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
軍委機關軍委辦公廳 | 軍委聯合參謀部 | 軍委政治工作部 | 軍委後勤保障部 | 軍委裝備發展部 |
軍委訓練管理部 | 軍委國防動員部 | 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 | 軍委政法委員會 | 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 |
軍委戰略規劃辦公室 | 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 | 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 | 軍委審計署 | 軍委機關事務管理總局 |
沿襲變革
中央軍委即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的簡稱,它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軍事指揮和軍事決策機構”,它領導著全國的武裝力量。
1931年中共蘇區中央局在江西瑞金成立,下設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央蘇區主要領導項英、毛澤東、朱德先後任主席。同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朱德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彭德懷、王稼祥任副主席,毛澤東、周恩來、葉劍英等15人為委員,紅軍歷史上的中革軍委即由此開始。1933年5月,臨時中央政府決定:增補秦邦憲(博古)、項英為中革軍委委員,朱德在前方指揮作戰期間,由項英代行主席職權。1934年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朱德再次當選為中革軍委主席,周恩來、王稼祥當選為副主席。
1935年遵義會議後,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軍事三人小組,成為長征中軍事最高決策機構,而中革軍委組成人員不變。6月,中央紅軍同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為了統一指揮兩大方面軍作戰,中共中央召開了著名的“兩河口會議”,會議決定由張國燾任紅軍總政委、中革軍委副主席。9月,中革軍委實行以毛澤東為首的七人主席團制。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為了適應形勢的發展,中革軍委進一步擴大,委員增加到23人,毛澤東任主席,周恩來、張國燾為副主席。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以後,為了在抗日新形勢下確保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毛澤東為主席,朱德、周恩來為副主席,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任弼時、賀龍、林彪、劉伯承、張浩、葉劍英、徐向前為委員,這樣中央軍委又改為僅屬於中共中央。
1938年,王稼祥從蘇聯回國後被補選為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兼總政治部主任。1943年3月,補選劉少奇為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副主席;彭德懷為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自1937年,蕭勁光、滕代遠、葉劍英先後任軍委總參謀長;楊尚昆、陶鑄、伍雲甫先後任軍委秘書長。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武漢局擴大會議,會議決定成立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彭德懷為副主席,陳毅、賀龍、林彪、葉劍英、聶榮臻、劉伯承、徐向前等為委員,楊尚昆為軍委秘書長。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同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也宣告成立,毛澤東任主席。19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彭德懷、程潛為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賀龍、陳毅、徐向前、林彪等22人為委員,其中包括龍雲、傅作義、張治中、薩鎮冰等原國民黨起義將領。周恩來主持軍委日常工作。1951年11月高崗、林彪被補選為副主席。1952年7月,彭德懷從朝鮮回國並主持軍委日常工作。1954年6月,葉劍英、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被補選為副主席,徐海東被增補為軍委委員。10月31日,黃克誠被任命為軍委秘書長,蕭向榮為副秘書長;1956年11月,中共中央軍委再次擴大,粟裕、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王樹聲、許光達、蕭華、劉亞樓、洪學智等被增選為委員。
