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蘭普·德古熱

奧蘭普·德古熱

奧蘭普·德古熱(法語:Olympe de Gouges,蒙托邦1748年5月7日~1793年11月3日)原名瑪麗·古茲(Marie Gouze),法國女權主義者、劇作家、政治活動家,其有關女權主義和廢奴主義的作品擁有大量客群。

基本信息

人物傳紀

在歐洲大陸,女權運動的源頭一般被認為來自法國大革命自由平等思潮的影響。18世紀90年代,巴黎出現了一些女性的俱樂部,她們要求教育權和就業權,著名女權活動家瑪麗·戈茲(Marie Gouze,別名奧蘭普·德古熱)代表她的俱樂部發表了第一個“女權宣言”,主張自由平等的公平權利不能僅限於男性。她在法國大革命後期遇害,女權俱樂部也被解散。在以後的年代中,女性組織一再重組,但總是遇到男權社會的敵意,有時甚至激起暴力衝突。

奧蘭普·德古日(OlylnpedeGoUgdes)1789年提出了《女權宣言》,和《人權宣言》相抗衡。她在宣言中要求廢除一切男性特權,但不久她就被送上斷頭台。當時還出現了一些短命的刊物,少數婦女徒勞地從事政治活動。

人物生平

抗議人權

1790年,馬奎斯·孔多塞發表了《關於承認女性公民權》的小冊子,他聲稱男女都有平等權利,女性與男性一樣享有天賦人權。孔多塞的理論深深影響了一位名叫奧林普·德·古日(Olympede Gouges)的女作家。

奧林普·德·古日原名瑪麗·古茲,1748年出生於法國蒙托邦的普通家庭。她很早就結婚並育有一子。由於丈夫去世,瑪麗·古茲獨自搬到巴黎,開始從事戲劇創作,並改名為奧林普·德·古日。法國大革命爆發後,德·古日支持革命,她認為自己也是社會中受到不公正壓迫的女性中的一員。德·古日希望新的共和國能給法國婦女帶來轉機,認為新的社會制度應該完全根除愚蠢和獨占,但是1789年發表的《人權宣言》讓德·古日大失所望,她意識到這份宣言依舊是男人的宣言,婦女沒有從宣言中得到任何平等的權利。

1791年,德·古日以《人權宣言》作為改編依據,以幾乎完全相同的形式寫出了《女權和女公民權利宣言》,此宣言包括前言和17項內容,其中有14項基本上是採用了《人權宣言》的內容,只不過將《人權宣言》中的“男人”和“公民”替換成為成為“女人”和“女公民”。但德·古日並非只是對人權宣言進行簡單地改寫,也對婦女權利進行補充完善,比如她將第4條改寫為“自由和正義包括歸還屬於他人的一切東西;因此,對於婦女行使自然權利的唯一限制,就是男人的永遠專制。自然法則和理性將改變這種限制”,將第13條改寫為“公共賦稅對於男女是平等的,婦女分擔所有的義務和艱苦的工作,因此,她應當同樣分享公職、就業、官職、榮譽和職位”。

德·古日在宣言的第一行發問:“男人,你能公平嗎?”她號召婦女早日覺醒,去認識自己的權利。她認識到男人“一旦獲得自由,便對婦女實行不公正的態度”,婦女的盲目輕信並沒有讓自己在革命中得到好處,受到的蔑視卻更加明顯。

在《女權與女公民權利宣言》中,德·古日將它的觀點建立在天賦人權的基礎上。平等不是像禮物一樣被給予的,而是天賦之權利,人人都要承認這一點。德·古日認為受教育的機會不均等,導致了男女之間的知識鴻溝,她認為女性應該是時候收回自己的權利了。“平等權不會給你,而是需要去要求。”德·古日曾寫信給皇后瑪麗·安托瓦內特,試圖說服她支持婦女權利運動:

當所有婦女都意識到自己的不幸命運以及她們的權利已經喪失殆盡時,這場革命才能繼續進行……請捍衛女人這個不幸的性別,這個國家一半的人都會支持你。

上斷頭台

1793年,法國婦女在努力成為法國公民的道路上挫折不斷——瑪麗·安托瓦內特、德·古日、瑪莉-簡·羅蘭以及其她女政治活動家被送上斷頭台,女權俱樂部和社團被禁止,同時婦女也被禁止在公共領域參加革命活動,法國重回“男性共和國”。

在大革命特別法庭上,德·古日的言論以及她對王權的維護被審判為重新宣傳君主制。她在獄中曾經寫信說自己的政治熱情可能會危及生命,這句話果真應驗了。在1793年11月3日,德·古日被處死。

1793年11月19日,有關三位被處死的婦女的評論被刊登在《導報》上,瑪麗·安托瓦內特背負了“一個壞母親,一個淫蕩的妻子”的罵名;德·古日則被形容為“幻想成為一個社會知名人士,而法律認為她是一個忘記了女性美德的陰謀家,因而要懲罰她”;羅蘭夫人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魔鬼,因為“出人頭地的欲望使她忘記了女性的美德”。

德·古日作為婦女權利的支持者,在她被處以極刑兩周后,巴黎公社檢察長皮埃爾·肖梅特發表演說打壓仍對爭取權利抱有希望的婦女:“從什麼時候起允許婦女放棄她們的性別變成男人?從什麼時候起習慣了看到婦女拋棄了對家庭和子女的精心照料,來到公共場所,來到演講台,來到議會,來到我們的軍隊中間,履行天性只分派給男人的權利?……那些想成為男人的厚顏無恥的婦女們,你們有資格這樣做嗎?你們還要發動運動嗎?”

