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裙竹蓀蘑菇

黃裙竹蓀蘑菇

又稱黃網竹蓀、仙人傘。分布於中國江蘇、湖南、安徽、雲南、廣東、台灣、香港、海南、西藏等地。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黃裙竹蓀蘑菇黃裙竹蓀蘑菇
子實體中等至較大,高8-18cm。菌蓋鐘形,具格線,其上有暗青褐色或青褐色粘性孢體,頂平,有一孔口。菌幕檸檬黃色至桔黃色,似裙子,具菌托,苞狀,從該邊沿下垂長6.5-11cm,下緣直徑8-13cm,網眼多角形,眼孔直徑約2-5mm,菌柄白色或淺黃色,海綿狀,中空,長7-15cm,粗1.6-3cm。
它是一種腐生真菌,屬中溫型菌類,菌絲生長要求溫度8—30℃,適宜溫度15—28℃。高於30℃或低於8℃,菌絲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子實體形成要求16—25℃之間,最適22℃。栽培場地的空氣要清新,光照陰蔽度達90%左右,要注意避免陽光直射。栽培時,一定要在培養料上面覆3—5厘米厚的土層,土壤或培養料要求偏酸,其PH為4.5—6.0,其中菌絲生長PH以5.5—6.0為好,子實體發育的pH以4.6—5.0為適宜。
夏季在竹林、闊葉林地上散生。

生活條件

它是一種腐生真菌,屬中溫型菌類,菌絲生長要求溫度8—30℃,適宜溫度15—28℃。高於30℃或低於8℃,菌絲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子實體形成要求16—25℃之間,最適22℃。栽培場地的空氣要清新,光照陰蔽度達90%左右,要注意避免陽光直射。栽培時,一定要在培養料上面覆3—5厘米厚的土層,土壤或培養料要求偏酸,其PH為4.5—6.0,其中菌絲生長PH以5.5—6.0為好,子實體發育的pH以4.6—5.0為適宜。
夏季在竹林、闊葉林地上散生。

化學成份

蘑菇的生物學性狀

黃裙竹蓀蘑菇黃裙竹蓀蘑菇

平常叫做蘑菇的是真菌中的一類,即擔子菌的子實體。子實體是擔子菌長出地面的地上部分,樣子很象插在地里的一把傘。地下還有白色絲狀,到處蔓延的菌絲體,這是擔子菌的營養體部分,即非繁殖器官
在一定溫度與濕度的壞境下,菌絲體取得足夠的養料就開始形成子實體。子實體初期象個雞蛋露出地面,迅速發育成子實體,有菌蓋菌柄菌托菌環等。成熟子實體的形狀、大小、高低、顏色、質地等差別很大。大的直徑可達40厘米左右,高可達50厘米左右;小的直徑不過半厘米,高不過1厘米。現將它各部分的性狀說明如下:菌蓋是子實體最明顯的部分,好象一頂帽子。形狀多種多樣,一般常見的有鐘形斗笠形半球形平展形漏斗形等。菌蓋顏色十分複雜,雖然可以基本上辨別出白、黃、褐、灰、紅、綠、紫等顏色,但是各類顏色中又有深、淺、淡、濃的差異,更常見的是混合色澤。幼小與老熟時它們的顏色可以不同,中央與邊緣顏色更是常有差異。表面有乾燥的、有濕潤的、有粘的,有光滑的、有粗糙的,

黃裙竹蓀蘑菇黃裙竹蓀蘑菇
還有的具有各種附屬物:如纖毛環紋、各種鱗片等。這些附屬物的形狀,大小、色澤又各有種種變化。菌蓋邊緣的形狀也不一樣,幼小時與成熟後的形狀可以完全不同。成熟後一般可分成內卷、反卷、上翹、延伸等。周邊有全緣而整齊的,也有呈波浪狀而不整齊或撕裂的。菌蓋表面有皮層。在皮層菌絲里含有不同的色素,因而使菌蓋呈現各種不同色澤。皮層下面便是菌肉,一般由長型的絲狀菌絲組成,有的則由膨大的泡囊狀菌絲組成。菌肉顏色以及受傷後顏色的變化,常因種類不同而不同。一般菌肉多呈白色或污白色,有的呈淡黃色或紅色等。例如牛肝菌菌肉受傷後多變為青藍色稀褶黑菇先變成紅色後變黑色,卷邊網褶菌傷後變褐色,而變黑蠟傘傷後變成黑色。

子實層體是長在菌蓋下面產生子實層的部分,有的呈葉狀,叫作苗褶。有的呈管狀,叫作菌管。菌褶呈放射狀排列,向中央連線菌柄的頂部,向外到達苗蓋邊緣、子實層就排列在苗褶兩側,或存在於菌管裡面的周圍。

