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邦媛

齊邦媛

齊邦媛(1924~),女,漢族,遼寧鐵嶺人,1988年從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任內退休,受聘為台大榮譽教授迄今。曾任美國聖瑪麗學院、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訪問教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教學、著作,論述嚴謹;編選、翻譯、出版文學評論多種,對引介西方文學到台灣,將台灣代表性文學作品英譯推介至西方世界,卓有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齊邦媛齊邦媛

齊邦媛(1924~),遼寧鐵嶺人,台灣地區以及國民黨政界人士齊世英長女,國立武漢大學外文系畢業,1947年到台灣,1968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研究,1969年出任中興大學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1988年從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任內退休,受聘為台大榮譽教授迄今。曾任美國聖瑪麗學院、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訪問教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

教學、著作,論述嚴謹;編選、翻譯、出版文學評論多種,對引介西方文學到台灣,將台灣代表性文學作品英譯推介至西方世界,卓有貢獻。

主要著作

齊邦媛齊邦媛
1.《千年之淚》

2.《霧漸漸散的時候》

3.《一生中的一天》

4.《巨流河》

5.音譯《城南舊事》(部分,林海音原著)

此外,還主編有《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台灣1970-1989》、《中英對照讀台灣小說TaiwanliteratureinChineseandEnglish》、《二十世紀後半葉的中文文學》等。

人物經歷

齊邦媛在武漢大學齊邦媛在武漢大學
1924:元宵節生於遼寧省鐵嶺縣。父:齊世英(鐵生)母:裴毓貞(純一)。

1938:十一月底由父親帶往重慶,就讀南開中學。

1943:聯考入第二志願武漢大學哲學系,前往四川樂山,一年後轉入外文系,受教於朱光潛先生。

1947:大學畢業。九月得國立台灣大學聘任外文系助教,到台北。

1948:與羅裕昌於武大校友會相遇,十月返上海由父母主持,在新天安堂基督教會結婚。返台。

1953:台中一中任教高中英文。(至1958)

1958:至國立中興大學(原為省立農學院)任講師。兼任故宮博物院英文秘書(1959-1965)。

1967:隨夫調差,遷回台北。第二次考取FulbrightExchangeFellowship赴美任教於印第安納St.Mary-ofthe-WoodsCollege教授中國現代文學。同時正式註冊進IndianaUniversity進修比較文學。

1969:返台回中興大學,出任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

1970:開始在台大外文系兼任教授。講授文學院高級英文課程。

1977:台大外文系專任(講授英國文學史、高級英文、翻譯等課)。

1978:參加中華民國筆會。赴瑞典參加國際筆國年會(InternationalPEN)。

1982:暑假至紐約St.John’sUniversity開中國現代文學會議。首次與大陸文學界同時出席。

1985:應聘為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講授台灣文學(春季班)。同年,赴英國牛津大學參加中國現代文化會議。

回台後遭到人行道上車禍,重傷。

1988:由台大外文系退休。次年台大頒贈名譽教授位。

1989:主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台灣1970-1989》,小說卷一至五。台北:九歌。

1990:評論集《千年之淚》出版,台北:爾雅。

1992:接ChinesePENQuarterly總編輯工作(至1999)。林海音原著,殷張蘭熙、齊邦媛英譯《城南舊事》出版,香港:中文大學。

1999:四月赴北京與南開中學班友作五十年後首次重聚。主編《中英對照讀台灣小說TaiwanliteratureinChineseandEnglish》出版,台北,天下文化。

2000:齊邦媛、王德威主編英文版《二十世紀後半葉的中文文學》論文集出版,美國:印第安納大學。 

2001:“九一八”紀念七十周年回故鄉瀋陽,兄妹四人向東北中山中學獻“齊世英紀念圖書館”。 

2003:十月,鼓吹(催促)設立“國立文學館”於台南成立,經立法院改名為“國立台灣文學館”。

2009:記憶文學《巨流河》出版,台北:天下文化。

生平事跡

“永遠的齊老師”

