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昭君,名嬙(晉人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或明妃)漢元帝時宮人。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出塞,嫁匈奴呼韓邪單于,號寧閼氏,卒葬內蒙呼和浩特市南,世稱青冢。
昭君村面臨香溪水,背靠紗帽山,群峰林立,岩壑含翠,桐林雲涌,香溪迴環。“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許是由於香溪源流沿途接納融匯了多處明溪暗泉而增加了水流量,於此匯聚成為一股青黛色的緩流,從村前繞山悠然而過,映照著這裡的奇峰秀嶺和古老村落。入村環視,但見群峰林立,溝壑含翠,碧水長流,柑桔滿坡,層層疊疊,仿佛梯連雲天,恰逢燦燦柑桔掛果,陣陣桔香纏繞、飄逸在村前屋後,瀰漫、浸染了整個村莊。
特色
從地勢上看,“昭君村”處在一條溝壑里的扁長平台上,形似一條長長的鯉魚,藏身於香溪河畔紗帽山下的崖壁間,村人對其地貌素有“鯉魚困沙舟”、“仙人撒網”、“鷂子搶魚”之稱,記得宋代詩人蘇轍曾在一首詩中寫道:“一朝遠嫁呼韓去,遙憶江頭捕鯉魚。”想必就是指這裡的如此地形地貌。再回溯到唐代,詩人白居易由江洲司馬調任忠州剌史,途徑這裡時也曾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靈珠產無種,彩雲出無根,亦如彼妹子,生此遐陋村。”還有一位唐代詩人崔塗也曾寫道:“不堪逢舊宅,寥落滿江濱。”遙想當年,“昭君村”是何等的偏遠寂寥,荒涼破落,不像今天這么樹木蔥蘢,柑桔飄香,車來人住,遊客如雲,一派生機勃勃、熙熙攘攘的景象。
這兒的山山水水,花草樹木,亭台樓閣,好象都與昭君有關:門前的香溪河水因昭君“臨水而居,恆於溪中盥手,溪水盡香……”;河上的橋樑因昭君選入漢宮時,“曾鼓琵琶,小憩於此……”而修建得酷似一面橫臥的琵琶;河裡的桃花魚,則是因昭君入宮前在船上與鄉親們灑淚告別,淚水滴打在香溪兩岸飛落溪中的桃花瓣上幻化而成;村前溪畔一處彩石斑斕的灘頭,相傳是昭君少年浣紗的地方,於是便有詩人歌詠:“香溪溪水碧連天,照見雲鬘日浣紗。溪上泉聲如珮響,叫儂怎不憶琵琶?”村東有口楠木井,井水清甜可口,四季不絕,但總也漫不過井中的那根楠木,相傳是昭君當年從峨眉山太白金星處借來楠木拐杖,鎖住了井龍;村西有條石龍,身臥青山,搖頭擺尾,常年口吐清泉,相傳是昭君當年和鄉親們在此挖掘了七七四十九天,感動東海一條青龍,飛到這兒化作一眼清泉;村中的滿園紫竹,相傳是昭君當年作畫時,以其高超的技藝引來了天上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霞仙幫她著色,後來昭君離村入宮了,七色霞仙依然常來村里尋找,其中紫霞仙認定昭君總有一天會回,曠日持久地在村中這片竹林里等待,她的痴情和身軀漸漸地化成丹青,依附於竹葉、竹枝和主幹上,形成了一片紫竹園,從此一代代繁衍生長至今;村後紗帽山上的“王”字崖,村外的珍珠潭、妃台山,村裡的望月樓、撫琴台……處處舊址遺蹟,都有一個關於昭君的美好傳說,無不寄託著人們對昭君的思念之情。
景點旅遊提示
門票:40元
交通:宜昌乘坐前往興山縣的班車即可到達。
湖北風景錄
湖北出於中國的中部 ,是一個交通要道 從而也具有很好的旅遊資源 有著各種美不勝收的自然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