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中國特色小吃]

麻花[中國特色小吃]
麻花[中國特色小吃]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麻花,是中國的一種特色油炸麵食小吃。起源尚不明確。現主產於陝西省鹹陽、山西稷山、湖北崇陽、天津、湖南。其中山西稷山以鹹香油酥出名,湖北崇陽以小麻花出名,天津以大麻花出名。另有天津十八街麻花、河南汝陽縣麻花、江蘇藕粉麻花、河南寧平麻花、湖南新化趙氏麻花各具特色。作法是以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用油炸制而成。 在中國北方地區,立夏時節有吃麻花的古老習俗。

基本信息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麻花

拼音:má huā

注音:ㄇㄚˊ ㄏㄨㄚ

英文:pretzel

引證解釋

1. 一種食品。用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以油炸成。 魯迅《而已集·擬豫言》:“茶店,浴堂,麻花攤,皆寄售《現代評論》。”

2. 方言。形容衣服因穿久了磨損成將破未破的樣子。如:這件衣服袖子都麻花了 。

3. 方言。川話,形容像吃的麻花一樣扭在一起,弄不清楚。如:看見某個搞不清的的東西,就問這是啥子麻花喔。

基本含義

簡介

麻花 麻花

麻花是中國的一種特色食品。用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以油炸成。天津以生產大麻花出名,山西稷山麻花以油酥出名,蘇杭藕粉以原始工藝出名,而湖北崇陽以小麻花出名。

麻花的主要產地有有天津麻花,山西稷山麻花,陝西鹹陽麻花,湖北崇陽麻花,江浙蘇杭麻花等。天津以生產大麻花出名,河南汝陽以純手工傳統工藝八股麻花出名,陝西鹹陽以咬金大麻花出名,蘇杭以手工藕粉麻花出名,而山西稷山麻花是鹹的,一尺左右長(有大小几種),有普通的和油酥的,每根都多次扭轉抻拉摺疊而成,色香味誘人,做主食和零食都可。

麻花因其製作簡單,食用方便,被歷來的文人墨客大加讚譽。宋代的大文豪蘇東坡就曾定有一首讚美麻花的詩,《寒具詩》:“縴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相傳很久以前,大營一帶毒蠍橫行,人們為了詛咒,每年陰曆二月二,家家戶戶把和好的面拉成長條,扭作毒蠍尾狀,油炸後吃掉,稱之為"咬蠍尾",久而久之,這種"蠍尾"就演變成今天的麻花。

麻花把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用油炸熟即可。麻花金黃醒目,甘甜爽脆,甜而不膩,口感清新,齒頰留香;好吃不油膩,多吃亦不上火;富含蛋白質,胺基酸,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小麻花熱量適中,低脂肪,既可休閒品味,又可佐酒伴茶,是理想的休閒小食品。

麻花是油炸食品之一,外形呈鉸鏈形,故又稱“鉸鏈棒”。有甜、鹹兩味之分。甜味的又有拌糖的(外表撒砂糖粉)和不拌糖的區別。

麻花文化: 幾千年的中華美食文化中,小麻花是炎黃子孫喜愛的民族傳統食品。苗翠花小麻花是麻花中的一枝奇葩,既秉承了麻花傳統的技法,又將現代科技注入到麻花製作中,使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食品再次煥發了青春。

製作方法

麻花原料:麵粉、花生油、鹽、水。

將麵粉放盆中,倒入麵粉400g、麵粉放45g油、5g鹽,用手將麵粉和油搓均(油多則後面難操作),搓透後加水揉成麵團(麵團不可太硬),蓋濕布餳20分鐘;

將餳好的麵團拿出再次揉均,搓成長條切出小劑子,蓋濕布再餳10分鐘;

餳好後均勻的搓成細長條,兩頭向不同方向搓上勁,合併兩頭捏緊;

再重複一次,做成麻花生坯;

依次做好所有的小劑子,成麻花生坯;

