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樹

槲樹

槲(hú)樹,殼斗科落葉喬木,別名柞櫟、橡樹、青崗、金雞樹、大葉波羅等,抗風性較強,槲樹的葉、皮和種子都有藥用價值,具有活血,利小便,除面上齄赤,菝子淋疾的作用;木材為環孔材,材質堅硬,耐磨損,易翹裂,供坑木、地板等用材;葉含蛋白質14.9%,可飼柞蠶;種子含澱粉58.7%,含單寧5.0%,可釀酒或作飼料;樹皮、種子入藥作收斂劑;樹皮、殼斗可提取栲膠。槲樹主產中國北部地區,以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省山地多見。遼寧、陝西、湖南、四川等省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槲樹槲樹
植物名稱

槲樹

拉丁文名Quercus dentata Thunb.

別 名大葉鳳梨

科 屬殼斗科、麻櫟屬、|山毛櫸科

形態特徵為落葉喬木,高達25m,樹皮暗灰色,寬縱裂,小枝粗壯,具溝槽並密生黃灰色星狀絨毛,大型葉片倒卵形,長達30cm,寬達20cm,通常大小在長為10-20cm,寬在6-13cm之間,葉先端鈍圓或鈍尖,基部耳形,葉緣有4-10對波狀缺裂,幼葉有毛,側脈4-10對,葉柄極短,長僅2-5mm,密被絨毛;殼斗杯形,高約1cm,徑1.5-1.8cm,包圍堅果約1/2,苞片狹披針形,棕紅色,反卷,小堅果卵形至橢圓形,長1.5-2.5cm,徑約1.5cm,花期4-5月,果熟9-10月。

產地分布主產中國北部地區,以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省山地多見。遼寧、陝西、湖南、四川等省也有分布。

河南省襄城縣境內紫雲山上分布的槲樹林是目前保存最好的槲樹林之一。

生態習性為強陽性樹種,喜光、耐旱、抗瘠薄,適宜生長於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在石灰性土、鹽鹼地及低濕澇窪處生長不良。華北山地多見於海拔500m以下陽坡處,深根性樹種,萌芽、萌櫱能力強,壽命長,有較強的抗風、抗火和抗煙塵能力,但其生長速度較為緩慢。

園林用途樹幹挺直,葉片寬大,樹冠廣展,壽命較長,葉片入秋呈橙黃色且經久不落,可孤植、片植或與其他樹種混植,季相色彩極其豐富。

繁育栽培以種子繁育為主,種子宜沙藏越冬。

其他用途木材堅實,供建築、枕木、器具等用,亦可培養香菇。殼斗及樹皮可提栲膠,葉可飼柞蠶。堅果脫澀後可供食用。

同屬近似種

1.槲櫟(Q.aliena Blume):小枝圓柱形,無毛僅見圓形淡褐色皮孔,葉片長橢圓狀倒卵形,先端鈍或短漸尖,葉背密被灰白色星毛,葉緣為淺波狀鈍齒,有側脈10-15對,葉柄長1-3cm,無毛。

2.銳齒槲櫟(var.acuteserrata Maxim.):葉先端漸尖,葉緣具粗大鋸齒,但齒端尖銳而內曲。殼斗稍淺,僅包圍堅果1/3。

3.北京槲櫟(var.pekingensis Schoot):葉片較小,先端鈍尖,葉背無毛或僅有稀疏柔毛,側脈7-10對,殼斗鐘形,包圍堅果約1/2。

4.蒙古櫟(Q.mongolica Fisch):小枝具棱,無毛,葉片寬短,先端鈍尖,緣具7-10對圓鈍淺粗齒,葉背淡綠,僅幼葉沿脈有毛,側脈7-11對,葉柄極短,僅2-5mm,光滑無毛,殼斗小苞片三角狀卵形,背部有疣狀突起,密被灰白色短絨毛。

