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迪絲·華頓

伊迪絲·華頓

伊迪絲·華頓(Edith Wharton, 1862年1月24日-1937年8月11日),美國女作家。作品有《高尚的嗜好》、《純真年代》、《四月里的陣雨》、《馬恩河》、《戰地英雄》等書。

基本信息

簡介

伊迪絲·華頓 伊迪絲·華頓

伊迪絲·華頓 (Edith Wharton, 1862年1月24日 - 1937年8月11日),美國女作家。

原名伊迪絲·紐伯·瓊斯(Edith Newbold Jones),是紐約名門望族瓊斯家的女兒。她在家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1歲即開始寫作。16歲時自費出版一本詩集。後來多次出國旅行。社交之餘埋頭寫作。1885年她和一個比她大13歲的有錢的波士頓人愛德華·華頓結了婚。此人性格雖好,但他們卻很少共同之處,幾年以後,愛德華患了精神病,最終導致了他們的離婚(1913年),從此以後,伊迪絲長住巴黎,並參加了紅十字會,一戰後僅回過美國一次,直到1937年去世,葬在凡爾賽。

人物生平

伊迪絲·華頓 伊迪絲·華頓

伊迪絲出生於紐約上流社會,但家境富裕程度一般。年輕時的她害羞而熱愛讀書,並不樂於參與上流社會的活動,而是更喜歡用自己的雙眼觀察這個圈子。她將聰明才智用於記錄“老紐約”家庭的虛榮——緊緊守護與日俱下的財富以及從荷蘭祖先那裡承襲而來的古老聲望——及要躋身上流社會、取代“老紐約”的百萬“暴發戶”們。在第五大街府宅的會客廳里,在邊道上樸素的褐砂石屋子裡,在雅致的賓館中,在破舊的租來的房間中,在時髦的避暑勝地,到處都有伊迪絲的寫作素材,足夠她一生享用並成為那個時代最受人尊敬的成功的小說家之一。

伊迪絲本人的生活就帶有小說的因素。1885年,她平淡地同波士頓人特迪·華頓結婚。特迪雖然富有,但毫無情趣,遠遠不如妻子的才華。伊迪絲在無所事事與富足中度過幾年時光,在麻薩諸塞州的羅尼爾市搭建自己的度假之屋“山峰”(TheMount);頻頻到薩拉托加、新港(Newport)、紐約的富人圈裡進行社交活動。在此期間,她開始嘗試兒時夢想的文學職業;短篇小說集《高尚的嗜好》(The GreaterInclination)(1899)贏得了一些青睞。在20世紀早期,她平穩地創作了多部小說,成了真正有名氣的作家;而同時婚姻也出

伊迪絲·華頓 伊迪絲·華頓

現了危機(特迪挪用她的信託基金,花在對他更依順的年輕女人身上),她大部分時間都住在歐洲,並沒有丈夫的一直陪伴。1906年至1909年她認識了莫頓·富勒敦,並深深愛上了他,但不幸的是,富勒敦竟然是一個下流粗俗的男人。1913年,她同特迪離婚,從此她只同文化圈的有名男人保持純粹的友誼關係——最有名的是亨利·詹姆斯 [96],還有瓦爾特·貝瑞(Walter Berry)及伯納德·貝倫森(BernardBerenson)。(她1911年出版的最有名的短篇小說《伊坦·弗洛美》(EthanFrome)基調灰暗,很可能折射出她徹底擺脫了對婚姻的幻想。)她在歐洲永久定居下來,以越來越高的稿酬為生。在豪華的巴黎公寓及法國南部花園別墅里,經常以文人的身份熱情慷慨地招待剛出茅廬的年輕作家們。華頓與同時代的很多文人、政客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包括西奧多·羅斯福、F·斯科特·菲茲傑拉德、海明威以及亨利·詹姆斯等。

寫作特點

伊迪絲·華頓 伊迪絲·華頓

伊迪絲·華頓起初是為了排遣上流社會家庭生活的苦悶而開始寫作的。她最初創作的短篇小說大多是以歐洲為背景的藝術家故事,均收入在1899年出版的《大傾向》中。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抉擇的山谷》發表於1902年。寫的是18世紀的義大利,充滿著時代的色彩。1905年,她的成名作,長篇小說《歡樂之家》問世後,即奠定她的第一流作家的地位。該小說描寫一個破碎家庭的少女,因追求上層社會的奢侈生活而自甘墮落,最後遭人唾棄走上絕路。諷刺了暴發戶的庸俗勢力,暴露了資產階級所謂道德觀的虛偽。

