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雙孢蘑菇](/img/8/2fb/ml2ZuM3X1UzM4YTMxMDOxcjNxITM5EzN0cTMwADMwAzMxAzLzgzL3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營養成分
![雙孢蘑菇](/img/8/b00/nBnauM3X1cTOzkTO1kjNxcjNxITM5EzN0cTMwADMwAzMxAzL5Y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栽培歷史
雙孢蘑菇的栽培始於法國。1605年法國農學家坎坦西,在草堆上栽培出了白蘑菇。19世紀初葉,又有人在地窖和洞穴種菇成功。1902年達格爾,用組織培養法製作純菌種獲得成功,使雙孢蘑菇的生產進入了人工栽培的新階段。中國的雙孢蘑菇栽培,1935年始於上海,以後陸續推廣到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台灣省在50年代初開始試驗性栽培。60年代發展成為世界主要產地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雙孢蘑菇的生產發展十分迅速,1960年世界年產量為13.6萬噸,1986年已逾120萬噸。主要生產國有美國、中國、法國、英國、荷蘭等,其中中國發展迅速,80年代中期的年產量(不包括台灣省)已逾15萬噸。中國蘑菇罐頭的國際貿易量已躍居世界之首。分布範圍
![雙孢蘑菇](/img/4/5d7/nBnauM3X0ITM0cjN3kjNxcjNxITM5EzN0cTMwADMwAzMxAzL5Y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雙孢蘑菇依菌蓋顏色可分為白色種(又稱夏威夷種)、奶油色種(又稱哥倫比亞種)和棕色種(又稱波希米亞種)。三者在栽培習性、生產性能、產品品質上均有不同,其中以白色種栽培最為廣泛。
主要作用
![雙孢蘑菇](/img/8/039/nBnauM3X1QDO1UTM5kjNxcjNxITM5EzN0cTMwADMwAzMxAzL5Y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可食用,味道鮮美,中國大批製做罐頭行銷國內外。該蘑菇蛋白質含量高達42%(乾重),胺基酸的種類十分豐富,核苷酸和維生素也很豐富,有5'-腺苷酸、5'-鳥苷酸、5'-尿苷酸及維生素B1、B2葉酸和維生素D原等。
尚可藥用及工業用。其中含多量酪氨酸酶,對降低血壓十分有效。還可以製成肺炎輔助治療劑――健肝片。有的國家還發現含有抗癌物質和抗細菌的廣譜抗菌素。近年來由於深層培養的研究成功,人們還可利用蘑菇菌絲體生產蛋白質、草酸和菌糖等物質。
生物特徵
![雙孢蘑菇](/img/3/9fd/nBnauM3XyYTMwkTMwAzNxcjNxITM5EzN0cTMwADMwAzMxAzLwc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孢子彈射的適溫為18-20℃,萌發的適溫為24-26℃。菌絲生長溫度範圍為4-32℃,最適溫度為24-26℃,子實體發育的溫度範圍為7-22℃,最適溫度為14-16℃。菌絲生長階段,培養料含水量應為65%左右,空氣相對濕度應為60-70%。子實體發育階段,覆土的含水量要求在20%左右,而空氣相對濕度應達85-90%。蘑菇屬好氣性真菌,如長期處於鬱閉狀態,會影響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的發育。蘑菇菌絲體生長發育的適宜pH值為7-7.6,pH值高於8.5或低於5時,都會對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蘑菇菌絲體生長及子實體形成都不需要光,在黑暗條件下生長的蘑菇菇色更為潔白。
環境要求
![雙孢蘑菇](/img/3/b04/nBnauM3XyUTO0QzNyAzNxcjNxITM5EzN0cTMwADMwAzMxAzLwc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培養料
