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位於湖北大悟縣城關鎮東河東岸江崗山西麓。占地230畝,以紀念碑、紀念堂為主體,工程雄偉,氣勢磅礴,竣工於1984年,原國家主席李先念親自題寫園名。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地理圖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座落在縣城關鎮環水東岸的江崗山上,占地面積230畝,以紀念堂、紀念碑為主體,氣勢磅薄、工程宏偉,於1984年11月6日竣工落成,由原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園名,是中國十大陵園之一。

紀念堂,建築面積1006平方米,高大敞亮,台廊寬闊,石欄環繞,四周樹繁葉茂,鳥語花香。堂前兩側分別植有李先念、劉華清親手栽種的松柏和龍柏。堂內共5個大廳,正中大廳有座4.3米高的新四軍戰土塑像,剛毅勇武、正氣凜然,兩側分別掛有《周恩來到宣化店》等四幅巨大油畫;左右4個大廳為陳列室,陳列有鄂豫邊區革命英烈的生平事跡圖片258幅和部分革命歷史文物。紀念堂後是烈土祠,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分別設定有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和解放後革命烈士骨灰堂,安放著著名革命烈土吳祖貽張文津毛楚雄等50多位英靈。

紀念碑,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碑高22.8米,外層為花崗石鑲貼,坐東面西。碑正面刻著李先念同志題詞:“為革命事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背面刻的是徐向前同志題詞:“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們的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而奮鬥!”;碑底座正面刻著“鄂豫邊區革命烈士紀念碑”碑名,背面刻著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署名的碑文。紀念碑下建有40X40米的見方平台,站在平台上,極目遠眺,四周群山煙雲飄渺,山城英姿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紀念碑與紀念堂之間有191級水泥台階相銜,使其形成整體結構,更加突現出紀念碑的巍峨英姿。

2000年初,縣委、縣政府撥專款對陵園門樓進行了整修,個別建築物進行了重新設計建築。經過整修的陵園大門,更加裝點襯托出革命烈土陵園整體的建築莊嚴氣勢,同時又適應了城鎮建設發展新的要求。現在的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真正是“青山高聳烈土碑,花草林木滿園春”。

歷史背景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中國軍人前往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紀念革命先烈
鄂豫邊區是革命老根據地。在歷次革命戰爭中,邊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為紀念革命先烈,1974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了在大悟縣修建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1984年峻工,11月6日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位於湖北省大悟縣城關鎮。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就設在大悟縣芳畈鎮白果樹灣1946年6月26日拉開解放戰爭序幕的中原突圍就發生在大悟縣的宣化店鎮。

紀念館陳列的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新四軍第五師、中原部隊開展敵後抗日游擊戰爭及反對蔣介石發動內戰而犧牲的英烈事跡民,以及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大悟地區革命英烈的事跡。

中原突圍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6月至8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中原軍區部隊在鄂豫皖邊區突破國民黨軍包圍,進行戰略轉移的作戰行動。

中原解放區位於鄂、豫、皖交界地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抗日戰爭轉入相持階段後,新四軍第5師和八路軍南下支隊在鄂、豫、皖、湘、贛五省交界地區創建的敵後抗日根據地。日本投降前,我軍積極發展根據地,縮小淪陷區,使中原根據地擴展到60餘縣,形成了對戰略要地武漢三鎮的包圍態勢。抗日戰爭結束後,武漢三鎮成為國民黨自大後方進軍華東、華北、東北的戰略樞紐。國民黨調集了20多個師,加緊包圍和蠶食中原解放區,先後占鄂中、襄西、襄南、鄂東、鄂南、豫中、豫西等廣大地區,企圖首先消滅中原我軍,打通向華東、華北、東北進軍的通道。1946年5月10日,國共雙方雖就中原地區停止武裝衝突簽訂了《漢口協定》,但國民黨軍的蠶食進攻並未停止。至6月下旬,中原解放區僅剩下羅山光山商城、經扶(今新縣)、禮山之間以宣化店為中心、方圓不足百里的狹小地區,面積不及原先的1/10。中原軍區部隊5萬餘人壓縮檔圍於此。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旅遊人士在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留影紀念
中原局、中原軍區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及當面國民黨軍的企圖和兵力部署,決定以軍區第1縱隊第1旅(旅長皮定均)偽裝主力,向津浦路(天津至浦口)以東轉移;主力則分左右兩路向西突圍;鄂東軍區、河南軍區部隊及江漢軍區一部於掩護主力轉移後,就地堅持鬥爭,以迷惑、牽制敵人;江漢軍區主力西進,相機入川。主力分左右兩路於26日開始向西突圍。

