曾拿著詩歌去找過海子,海子說:“如果你能堅持,你將是位偉大的詩人。”
1989年,田曉菲聽到了海子臥軌自殺的訊息,之後,她很長時間沒有寫詩。她無法理解一位鼓勵自己堅持的詩人,為何沒有選擇堅持?那時候,田曉菲開始思考人生的價值,海子逝世兩年後,20歲的田曉菲到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系攻讀博士。
家庭生活
哈佛東亞語言與文明系系主任史蒂芬·歐文,他的中文名字叫宇文所安。宇文所安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從小就喜歡詩歌。他講一口流利的漢語,他關於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專著以唐詩為主,英語著作和漢譯著作十幾種,他已獲得了詹姆斯·布萊因特·柯南德特級教授這一最高級別的職稱。田曉菲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宇文所安是她的導師。
田曉菲畢業了,宇文所安邀田曉菲到山上旅遊,並在下山的時候表達了對她的愛意。
1999年元旦,他們在美國的紐約州舉行了浪漫的婚禮。
盤點世界知名女作家
本期任務盤點世界知名女性作家,完善詞條正文內容,添加摘要、信息模組、關聯詞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