1959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中共中央軍委由毛澤東任主席,林彪、賀龍、聶榮臻為副主席,林彪主持軍委日常工作,毛澤東、林彪等14人為常委,粟裕等17人為委員,軍委秘書長由總參謀長羅瑞卿兼任,蘇振華和蕭向榮為軍委副秘書長;10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出通知,成立軍委辦公會議(直屬於軍委常委),由羅瑞卿、譚政、楊成武、蕭華、邱會作、蕭向榮六人組成(1960年增補副總參謀長張愛萍為辦公會議成員);總政治部副主任蕭華兼任軍委副秘書長。1965年夏中央軍委取消軍銜制,不久羅瑞卿大將受到錯誤批判,被撤去軍委秘書長一職。1966年1月8日,陳毅、劉伯承、徐向前、葉劍英四位元帥被增補為軍委副主席。5月,葉劍英兼任軍委秘書長;楊成武為軍委副秘書長兼代總參謀長。
“文革”期間,由於林彪、江青一夥的嚴重破壞,軍委日常工作受到很大衝擊,而國防委員會實際上也停止了正常工作。1967年8月,中共中央決定由吳法憲、葉群、邱會作、張秀川組成軍委辦事組,9月,由代總長楊成武任組長。1968年3月“楊余傅”事件後,廣州軍區司令員黃永勝調任總參謀長兼軍委辦事組組長,從此林彪反革命集團篡奪了中央軍委的實際領導權。1969年4月在中共九大上,毛澤東當選為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林彪、劉伯承、葉劍英、陳毅、徐向前、聶榮臻為副主席;粟裕、蕭勁光、王樹聲等42人當選為軍委委員。中央軍委辦事組由黃永勝、吳法憲為正副組長,成員為:葉群、李作鵬、邱會作、謝富治、李天佑、李德生、劉賢權、溫玉成。九屆二中全會後,張才千、紀登奎為軍委辦事組成員。“9·13”事件後,軍委撤銷辦事組,重組軍委辦公會議,軍委副主席葉劍英主持軍委日常工作,成員:葉劍英、李先念、謝富治、李德生、張春橋、紀登奎、陳士榘、張才千、劉賢權、汪東興。1973年12月,鄧小平被選為軍委委員;1975年1月鄧小平又被任命為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2月5日,軍委辦公會議取消,由葉劍英、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聶榮臻、粟裕、陳錫聯、汪東興、蘇振華、王洪文、張春橋組成軍委常務委員會,葉劍英主持軍委日常工作。
1977年7月,在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上,華國鋒被追認為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恢復了包括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在內的領導職務。8月12日~18日,中共十一大召開,華國鋒當選為中央軍委主席,葉劍英、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聶榮臻為副主席;李先念、粟裕、羅瑞卿、汪東興、陳錫聯、韋國清、蘇振華、張廷發為常委;羅瑞卿為秘書長;楊勇、張震、梁必業為列席常委。
1978年3月,王震被補選為軍委常委。8月,軍委秘書長羅瑞卿不幸因病在德國逝世;1979年1月10日,耿飈任軍委秘書長。11月4日,中央軍委再次成立軍委辦公會議,由耿飈主持,成員:耿飈、韋國清、王平、楊勇、王尚榮、梁必業、洪學智、蕭洪達,負責處理軍委日常工作,同時,軍委列席常委被取消。1980年3月,鄧小平不再兼任總參謀長,中央軍委任命原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為總參謀長,軍委副秘書長;許世友、楊得志、楊勇、王平、韓先楚被增補為軍委常委。
1981年6月,華國鋒在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上辭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之職,胡耀邦和鄧小平分別被選為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同年7月10日,中央軍委決定免去耿飈兼任的軍委秘書長一職,任命楊尚昆為軍委常委兼軍委秘書長。
1982年9月12日,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楊尚昆為常務副主席,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為副主席,楊尚昆兼任軍委秘書長,張愛萍、余秋里、楊得志、洪學智為軍委副秘書長;十二大以後中央軍委不再設常委。1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第四部憲法在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上誕生。其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中央軍事委員會統帥全國武裝力量,由主席、副主席、委員若干人組成,實行主席負責制。1983年6月18日,鄧小平在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20日,根據鄧小平提名: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楊尚昆為軍委副主席;張愛萍、余秋里、楊得志、洪學智為中央軍委委員。這是中央軍委歷史上第三次成為中共中央和國家政權的共同職能機構。設立國家軍委,是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國家體制和軍隊體制的一次重大變革,中共中央軍委和國家軍委實際上是“兩個牌子、一套人馬”。