鍋內放多油燒至3成熱時下入麻花生坯(2成熱的油溫變化不大用手置於油鍋上面微微感覺有點熱)。

食用方法

麻花[中國特色小吃] 麻花[中國特色小吃]

奶油、芝麻及朱古力等甜味小麻花可作為早餐食品,又可以作為休閒食品零吃,也可滿足糖尿病患者的需要,又可以作為主食和麵條煮食,和小南瓜及粉條炒菜吃;特色火鍋小麻花下火鍋吃,風味特香;桂花小麻花具抗癌、清火、化痰、散結之功效;雞汁小麻花高蛋白高營養。

天津麻花指的是桂發祥十八街大麻花,歷史悠久。很酥很香。

稷山麻花是鹹的,有普通的和油酥的,色香味誘人,做主食和零食都可。

湖南小麻花介紹:

麻花典故:

“趙氏麻花來由”

相傳上古時期,蚩尤帶領九黎氏族部落在湖南新化縣維山鄉神龍山一帶興耕農作,繁育後代,自然成了南都門。神龍山腳下(今名維山鄉水口村)有一口水井,水井旁曾經住有一戶趙氏農家,常年靠做麻花燒餅為生計。有一次蚩尤的部下巡山迷路了就轉到了這戶人家,飢餓的蚩尤部下搶了這家麻花燒餅,燒了這家茅房。準備開殺時一位蚩尤部下說道:“此人為我們有用,把他帶上山去吧”。蚩尤嘗了麻花燒餅喜出望外,大聲連說了幾個“好”字,令趙氏在山上做了幾鍋麻花燒餅叫族人分享,族人都說好吃,唯獨一個小孩說到不好吃, 蚩尤衝著趙氏怒道:“這是為何?” 趙氏跪曰:“這與水質有關矣!”蚩尤派部下跟趙氏下山在那口水井坊再做幾鍋麻花燒餅,蚩尤吃了果然不一樣,蚩尤的軍師笑道:“麻花燒餅說都門,名色繁偽恣飽吞!”蚩尤聽後高興地稱它為“水口坊麻花燒餅”,從此水口坊麻花、趙氏麻花相傳至今。

主要品種

1、稷山麻花

天津麻花 天津麻花

稷山麻花是運城的傳統風味小吃。據傳,麻花原是宮廷食品,傳至民間時成為兩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狀。清乾隆年間,翟店鎮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帶回家鄉運城,製作出售,食者甚多。後來,這位商人不斷改進制作技術,將麻花由兩股改成三股,然後擰成炸制,呈金黃色細絲花紋狀。稷山麻花已進入北京、深圳、黑龍江等20多個省市銷售,遠銷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頗受歡迎。

2、天津麻花

桂發祥麻花的創始人是范貴才、范貴林兄弟,他們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開了桂發祥和桂發成麻花店,因店鋪坐落於十八街,人們又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是經過反覆探索進行創新,在白條和麻條中間夾一條含有桂花、閔姜、桃仁、瓜條等多種小料的酥餡,使炸出的麻花酥軟香甜與眾不同,創造出的什錦夾餡大麻花。其特點是香、酥、脆、甜,在乾燥通風處放置數月不走味,不綿軟、不變質。

3、蘇杭藕粉麻花

蘇杭小吃一直受宮廷所鍾愛,蘇杭藕粉麻花以冰糖藕粉為主料,健脾開胃,益氣補血。體弱多病,食欲不振,營養不良者有為適宜。藕粉麻花金黃醒目,甘甜爽脆,甜而不膩,口感清新,齒頰留香;好吃不油膩,多吃亦不上火。其中以香掉牙麻花最為出名。

4、伍佑麻花

伍佑風味名點。因坯形如繩,俗稱油繩。相傳有200多年歷史。清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淮安府時,鹽城縣令曾以此進貢,大獲讚許。伍佑鎮上“五雲齋”、“董大同”、“房裕升”等茶食店都是經營此物的百年老店。由於用料講究,工藝求精,素以香、甜、酥、脆聞名。加之狀如雙龍盤旋,小巧玲瓏,色澤赤紅鮮亮,入口油而不膩,甜中有香,成為居家、旅遊、饋贈佳品。今又增添了精美輔料,使色、香、味更突出,年產量猛增到數萬斤,已獲省優質產品合格證書。