雙孢蘑菇是草腐菌,能很好地利用多種草本植物秸稈和葉子中的多種營養素,如稻草、麥秸、玉米秸、玉米芯等,但是,需要有其它微生物先行將其發酵腐熟,否則不能利用。因此,栽培中總是要先將培養料堆積發酵,然後再播種。雙孢蘑菇不能利用硝態氮,能利用銨態氮和有機氮,如尿素、硫酸銨、蛋白質和胺基酸。
雙孢蘑菇子實體的形成和發育對培養料碳氮比的要求較其它菇類嚴格,配料中碳氮比不適就不能獲得理想的產量。培養料堆制前碳氮比以30~35∶1為宜,堆制發酵後,由於發酵過程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一定量的碳源和發酵過程中多種固氮菌的生長,培養料的碳氮比降至21∶1,子實體生長發育的適宜碳氮比為17~18:1。
雙孢蘑菇的生長需要較大量的鈣、磷、鉀、硫等礦質元素、因此,培養料中常加有一定量的石膏、石灰、過磷酸鈣、草木灰、硫酸銨等。
![雙孢蘑菇](/img/1/8f4/nBnauM3X3YTMykDN3QDOxcjNxITM5EzN0cTMwADMwAzMxAzL0g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溫度
菌絲可在5~33℃生長,適宜生長溫度20~25℃,最適生長溫度22~24℃。高溫致死溫度為34~35℃。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溫度範圍在4~23℃,適宜溫度為10~18℃,最適溫度為13~16℃。高於19℃子實體生長快,菇柄細長,肉質疏鬆,傘小而薄,且易開傘;低於12℃時,子實體長速減慢,墩實,菇體大,菌蓋大而厚,組織緊密,品質好,不易開傘。子實體發育期對溫度非常敏感,特別是升溫。菇蕾形成後至幼菇期遇突發高溫會成批死亡。因此,菇蕾形成期需格外注意溫度,嚴防突然升溫,幼菇生長期溫度不可超過18℃。
濕度
![雙孢蘑菇](/img/9/0ba/nBnauM3XyIDO0kTNzkjNxcjNxITM5EzN0cTMwADMwAzMxAzL5Y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對雙孢蘑菇而言,濕度包含三個含義:培養料中的水分含量、覆土中的含水量和大氣相對濕度。
①培養料含水量。菌絲生長階段含水量以60%~63%為宜。子實體生長階段含水量則以65%左右為好。
②覆土含水量。50%左右。
③大氣相對濕度。不同發菌方式要求大氣相對濕度不同,傳統菇房栽培開架式發菌,要求大氣相對濕度高些,應在80%~85%,否則料表面乾燥,菌絲不能向上生長,薄膜覆蓋發菌則要求大氣相對濕度要低些,在75%以下,否則易生雜菌污染。子實體生長發育期間則要求較高的大氣相對濕度,一般為85%~90%,但也不易過高,如長時間高於95%,極易發生病原性病害和喜濕雜菌的危害。
酸鹼度(pH值)
較多數食用菌來說,雙孢蘑菇較喜鹼性,以在pH值7.0左右生長最好。在栽培實踐中,考慮到生長代謝中產生大量有機酸和雜菌的控制,培養料和覆土的酸鹼度都調至pH值7.5~8.0。
![雙孢蘑菇](/img/6/214/nBnauM3X0MTM1kzN0AzNxcjNxITM5EzN0cTMwADMwAzMxAzLwc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通風
雙孢蘑菇是好氧真菌,播種前必須徹底排除發酵料中的二氧化碳和其它廢氣。菌絲體生長期間二氧化碳還會自然積累,其生長期間二氧化碳濃度以0.1%~0.5%為宜。子實體生長發育要求充足的氧氣,通風良好,二氧化碳應控制在0.1%以下。
土壤
雙孢蘑菇與其它多數食用菌不同,其子實體的形成不但需要適宜的溫度、濕度、通風等環境條件,還需要土壤中某些化學和生物因子的刺激,因此,出菇前需要覆土。
光照
雙孢蘑菇菌絲體和子實體的生長都不需要光,在光照過多的環境下菌蓋不再潔白,而發黃,影響商品的質量。因此,雙孢蘑菇栽培的各個階段都要注意控制光照。
培育價值