1987年11月1日,中共十三大通過了黨章部分條文修正案,其中規定“黨的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人員由中央委員會決定”,此條規定一直延續至十六大新黨章。2日,鄧小平再次當選為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趙紫陽任軍委第一副主席,楊尚昆為軍委常務副主席;27日,中央決定:楊尚昆兼任軍委秘書長,洪學智、劉華清任副秘書長。1988年4月8日,鄧小平在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委員會主席;9日,趙紫陽、楊尚昆當選為副主席;洪學智、劉華清、秦基偉、遲浩田、楊白冰、趙南起(朝鮮族)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
1989年11月6日~9日,在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上,鄧小平辭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江澤民當選為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楊尚昆為軍委第一副主席,劉華清為軍委副主席,楊白冰任軍委秘書長。
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開。在這次會議上江澤民當選為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劉華清、張震當選為軍委副主席;遲浩田、張萬年、于永波(滿族)、傅全有為中央軍委委員。從十四大起,中央軍委不再設秘書長、副秘書長。1993年3月28日,江澤民在八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並提名劉華清、張震為副主席;張萬年、遲浩田、于永波、傅全有為委員。
1995年9月25日~28日,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決定補選張萬年、遲浩田為中央軍委副主席,總後勤部部長王克、總政治部常務副主任王瑞林為軍委委員。
1997年9月12日~18日。中共十五大在北京召開。大會選舉江澤民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選舉張萬年、遲浩田為軍委副主席;傅全有、于永波、王克、王瑞林為軍委委員。
1998年3月5日~19日九屆人大在北京舉行。江澤民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3月17日,江澤民提名張萬年、遲浩田為軍委副主席;傅全有、于永波、王克、王瑞林為軍委委員。此後,中央軍委在原國防科工委的基礎上建立解放軍總裝備部,曹剛川為部長。10月12日~24日,在十五屆三中全會上,曹剛川被增補為中央軍委委員。
1999年9月19日~22日。中共十五屆四中全會召開。會議增補胡錦濤為中央軍委副主席;總政治部常務副主任徐才厚為中央軍委委員。
2002年11月8日,舉世矚目的新世紀盛會———中共十六大在北京隆重召開,在這次會議上選出了新世紀的中央軍委領導班子,江澤民再次當選為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曹剛川當選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梁光烈、廖錫龍、李繼耐為軍委委員。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決定,增補習近平為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中央軍委機關調整
2016年2月1日公布了中央軍委機關調整後的相關負責人名單。原四總部改為15個職能部門。
軍委機關調整組建任務基本完成是我軍領導指揮體制改革取得的一個突破性進展,是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的一個標誌性成果,是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邁出的關鍵一步。
解放軍4總部改為15個職能部門,確保軍委集中指揮提升效率增強戰鬥力。
這次軍委機關調整組建,按照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把總部制改為多部門制,由原來的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4個總部,改為軍委辦公廳、軍委聯合參謀部、軍委政治工作部、軍委後勤保障部、軍委裝備發展部、軍委訓練管理部、軍委國防動員部、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軍委政法委員會、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軍委戰略規劃辦公室、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軍委審計署、軍委機關事務管理總局等7個部(廳)、3個委員會、5個直屬機構共15個職能部門。
總部領導機關改成軍委辦事機關,從組織上保障軍委集中指揮落實。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的核心要義。軍委主席負責制是我國憲法確定的根本軍事制度,是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最高實現形式。這次軍隊領導指揮體制改革,最根本的就是要通過一系列體制設計和制度安排,把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進一步固化下來並加以完善。
解放軍管理體系 |
軍委機關各部門 |
三個委員會 |
五個直屬機構 |
軍種司令政委 |
