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簡介
![隆中風景名勝區](/img/a/d2f/nBnauM3XwEzM2gjN0kTOwQzN5QTM2QTMzMjM0QTNwAzMxAzL5k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隆中旅遊區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的廣德寺,是中國佛教鼻祖釋道安講經弘法之處,廣德寺寺內多寶佛塔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座印藏式多寶佛塔,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不高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松篁交翠”。這妙筆生輝短短三十二字,精闢地概括了古隆中的生態地貌。自唐代以來荊襄大地就有“陽春三月三,隆中看牡丹”的習俗。隆中牡丹比洛陽、荷澤兩地牡丹提前一個月綻放,隆中是中國最大的野生牡丹基地。
景觀文化
三國文化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東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中國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十七歲隨叔父諸葛玄到襄陽,隱居隆中,躬耕苦讀,留意世事,被稱為“臥龍”。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和“隆中對”也都發生在這裡。隆中諸葛亮故居是紀念諸葛亮的重要地之一。自從西晉鎮南將軍劉季和於公元304年到隆中為諸葛亮故居立碣表里以來,歷代人們都把隆中的一切遺蹟視為珍貴的文物古蹟,陸續修建了武侯祠、三顧門、三顧堂、古柏亭、抱膝亭等紀念建築;又把諸葛亮的一些重要遺蹟定了名稱。古隆中形成文物風景旅遊區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明代已經形成了“隆中十景”: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岩、抱膝石。又新建了“千古名相諸葛亮彩塑展”、上山滑道和山頂標誌性建築——騰龍閣,進一步完善了景區旅遊服務功能,豐富了文化景觀,擴大了景區容量。山巒疊翠,溪水潺流,一派田園淡泊風光。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描寫隆中的景色道:“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松篁交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生前給隆中題詞:“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勝跡永清幽”。江澤民總書記曾於1999年5月27日視察隆中,並欣然題詞:“古隆中諸葛亮故居”。
文化遺產
隆中諸葛亮故居、隆中書院、襄王陵、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諸葛草廬、吟嘯山莊、銅鼓台、長廊、觀星台、棋盤石、琴台、孔雀寨。
截至2012年底,共有6個項目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截至2014年初,23個項目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有1人被文化部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0人被省文化廳確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古建築遺蹟
廣德寺、古隆中牌坊、古隆中騰龍閣、小虹橋。
主要景點
![隆中風景區](/img/7/575/nBnauM3X2cDN3cDM2gTO2QTNyITMxgDO3QjMwADMwAzMxAzL4k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諸葛草廬
公元1987年重建的仿漢建築,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在此作《隆中對》。諸葛草廬按照孔明當年居住的風格設計,陳設簡單,一琴一劍,幾卷書簡而已。但是諸葛亮卻能在這方寸之地洞明世事,縱論天下。
武侯祠