5、大營麻花

河南陝縣大營鎮大營村是全國聞名的“大營麻花”原產地,這裡的麻花有脆、酥、香等特點。大營村老劉氏麻花加工公司經理劉和平於2001年9月27日炸出的長2.66米、直徑0.3米、重量88千克的巨型麻花,共使用麵粉75千克,雞蛋80個,特製了長3米的爐灶和油鍋,用食用油500多千克,在15個工作人員的配合和升降鏈輔助下烹炸完成。經縣公證處當場公證,將採用真空密封方式保存,帶上有關申報資料再次申報,衝擊世界吉尼斯紀錄獲得成功,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大最長的麻花。

麻花 麻花

溫水和面、發酵,兌入雞蛋等調料,搓條合股成蠶蛹狀,油炸,拉開,成型。黃焦酥脆,甜香適口,久放不乾。大營麻花始於清朝,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其獨特的配料和口感,有別於天津、山西、陝西等地麻花,成為享譽晉、陝、豫“金三角”地區極具特色的傳統食品。其基本配料為精面、食鹽、雞蛋、糖等,分為甜、鹹兩種,均為硬面和就,具有“香、酥、脆”之特點。解放後,大營麻花經三門峽市飲食服務公司廚師蔡元貴改進,製作技術和配料工藝大為提高,形成獨具一格的“大營麻花”。麻花長尺許,色澤柿紅透亮,有稜角,香甜可口,黃焦酥脆,久放不乾,營養價值較高。2001年9月27日,帶頭人劉和平炸出一根長2.66米,直徑0.3米,重達88公斤的巨型麻花,衝擊吉尼斯世界麻花記錄,並獲成功,中央電視台“講述”欄目等多家新聞媒體對此作過專題報導。

大營麻花的起源和一個動人的傳說有關。據村中老人回憶,明末時,大營一帶毒蠍橫行,危害甚廣。遭毒蠍蟄者約有半數不治而亡。人們為了詛咒蠍害,在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家家戶戶把和好的面拉成長條,扭成毒蠍尾巴狀,油炸後吃掉,稱之為“咬蠍尾”。久而久之,這種“蠍尾”演變成了麻花。所以,大營麻花被賦予了吉祥如意、康泰平安的寓意。每逢年節或紅白喜事,當地人總要用麻花待客或作為饋贈佳品傳情達意。大營麻花所蘊含的美好寓意及聯絡情誼的特殊作用,逐漸成為帶有濃郁豫西風情的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麻花[中國特色小吃] 麻花[中國特色小吃]

根據含水量的多少,大營麻花可分為軟面和硬面兩種。最初,大營製作的麻花多屬“軟面型”。19世紀中葉,大營人又炸出了含水量較少的“硬面”麻花。這種麻花長尺許,色澤柿紅透亮,稜角分明,香甜酥脆,久放而不乾,營養價值較高,一面世就受到了黃河兩岸民眾的喜愛。清光緒二十八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由西安迴鑾北京路過大營時,品嘗了大營麻花後讚不絕口,稱其“香”、“酥”、“脆”,遂賜為貢品。成為貢品的大營麻花身價扶搖直上,工藝配方由創始者口傳心授,秘而不宣。尋常百姓也只能在喜慶婚宴、走親訪友、重大節日時偶爾品嘗一下。多少年來,帶有幾分神秘色彩的大營麻花一直“深藏閨中”。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拂去數百年的歷史煙雲,大營麻花也揭去了昔日貢品的尊貴面紗。如今,一家家麻花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大營村的街頭。這些店面的規模都不大,麻花也完全是靠手工炸制的。炸麻花的師傅舞動著靈巧的手臂,將那些細長的面坯搓動、摺疊、擰花,丟進滾燙的油鍋里,然後不停地用一雙長筷子翻攪,很快,一根又黃又脆的麻花就出鍋了。“別看同樣是翻攪,大營的麻花就是與外地的不同。”一位師傅告訴記者,“能掉在地上拾不起來的,才是真正的大營麻花!”