5.粗齒蒙櫟(var.grossseserrata Rehd.et Wils.):其葉較窄長,緣具內鋸齒,有側脈14-18對。

6.遼東櫟(Q.Liaotungensis Koidz.):枝無毛,葉緣具5-7對波狀淺圓鋸齒,葉背僅幼時沿脈有疏柔毛,側脈5-7對,葉柄極短,相同於蒙古櫟,殼斗小苞片三角形,扁平或背部突起,但不呈疣狀,被灰色短柔毛。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葉有毒,其次是殼斗。牛、馬、羊和家兔等長期大量採食後會引起中毒。牛主要症狀有食慾減退、反芻減少或困難、便秘、橫臥,尿粉紅色、乳汁分泌減少直至停止,此外有高熱、震顫、衰弱等症狀。屍體剖檢發現有出血性胃腸炎,尤以腎膀胱炎最為顯著,腎容積增大2—3倍,表面有溢血斑、腎盂炎、輸尿管崩壞或被纖維素凝固物閉塞,膀胱常有萎縮、空虛,內有少量濃色血尿,黏膜有炎症。

栽培技術

種子處理槲樹適應性強,耐瘠薄土壤,多分布於遼東低山丘陵區,

由於根系粗壯發達,隱芽壽命長,具有自然更新速度陝和壽命長等特點,是遼東重要先鋒造林樹種,也是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鄉土優良樹種。

槲樹對土壤質地要求不嚴,在粘土、粘壤地、壤土、粉沙壤地都能生長良好,是退耕還林和土地復墾的優良樹種,尤其是在陽坡和半陽坡土層較薄的低山丘陵區生長良好。主根長度可達4m以上,能廣泛地吸收土壤深層水分,抗乾旱、抗風能力強,可與其他樹種混交成單層結構和復層結構生態林。

播種育苗

1、果實採集與處理

9月中旬觀察,當橡實表皮變黃,易從總苞上掉落時即及時採收:過早採摘種實成熟度不足,發芽率低;過晚採收,掉落地面撿拾費工且鼠害嚴重,因此要適時採摘。採回後按10厘米厚堆積於地表,勤翻動。過幾天后橡實自然脫出總苞。將橡實用厚塑膠布包紮成包,存放於1~3℃的冷窖內或冰櫃中。也可將種子勻混於3倍的濕沙內,放入1~3℃的環境中。到次年4月上句或中旬,將種子放入到15~20℃場所,等待種子發芽橡實處理千萬不可乾藏,因為乾燥的種子沒有發芽力。另外。如果存放於低溫(1~3℃)場所,見早早發芽,應在溫室內播於穴盤中,等到次年5月移植到露地。

2、整地

3月下旬至4月中旬,地表勻撒優質農家肥,每667平方米為5000千克。用施耕犁鏇翻20厘米深,按60厘米壠距起壠,再用木磙壓平壠尖。

3、播種

4月中旬,濕藏的種子已發芽,即可播種。應選芽分期播種。用開溝器或窄板鎬。順壠表開深為6~8厘米的溝,向溝內澆足水。待水下滲後,按5~8厘米厚的種距將種子平放溝底,復土5~7厘米厚,稍踩實壠表。播種前最好將種子浸泡於50%多菌靈300倍液並混加2.5%敵殺死1500倍液中20~30分鐘。然後再播種,目的在於防止種子在土中霉爛和被田地中老鼠食害。

4、播種後當年管理

播種後半個月左右種芽開始出土。6月份如見種苗細弱。應在旁側距苗5厘米順壠面開3厘米深溝,向溝內撒尿素或磷酸二銨,每667平方米用量15~20千克,施後蓋嚴土。生長季除草、翻土3~4次,確保無雜草危害和保持土壤疏鬆。生長季如遇嚴重乾旱應向壠溝內灌水。5-9月,葉片上如發生蚜蟲或毛蟲類危害,可噴灑樂果或速滅殺丁等殺蟲劑。當年10月初苗木主梢高度能達到0.3~0.4米。地表2厘米處粗度應達到0.3厘米粗度槲樹抗寒能力強。一般冬前不必進行埋土等防寒作業。