武侯祠建於唐,唐朝大詩人杜甫曾有詩寫到它:“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現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年間重建的。它同先主廟、劉備莫相毗連。武侯祠主體建築分大門、二門、殿、過廳、諸葛亮殿五重,嚴格排列在從南到北的一條中軸線上。一進大門,濃蔭叢中,矗立著六通石碑,其中最大的一通唐代“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有很高的文物價值,被稱為“三絕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書法家柳公綽書寫,名匠魯建刻字。都很精湛,因此被稱為三絕碑。碑文對諸葛亮短暫而悲壯的一生,作了重點褒評;竭力讚頌諸葛亮的高風亮節,文治武功,並以此激勵唐代的執政者。三顧堂
建於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作《隆中對》的紀念堂。諸葛亮和劉備見面的房屋已經遭受到全面破壞,現在存在的是清朝康熙年間重新建造的。
臥龍深處:建於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相傳諸葛亮常在此交友聚會。躬耕田
樂山與隆中山之間的諸葛亮廟沖的一百多畝田地。當年諸葛亮躬耕隴畝於此地。
小虹橋
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出入必經之橋。
六角井
諸葛亮當年隱居隆中時生活用水井。
隆中書院
公元1987年重建,原為武靈王學業堂。
老龍洞
一處泉水溶洞,諸葛亮當年躬耕隴畝,引此水灌溉。
騰龍閣
位於隆中山巔。它是一座內高十層,外觀五層,氣勢雄偉的樓閣。
抱膝亭
建於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後人憑弔諸葛亮抱膝長吟之處。
歷史沿革
![隆中風景名勝區](/img/7/d3f/nBnauM3X1ATMxEDN4kTOwQzN5QTM2QTMzMjM0QTNwAzMxAzL5k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西晉統一全國後,晉武帝司馬炎屢次向臣下詢問有關諸葛亮其人其事。晉永興年間(公元304年――公元306年),駐守襄陽的鎮南將軍劉弘來到隆中憑弔諸葛亮故宅,觸景生情,遂命陪他一起到隆中的鎮南參軍李興寫了一篇《祭諸葛丞相文》,這便是有史記載以來襄陽隆中第一塊紀念諸葛亮的碑文。這篇碑文最早見於晉王隱《蜀記》。
東晉時期,隆中諸葛亮故居已得到重修,並興建了紀念諸葛亮的武侯祠。東晉昇平五年(公元361年),荊州刺史別駕、史學家習鑿齒來到隆中,撰寫了一篇《諸葛武侯故宅銘》。他懷著無限崇敬的心情,讚揚諸葛亮是“達人”(具有遠見卓識的人)、“偉匠”(偉大的人)。
南北朝至隋朝時期,隆中諸葛亮故居及武侯祠不斷得到維修。劉宋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盛弘之撰《荊州記》載:“襄陽西北十許里,名為隆中,有諸葛孔明宅。”又載:“宅西背北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為《梁父吟》,因名此山為樂山。”
![隆中風景區](/img/2/48d/nBnauM3X3MDMxEDOyADM3QTNyITMxgDO3QjMwADMwAzMxAzLwA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五代時,隆中又增建“武靈王學業堂”。據《輿地紀勝》載,在隆中臥龍山有諸葛亮當年的讀書之所,故建“學業堂”。五代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隆中武靈王學業堂竣工,並刻碑紀其事。碑文由天福間襄州節度使安從進的觀察判官李光圖撰寫。《復齋碑錄》載:“《臥龍山武靈王學業堂記》,李光圖撰,正書,無名氏篆額。天福三年七月記”。
宋代,隆中規模又有所擴大。曾鞏、王安石、蘇軾等許多名人都到過隆中,記下了他們對諸葛亮的讚頌和所見所聞。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蘇軾(公元1037年――1101年)在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從湖北荊門去開封,路經襄陽游隆中,寫下了著名詩篇《隆中》詩:“諸葛來西國,千年愛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勝悲。誰言襄陽野,生此萬乘師。山中有遺貌,矯矯龍之姿。龍蟠山水秀,龍去淵潭移。空餘蜿蜓跡,使我寒涕垂。”詩中盛讚襄陽隆中雖是山野之鄉,卻培育了諸葛亮這樣的“萬乘師”人才。