德·古日自然成為了這次演講中的反面典型,肖梅特警告其他婦女:“要記住這個‘潑婦’……這個無恥的德·古日……她不去承擔自己的家庭責任,並且妄想著參與政治事務,還犯下如此罪行。她的這些不道德的所作所為,已經被法律復仇的火焰所吞噬,你們難道還想要效仿她嗎?不,當你們做回婦女天生應該做的事情的時候,你們一定會覺得那才是你們值得做的事情。”

歷史意義

人們今天能夠讀到的那些令人欽佩的婦女追求平等權利的運動在1793年戛然而止,在火焰熄滅的同時,黑暗變得更加漫長。在法國大革命之後的一百年,法國婦女權利並沒有進步,反而更加惡化,她們不但沒有任何政治權利,而且還在1826年被剝奪了離婚權。巴爾扎克將女人的命運和唯一的榮耀定義為“贏得男人心”,在他寫的《婚姻生理學》中,女人只不過是一份動產,是男人的附屬品。她們接受的管制更加嚴厲,鮮有機會接受教育和文化,幾乎被牢牢地關在廚房和家中。至於德·古日一直倡導的婦女選舉權,法國婦女得到這份權利已經是1944年的事情了。

德·古日自然也作為一個用心險惡的女人被歷史遺忘,因為她的政治立場,報紙稱她得到了應有的命運。而當她被提起時,得到的卻是輕視。19世紀中期,她被歷史學家解讀成一個沒文化的意志薄弱的女性,卻不自量力地想要改變她無法理解的世界。19世紀末,心理學家用她的作品解釋女革命者為什麼更容易歇斯底里。令人吃驚的是,在她逝世一百年以後,敢於宣稱女性應有的平等仍被當成一種心理問題。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女權主義學者終於做了大量工作,來恢復德·古日留給世界的精神遺產。西蒙·波伏娃在1949年出版了《第二性》,德·古日的作品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法國,德·古日接受到了應有的尊敬,法國人用她的名字命名了街道和學校。

人們通常認為女權主義是我們這個時代獨有的,這其中大部分的原因是由於德·古日長久以來遭遇的都是誹謗與遺忘,而非尊重。雖然她的觀點已經過去了兩百多年,但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現代性,並且保持了革命性。儘管她並不完美,但她卻敢於為爭取平等的權利付諸行動。爭取平等權的歷史進程並非一帆風順,德·古日在抗爭中所展示的精神力量將被永遠銘記,這種力量在歷史的進程中所發揮的作用遠超我們的想像。

盤點世界知名女作家

本期任務盤點世界知名女性作家,完善詞條正文內容,添加摘要、信息模組、關聯詞條。
石淑芳
劉慕沙
亞歷山德拉·柯倫泰
小式部內侍
瑪格麗特·杜魯門
哈里特·伊莉莎白·比徹·斯托
小大君
絲山秋子
和泉式部
圓地文子
格麗特·米切爾
閔安琪
史蒂芬妮·梅爾
哈波·李
唯色
左玉冰
阿蘭達蒂·羅伊
沙拉金尼·奈都
殷張蘭熙
麗莎白·巴丹德
娜斯
華嚴[台灣作家]
阿格涅·米蓋爾
黛依娜·查薇雅諾
毛[作家]
鍾怡雯
梁小詩
鄭妙珊
莫莉花
殷允芃
高樹信子
蔡珠兒
西格麗德·溫塞特
安娜·金
琳恩·切尼
舒雲
張薇薇
章詒和
赤染晶子
艾莉絲·希柏德
奧蘭普·德古熱
伊莉莎白·諾艾爾-諾依曼
何鳴雁
山崎豐子
平路
吳春桃
何冀平
田曉菲
新井一二三
胡茵夢
艾蓓
李昂[女作家]
張小虹
陳丹燕
張虹
蕭珊
航鷹
蘇偉貞
鄭念
珞珈三女傑
薇拉·凱瑟
黃蓓佳
齊邦媛
張秀亞
張曼娟
安妮·勃朗特
戴厚英
歐陽子
鍾梅音
徐鍾佩
林海音
川上弘美
赫塔·米勒
梅志
蘇青[作家]
陳若曦
聶華苓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
陳美齡
托妮·莫里森
杏林子
簡媜
查建英
安妮寶貝
關露
朱天心
張曉風
黃宗英
于丹[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伊迪絲·華頓
蘇珊·桑塔格
莎拉·佩林
艾米莉·迪金森
許廣平
多麗絲·萊辛
虹影
方方
諶容
舒婷
吉本芭娜娜
瀨戶內寂聽
紫式部
張悅然
楊沫
陳衡哲
朱天文
張愛玲
張充和
席慕容
凌力
吳淡如
蘇雪林
施叔青
琦君
桂文亞
丁玲
瓊瑤
張抗抗
宗璞
朱淑真
林白[作家]
楊絳
賽珍珠
艾米莉·勃朗特
夏綠蒂·勃朗特
簡·奧斯丁
塞爾瑪·拉格洛夫
饒雪漫
蕭紅
張海迪
謝冰瑩
王安憶
池莉
畢淑敏
冰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