戰區司令政委 |
我軍第一、第二代軍委領導是從戰爭年代走出的軍事統帥,是在當時特定時代特定條件下特殊設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歷經和平時期幾十年後,原有機制已經不能很好的適應新時期治軍要求,不利於從組織上確立集中指揮落實。改革後的多部門制適應信息化作戰對專業化的要求,減少層級提高效率,軍隊運行趨向扁平化。
解放軍領導機關在新中國成立之初,設有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50年代,仿照蘇軍模式,先後增設了總幹部部、訓練總監部、總財務部、總軍械部、武裝力量監察部。1958年7月中央軍委作出決定:調整總部機構,恢復總參、總政、總後三大部的傳統體制。1998年,增設總裝備部。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四總部機構設定。中央軍委屬下計有:軍委辦公廳、軍委法制局。總部內分為四個一級部,即總參、總政、總後、總裝,每個一級部內設定若干個正軍級別的二級部。總參謀部有14正軍級的二級部,總政治部有10正軍級的二級部,總後勤部有8個正軍級的二級部,總裝備部有9個正軍級的二級部。四總部總計有43個職能部門。
我軍的四總部制集決策、執行、監督職能於一體,制約我軍科學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和結構性矛盾依然比較突出。條塊分割、職能交叉、協調不暢等體制性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而改革後實行多部門制就是要不斷最佳化組織結構,提高整體效能。形成順暢的運行機制,在理順關係上下功夫,在明確職能、最佳化結構,為領導管理體制的有效運行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健全軍隊戰略管理規劃機制,軍隊戰略決策諮詢機制以及軍事訓練、裝備發展、人才資源、科研院所、綜合安全等業務管理機制,確保密切配合,相互協調。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制度,進一步完善軍事法規,創新依法管理的執行方法和監督方法,用法規制度規範領導管理機構的職責許可權、運行程式、相互關係,確保整個體制的正常運行,快捷高效。
歷屆中共中央軍委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簡稱中共中央軍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最高軍事領導機構。其主要職能是:直接領導全國武裝力量。其組成人員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決定。黨的中央軍委由主席、副主席、委員組成,實行主席負責制。
建國前,由於長期處於戰爭狀態,中共中央軍事指揮機關從名稱到組成成員變化比較大。
建國後,在中共中央軍委之外,又先後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從1983年6月開始的國家中央軍委和中共中央軍委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
各屆中共中央軍委任期序號與中共黨代會任期序號一致。
第四屆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部(1925.01~1927.04)
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決定設立中共中央軍事部,張國燾兼任首任部長。
1926年1月,周恩來、任弼時、王若飛為中共中央軍事部成員。11月,中共中央軍事部改組,周恩來任軍事部長,王若飛任軍事秘書,聶榮臻任前敵委員會書記。
第五屆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部(1927.04~1928.07)
1927年5月,中共“五大”後不久,中共中央軍事部改組。周恩來任軍事部長,王若飛任軍事秘書(周恩來不在時代理部長)。此後羅亦農、鄧中夏先後代理部長。中共中央軍事部下設兩個委員會。
1、軍事委員會:主任周恩來,委員有李立三、澎湃、惲代英、聶榮臻、歐陽欽、顏昌頤、王若飛、顧順章、張國燾(不是軍委委員,但參加部務會議),秘書王若飛,軍事顧問加倫(共產國際代表)。
2、前敵委員會簡稱前委,即南昌起義的領導機構):書記周恩來,中央代表張國燾,委員有李立三、澎湃、惲代英、聶榮臻。
同年11月,由於“左”傾盲動主義占據統治地位,軍事工作不受重視,中央軍事部被改為主要負責技術性工作的軍事科,隸屬於中央組織局(即中央組織部),由周恩來兼任科長。
第六屆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部/軍事委員會(1928.07~1945.08)
1928年7月中共六屆一中全會決定重新設立中央軍事部
中央軍事部長:楊殷(1929.08犧牲)
中央軍事部副部長關向應,
中央軍事部部務常委:周恩來(1929.08繼任部長)、關向應、曾中生
中央軍事部部務委員:項英、向忠發、顧順章、溫裕成、萬英、萬興,秘書歐陽欽
此時的中央軍事部其實仍是個執行部門,而不是一個決策機構。
1929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共中央軍事部下設軍事委員會
軍事委員會主任:楊殷(1929.08犧牲)
軍事委員會委員:周恩來(1929.08繼任主任)、彭湃、顏昌頤、項英、關向應、曾中生、李碩勛、彭乾臣、李逾時。秘書魯易、白鑫。
1930年2月中央軍事部與下設軍事委員會合二為一改稱中央軍事委員會直屬中央政治局