在台灣,齊邦媛有著“永遠的齊老師”之稱,二十三歲(1947年)應聘到台灣大學外文系任助教開始,她畢生從事教育,並且負責過翻譯出版、統籌中學教材編選、推廣台灣文學等工作,真正桃李滿天下。小說家白先勇這樣形容他的老師齊邦媛:“她一生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真!”並將她稱為“台灣文學的守護天使”。
受父親影響,齊邦媛對政治也有極深的思考,在大學外文系的教學中,她首先將《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等反獨裁作品引入課堂,要求學生閱讀。台灣政治大學教授陳芳明多年後這樣回憶:“我對言論自由的嚮往,對思想解放的期待……都在齊老師的文學解釋中獲得依靠。”
齊邦媛生於遼寧鐵嶺,流經該地的遼河在清代名為巨流河,本書書名即來源於此。由於父親齊世英跟隨郭松齡兵諫張作霖失敗,被迫流亡,六歲的齊邦媛也跟著母親離開東北故鄉。此後的十七年大部分是戰爭歲月,齊邦媛跟隨父母從南京、北平,跟著撤退的路線一路往西南,在南開中學四川分校度過少女時期,後就讀國立武漢大學,師從朱光潛、吳宓等名家。六十多年前在武漢大學上朱光潛英詩課的手抄筆記,齊邦媛珍藏至今。1947年,齊邦媛大學畢業到台灣,直至1993年,才再度踏上大陸的土地,重返故鄉。
齊邦媛在《巨流河》的序言中解釋她寫此書的初衷,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猶太人寫他們悲傷的故事,日本人侵略惹來兩顆核子彈也寫個不休,而中國人自20世紀開始即苦難交纏,卻漸漸被湮沒與遺忘。而在那場戰爭中長大成人的她,心靈上刻滿彈痕,“六十年來,何曾為自己生身的故鄉和為她奮鬥的人寫過一篇血淚記錄?”

為簡體版重寫一章書

《巨流河》繁體版的腰封上有一句煽情的話:讀了這本書,你終於明白,我們為什麼需要知識分子。與許多同類型的書不同,儘管經歷過戰爭時代的顛沛流離,建設台灣時的艱苦,描寫的是家族從東北到台灣的變遷,反映的是兩代中國人的苦難,《巨流河》的字裡行間卻散發出沁人的溫暖和樂觀,讓人可以通過文字輕易觸摸到齊邦媛內心的火熱。
這種溫暖正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前所長陳方正為時代周報推薦書目時所說的:同樣頗具史詩風格,但味道卻截然相反的,是齊邦媛的自傳《巨流河》。它卑之無甚高論,只是一個中國女孩子在抗戰、內戰、輾轉流亡台灣的艱苦歲月中,奮鬥、成長、追求幸福與理想的故事。然而它是如此平實、充沛,如此充滿溫暖、希望,讀後我們禁不住要相信,中國人對人性,對未來的不可救藥的樂觀雖然好像很膚淺、幼稚,其實還是有道理的。
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為《巨流河》撰寫的文章形容它“如此悲傷,如此愉悅,如此獨特”—“那英挺有大志的父親,牧草中哭泣的母親,公而忘私的先生;那唱著《松花江上》的東北流亡子弟,初識文學滋味的南開少女,含淚朗誦雪萊和濟慈的朱光潛;那盛開鐵石芍藥的故鄉,那波濤滾滾的巨流河,那深邃無盡的啞口海,那暮色山風裡、隘口邊回頭探望的少年張大飛……”
時隔一年三個月,《巨流河》出版簡體中文版,首印一萬兩千冊。繁體版全書的25萬字略有縮減,刪減部分主要是國共時期的歷史觀點,封面從日軍戰機轟炸下血光沖天的重慶,變成了東北家鄉深藍色蜿蜒的巨流河。儘管此前四年的寫作已消耗了大量的心血,加上近年身體欠佳,齊邦媛仍極為重視《巨流河》簡體版的出版。齊邦媛親自執筆重寫了第十章《台灣、文學、我們》,對新的封面顏色、文字顏色、署名,以及書中圖片選用都一一給予意見。至於受到關注的部分刪節,她說在不影響全書的完整性和著書的意義時,都可以體諒與同意。
齊邦媛的認真也反映在採訪之中,在收到時代周報記者的採訪函後,她花了三周時間,親筆手寫了整整五頁紙作為回復。對於她來說,《巨流河》可以接觸到中國大陸的讀者,是代替年邁的她真正“還鄉”了。

