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分類地位:樺剝管菌隸屬於真菌門、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剝管菌屬。
生長環境:專門生長在樺木屬(Betulina)的樹幹上,一年生。
分布區域:分布於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甘肅、四川、雲南、貴州、新疆、西藏、河南、陝西、福建、安徽、湖南等地區。
基本內容
樺剝管菌
[Pipktoporus betulinus (Bull.:Fr.)Karst.]
又稱樺孔菌、樺滴孔菌、樺多孔菌。
子實體中等至較大,無柄或幾乎無柄。菌蓋近肉質至木栓質,扁半球形、扁平,靠基部著生部分常凸起,4-24×5-35cm,厚2-10cm,表面光滑,初期污白褐,後呈褐色,有一層薄的表皮,可剝離露出白色菌肉,邊緣內卷。菌肉很厚,近肉質而柔韌,乾後比較輕,為木栓質。菌管層色稍深,菌管長2.5-8mm,易與菌肉分離,管口小而密,近圓形或近多角形,每毫米3—4個,靠近蓋的邊沿有一圈不孕帶。
專門生長在樺木屬(Betulina)的樹幹上,一年生。
分布於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甘肅、四川、雲南、貴州、新疆、西藏、河南、陝西、福建、安徽、湖南等地區。
幼嫩時可食用。屬樺木屬樹木專性木腐菌,引起木質部形成褐色腐朽。該菌子實體的熱水提取液加40%NaOH及乙醇後所獲得的沉澱物,對小白鼠肉瘤180抑制率為72%。從此菌可分離到多孔菌酸A、B及C,可抑制分枝桿菌的生長。此菌可抗小白鼠及猴子的脊髓灰質炎。
防治方法
孢子借風傳播至段木的切面與傷口處發生危害。在香菇段木栽培中,是經常發生的一種大型真菌。 發現後應當立即刮除,拿到遠離菇場的地方深埋或燒掉,感染區噴灑1%的硫酸銅水溶液或0.5%的波爾多液。(來源:《食用菌栽培異常現象300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