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周恩來(關向應、李富春先後代理書記)
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關向應、曾中生、李立三、項英、顧順章、萬興、萬英、李碩勛、傅鍾、葉劍英、聶榮臻、劉伯承、陳郁、陳賡、溫裕成、王雲成、逸之、李富春。
中央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劉伯承(後葉劍英繼任)
中央軍事委員會秘書長歐陽欽。
1930年8月增設
周恩來、項英、關向應為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委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一大”決定設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革軍委主席:朱德
中革軍委副主席:王稼祥、彭德懷
中革軍委委員:毛澤東、周恩來、葉劍英、林彪、孔荷寵(1934年叛變)、譚震林、張國燾、邵式平、賀龍、徐向前、關向應、王盛榮等12人。
這一時期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隸屬於在上海的中共臨時中央,主要負責黨的白區兵運和對蘇區各軍委、各主力部隊重大決策的指導,並不直接領導和指揮各蘇區紅軍部隊。這時的中央蘇區黨政軍均由中共臨時中央和中共蘇區中央局共同領導。
1933年1月,臨時中央領導人都轉移到達中央蘇區,中共臨時中央軍事委員會撤銷。5月,增補項英、秦邦憲(博古)為中革軍委常委。同時,因朱德在前方指揮作戰,由項英代理軍委主席(1933.05~1933.12)。10月,李德(原名奧托•布勞恩,又名華夫)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顧問。
1934年2月中華蘇維埃“二大”選舉產生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革軍委主席:朱德
中革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王稼祥
中革軍委委員:博古、項英、張聞天、葉劍英。軍事顧問李德(奧托·布勞恩)
由博古、周恩來、李德三人負責軍事指揮決策(即三人團)。9月,王稼祥負傷病休後由項英代理軍委副主席。
1935年1月遵義會議決定
解除博古的黨務和李德的軍事指揮權。規定軍事上負最後責任的是周恩來,而由毛澤東輔助周恩來決策。負黨的決策最後責任的是張聞天(化名洛甫)。
1935年3月中央政治局決定
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三人軍事領導小組(即新三人團),成為長征中最高軍事決策機構,而中革軍委組成人員不變。
1935年6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兩河口會議)決定
增補張國燾為第二屆中革軍委副主席,增補徐向前和陳昌浩為中革軍委委員。
1935年11月中央政治局決定
黨中央對外稱中共西北中央局,同時中革軍委改稱西北軍委。
西北軍委主席:毛澤東
西北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彭德懷
西北軍委委員:王稼祥、聶洪鈞、林彪、徐海東、程子華、郭洪濤、葉劍英、聶榮臻、劉志丹。
此時朱德、劉伯承隨紅四方面軍行動,而未入選西北軍委班子。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後不久決定
中革軍委主席:毛澤東
中革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張國濤、朱德
中革軍委委員:彭德懷、項英、任弼時、賀龍、林彪、王稼祥、陳毅、蕭克、徐向前、陳昌浩、劉伯承、關向應、董振堂、葉劍英、徐海東、聶榮臻、郭洪濤、張雲逸、王維舟。
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國燾、彭德懷、任弼時、賀龍等7人組成中革軍委主席團(實際為軍委常委)。
1937年8月中共中央陝北洛川政治局擴大會議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決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央軍委。中央軍委又改為僅屬於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朱德、周恩來
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彭德懷、任弼時、葉劍英、張浩、林彪、賀龍、劉伯承、徐向前
同時,在抗日前線先後成立八路軍和新四軍兩個中央軍委分會。
1938年8月
增補王稼祥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
1943年3月
增補劉少奇、彭德懷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
第七屆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1945.08~1956.09)
1945年8月中共“七大”後不久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朱德、周恩來、劉少奇、彭德懷為軍委副主席。
中共中央軍委委員:陳毅、賀龍、林彪、葉劍英、聶榮臻、劉伯承、徐向前。
軍委秘書長:楊尚昆(不是軍委委員)。
1949年10月中央政治局決定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
