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慧賦詩

楊開慧賦詩

楊開慧賦詩,楊開慧亦願賦詩作詞,惜歲月動盪,難以留存。隱蔽於板倉老家時,1928年10月曾寫《偶感》詩一首,五十多年後修繕故居時才得發現。

有革命老人曾道是:楊開慧亦願賦詩作詞,惜歲月動盪,難以留存。隱蔽於板倉老家時,1928年10月曾寫《偶感》詩一首,五十多年後修繕故居時才得發現。詩中雖有別字漏字(特用括弧標出),對丈夫的思念卻凝聚紙上:
天陰起溯(朔)風,濃寒入肌骨。
念茲遠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可否痊?寒衣是否備?
孤眠(誰)愛護,是否亦悽苦?
書信不可通,欲問無(人語)。
恨無雙飛翮,飛去見茲人。
茲人不得見,(惘)悵無已時。
毛澤東詩詞中“我失驕楊君失柳”的懷念亡妻之作,幾乎為世人周知。
楊開慧這位出身湖南著名學者之家的閨秀,不僅是一個賢妻良母,也是毛澤東早年革命活動的伴侶,同時還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女黨員之一。她犧牲之壯烈更為人們傳頌。
生平
■13歲時結識了“板倉楊”宅中的得意門生;17歲時與毛澤東在紫禁城外的護城河邊漫步;19歲時以不舉 行婚禮的新方式與毛澤東結合
■以黨齡而論,她在女性中僅次於北大的繆伯英,被軍閥何鍵殺害時只有29歲
楊開慧,號霞,字雲錦,1901年出生於長沙縣板倉。因父親思想先進,她雖女兒身也能從小有名、有字、有號,7歲即破例入長沙第四十初級國小。1913年,父親從歐洲留學歸來後,全家在長沙城內定居。翌年楊開慧便結識了毛澤東。
楊開慧之父楊昌濟留學日本、英國,10年後回到長沙任教授,聞名三湘。他那在門上用隸書鐫刻著“板倉楊”三個大字的寓所,總引來大批莘莘學子前來求教,第一師範的學生毛澤東也於1914年跨入此宅。對這個“資質俊秀”的高個子青年,楊昌濟認為是“海內人才,前程遠大”。
年少的楊開慧當時常聽家長稱讚潤之,但只視他為兄長。1918年夏,楊昌濟應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後舉家北遷。毛澤東於9月間也到了那裡,並經恩師介紹,在北京大學圖書館任助理員。據毛澤東在陝北對斯諾所述,正是這時“我遇見並愛上了楊開慧”。
17歲的楊開慧在京遇同鄉知己,兩人經常漫步於紫禁城外的護城河邊,或北海的垂柳之下。翌年,毛澤東返湘時兩人相約通信,以“潤”、“霞”相稱。同年,毛澤東再次來京時,就住到楊家。1920年初,楊昌濟不幸病逝,楊開慧隨母親回湖南,在李淑一父親的幫助下進湘福女中。同年末,她與毛澤東結婚,取消了坐轎、婚禮,以示“不作俗人之舉”。
1921年,毛澤東參加黨的“一大”返湘後,楊開慧便於秋季入了黨。以黨齡而論,楊開慧在女性中僅次於北大的繆伯英(何孟雄之妻)。當時,毛澤東的公開身份是自修大學的主辦者,楊開慧則擔任學聯幹事,在黨內擔任機要和交通聯絡。1923年,毛澤東赴滬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翌年,楊開慧也到上海,並同向警予一起去紗廠組織女工夜校,為此還專門學習用上海話講課。不久,她隨毛澤東返湘,又隨同去廣州、武漢。她不僅一直照顧丈夫生活並帶孩子,也幫助聯絡同志,還幫毛澤東找資料、抄寫文章――毛澤東早期的一些著作也凝集著楊開慧的心血。
1927年夏,武漢國民黨政府反共,楊開慧帶著孩子回到長沙郊外的老家。她曾寫信給堂弟楊開明,囑咐他在自己遇到不測時照顧孩子和母親。因關山遠隔,音信不通,三年間楊開慧只能從國民黨的報紙上看到屢“剿”“朱毛”卻總不成功的訊息,既受鼓舞又牽掛。1930年10月,楊開慧在板倉被軍閥何鍵派人搜捕到。她帶著毛岸英坐牢,堅貞不屈,同年11月14日在長沙被殺害,年僅29歲。
背景
■據一些老前輩回憶,楊開慧從外表看文靜、賢惠,卻是一位思想非常解放的女性,在湘福女中,她是唯一剪短髮的學生。
據當年到過毛澤東家的一些老前輩回憶,楊開慧從外表看是位很文靜、賢惠的女子,見到外人言語也不多。但從她留下的信稿和表現看,其內心世界非常豐富,意志也異常堅強。
在20世紀20年代,楊開慧堪稱社會上少有的蔑視封建習俗的思想解放的女性。這不僅體現為自由戀愛、不舉行婚禮便組成家庭,更重要的在於她跟隨毛澤東走上革命道路,在共產黨正式建立的幾個月後便加入。她不惜犧牲,也不僅是忠於愛情,更主要體現為信仰堅定。