雙孢蘑菇色質白嫩,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是人們喜愛的菌類之一。其栽培原料豐富,技術簡單,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栽培雙孢蘑菇是農民脫貧致富的好門路。而當前栽培雙孢蘑菇所用的菇房、日光溫室或塑膠大棚等設施造價較高。據調查,建100m2菇房約需2~3萬元,200m2日光溫室約需3000~4000元,200m2塑膠大棚800~1000元,不便於在農村進行大面積推廣,利用空置蠶房栽培雙孢菇是個一舉多得的技術創新。栽培技術
![雙孢蘑菇](/img/d/698/nBnauM3X0cDN3UTNwczN4AzNzMTM5kjM5ADMxADMwAzMxAzL3c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培養料需經過堆制發酵,減少病蟲為害,使其物理、化學及養分狀況適於蘑菇生長發育的需要。在中國,培養料製備多用手工操作,料堆一般高1-1.5m,寬1.5-2m,先將廄肥、草料加水預濕1-3天。再將草料與廄肥分層間隔鋪放,逐層澆水,建成龜背形的料堆。頂上蓋草簾,後期遇雨,上覆塑膠薄膜,以保持料堆的濕度和溫度。堆制期12-14天,其間需翻堆3次,以促使培養料腐熟一致,水分均勻。合格的堆肥顏色呈咖啡色,草料具有韌性,含水量65%左右,pH值7-7.2。從80年代開始,中國陸續推廣歐美國家普遍套用的後發酵技術,即在室外前發酵的基礎上,在室內通過爐火加溫或通入熱蒸汽、熱空氣等手段,使培養料在60℃滅菌2小時後,控制在52℃左右維持4-7天。經過二次發酵,可以殺死培養料中的病菌和害蟲,同時可使培養料的物理、化學狀況及微生物區系更適於蘑菇的生長發育。
培養料溫度降至28℃左右時,及時播種。播種方式有穴播、層播、混播等。中國多採用糞草菌種穴播,株行距9cm左右,每一750ml瓶裝菌種的播種面積約0.3m2。播種後,注意保持適宜的溫度、濕度和通氣條件。15-20天,菌絲布滿整個培養料。即進行覆土。覆土是雙孢蘑菇栽培中的一項特有的技術措施,是誘導子實體形成的必要條件。歐、美多採用泥炭,中國主要採用園田土作為覆土材料。覆土的土粒,分大、小兩種。直徑分別為1.7-2cm及0.7-1cm。通常在床面先覆一層粗土,數日後菌絲伸出粗土層,再覆一層細土。覆土層厚度為3.3-4cm。
![雙孢蘑菇](/img/1/e25/nBnauM3XyAzN5MDM3AzNxcjNxITM5EzN0cTMwADMwAzMxAzLwc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蘑菇堆料和栽培中的雜菌有土黃絲葚霉、白色石膏霉、橄欖色毛殼霉、綠色木霉、磚火絲菌等。侵害子實體的病害有蘑菇褐腐病、蘑菇濕腐病、細菌性褐斑病和蘑菇病毒病。為害蘑菇的害蟲有蘑菇癭蚊、菇蚊。還有多種蟎類、線蟲。應選用優質菌種,製作合格的堆肥,多菌靈、百菌清、福美雙等;常用的殺蟲劑有溴氰菊酯、二嗪農等。
採收加工
在中國,雙孢蘑菇的栽培系利用自然氣溫進行,主產區集中在長江以南地區,播種期由北至南逐漸推遲。播種後30-40天,即可採收第一批菇,採收間隔期為6-8天。除福建、廣東等地為一季連續收穫外,其餘地區,因冬季嚴寒,停止出菇,翌年春暖後,從4月初開始採收春菇,到5月底結束。採收標準
![雙孢蘑菇](/img/9/691/nBnauM3XwYDM5gzNyczN4AzNzMTM5kjM5ADMxADMwAzMxAzL3c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菌物界(五)
“菌物界”這個名詞是我國學者裘維蕃等於1990年提出的,並已得學術界的一定支持,這是指與動物界,植物界相併列的一大群無葉綠素,依靠細胞表面吸收有機養料,細胞壁一般還有幾丁質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卵菌等)3類。 |
食用菌類
蘑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消化率達70—90%,享有“植物肉”之稱,蘑菇所含的多糖類物質,具有抗癌作用。蘑菇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富含人體必需的賴氨酸等,還含有豐富的礦質元素,多種維生素及酶類。屬於健康食品,受到各國人民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