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年代
方毅同志,又名方清吉、方靜吉。1916年2月26日出生於福建省廈門市一個城市貧民家庭。
少年時期就接受進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信仰共產主義。
193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廈門、漳州共青團支部書記、區委書記,共青團廈門中心區委書記、市委宣傳部部長、市委書記。
在閩南地區從事黨的地下革命鬥爭和武裝鬥爭期間,多次作為中共廈門中心市委特派員,深入安溪、南安、永春一帶,傳達中央指示,組織和發動安南永邊區人民和紅軍游擊隊,粉碎了敵人的多次圍剿和封鎖,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進行了三年艱苦卓絕的武裝游擊戰爭,為發展革命力量,堅持南方游擊戰,做出了突出貢獻。
1934年底,方毅同志去上海接受黨的工作任務時被捕。他在國民黨獄中受盡酷刑,始終沒有暴露黨的地下組織,最後被判重刑,打入死牢。
在這期間,他一直帶著沉重的腳鐐,但堅貞不屈,多次和難友參加絕食鬥爭,表現了共產黨人的錚錚鐵骨和崇高氣節。
建國之後
1949年8月至1952年2月,方毅同志歷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委常委、省委第二副書記,主要負責財政經濟工作。
他認真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整頓金融秩序,加強稅收,平衡財政收支,穩定物價,迅速打開全省財政經濟工作局面。他重點抓了農業生產和公路建設,倡導和親自參加了古田水電站的建設並培養了一批水電幹部,籌建了若干地方企業,進行工商業調整,為建國初期福建生產的恢復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52年3月,方毅同志調上海工作,先後擔任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副書記、書記,兼任市財政經濟工作委員會書記、市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主管全市的財政經濟和綜合計畫等工作。他善於把黨的政策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實事求是地處理各種問題,對上海的經濟恢復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1953年9月,方毅同志調任中央財政部副部長,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財經政策和鄧小平同志當時提出的六條財政方針,對加強新中國的財政管理工作做出了貢獻,並為建立企業財務制度和創立全國統一的會計制度做了基礎性的工作。
1954年8月,應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的邀請,方毅同志受黨中央派遣到越南幫助工作,1956年任中國駐越南經濟代表處代表。方毅同志出使越南,先後長達7年之久,為幫助越南恢復戰爭創傷,發展經濟做了大量工作。
抗戰期間
抗日戰爭爆發後,方毅同志於1937年8月經中共中央營救出獄,奉命赴湖北工作,先後擔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民運部長,鄂東特委書記。
在黃安縣七里坪,以新四軍四支隊後方留守處為掩護,舉辦了多期幹部培訓班,培訓抗日骨幹,著手建立與恢復黨組織,籌建抗日武裝,深入發動民眾,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和統一戰線方針。
1938年6月,日寇即將進犯鄂東,他赴黃岡地區領導抗日游擊戰爭的準備工作,深入調查研究,確定工作重心轉移到農村,組織農民收繳大批國民黨潰兵的武器,成立了千餘人的鄂東遊擊大隊,活躍在黃岡、麻城一帶,打響了黃岡敵後抗日第一槍。
1939年2月,方毅同志任鄂豫皖區黨委委員,從鄂東進入安徽,參加建立皖東抗日根據地;4月,任中共蘇皖省委委員;5月,任津浦路東臨時前敵委員會書記,率新四軍四支隊挺進縱隊和戰地服務團進入津浦鐵路以東地區,參加開闢皖東津浦路東抗日根據地;7月,任新四軍五支隊政治部主任。
1940年3月以後,方毅同志歷任皖東津浦路東省委書記,津浦路東聯防辦事處副主任、主任,淮南蘇皖邊區黨委委員,淮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主任。這期間,方毅同志參與領導淮南軍民粉碎日偽軍的"掃蕩"和反擊國民黨頑固派的挑釁進攻,參與指揮了半塔集保衛戰,領導了淮南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建設、財政經濟建設、文化教育建設和地方幹部的培訓,為淮南根據地的建立、鞏固和發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解放戰爭
1945年10月以後,方毅同志歷任蘇皖邊區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華中分局委員,華東財政經濟辦事處副主任,山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解放戰爭時期,方毅同志主要負責華東地區財政經濟工作,在後勤人力、財力、物資供應上,做了大量組織領導工作。
華東地區共動員民工107萬人、隨軍民工22.5萬人、擔架1.5萬多副、小推車8萬輛、供應糧食1.1億斤,從而保證了我軍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進攻,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為震驚中外的淮海戰役的全面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很大貢獻。
對外工作
1961年,國務院決定加強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工作的歸口管理,方毅同志從越南奉調回國,任國家計畫委員會副主任兼對外經濟聯絡總局局長、黨組書記。
1964年至1976年,先後擔任對外經濟聯絡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對外經濟聯絡部部長、黨組書記。方毅同志在領導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工作中,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一切從實際出發,注重調查研究,善於總結經驗。他從援外政策和援助方式的制定到援外項目的組織實施,向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提出了不少重要建議。在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下,方毅同志參與了我國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八項原則的制定,並在實際工作中始終不渝地認真貫徹執行。方毅同志曾多次率代表團訪問亞非歐許多國家,探索因地制宜、切實有效的援助方式,並深入細緻地組織實施各項重大的援外項目。