5、大苗培育

槲樹播種苗主根發達,但鬚根很少。為多發生鬚根,應在第二年春把上年播種長出的小苗掘出,剪斷1/3~1/4長度的主根,再在壠上按0.6米×1.2米的株行距栽植。栽後澆足水,確保成活。對高度超過0.4米的苗,植後不必剪截,而苗木細弱,高度小於0.4米的苗應留2厘米平茬。移栽後的3-4年內應使地徑(3厘米處)粗度達到3~5厘米。作為行道樹,應修剪培養成一個較直立主幹。15-20米處以上有若干分枝,形成橢圓形或圓頭形:作為庭院樹可以是單主幹,也可以從地表發生2-4個主枝,主枝上再著生若干個分枝,形成叢狀形或其他自然形狀在圃地的3~5年期間,應注意通過連年修剪培養出上述一些樹體形狀。還應加強土、肥管理、及時防治害蟲、適時除草中耕等,確保培養出優質合格苗木,適時出圃。

造林方法

槲樹常採用種子實生苗繁殖,不易用扦插無性繁殖,在大面積造林中,最為簡便,經濟有效的方法是採用種子直播造林,不僅省工、省時而且能提高造林出苗率和保存率,成林效果較好。

1、種子採集與層積處理

遼東山區槲樹分布較為廣泛,可選擇乾形較直,樹冠圓滿、生長健壯無病蟲的樹作為母樹採種,也可等種子成熟後落地撿拾。品質好的種子呈棕色到灰褐色,有光澤,種子飽滿,個大粒重,種仁乳白色或黃白色。種子採收後立即放在通風處攤晾陰乾,每天翻動2-3次,直到種子變成淡黃色,種子水分達12%左右時便可貯藏。貯藏前將槲樹種子用敵殺死1000倍液浸泡0.5h,可殺滅蛀實蟓鼻蟲和蟲卵。

冷藏:把陰乾的種子用玻璃絲袋裝好,放到通風避陰庫房存放,庫房內要有防鼠措施,防止老鼠啃食槲樹種子。

在土壤上凍前,進行種子層積處理。層積處理在室外進行,選擇不積水背風避陽的地塊,挖1m寬,深1.5m,長依種子多少而定的種子貯藏坑。先將種子用0.5%的高錳酸鉀浸泡1h,然後用清水洗至無色後,再用18%左右含水量的清潔河沙混拌種子,沙種比例為3:1。將混好沙的種子置於已挖好坑內,當層積處理種子體積達到離地表25cm時,蓋一層稻草,並沿溝走向每隔2m遠插一束直徑大於5cm秫桔把,以利通氣防止種子發熱燒種,最後用壤土蓋嚴整個種子層積坑,下雪時可在坑表面堆積積雪,保持坑中的水分和適宜的低溫條件。

2、種子催芽處理

種子催芽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較為整齊一致出苗率,在播種前如層積處理的槲樹種子沒有裂咀,可進行人工催芽處理。將種子從層積坑內取出,用粗篩把種子與沙子過篩分離開,然後將種子泡人45℃溫水內浸泡4h,種子取出攤在用尼龍網和木架製成的催芽床上,進行保溫保濕處理,每天用40℃溫水淋水2次,經5-7d時間催芽處理,即可使80%的種子裂咀發芽,裂咀的槲樹種子可直接用於山地直播造林。

病蟲防治

櫟實象、櫟實蛾防治

一般情況下,槲樹種實被害率達到70%,個別年份達到100%。因此要想獲得大量種實。必須進行采前的櫟實象和櫟實蛾防治。櫟實象以老熟幼蟲在土中越冬,第2年6~7月份化蛹,成蟲羽化後在土室內潛藏20天左右。7月上句至10月上句陸續出土,以8月份出土最多。成蟲出土取食幾天后,交尾產卵。先將幼果表皮咬一小孔。然後將卯產於孔內。一般一孔產一卯。卯期7~15天,初孵的幼蟲在果內蛀食為害。18天左右幼蟲老熟,從種實內鑽出。入土越冬。櫟實蛾一般一年發生一代,以幼蟲在落葉、雜草中越冬,第二年5月份化蛹,7月上句大量產卵於殼斗上,8月下旬幼蟲咬破殼斗蛀入種實,並將蟲糞堆積於種實內,10月初落地入土越冬,防治上,兩蟲可兼治。7月底至9月初,每隔10天左右。向結果量多的成齡槲樹上噴灑一次殺蟲劑,用藥如下:40%樂果乳油9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20%殺滅菊酯3000倍液。