1907年,華頓移居法國,與亨利·詹姆斯結成摯友,深受其美學思想的影響。於1911-1912年出版了描寫法國人與美國婦女戀愛故事的中篇小說《特來梅夫人》和《暗礁》,作品以悲劇的結局揭示了傳統觀念和個人慾望之間的衝突。此間出版的另一部中篇小說《伊坦·弗洛美》,也是以一個愛情悲劇深刻地展示了人的感情受社會習俗和規範壓抑時的痛苦。1913年她與丈夫離異後,懷著孤寂的心情於同年寫成一部來自中西部的俗不可耐的巨浪如何吞沒東部上流社會的高壓氛圍的小說《鄉村習俗》。

簽名 簽名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華頓積極為法國服務,救護傷員與救濟難民,表現出驚人的組織才能。同時她還繼續從事創作。1915年寫出《戰鬥的法國-從敦刻爾克到貝爾福》。1918年發表戰爭小說《馬恩河》。1923年又出版同題材小說《出征的兒子》,歌頌了法國為拯救文明而與黑暗勢力進行的搏鬥。此外,她還於1917年發表了《伊坦·弗洛美》的姊妹篇《夏》,這部小說描寫了新英格蘭艱苦的農村生活和一位姑娘的悲慘的故事。由於華頓在文學創作上所作貢獻,1916年曾獲法國騎士團勳章,1918年又獲得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王勳章。

戰後,華頓仍以自己熟悉的紐約上流社會為創作背景,於1920年發表小說《天真的時代》,描寫了青年律師紐蘭與波蘭伯爵之妻艾倫的婚外戀情,最後以理智戰勝庸俗的故事。並因該小說而獲得1921年的普利茲獎。1923年,她回到美國,接受耶魯大學授予的名譽博士學位,成為第一個獲得此殊榮的女性。1927年,她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但未獲獎。

華頓的後期小說很多,從文筆和氣質方面都不如早期作品,較出色的有1927年的《朦朧入睡》、1929年的《夾在中間的哈德遜河》和1932年的《諸神降臨》,其中《朦朧入睡》出版後,即成為暢銷書。她還寫過許多短篇小說、遊記、回憶錄、傳記和詩集,最值得注意的是1925年的文學論集《小說創作》和1934年的自傳《回顧》。晚年她仍不停筆,創作出最佳作品《海盜》,並於死後發表。1937年8月11日,她在巴黎郊外逝世,終年75歲。

對於華頓,評論家們往往把她歸為亨利·詹姆斯一類的“心理分析派”小說家,因為兩人的美學思想確實很相近。但華頓的小說並不過分局限在對人物思想深處的細微探索,而是著重表現社會的物質和精神力量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影響。她的那些優秀的社會風俗小說深刻揭露了上流社會的虛偽,真實反映了那個歷史時代,具有道德洞察力和很高的美學價值。她的文體明麗自然、優美雅致、毫無晦澀含混之弊。她的聲望在她死後曾一度下降,但近年來,隨著女權運動的興起,又呈上升趨勢。一些評論家認為她理應得到更高的評價。

伊迪絲·華頓和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1775—1817)同屬“風俗小說家”。所謂“風俗小說”,就是指那種如實反映特定的時代、特定的地點、特定的社會階層的社會風俗、習慣禮儀的小說。伊迪絲·華頓的小說大多數描寫她所熟知的紐約上流社會,也就是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老紐約舊事。寫紐約上流社會,有《快樂之家》、《純真年代》、《老紐約》這樣的傑作,憑藉她敏銳的觀察和駕馭文字的能力寫農村生活,也有《伊坦·弗洛美》那樣的名篇。

並非所有的大作家文筆都非常優美,但華頓夫人的文筆是有口皆碑的。抒情的文筆又穿插著微妙的諷刺,構成了華頓夫人突出的文體。

個人作品

伊迪絲·華頓作品集包括有作品《譯序》、《假曙光》、《老處女》、《火花》、《元旦》、《小女孩》、《石榴籽》、《一瓶畢雷礦泉水》和《亨利·詹姆斯》。

《鄉土風俗》(The Custom of the Country), 《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 《歡樂之家》(The House of Mirth)