1、菌褶經常看見的菌褶顏色,一般是孢子的顏色。幼嫩時一般是白色,老熟後變成各種不同的顏色。菌褶的形狀有寬的、窄的,三角形的。有等長的、不等長的、分叉的等。苗褶與菌褶間,有的有橫脈連線,有的在靠近菌柄的一端互相交織成網狀等。菌褶的邊緣通常完整平滑,但有呈波浪狀或鋸齒狀的,也有邊緣粗糙顆粒狀物的。菌褶與菌柄連線的方式是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通常有以下幾種。

(1)離生:菌褶不與菌柄連線,因而在菌褶與菌柄之間有距離。

(2)彎生:菌褶與菌柄連線處稍微向上彎。

(3)直生:菌褶直接與菌柄連線,不向下延長,也不向上彎曲。

(4)延生:菌褶沿菌柄向下延伸。

2、菌管菌管可長可短,與菌柄連線的方式一般與菌褶與菌柄連線方式相似。也有離生、彎生、直生和延生等方式,有的容易和菌肉剝離,菌管間也極容易相互分離。但那些不成放射狀排列而類似菌褶的,就不容易相互分離。它們的顏色多樣,與菌管口部的顏色相同或不相同。

3、子實層菌褶的兩側和菌管的裡面布滿子實層。子實層中有擔子、囊狀體等。擔子通常棒狀,有四個小梗,上面各生一個擔孢子。有時只生兩個小梗,產生兩個擔孢子。擔孢子簡稱孢子。它的形狀、顏色、大小、花紋是蘑菇分種的重要依據之一。其形狀有圓的、卵圓的、橢圓的、圓筒形的、多角形的、星狀的等。它們的外面有一層或兩層膜,膜光滑或粗糙,有小疣小刺、網紋、棱紋等。囊狀體生在擔子間,它們的起源多數如同擔子,分布在菌褶的整個表面,因為它著生位置不同,又給以不同名稱。
生在菌褶兩側的叫囊狀體,生在菌褶邊緣的叫褶緣囊體。它們通常沒有顏色,但在有些種內部有顏色,它的形狀有多種,如棒狀紡錘狀梭狀瓶狀洋梨狀等。頂端有尖細呈尾狀的、有頭圓的、有角狀的、也有頂端有結晶體等。

黃裙竹蓀蘑菇黃裙竹蓀蘑菇
食用蘑菇

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多功能食品。目前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通稱為蘑菇,學名為雙孢蘑菇。從野生種類中進一步篩選馴化優質生產菌種大有潛力。中國曾在世界上首次馴化並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銀耳草菇金針菇猴頭菌竹蓀等,現已馴化了蒙古口蘑,而野生食用菌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香杏麗蘑鉚釘菇粘蓋牛肝菌正紅菇等也可以大量採集,供銷於國內外市場。

藥用蘑菇

目前中國藥用及包括試驗有藥效的大型真菌有500餘種,除了傳統藥用的茯苓冬蟲夏草靈芝外,近些年新發現並作為藥用的有雲芝樹花古尼蟲草等,以及假蜜環菌、安絡小皮傘槐栓菌乳白耙菌黑柄炭角菌等等。

藥用部分主要是子實體,但有一些是通過現代發酵工業技術大量反制菌絲體來加工製藥。國內外研究試驗表明,天然的藥用真菌具有其獨特的優越性。目前在尋找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現代文明病的藥物方面,從包括真菌在內的中藥中篩選,無疑是前景看好的。

毒蘑菇

中國的毒蘑菇(毒菌)種類多,分布廣泛,資源豐富。在廣大山區農村和鄉鎮,誤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較普遍,幾乎每年都有嚴重中毒致死的報告。曾經被作為多發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因此,長期以來鑑別毒蘑菇是人們十分關心的事。有關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識宣傳工作,但誤食中毒者仍屢有發生。因為鑑別毒菌並不容易,所以唯一的辦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輕易嘗試不認識的蘑菇,同時不偏聽偏信。必須在分辨清楚或請教有實踐經驗者之後,證明確實無毒時方可食用。如果吃了蘑菇發生了身體不舒服的感覺,應該及時到醫院診治,千萬不可大意。

化學反應

(1)胃腸中毒型:
通常的中毒症狀是強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毒粉褶菌臭黃菇毛頭乳菇黃粘蓋牛肝菌粉紅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類型中毒,已知有80餘種。

(2)神經精神型:
已知有60餘種。中毒症狀是精神興奮,精神錯亂精神抑制神經性症狀。如毒蠅鵝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後可引起幻覺反應。