說起麻花,不能不提天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它不僅是國內最早的麻花世界基尼斯紀錄保持者,而且早已開發出了系列產品,是人們普遍認可的風味佳品。桂發祥的麻花多夾有什錦餡料,比較適合南方人的口味。與大營麻花比較起來,天津麻花多了些甜膩,少了些酥脆,且價格相對較貴。大營麻花因為配料和製作工藝上的特點,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不僅符合北方人的飲食習慣,其系列甜食麻花也受到了南方人的喜愛。同時,低廉的價格也使大營麻花贏得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但長期以來,大營麻花一直靠手工製作,沒有形成規模化經營。在高度市場化的今天,僅靠手工作坊能把這一古老的民間飲食文化發揚光大嗎?

6、咬金麻花

陝西關中的咬金大麻花傳承了原始製作工藝(不含任何添加劑),選材非常考究,以優質春小麥和純壓榨菜籽油為主要食材,採用傳統發酵方式(酵頭髮酵),不僅保證了麻花口感清香酥脆,還使其色澤自然呈現金黃,深受三秦大地老百姓的喜愛。

咬金麻花的來源,相傳程咬金在大赦出獄歸途中,典當囚衣買麻花來孝敬老母,成為一段佳話!而在關中腹地起源的麻花金黃醒目,食者猶如咬金子。老百姓對這位歷史人物的喜愛與敬重,便在坊間與麻花融為一體。這或許是秦人對百善孝為先最好的詮釋吧!

咬金麻花製作方法:

用傳統發酵工藝的“面頭”做酵頭,將食鹽溶於水中與麵粉混合均勻,純手工揉搓,直至麵團光滑發亮;然後將麵團分成每個100克的小麵條,逐個搓成粗細均勻的麻花生坯。待麻花生坯全部搓完後從第一個搓制的開始炸起。選用純正菜籽油在鍋內加熱一百二十度,放入麻花生坯,用長筷子輕輕捋直,待浮起,顏色呈金黃時撈起即可。

咬金麻花歷史悠久,不僅深受三秦大地老百姓的喜愛,也以其“色澤金黃,口感清香,味道純正”的特點深受各地人民的喜愛。其主要特點是:好吃不油膩,多吃不上火,且富含蛋白質,胺基酸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熱量適中、低脂肪,健胃益脾,老少皆宜,是不可多得的傳統美食之一。它既可休閒品味,又可佐酒伴茶;既是理想的休閒食品,又是走親訪友的饋贈佳品。

7、義烏紅糖麻花

義烏紅糖麻花是義烏的傳統風味小吃。到了每年的10、11月份,義烏就開始了榨糖活動。大致步驟是這樣的:先把糖梗在機器里壓乾,把糖水盛在鍋里,放點小蘇打,糖水裡的雜質就變成泡沫,浮在水面上,工人們把泡沫撈上來。等糖水沸騰後,將糖水傳到第二口較小的鍋,糖水變濃了,也變少了……就這樣往後面傳,越到後面,鍋越小,且水分的蒸發使得糖水越來越濃。到了最後一口鍋,不停地攪拌,待成為糖漿後便可出鍋了。趁著糖漿還沒冷卻變硬,將糖漿均勻澆在鋪好的麻花上。新鮮的紅糖麻花就出爐了。

8、天津大麻花

麻花[中國特色小吃] 麻花[中國特色小吃]

【用料】麵粉25公斤 植物油12.5公斤 白砂糖6.75公斤 薑片250克 鹼面175克 青絲、紅絲各110克 桂花275克 芝麻仁750克 糖精5克 水7.5升