26日拂曉,國民黨軍第1線部隊分路向中原軍區部隊大舉進攻。第1旅偽裝主力向東轉移,鄂東軍區部隊就地堅持鬥爭,河南、江漢兩軍區部隊亦於平漢路西隋縣南北地區積極活動,以掩護主力突圍。中原軍區主力於當日黃昏秘密由宣化店向平漢路移動:由中原局、中原軍區機關及第2縱隊第13旅、第15旅1個團、第359旅及幹部旅組成的右路突圍部隊在軍區司令員李先念、政治委員鄭位三、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震率領下,於29日晚在信陽以南的平漢路(北平至漢口)柳林李家寨車站間突破敵人的封鎖線,越過平漢路,向西北疾進。由第1縱隊主力和第15旅主力組成的左路突圍部隊,共1萬餘人,在中原軍區副司令員兼第1縱隊司令員王樹聲率領下,由潑皮河地區出發,7月1日於孝感以北之王家店附近突過平漢鐵路向西疾進。劉峙急令整編第3、第15、第41、第47師追堵右路軍;令整編第66、第75師各一部阻擊左路軍。

左路突擊部隊於26日晚由光山縣的潑陂河向西移動,7月1日越過平漢路,其主力於7月12日衝破敵整編第66、第75師等部在宜城東南的流水溝等地的堵截,7月26日進入武當山區,在竹溪竹山房縣保康南漳等地分散活動。8月上旬,與由安陸向西突圍,原擬入川,受阻後返回的江漢軍區部隊,在房縣西南地區會合。27日,成立鄂西北軍區,開展游擊戰爭。一部轉道北上,經棗陽、新野、唐河、內鄉進入伏牛山區。

擔任迷惑與牽制敵人任務的第1縱隊第1旅,於6月26日開始行動。為造成敵人的錯覺,部隊先向西,再折而向東,於29日在麻城以北突破敵封鎖線,隨即以強攻手段打通敵憑險扼守的鄂皖邊咽喉大牛山,進入大別山,克服了高山、峻岭、暴雨、洪水等重重險阻,衝破了敵人的多次攔截,連續行軍、作戰20餘天,終於在7月20日進入蘇皖解放區,改歸華中野戰軍序列。與此同時,鄂東軍區部隊掩護主力突圍後,積極活動於麻城、太湖(縣)、霍山等地。戰役結束。

著名景點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舊址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紀念碑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紀念碑碑址位於鄂東北大悟縣城關澴河東岸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內江崗山山頂,1984年建成。碑址平台1600平方米,碑座4米見方,高21.8米,其中碑座高5.1米,碑身高16.7米。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紀念碑的形狀是仿照天安門廣場上人民英雄紀念碑修建的,紀念碑正面向西,碑身正面和背面均用白色大理石鑲貼成長方形碑框,正面鐫刻著原國家主席李先念的親筆題詞:“為革命事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背面是徐向前元帥的題詞:“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們的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而奮鬥!”碑座東面黑色大理石上鐫刻著由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撰寫的碑文,碑座南北兩面分別雕塑著反映土地革命和抗日戰爭時期鄂豫邊區軍民英勇頑強與敵人作鬥爭的浮雕

中原突圍烈士紀念碑
中原突圍烈士紀念碑碑址位於鄂東北大悟縣城關澴河東岸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內金龜山山頂,1998年落成。碑址平台1200平方米,碑長12米,碑高6.4米。
中原突圍烈士紀念碑碑型為臥式形狀的軍事地圖,以軍事地圖常見的包圍與反包圍的箭頭和弧線為形象語言,表現了當時突圍的實際情況。碑的正前面是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中原突圍烈士紀念碑”碑名,背面鐫刻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撰寫的碑文,碑體中央連線兩端的長弧體,表示國民黨三十萬大軍對中國共產黨軍的重圍,上方三個大小不同的巨型箭頭,象徵中原部隊從三個方面勝利突圍,紅色花崗碑座象徵大悟這塊紅土地。整體碑型,既象一團火焰,又似一簇勁草,使人聯想到革命篝火在燃燒,革命先烈如勁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革命先烈的精神將永世長存,激勵後人奮發向上。

