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地址
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車站東路紀念館巷44號
聞一多紀念館座落於湖北省浠水縣清泉鎮東清泉寺遺址鳳樓山聳立於後,山上松柏青青;浠水河奔流於前,河中清波滾滾。紀念館如明珠鑲嵌於其中,此地青山秀水,當年劉禹錫、蘇東坡游吟於此,不勝眷眷,至今人們吟誦“松間沙路淨無泥”詩句,猶生“休將白髮唱黃雞”的感慨。元末農民義軍領袖徐壽輝揭竿而起,國號“天完”,建都於清泉寺,至今人們猶指“天完”故地,稱誦當年紅巾軍英雄氣概。如今聞一多先生“化作啼鵑帶血歸”,魂寄於此。詩才直逼蘇學士,浩氣超凌徐將軍;撫青松以舒壯志,酌清泉而賦新詩,正不寂寞。
景點信息
聞一多紀念館占地15畝,建築面積195m2,主體工程是一座庭院式仿古建築群。三棟平房和一棟二層樓被迴廊連成一體,屋面為青筒瓦蓋的凹蓋的凹面大屋頂,廊頂是兩旁鑲紅釉瓷面磚的水泥平台,其一段迴廊凌架於一泓清澈見底的水池上,其池為聞一多故居前的"望天湖"之縮影,七個蓮步、三眼噴泉點綴其間。
迴廊亦為碑廊,長約150m,牆上鑲嵌了36塊碑。前八塊寬170cm,高80cm凸出牆面1.5cm,後28塊每塊寬60cm,高約100cm,凸出牆面1.2cm,或單塊或2-4塊組合排列。其內容以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關於聞一多的唁電、悼詞、輓聯為主,還有當代領導和書法家為聞一多的題詞或敬錄聞一多的詩文。其碑文書藝,真草隸篆,縱橫布局,風格各異,名家薈萃,琳琅滿目主體工程的內院與前場均是被鵝卵石鋪砌的曲徑小道切割成不規則的綠茵草地,各種花草,爭妍鬥豔。前場正中,聞一多銅像巍然屹立在開闊的草坪上。像前一井一池,井為公元790年開掘的富有傳奇色彩的"清泉井";池為相傳書聖王羲之曾來這兒習字的汰筆池--"羲之墨沼"。池上架了一座小橋,名叫"七曲橋",十五米之距,曲直有致,寓意聞一多短暫的一生是坎坷而曲折的,仿竹製護攔象徵聞一多高風亮節,殷紅的橋面隱喻了烈士用鮮血和生命鋪就了一條通向革命勝利的光輝大道;池左側是面積為350m2的停車場,池右側建有一棟別墅式的集住宿、餐飲、娛樂消閒為一體的綜合服務樓;穿過香樟翠竹,便見相傳陸羽曾品茗於茲的"陸羽茶泉"。外圍是長400m,高3m的仿古圍牆依山取勢,跌宕生姿。整個紀念館背倚風景秀麗的鳳棲山,面臨由東向西的浠水河,以素雅的粉牆黛瓦、高低錯落的建築群依偎在青山綠水的懷抱之中。
進入紀念館,首先看到的是聞一多銅像。這座銅像是由我國著名的雕塑家劉開渠和王克慶兩教授共同設計製作的。聞一多昂首飄髯、執杖而立的全身像,通高3.9m,其中,身高2.5m,基座高1.4m,以聞一多拍案而起為主題,挺拔的身姿,剛毅的表情體現了他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墨亮的花崗岩基座上猷勁雄渾的"聞一多"三個大字是聞一多生前好友、已故的民盟中央主席楚圖南寫的。周圍四季鮮花盛開,笑慰英烈,笑迎觀眾。
銅像的正後方是序廳。門首黑色大理石匾額上,由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聞一多紀念館"六個大字,金光閃閃,熠熠生輝。大門兩側懸掛著兩幅木刻楹聯,陰刻陽文的石綠字,內幅隸書聯是周恩來、鄧穎超挽聞一多聯"為民主為和平為大眾成仁取義;反獨裁反內戰反特務雖死猶生";外幅草書聯是董必武、李維漢所撰輓聯"我輩猶生,變悲哀為力量,公等不死,繼傳統有人民"。內外聯分別為當代中國書協副主席王學仲、主席沈鵬所書。