明代時期,隆中諸葛亮故居和武侯祠曾遭到巨大破壞。明孝宗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襲封襄陽王的簡王朱見淑,羨慕隆中山水佳奇,看中隆中的好風水,選擇隆中作為自己的墓地。他上奏皇帝,把隆中封為“藩陵”,把隆中山改為座山,與隆中山隔谷相對的山定名為面山,偏東的山定名為旗山,用以襯托作為藩陵的座山。他毀掉諸葛草廬,在隆中山左臂另建草廬。遷走隆中書院,封山驅民,大造墓地,使原有的土木建築,特別是兩晉以迄唐宋時期的碑刻石銘,破壞殆盡,蕩然無存。這是諸葛亮離開隆中後1200多年來隆中遭到的最大浩劫。朱見淑死後,他的庶二子、光化王朱暫理襄陽府事。朱和襄陽府左長史林光請於朝,又在隆中山“左方隙地”重建武侯祠。並上秦皇帝說:“隆中亮廟歷唐、宋、元皆知崇奉,實非異端淫祠之比”。清代隆中經過多次維修,並有所擴建,主要有:康熙三十八年(1699),鄖襄觀察使蔣興芑重修;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襄陽觀察使趙宏恩在明末起義軍搗毀藩陵基礎上重建武侯祠廟;並在草廬原址立草廬亭;雍正七年(1729年)襄陽府事尹會一重修;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中憲大夫、湖北分守安襄鄖道兼理水利事務李敏學重修;光緒十四年至十九年(1888-1893)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使、湖廣總督裕祿和湖北提督程文炳重修,另新建抱膝亭,新立“古隆中”牌坊。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蔣介石到隆中。襄陽地方政府修築自襄陽城至隆中的公路,徵集民工13000人,開挖土石方23000立方米,修橋三座,涵洞三處。蔣介石為隆中題寫了匾額、楹聯,舉行祭祀儀式,拔款維修隆中古蹟,新建中正亭、中正堂,重修荷花池、銅鼓台等,並立碑作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古隆中的保護管理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強。1954年、1957年、1980年、1985年先後多次對武侯祠、三顧堂、野雲庵、三義殿進行了維修或翻修,為明代碑刻加修碑亭。1984年新建了吟嘯山莊、老龍洞景區建築群。1987年重建了隆呂書院,修復了諸葛草廬。胡耀幫、李先念、趙紫陽、李鵬、萬里、薄一波、姚依林、方毅、陸定一等先後遊覽隆中,並留名、題詞或撰書楹聯。1964年郭沫若為隆中題詞:“諸葛隱居隆中時,躬耕自食,足與陶淵明先後媲美。然陶令隱逸終身,而武侯則以功業自見,蓋時會使然。苟陶令際遇風雲,未必不能例桃花源實現於世。如武侯終身隱逸致力於詩,諒亦不遜於陶令也。”1994年1月10日,國務院“國函〔1994〕4號”檔案公布隆中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國發〔1996〕47號檔案”,公布隆中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隆中風景名勝區位於襄陽城西13公里,地理坐標是北緯31°59',東經112°02'09"。隆中是鄂西北旅遊門戶和集散地,西北182公里處即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西部210公里為綠色寶庫神農架林區,南部250公里處為三峽起點宜昌,東部340公里為湖北省省會武漢。
地形山貌
隆中風景名勝區樂山斷層崖、躬耕田斷陷谷地、梁隆中向斜構造谷地等。奇特與象形山石:梁父岩、抱膝石、盤棋石。
氣候特徵
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氣候,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雨適中,雨熱同季等特點,年平均無霜期為241天,年均降水量878.3毫米。區境內日照充足,年均日照1987小時,年均氣溫15.1℃-16.9℃之間。該區屬駐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我國南北過渡型的氣候特徵,年均氣溫16℃,年降水量900m左右。[9]
植物資源
隆中風景名勝區植被覆蓋率達到60%至70%。植物有418種,含變種。分屬108科213屬。其中景觀植物共283種,分屬於93科19l屬。其中木本植物資源208種,分屬63科136屬。草本植物資源75種,分屬39科65屬。
物種數,薔薇科20種,菊科10種,蝶形花科、禾本科、木蘭科、木犀科和桑科9種,大戟科、茄科和松科7種,百合科和山毛櫸科6種,柏科、杉辯、芸香科、茜草科、怨冬科、樟科和楊柳科5種。以上19個科為優勢科,計138種。
風景區類植被景觀以木本植物為主體,包括林術類、花木類、果木類、葉木類、蔭木類、藤木類和竹類7種。珍稀樹種、古樹名木及專類木本花卉植物園。風景區內的牡丹、銀杏、木本繡球、珙桐、皂角、丹桂、樂昌含笑、龍爪槐和刺楸等多種珍稀樹種,古樹名木及陸續建成的牡丹園、櫻花園、梅園、竹林、水杉林等木本植物色塊,以及鬱金香園和自然式的草地等人工草本植物景觀。
湖北風景錄
湖北出於中國的中部 ,是一個交通要道 從而也具有很好的旅遊資源 有著各種美不勝收的自然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