他在長期主持對外援助工作中,為我國對外經濟合作事業的開創和發展,為支援被壓迫民族爭取解放,幫助新獨立國家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對加強我國同廣大開發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推動我國對外關係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文化大革命"期間,方毅同志堅持原則,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深惡痛絕,以實際行動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受到了誣陷和殘酷迫害,身心受到極大的摧殘。這期間,為了完成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確定的援外任務,維護國家信譽,履行我國政府對外簽訂的協定,方毅同志雖身處逆境,仍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支持下,忍辱負重,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十分繁重的對外援助任務,使中國在國際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撥亂反正
粉碎"四人幫"後,方毅同志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院長、黨組書記,國家科委主任、黨組書記,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第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方毅同志1977年1月到中國科學院後,團結黨組一班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在科技界進行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整頓科研秩序、組織科技隊伍,為受到殘酷迫害的數百位著名科學家、大批科技人員和幹部平反昭雪。
1977年8月,方毅同志協助鄧小平同志籌備、主持召開了全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認真聽取了科學和教育工作者的意見。鄧小平同志在會上的講話,徹底否定了對"文化大革命"前17年全國教育戰線和廣大知識分子的錯誤評價,並提出恢復高等學校入學考試制度。
方毅同志堅決執行鄧小平同志的指示,在科技和教育界批判"兩個凡是"的錯誤,推動教育部門在當年就恢復了聯考制度。
重視科學
從1977年9月到1978年3月,方毅同志又全力投入籌備和組織召開全國科學大會,親自領導會議各項檔案的起草工作。正是鄧小平同志在這次會議上的講話,強調了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廣大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會議振奮人心,迎來了我國科學的春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方毅同志懷著滿腔熱情,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力推動科學技術和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
經黨中央批准,在他領導下,恢復和重新組建了國家科委,制定了科學技術工作的新方針,強調科學技術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結合,提出實驗室成果向生產轉移、軍用成果向民用轉移、先進地區成果向後進地區轉移、國外成果向國內轉移。
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組織和發動我國一大批著名科學家制定了我國新時期的科學技術發展規劃,部署了一批大的科學工程和一大批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中國科學院及其所屬機構在全國率先取消"革命委員會",實行所長負責制,科研工作很快獲得新的發展。
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中斷活動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重新煥發生機。他還積極推動學位和學術職稱制度的重新建立,並擔任我國第一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主任;主張儘早恢復科學技術獎勵制度;重視基礎教育,提出對優秀的中國小教師授予特級教師稱號;提倡加快高等教育建設,發展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鼓勵多種形式辦學,廣開培養人才之路。方毅同志堅持在科學和教育工作中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他多次率團出國訪問,商討雙邊科技合作。
1979年1月,他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副團長,陪同鄧小平同志訪問美國,並與美方簽訂了有關高能物理、航天、基礎研究等多項合作協定。他堅決執行鄧小平同志的指示,向國外大量派遣留學和進修人員,並且改革了留學管理制度。
鞠躬盡瘁
80年代初,他多次邀請海外著名學者來華,共同研討中國科技體制的改革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戰略,對打破封閉的科學技術和教育領域,走出國門,促進我國的對外開放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科學技術工作中,方毅同志一貫重視基礎研究,強調發展基礎研究是中國科學院和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務,親自過問和支持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等重大科學工程的建設,十分關注高技術在我國的發展,領導和推動大規模積體電路和計算機的研究開發。
為了促進科學技術研究同經濟建設緊密結合,他從1978年起連續9年,每年率領上百位科技工作者前往攀枝花、包頭、金川等地,研究共生礦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和巨大的經濟效益。
方毅同志特別重視技術政策的研究,1980年至1984年,在他的支持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會同國家計畫委員會、國家經濟委員會開展了我國能源、交通、通訊等十幾個重要產業領域的技術政策的研究,在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1988年以後,方毅同志擔任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2年,任全國政協黨組副書記,主持政協工作,為鞏固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出了貢獻。
方毅同志是中共第八、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1997年10月17日,方毅在北京逝世,生前他曾為別人寫下這樣的題詞:"百年人物存公論,四海虛名只汗顏。"
2008年,《方毅傳》和《方毅文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