【製作方法】1.在炸制麻花的前一天,用3.5公斤麵粉加入500克老肥,用4升溫水調攪均勻,發酵成為老肥, 以備次日使用。

2.用2升水將3.5公斤白糖,135克鹼面和5克糖精用文火化成 糖水備用。

3.用取3.5公斤麵粉,用550~650克熱油燙成酥面備用。

4.取750 克麻仁,用開水燙好,保持不濕、不乾的程度,準備搓麻條用。

5.用燙好的酥面,加入白糖3.25公斤,青紅絲各110克,桂花275克,薑片175克和鹼面25 克,再放入冷水1750毫升攪勻,用500克乾麵搓手,把面攪和到軟硬適用為 度。在搓條過程中用鋪面1000克。

6.將剩下的乾麵16公斤放入和面機內,然 後把前一天發好的老肥摻入,加入化好的糖水,再根據麵粉的水分大小,不同 季節,倒入適量冷水,和成大面備用。

7.將大面餳好,切成大條,再將大條送入壓條機,壓成細麵條,然後揪成長約35厘米的短條,並將條理順。一部分 作為光條,另一部分揉上麻仁作成麻條。再將和好的酥面作成酥條。按光條、 麻條、酥條5∶3∶1匹配,搓成繩狀的麻花(捏好咀)。

8.將油倒入鍋內,用文 火燒至溫熱時,將麻花生坯放入溫油鍋內炸20分鐘左右,呈棗紅色,麻花體直 不彎,撈出後在條與條之間加適量的冰糖渣、瓜條等小料即可。

9、軟麻花

麻花 麻花

【原料】:麵粉1000克 乾酵母 泡打粉各12克 白糖300克 油100克 水450--500克

【製法】:

1.將乾麵粉倒在案板上加入乾孝母 泡打粉 拌合均勻 扒坑.

2.將水 糖 放入盆內順一個方向攪拌 待糖全部溶化後放入豆油.再攪拌均勻 倒入面坑內快速摻合再一起.合成水揉糖發麵麵團稍醒 反覆揉三遍(醒10分鐘揉一遍)最後刷油 以免乾皮。

3.待面發啟 搓長條下等量小劑刷油稍醒既可搓麻花 。

4.先取一個小劑搓勻然後一手按住一頭一手上勁 上滿勁後 兩頭一合形成單麻花勁 一手按住有環的一頭一手接著上勁 勁滿後一頭插入環中形成麻花.

5.大鍋上火放寬油,燒至七成熱時 將麻花放入油鍋炸至沸起後翻個炸 成中紅色出鍋既成.

10、脆麻花

是北京清真小吃的常見品種,脆麻花不僅北京有南方也有,形狀、質地基本相同。北京除脆麻花外,還有芝麻麻花、饊子麻花、蜜麻花等,所以《故都食品百詠》中有詩說:“麻花燒餅說都門,名色繁多恣飽吞,適口價廉隨處有,一年四季日晨昏。”脆麻花先將紅糖、蘇打、油加兩倍水溶化,再將麵粉倒入和均勻。也有用明礬、鹼面、紅糖、糖桂花和面的做法,成麵團後,再揉進溫水,蓋上濕布餳10分鐘。製作時將餳好的麵團揪成小劑,搓成約10厘米的長條,放入盤中刷一層油,碼三四層再餳一會兒後,拿起一根搓成長繩條,合成三股,做成麻花,它的規格長約12厘米,條要均勻,呈棕黃色,每根約重30多克。將油倒入鍋內,用旺火燒六成熱時,將麻花坯子分批下入油中炸制,要隨做隨炸,炸時用筷子將麻花坯子在油里抖動,使條與條之間稍微鬆散開,便於炸透,待炸至棕黃色時即成。脆麻花特點是焦、酥、脆,有甜味,存放幾天仍保持脆性。