中共中央軍委委員:陳毅、賀龍、林彪、葉劍英、聶榮臻、劉伯承、徐向前。
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楊尚昆
1954年9月中央政治局決定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無
中共中央軍委委員: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黃克誠
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肖向榮
第八屆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1956.09~1969.04)
1956年9月中共第八屆一中全會召開,沒有選舉產生新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自動延續1954年9月中央政治局決定的中央軍委班子。
1956年11月中共中央軍委決定
增補黃克誠(1959、08撤職)、粟裕、陳賡、譚政、肖勁光、王樹聲、許光達、肖華、劉亞樓、洪學智(1959、08撤職)為中共中央軍委委員。
1959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廬山會議)決定
彭德懷、黃克誠、洪學智被撤職降職而調離軍委總部機關。
1959年9月中央政治局決定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林彪、賀龍、聶榮臻。
中共中央軍委常委:朱德、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羅榮桓(1963、12病逝)、徐向前、葉劍英、羅瑞卿(965、12撤職)、譚政。
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粟裕、陳賡、肖勁光、王樹聲、許光達、肖華、劉亞樓、蘇振華。
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羅瑞卿(兼)
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蘇振華、肖向榮。
1959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在軍委常委之下成立軍委辦公會議
羅瑞卿、譚政、楊成武、肖華、邱會作、肖向榮六人組成中共中央軍委辦公會議,負責處理軍委日常事務。增補肖華兼任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
1960年5月中共中央決定
增補張愛萍為中共中央軍委辦公會議成員。
1960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
撤銷譚政中共中央軍委常委、軍委辦公會議成員、國防部副部長、總政治部主任等職務。
1965年6月中共中央決定
增補楊成武為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
1965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
免去肖向榮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軍委辦公會議成員、軍委辦公廳主任職務。
1965年12月中共中央決定
撤銷羅瑞卿中共中央軍委常委、軍委秘書長、軍委辦公會議成員、國防部副部長和總參謀長職務。
1966年1月中共中央決定
增補陳毅、劉伯承、徐向前、葉劍英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兼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
1967年3月中共中央決定
增補謝富治、肖華、楊成武、粟裕為中共中央軍委常委。
1967年6月中共中央決定
張愛萍被撤銷中共中央軍委辦公會議成員、副總參謀長職務。
1967年8月中共中央決定成立軍委辦事組
由吳法憲、葉群、邱會作、張秀川組成中共中央軍委辦事組,吳法憲任組長。
1967年9月中共中央決定
由代總參謀長楊成武任組長。
1967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
增補李天煥、劉錦平為中共中央軍委辦事組成員。
1968年3月中共中央決定
楊成武被撤銷代總參謀長及中共中央軍委辦事組組長職務。黃永勝調任中共中央軍委辦事組組長,吳法憲任副組長,葉群、李作鵬、邱會作為辦事組成員。此後,中共中央軍委常委被迫停止活動。軍委辦事組實際上取代了中共中央軍委常委會和中共中央軍委辦公會議。
1969年1月中共中央決定
增補李天佑為中共中央軍委辦事組成員。
第九屆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1969.04~1973.08)
1969年4月中共九屆一中全會決定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林彪(1971、09去世)、劉伯承、陳毅(1972、01病逝)、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中共中央軍委委員:未被打倒的解放軍高級將領42人(包括三總部、各軍兵種、各大軍區、軍委直屬軍事學院的軍政領導)。
中共中央軍委辦事組:由黃永勝、吳法憲為正副組長,成員為葉群、李作鵬、邱會作、謝富治、李天佑、李德生、劉賢權、溫玉成。
1970年8月九屆二中全會決定
增補張才千、紀登奎為中共中央軍委辦事組成員。
1971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