作品賞析

《歡樂之家》的手稿之一 《歡樂之家》的手稿之一

童年時的難以與人相處及後來失敗的婚姻造就了伊迪絲堅強的性格,也使她更加自律而勤奮,不但成為暢銷作家,亦是優秀作家。在她眾多傑出小說中(我竟覺得分不出哪本更優秀),我特別推薦讀《鄉土風俗》(1913),書中的女主人翁昂汀·斯普拉格(Undine Spragg),野心勃勃,每次征服後都不能滿足;還推薦《純真年代》(1920),故事講的是19世紀80年代紐約一位男青年猶豫不決的情感糾葛,對初戀情人重新燃起了愛情,而又舍不了未婚妻;另一本推薦的是伊迪絲的第一部暢銷書《歡樂之家》(1905),我認為書中女主人翁莉莉·巴特(Lily Bart)是伊迪絲塑造得最細膩的人物。莉莉與貝姬·夏普一樣,為了在社會中贏得自己的位置可以不惜一切手段。不同的是,薩克雷試圖不讓自己、不讓讀者喜歡那個精力充沛的女冒險家(把她塑造成一位不稱職的母親);而伊迪絲很明顯對莉莉懷有深深的同情,但卻無法改變僵硬而挑剔的社會帶給她的厄運。

在上述幾部小說及其它所有作品中,伊迪絲· 華頓看待世界的眼神是同情但又毫不留情的。

文學成就

華頓十分注重文學傳統在個人作品中的作用。她相信文化文學傳統具有前後相繼的連續性,作家作品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創作實踐中,她從前輩作家的理論實踐中受益匪淺。她對美學的敏感直接來源於亞里士多德;對國際題材的運用是受詹姆斯的影響;她對自然主義決定論的興趣不亞於任何一個自然主義作家。雖然,華頓從未創立過新文學流派,但在她近四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她對文學傳統融會貫通的使用已經使她有別於其他作家。比較她與大師們的作品,我們可以發現華頓的成就不在他們之下,她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重要作家。

電影

華頓的作品曾多次被搬上銀幕:

1993年的《純真年代》,改編自《純真年代》,由馬田·史高西斯執導,丹尼爾·戴-劉易斯、蜜雪兒·菲佛和薇諾娜·瑞德等主演。

盤點世界知名女作家

本期任務盤點世界知名女性作家,完善詞條正文內容,添加摘要、信息模組、關聯詞條。
石淑芳
劉慕沙
亞歷山德拉·柯倫泰
小式部內侍
瑪格麗特·杜魯門
哈里特·伊莉莎白·比徹·斯托
小大君
絲山秋子
和泉式部
圓地文子
格麗特·米切爾
閔安琪
史蒂芬妮·梅爾
哈波·李
唯色
左玉冰
阿蘭達蒂·羅伊
沙拉金尼·奈都
殷張蘭熙
麗莎白·巴丹德
娜斯
華嚴[台灣作家]
阿格涅·米蓋爾
黛依娜·查薇雅諾
毛[作家]
鍾怡雯
梁小詩
鄭妙珊
莫莉花
殷允芃
高樹信子
蔡珠兒
西格麗德·溫塞特
安娜·金
琳恩·切尼
舒雲
張薇薇
章詒和
赤染晶子
艾莉絲·希柏德
奧蘭普·德古熱
伊莉莎白·諾艾爾-諾依曼
何鳴雁
山崎豐子
平路
吳春桃
何冀平
田曉菲
新井一二三
胡茵夢
艾蓓
李昂[女作家]
張小虹
陳丹燕
張虹
蕭珊
航鷹
蘇偉貞
鄭念
珞珈三女傑
薇拉·凱瑟
黃蓓佳
齊邦媛
張秀亞
張曼娟
安妮·勃朗特
戴厚英
歐陽子
鍾梅音
徐鍾佩
林海音
川上弘美
赫塔·米勒
梅志
蘇青[作家]
陳若曦
聶華苓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
陳美齡
托妮·莫里森
杏林子
簡媜
查建英
安妮寶貝
關露
朱天心
張曉風
黃宗英
于丹[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伊迪絲·華頓
蘇珊·桑塔格
莎拉·佩林
艾米莉·迪金森
許廣平
多麗絲·萊辛
虹影
方方
諶容
舒婷
吉本芭娜娜
瀨戶內寂聽
紫式部
張悅然
楊沫
陳衡哲
朱天文
張愛玲
張充和
席慕容
凌力
吳淡如
蘇雪林
施叔青
琦君
桂文亞
丁玲
瓊瑤
張抗抗
宗璞
朱淑真
林白[作家]
楊絳
賽珍珠
艾米莉·勃朗特
夏綠蒂·勃朗特
簡·奧斯丁
塞爾瑪·拉格洛夫
饒雪漫
蕭紅
張海迪
謝冰瑩
王安憶
池莉
畢淑敏
冰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