炸麻花有兩種,一種是倒三股麻花,一種是繩子頭麻花。繩子頭麻花是用雙手按著左右兩端搓上勁,把兩端懸空提起合攏,條應當搓上勁,會自動擰成麻花狀,再把合攏的兩端輕輕地捏在一起,下油鍋炸,這種方法名為繩子頭。還有一種是芝麻麻花,做法與脆麻花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芝麻麻花揪小面劑時,要滾上用開水拌好的麻仁。還有一種芙蓉麻花做法也基本相同,但炸好後,滾上一層用熟麵粉與白糖混合的糖粉它們都有焦脆的特點,食之口感都很好。

饊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佳品,很受百姓歡迎。也有叫它饊子、環餅的,是麻花類的花式品種。據說環餅遠在戰國時期就有了,秦、漢以後,為“寒食節”的必吃食品。

製作方法: 先將礬 、鹼、紅糖、糖桂花放在盆內用溫水溶化,再將麵粉倒入和均勻,和好後搓長條盤起來餳一會兒,然後揪成小劑。

將麻仁用開水攪拌,將小劑粘上拌好的麻仁,搓成10厘米長的小條碼在盤中,碼3至4層再餳著。餳好後,拿起兩小條用手搓成均勻的長繩條2根,對頭折兩個來回順成8根,兩頭捏在一起,成兩頭尖、當中大的棗核形狀,下油烹炸。炸時鍋內花生油五成熱,拿著 子麻花的捏頭處,將坯子下入油鍋來回擺動使其定形,待坯子稍硬挺後,整個入油中炸,炸成棕黃色即成。

此食品甜酥脆,味道獨特,既可下酒亦可單食。

先將小蘇打(baking soda),糖,油加水溶,摻入麵粉,揉和均勻,搓成長條, 盤捲起來,醒面, 下劑子.每個小劑子分別搓成8厘米的長條,碼在盤中,碼放一層,刷一層油,碼3-4層醒著.醒好後,拿起一根,搓成細長繩條,合成三股,擰成麻花狀,每個約12厘米. 入油鍋炸,油六成熱,用筷子輕輕撥動,浮出油麵,撈出涼涼即可。

11、蛋酥麻花

原料:麵粉5000克,雞蛋1500克,油1500克,老酵面500克,糖500克,明礬50克,鹼50克。

做法:

1.把糖、鹼、明礬用溫水2000克化好。將麵粉倒入盆內,加加雞蛋液和500克老酵面與化開的溶液一起和好揉勻,放在面案蓋上濕布餳 10分鐘,用刀割下一塊,搓成長條,壓成扁形,剁成小長方條,再搓成長條,將兩頭合攏擰上勁,摺疊一下再擰上勁,如此重複二次形成八股,即成麻花。

2.鍋內將油燒到八成熟,將生麻花下入,炸到金黃色至熟即可。

蛋酥麻花 蛋酥麻花

特點:色澤金黃色、造型美觀、脆酥香甜 。

12、四川麻花

四川渠縣、廣安、重慶部分地區在端午節時候通過製作麻花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做法:

1)先將蘇打粉(小蘇打-baking soda),紅糖,摻入麵粉,揉和均勻,搓成長條, 盤捲起來,醒面, 抹點菜籽油;

2)下劑子.每個小劑子分別搓成4厘米的長條,碼在盤中,碼放一層,刷一層油,碼3-4層醒著.醒好後,拿起一根,搓成細長繩條,合成三股,擰成麻花狀,每個約10厘米.;

3)入油鍋炸,油六成熱,用筷子輕輕撥動,浮出油麵,撈出涼涼即可。

4)麻花用塑膠袋封裝密封裝好可以保存很久,可以供8月份收割稻穀時候做零食充飢。

全國地方特色小吃

生活中我們地處五湖四海,在全國每一個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地方特色小吃,當我們到一個地方旅遊的時候,除了想知道什麼地方最好玩,我想大家也肯定想知道什麼東西在當地是最出名最好吃的吧^_^ 怎么樣,是不是已經在開始想像那些好吃的東西啦咧,可不要流口水喔^_^讓我們來為這些好吃的東東製作出他們最完美的介紹吧^_^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