獲得榮譽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鄂豫邊區山水風景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始建於1979年3月,1984年11月6日落成,1998年4月15日又新建成中原突圍烈士紀念碑。烈士陵園占地469畝,由主體建築鄂豫邊區革命烈士紀念碑、中原突圍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館、烈士祠等及輔助建築物國防教育館兒童樂園、門樓、廣場等組成,園藏文物近1000件,是中國十大烈士陵園之一。

1986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為中國第一批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1995年5月,又被列為中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8年被列為省十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9年被定為湖北省旅遊定點單位
2000年被省政府評為湖北省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管理先進單位。
2002年被確定為湖北省國防教育基地
2002年被評定為AA級旅遊景區

歷史評價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景點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烈士陵園的建設與發展,前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園名,並為鄂豫邊區革命烈士紀念碑題寫碑名;徐向前元帥題寫了碑詞;江澤民總書記為中原突圍紀念碑題寫碑名;劉華清國防教育館題寫館名。李先念、喬石、劉華清、廖漢生宋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省市各級領導先後多次來園視察指導工作。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是大悟老區革命烈士英勇鬥爭的縮影,是老區精神風貌的象徵,是鄂豫兩地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視窗。烈士陵園在褒揚革命先烈、弘揚老區人民革命精神、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國防教育和為大悟人民提供休閒娛樂場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湖北風景錄

湖北出於中國的中部 ,是一個交通要道 從而也具有很好的旅遊資源 有著各種美不勝收的自然風景
鹹寧市星星竹海風景區
鹹寧市澄水洞旅遊區
黃岡市薊春李時珍紀念館
黃石大冶雷山風景區
黃石東方山風景區
荊州市荊州碑苑
鹹寧市太乙洞風景區
鄂州蓮花山旅遊區
仙桃市沔城風景名勝區
荊門京山大洪山鴛鴦溪
隨州高貴三潭風景區
應城湯池旅遊風景區
隨州炎帝神農故里烈山風景名勝區
荊州古城歷史文化旅遊區
宜昌中華鱘園
十堰市房縣神農峽景區
巴東神農溪旅遊區
武漢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棗陽市白水寺旅遊風景區
興山縣昭君村旅遊區
當陽玉泉風景區
保康縣五道峽自然風景
保康縣湯池峽溫泉度假區
南漳縣水鏡莊風景區
武漢華泰湯孫湖旅遊度假
穀城縣薤山旅遊度假
襄樊棗陽青龍山熊河風景區
襄樊錦繡園高新農業觀光園
神農架天燕原始生態旅遊區
襄樊南漳香水河風景區
通山縣闖王陵景區
襄樊襄王府綠影壁
鹹寧市玄素洞風景區
鄂州蓮花山
黃岡市浠水三角山風景區

十堰市四方山植物園
神農架神農頂風景區
鄂州梁子島生態旅遊度假區
隨州曾侯乙墓景區
米芾紀念館
荊州市荊州關公館
荊州市荊州盆景園
黃岡市浠水聞一多紀念館
神龍架
十堰市牛頭山森林公園
十堰市人民公園
十堰市伏龍山自然風景區
東湖鳥語林
襄樊宜城張自忠將軍紀念館
董永公園
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
荊州市萬壽園
編鐘
鄂州市博物館
南河風景區
隆中風景區
神農架紅坪景區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
長江三峽工程罈子嶺旅遊區
武漢東湖風景區
武當山風景區
歸元禪寺
荊州博物館
長江三峽
大洪山
西塞山
晴川閣
荊州古城
湖北省博物館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黃鶴樓
九宮山

孝感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因東漢孝子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孝感市是改革開放中發展起來的新興中等城市,轄孝南區、漢川市、應城市、安陸市和雲夢縣、大悟縣、孝昌縣;國土面積11560平方公里,總人口580萬人。
孝感區位優越,交通發達。距武漢僅60公里;京廣、漢諭兩條鐵路縱貫全境;107、316國道和正在建設中的京珠高速公路在市區交匯而過,公路通車裡程居湖北省首位;漢江等24條江河直通長江;具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僅32公里,構成了水陸空立體的交通網路。
景點白水寺|白雲泉石刻題記|白兆山風景區|車蓋亭|大洪山|董永故里|董永墓|渡蟻橋|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高掛三潭|擂鼓墩古墓群|凌雲塔|農村合作人員訓練舊址|平靖關|泅洲寺|三潭風景區|神農洞|雙峰山風景區|桃花崖|徐家河風景區|楊漣故里|玉女泉|中原突圍的策源地|門板灣遺址|湯池旅遊風景區|刁汊湖|天紫湖度假區|觀音湖度假區|凌雲塔| 楚王城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