歷史考證

槲樹槲樹

植物學書上是這樣描述槲樹的:槲樹是原產中國的古老樹種,落葉喬木。初夏開花,雌雄同株。堅果圓卵形。最喜陽光,耐乾燥瘠薄。木材堅實,亦可培養香菇、木耳、靈芝。葉可養蠶,樹皮可做中藥,樹幹燒成木炭可作火藥。

民間故事

相傳,康熙九年秋,蒲松齡途經濟南,住在一家小客棧里。沒想到他卻身染毒瘡,傷口奇癢,潰爛不止。蒲松齡對醫藥也是頗有研究,便自己開了幾副藥搽了搽,也沒當回事。沒想到,毒瘡不但沒好,反而更厲害了。蒲松齡急了,便匆忙查閱醫書,從《肘後備急方》中查得一方:槲皮煮水洗患處。蒲松齡趕忙弄來幾片槲樹皮,按照醫書上講的方法治毒瘡,沒過多久,他的病就痊癒了。

槲樹能治病確有根據。據《本草綱目》記載:槲皮可“止赤白痢、腸風下血”;《唐本草》曰,槲葉“主痔,止血,血痢,止渴”。

主要價值

槲樹資源利用以槲葉的開發利用歷史最為悠久。民眾有用槲葉代替籠布燕饅頭、包粽子的習慣,加工出的食品清香無比,丸存不易變質。經研究表明槲葉含有豐富的類黃酮、綠原酸、鞣質等多酚類生理活性物質,具有獨特的防腐和保健功能。自80年代中期開始,槲葉作為一種新型的綠色食品包裝材料風靡日本。日本的民眾稱之為拍葉,有長命百歲之意。

園林用途

樹幹挺直,葉片寬大,樹冠廣展,壽命較長,葉片入秋呈橙黃色且經久不落,可孤植、片植或與其他樹種混植,季相色彩極其豐富。

經濟價值

木材堅實,供建築、枕木、器具等用,亦可培養香菇。殼斗及樹皮可提栲膠。堅果脫澀後可供食用。

槲樹葉可養柞蠶,自古以槲樹葉養的蠶,生產的絲叫柞蠶絲,比一般的蠶絲色澤更光滑。

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

槲樹槲樹

1、槲葉

治吐血,衄血,血痢,血痔,淋病。

①《唐本草》:主痔、止血,血痢,止渴。

②《綱目》:活血,利小便,除面上皶赤。

③《現代實用中藥》:治淋病,尿赤,又驅絛蟲。

2、槲皮

治惡瘡,瘰癧,痢疾,腸風下血。

①《藥性論》:治惡瘡,煎湯洗。

②《唐本草》:水煎濃汁,除蠱及瘺。

③《綱目》:止赤白痢,腸風下血。

附方

1、槲葉

①治吐血:槲葉不拘多少,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取五、七分,和滓服。(《簡要濟眾方》)

②治大衄,口耳皆出血不止:槲葉搗絞取汁,每服一小盞,頻服即止。(《聖惠方》)

③治初得腸風,及血痔熱多者:槲葉微炙,炒槐花減槲葉之半,同為末。米飲調服,血痔熱者尤佳,亦堪為炭。(《本草衍義》)

④治冷淋,小腸不利,莖中急痛:槲葉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七寸,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之。(《聖惠方》)

⑤治螻蛄瘺:槲葉,燒灰細研。以泔別漬槲葉,取汁洗之,拭乾,納少許灰於瘡中。(《聖惠方》)