張大飛是回憶,不是初戀

讀過《巨流河》的人都會記得貫穿全書始終的“張大飛”,這個東北少年的父親原是瀋陽縣警察局局長,被日本人在廣場上澆油漆燒死,一家八口因此逃亡離散。張大飛放棄學業報考空軍,成為一名飛虎隊員,“生命中,從此沒有眼淚,只有戰鬥,只有保衛國家”。在整整七年的時間裡,張大飛都與少女齊邦媛保持通信,直到二十六歲戰死,還托人將一包齊邦媛寫的信交回。2000年,齊邦媛再訪南京,到了紫金山的航空烈士公墓,在石碑群中找到了刻有張大飛名字和生卒日期的紀念碑。
張大飛的照片如今可以在網路上找到,這段亦兄妹亦戀人的朦朧感情在書中盪氣迴腸,令許多讀者動容,以至於不少記者都追問齊邦媛:“這是你的初戀嗎?”就連正在籌拍電影《飛虎隊》的導演吳宇森也被這段故事打動,曾公開表示“看了非常感動,但我沒有取得著作權,不能納入片中”。但齊邦媛說希望自己有生之年都不要看到“這部電影”的誕生,因為很怕電影的刻板處理會讓純文學中人物的“純真”簡單化,是一種褻瀆。
齊邦媛說張大飛的生與死對這本書有很強烈的象徵意義,她想通過一個這樣的人來描寫那個年代一批人的心路歷程。“張大飛的一生,在我心中,如同一朵曇花,在最黑暗的夜裡綻放,迅速闔上,落地。那般燦爛潔淨,那般無以言說的高貴。”

榮獲獎項

2011年3月,齊邦媛獲得華語文學獎2010年度最高獎“傑出作家”提名。

2011年5月7日,第九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在廣州頒獎,榮獲2010年度散文家。

盤點世界知名女作家

本期任務盤點世界知名女性作家,完善詞條正文內容,添加摘要、信息模組、關聯詞條。
石淑芳
劉慕沙
亞歷山德拉·柯倫泰
小式部內侍
瑪格麗特·杜魯門
哈里特·伊莉莎白·比徹·斯托
小大君
絲山秋子
和泉式部
圓地文子
格麗特·米切爾
閔安琪
史蒂芬妮·梅爾
哈波·李
唯色
左玉冰
阿蘭達蒂·羅伊
沙拉金尼·奈都
殷張蘭熙
麗莎白·巴丹德
娜斯
華嚴[台灣作家]
阿格涅·米蓋爾
黛依娜·查薇雅諾
毛[作家]
鍾怡雯
梁小詩
鄭妙珊
莫莉花
殷允芃
高樹信子
蔡珠兒
西格麗德·溫塞特
安娜·金
琳恩·切尼
舒雲
張薇薇
章詒和
赤染晶子
艾莉絲·希柏德
奧蘭普·德古熱
伊莉莎白·諾艾爾-諾依曼
何鳴雁
山崎豐子
平路
吳春桃
何冀平
田曉菲
新井一二三
胡茵夢
艾蓓
李昂[女作家]
張小虹
陳丹燕
張虹
蕭珊
航鷹
蘇偉貞
鄭念
珞珈三女傑
薇拉·凱瑟
黃蓓佳
齊邦媛
張秀亞
張曼娟
安妮·勃朗特
戴厚英
歐陽子
鍾梅音
徐鍾佩
林海音
川上弘美
赫塔·米勒
梅志
蘇青[作家]
陳若曦
聶華苓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
陳美齡
托妮·莫里森
杏林子
簡媜
查建英
安妮寶貝
關露
朱天心
張曉風
黃宗英
于丹[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伊迪絲·華頓
蘇珊·桑塔格
莎拉·佩林
艾米莉·迪金森
許廣平
多麗絲·萊辛
虹影
方方
諶容
舒婷
吉本芭娜娜
瀨戶內寂聽
紫式部
張悅然
楊沫
陳衡哲
朱天文
張愛玲
張充和
席慕容
凌力
吳淡如
蘇雪林
施叔青
琦君
桂文亞
丁玲
瓊瑤
張抗抗
宗璞
朱淑真
林白[作家]
楊絳
賽珍珠
艾米莉·勃朗特
夏綠蒂·勃朗特
簡·奧斯丁
塞爾瑪·拉格洛夫
饒雪漫
蕭紅
張海迪
謝冰瑩
王安憶
池莉
畢淑敏
冰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