(3)溶血型:
主要症狀是在1-2天內發生溶血性貧血,症狀是突然寒戰,發熱,腹疼頭疼,腰背肢體疼,面色蒼白,噁心,嘔吐全身虛弱無力,煩躁不安和氣促。此類中毒症狀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4)肝臟損害型:
引起這類中毒有關的種約20餘種。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傘肽的種類外,如環柄菇屬的某些種。

(5)呼吸與循環衰竭型:
引起這種類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亞稀褶黑菇死亡率較高。

(6)光過敏性皮炎型:
中國目前發現引起此類症狀的是葉狀耳盤菌

值得提及的是,在現代高科技發展中,人們發現鵝膏菌毒肽真核生物細胞RNA聚合酶Ⅱ具有專一性抑制作用,而鬼筆毒肽對肌動蛋白具有束縛作用。它們被用於現代生命科學的研究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木腐菌

黃裙竹蓀蘑菇黃裙竹蓀蘑菇
中國比較明確記述為木腐菌的有500種左右。使本材發生白色腐朽的主要有多孔菌屬雲芝屬層孔菌等等,引起木質褐色腐朽的有牛舌菌樺剝管菌等,另外常見的傘菌類木腐菌有側耳屬、香菇屬、猴頭菌屬等等。

白腐菌或褐腐菌所引起樹木或木材腐朽,可以說是有害的大型真菌,然而有害和有益往往是相對的。木腐菌和許多真菌被視力森林清潔工,它們能使枯枝、落葉分解歸還於大自然,參與物質循環,同時促使森林樹木天然的新陳代謝,維持生態平衡。而白腐菌是目前己知能夠將木質素徹底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的唯一生物。人們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它們來降解木質素。白腐菌產生的漆酶能降解造紙廢液中的難分解物質。

外生菌根菌

中國有極為豐富的外生菌根菌,已知600種以上,例如傘菌類中的紅菇屬乳菇屬鵝膏菌屬牛肝苗屬、腹苗類的硬皮馬勃菌屬、豆包菌以及子囊菌類的塊菌屬等。外生菌根菌的研究套用,對於發展林業育苗,促進林木生長發育以及綠化荒山、礦廠廢地有重要意義。

試驗表明;利用外生菌根可使樹木提前4~5年成材。另外,對外生菌根菌及其菌根關係的研究對進一步馴化野生食用菌,擴大優質食用菌栽培生產也具有實際意義。

套用價值

食用
仙人傘為名貴的食用菌,其野生資源較少。
仙人傘,又名竹蓀、竹笙、網紗菇。菇體潔白,網裙圍罩,形態美麗,肉質脆嫩,氣味芬香,被譽為“真菌皇后”。是我國名貴的山野珍饈,不僅形態美觀,而且營養豐富,其中含11種礦物質元素,17種胺基酸及多種維生素。
仙人傘菜譜很多,諸如“仙傘蹄筋”、“仙人探寶藏”、“仙女戲參”、“仙翁點雞”、“蓬策仙境”、“仙姑渡海”等。然而聞名中外廚界的則是,“推紗望月”。它出自川菜名師張國棟的構思,得益於“蘇小妹三難新郎”的故事,“從閉門推出窗前月,投石衝破水底天”的詩句中得到啟發,巧妙利用仙人傘雪白菌裙作“窗紗”以素淨的鴿蛋作“明月”再以雞、鴨、火腿熬製成清湯作“湖水”盛入精美的餐具里,構成一個典雅的“視窗”。當食客舉筷時,盤中就會出現“衝破水中天”的意境,真有“觀之動容,味之動情”微妙微笑感!仙人傘稱為“荃草”,含有一種馥芳味道,在烹飪菜譜時應同水產品和動物肉配合。取料為乾品,且用量不宜過多,否

黃裙竹蓀蘑菇黃裙竹蓀蘑菇
則香味過濃。日本人喜歡新鮮未破口的菌蛋作原料。
下面介紹食客常點的“仙女戲參”製作方法:
1、原輔料:水發竹蓀5支,水發刺參400克:雞湯、白醬油、味素、料酒、生粉、胡椒粉。
2、製作法:(1)將每隻刺參斜刀切成薄片,放入開水鍋中氽一下,除去腥味後撈起,再放入煮沸的雞湯中氽一下撈出,放在左邊,原湯留用;(2)將仙人傘洗淨壓乾水分,切成長3cm的段,放入氽過刺參的湯汁中氽一下,撈出放在盤右邊:(3)將雞湯下鍋,加白醬油料酒精鹽味素燒開,撒去浮沫,勾薄芡,澆入盤中即成。

藥用
將子實體浸泡於濃度為70%的酒精中,作為外塗藥用,可治療腳癬。

不為人熟知的植物

植物(Plants)是生物界中的一大類。一般有葉綠素,沒有神經,沒有感覺。分藻類、菌類、蕨類和種子植物,種子植物又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30多萬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