2、槲皮

①治附骨疽:槲皮燒末,飲服方寸匕。(《千金方》)

②治毒病下部生瘡者:櫸皮、槲皮合煮汁如粘糖以導之。(《補缺肘後方》)

③洗諸敗爛瘡:槲樹皮,切,三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春、夏冷用,秋、冬溫用。洗乳瘡及諸敗瘡,洗了則敷膏。(《肘後方》赤龍皮湯)

④治一切瘺疾:槲白皮,切,五升,水八升,煮令泣盡,去滓,再煎成膏,日服棗許,並塗瘡上。宜食苜蓿鹽飯以助之,以瘥為度。(《崔氏纂要方》)

⑤治小兒瘰癧:槲皮,去粗皮,切,煎湯頻洗。(《聖惠方》)

⑥治一切赤白痢久不差:乾薑、槲白皮(薑汁炙五度)一兩。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食前,溫米飲調下。(《聖濟總錄》乾薑散)

⑦治赤白久痢:新槲皮一斤,去黑皮,切,以水一斗,煎取五升,去滓,煎膏和酒服。(《綱目》)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搗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化學成份

1、槲樹葉

槲樹葉含山柰酚3-O-(2″,6″-O-(E)-二對香豆醯基-β-D-吡喃葡萄糖甙)。

2、槲皮

樹皮含鞣質3.70~14.44%。殼斗含鞣質3.41~5.13%。

槲樹的傳說

槲樹槲樹

話說在明朝中葉,襄城縣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政治家、賦稅改革家和教育家,李敏(公元1425年—1491年),官位坐到戶部尚書,贈太子少保,那可是“襄半朝”名臣之首哇。李敏告老還鄉後,可為桑梓辦了不少的好事。尤其是李敏在紫雲山創建了明代八大書院之一——紫雲書院,尊師興教,弘揚儒家文化,成為當時中原理學中心,永載史冊。同時,李敏在後代教育方面也是煞費苦心。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他希望後人為國家建功立業,能夠光宗耀祖,家風猶如薪盡火傳。

紫雲山的槲樹,傳說就是李敏留給後代最大的精神和物資財富,寓意深遠,耐人尋味。為什麼在千卉百木當中偏偏選中槲樹,而不是別的樹種,是有自己獨到理由。譬如松樹高大挺拔,容易成才。楊樹生長旺盛,被譽為速成林中驕子;果樹可以作為經濟林造福一方等等……。這些林木在李敏

槲樹槲樹

看來,雖然擁有很多優點,可以創造出許多的物資財富。但是,最大的不足,就是容易給後人養成座吃山空,好吃懶做的不良習慣,還是因財產爭奪而造成家庭悲劇。比如說,漫山遍野的大樹成材後,作為世俗之人容易受利益驅使,砍伐變賣,物資財富迅速積累,成了富甲一方的鄉紳、紈絝,私慾膨脹,橫行鄉里,做出有辱門風的惡事。這時候或許會因財產分配不均鬧起家庭矛盾,更有甚者族人械鬥而對簿公堂;或許產生財大氣粗的邪念,整日揮金如土,尋花問柳,用不了幾年林木砍伐殆盡;或許依賴滿山林木不思進取,百無聊賴,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成為一代庸人。

那么槲樹雖然其貌不揚,通身上下長滿疙疙瘩瘩,不被看好,不被關注,而且軀幹長得曲曲彎彎,不成材料,又生長緩慢,許多年後也成不了大才。正是這些缺點被世人所不屑,卻被李敏慧眼發現,賦予新的精神內涵。俗話說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正是這個道理。槲樹只能當作柴火燒,所以,李家後代只能守著這份家業,僅夠維持一種細水長流溫飽生活。要想過上更好的日子,就必須勤奮讀書,獲取功名,方能過上衣食無憂的殷實生活。

不為人熟知的植物

植物(Plants)是生物界中的一大類。一般有葉綠素,沒有神經,沒有感覺。分藻類、菌類、蕨類和種子植物,種子植物又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30多萬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