在社會傳統觀念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大戶人家不讓女孩拋頭露面的環境中,楊開慧所走的道路,與其家庭和外來新思想的影響密不可分。她父親楊昌濟在國外留學時,就來信囑咐一定要送開慧上學,使她成為“新政”後長沙創辦的初級國小中的第一批女生。
楊開慧到北京時,又遇到“五四”運動的開展,父親的教誨和環境影響,使楊開慧有了許多新思想。她到長沙上教會辦的湘福女中時,是全校唯一剪短髮的學生,校方認為這是“過激派”的象徵,限令其三月內蓄起發來,楊開慧則堅持剪髮是自己的自由。
思想如此解放的女子,同毛澤東交往才有許多共同語言。從政治角度上講,這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女性,確實無愧於“驕楊”之稱!
故事
■兩人返湘後,毛澤東也是長沙城內別的才女追求的對象,楊開慧非常不安。毛澤東向她的嫂子表明:心愛的人只有“霞姑”
■楊開慧生性要強,本想獨立工作,但家中有幼兒,丈夫又忙於事業。在夫妻間產生“誤會”時,毛澤東寫下“算人間知己吾與汝”。
楊開慧選擇愛人是非常認真的。據她說,看到毛澤東的許多信“表示他的愛意”,才表示同意。1920年兩人返湘後,毛澤東對楊開慧仍一往情深。不過,“風華正茂”的毛澤東也是長沙城內別的才女追求的對象,楊開慧非常不安。她當時的嫂子、楊開智的妻子李一純(後又嫁過李立三、蔡和森),直接去向毛澤東挑明楊開慧的心思。毛澤東則說明心愛的人只有“霞姑”。據李淑一回憶,楊開慧隨即收到毛澤東一首抒情的《虞美人》――“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怎難明,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曉來百念皆灰燼,倦極身無憑。一勾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不久,二人結婚。1922年,楊開慧生下第一個兒子毛岸英。翌年,毛澤東離湘到上海工作,把已經懷上第二個孩子的妻子留在家中。楊開慧生性要強,本想獨立工作,但家中有幼兒,丈夫又忙於事業,一時不大好受,夫妻間也產生了毛澤東所講的“誤會”。在婚後第一次離別時,毛澤東寫下了一首致妻子的詞《賀新郎》,說明“算人間知己吾與汝”,並期待“重比翼,和雲翥”。
“八七”會議後,毛澤東潛回湖南時,先秘密趕到板倉看望在此隱蔽的妻子和三個孩子。8月16日,他又在楊開慧陪伴下潛入長沙,住進了岳父留下的那座掛著“板倉楊”匾額的房子。毛澤東日夜進行暴動的準備,楊開慧則照料著丈夫的生活。8月底,毛澤東去指揮秋收起義,行前囑咐楊開慧照顧好孩子,參加一些農民運動。楊開慧給丈夫帶上草鞋,要堂弟楊開明送一程,並叮囑毛澤東最好扮成郎中(醫生)。這次話別,就成為這對夫婦的永訣!
■毛澤東得知楊開慧犧牲,寄信給楊家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1930年夏,軍閥何鍵到處搜殺共產黨人及其家屬,楊開慧於10月間不幸被捕。她幾乎每天都被提去過堂,遭到皮鞭、木棍的毒打,還被壓槓子,被打昏後又用涼水潑醒。她回到牢房,和年僅8歲的毛岸英抱在一起,告訴他父親一定回來打“壞人”。曾任湖南省委書記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鍵獻策稱:“楊開慧如能自首,勝過千萬人自首。”於是,審訊官提出,楊開慧只要宣布同毛澤東脫離關係即可自由。楊開慧則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
這時,楊母找到蔡元培等,請他們發電報保釋。軍閥何鍵接電後,馬上下令行刑,並回復蔡元培等詭稱接到電報前已經處決。11月14日,楊開慧在長沙被殺害。此時在江西指揮紅軍反“圍剿”的毛澤東,得知楊開慧犧牲的訊息,寄信給楊家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解放後,毛澤東仍常懷念楊開慧。1957年,他給故人柳直荀的遺孀李淑一回信時,寫下了《蝶戀花?答李淑一》,第一句就是“我失驕楊君失柳”。對女子的稱呼本套用“嬌”字,當年推薦楊昌濟去北京大學任教的章士釗曾問“驕楊”當作何解,毛澤東說:“女子為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