進入序廳,置身於紅燭生輝的藝術殿堂。迎面是氣勢磅礴的巨幅(14m×4m)壁畫(紅燭序曲)。畫面以紅燭群落為主,奔騰的烈焰變為隱約可見的鳳鳥,寓意鳳凰涅的崇高精神境界;黑髮蓬鬆,口銜煙斗的聞一多側身回首,神態自若,親切自然;用瀝粉堆金的傳統方法,用二千年前的古書體篆寫的《紅燭》序詩,給人們一種古老文化氣氛。這巨幅壁畫是由聞一多先生的三子、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聞立鵬及其夫人張同霞教授夫婦二人合作的。壁畫前正中央安放一塊體積為1.04立方米、重2噸的白色大理石無字地碑,略帶青灰色的紋路恰象無垠的大海,寓意著聞一多的詩句"我愛白石的堅貞、青松和大海"。象徵聞一多作為中國知識分子的本色和品格;象徵著聞一多堅貞信念、寬廣的胸懷。碑上燃燒的28支紅燭與兩側牆面各鑲嵌15支工藝燭形壁燈,交相輝映,渾然一體,使觀眾在這莊嚴肅穆氛圍中得到一種總體藝術感受和對聞一多緬懷敬仰之情的高度升華。
出序廳左側門,走過一段長廊,至西側第一展廳,由一展廳往北再走一段迴廊,折向東,便是一幢二層樓房,第二、第三展廳分別在一、二樓。《聞一多生平事跡簡史》總標題叫"千古文章未盡才"。這是郭沫若引用明末將領、詩人夏完淳的一句詩來痛悼聞一多。用它作題目,藉以表達對烈士的深切懷念與惋惜之情。在三個展廳中分六個章次展覽陳列,其內容是:
"風華少年,佼佼學好"(1899.11--1922.7),介紹聞一多勤奮好學、初露才華以及他目睹武昌起義、經受"五四"洗禮等青少年學習、生活歷程;
"華夏紅燭,一代詩驕"(1922.8-1928.8),介紹了聞一多在美國留學期間和歸國最初幾年的新詩成就和新詩理論的貢獻;
"博古通今,學貫中西"(1928.9-1943年夏)介紹了聞一多潛心古籍,孜孜不倦的治學精神以及其研究古代文學的造詣;
"拍案而起,血灑千秋"(1943年夏-1946.7),介紹了聞一多走出書齋,"追問青天",為尋找"咱們的中國"而獻身的光輝歷程;
"精筆書畫,游心佳凍",精選了聞一多的52幅繪畫、23幀書刊設計、38幅書法和62方篆刻作品,從而說明他的藝術成就;
"人民英烈,永垂不朽",介紹了半個多世紀以來,全國人民以各種形式緬懷烈士的活動和海內外研究聞一多學術思想的成果。
整個展線共豎立了54塊面積為2.4m×1.2m的白色展碑與18個高1m、厚0.4m、展碑等寬的展台。此外,第一展廳有一尊1m見方的純白色大理石"聞一多故居"浮雕;第二展廳有一間半面積為25m2的"起居工作室",它是仿聞一多生前在昆明居住的房間布置的。三個展廳中共陳列了各種文字237條目;照片、地圖、繪畫362幅;複印件136份;文物18件;其它實物120餘件。最後是邊長為2.4m見方的黑色大理石碑,碑上綴有北斗七星(按十萬年後的北斗七星座標圖排列),形式上與無字碑首尾呼應,和諧統一;內容上象徵著聞一多精神永垂不朽,恰如北斗,千秋永照,永遠是我們炎黃子孫的後繼導向。展牆的設計,採用碑林式,一碑一燭,獨到新穎,不僅寓意紅燭精神貫穿始終,而且寓意聞一多是中華民族的一塊豐碑。
愛國主義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永恆主題。聞一多的學術及其思想是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如一曲《七子之歌》響徹了海內外,震憾了億萬炎黃子孫的愛國報國之心。聞一多紀念館有著良好的區位優勢,她位於長江中游北岸,黃石、鄂州、黃岡三市中心,京九鐵路的中點,滬蓉高速公路的中段;館址本身歷史文化資源豐富。該館把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和引導旅遊觀光有機統一,完美結合,形成寓教於樂,在遊樂中陶冶情操的特色。黃岡市委、市政府、浠水縣委、縣政府已決定在"十五"期間完成聞一多紀念館(二期)擴建工程,並把她作為我縣乃至我市精神文明建設的標誌工程。
座落在浠水縣清泉鎮鳳棲山麓的"清泉寺"遺址上,陳列著聞一多的生平事跡,著作、詩、文、書、畫、金石手稿和遺物和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宋慶齡、郭沫若、胡耀邦、江澤民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近代現代中外文化名人、學者、藝術家和聞一多的文論、專著、題詞、詩文、書畫原跡及有關資料。
湖北風景錄
湖北出於中國的中部 ,是一個交通要道 從而也具有很好的旅遊資源 有著各種美不勝收的自然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