撤銷中共中央軍委辦事組,重組軍委辦公會議。新的中共中央軍委辦公會議成員有:葉劍英、李先念、謝富治(1972.03.26病逝)、李德生、張春橋、紀登奎、陳士榘、張才千、劉賢權、汪東興。
第十屆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1973.08~1977.08)1973年8月中共第十一屆一中全會召開,雖然沒有選舉產生新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但是,由於九·一三事件後軍隊進行了清洗,軍委班子自然也有變化。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1976、09病逝)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劉伯承、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中共中央軍委辦公會議成員:葉劍英、李先念、李德生、張春橋、紀登奎、陳士榘、張才千、劉賢權、汪東興。
中共中央軍委委員:未被打倒的解放軍高級將領若干人(包括三總部、各軍兵種、各大軍區、軍委直屬軍事學院的軍政領導)。
1973年12月中共中央決定
增選鄧小平為中共中央軍委常委。
1975年1月中共中央決定
任命鄧小平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解放軍總參謀長。
1975年2月中共中央決定
取消軍委辦公會議,恢復成立中共中央軍委常委會,作為處理軍委日常工作的辦事機構。軍委常委會成員為葉劍英、王洪文、鄧小平、張春橋、劉伯承、陳錫聯、汪東興、蘇振華、徐向前、聶榮臻、粟裕。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主持軍委常委會工作。同時決定,楊成武、梁必業、張宗遜、胡煒列席軍委常委會會議。同年,又增補李先念、王震為中央軍委常委。
1976年2月中共中央決定
葉劍英被停止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由陳錫聯主持軍委日常工作。
1976年4月中共中央決定
撤銷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
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決定
華國鋒擔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
1977年3月中共中央決定
葉劍英恢復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陳錫聯協助工作。
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決定
恢復鄧小平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解放軍總參謀長等職務。
第十一屆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1977.08~1982.09)
1977年8月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決定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華國鋒(1981、06辭職)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聶榮臻。
中共中央軍委常委:李先念、汪東興、陳錫聯、韋國清、蘇振華(1979、02病逝)、張廷發、粟裕、羅瑞卿(1978、08病逝)。
中共中央軍委委員:解放軍高級將領43人(包括三總部、各軍兵種、各大軍區、軍委直屬軍事學院的軍政正副領導)。
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羅瑞卿(兼)
列席常委:楊勇、梁必業、張震。
1978年3月中共中央決定
增補王震為中共中央軍委常委。
1979年1月中共中央決定
增補耿飈為軍委常委兼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
1979年2月中共中央決定
任命韋國清、楊勇為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
1979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
在中央軍委常委領導下再次建立軍委辦公會議,負責處理軍委日常工作。中共中央軍委辦公會議成員為:耿飈、韋國清、楊勇、王平、王尚榮、梁必業、洪學智、肖洪達,由耿飈負責主持。軍委辦公會議建立後,不再設軍委列席常委。同時增補王平為中央軍委副秘書長。
1980年1月中共中央決定
增補楊得志、許世友、韓先楚、楊勇、王平等為中共中央軍委常委。
1980年3月中共中央決定
鄧小平免兼解放軍總參謀長,任命楊得志為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中共中央軍委辦公會議成員。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決定
同意華國鋒辭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
1981年7月中共中央決定
增補楊尚昆為中共中央軍委常委兼軍委秘書長。耿飈免兼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而轉任國防部部長。
第十二屆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1982.09~1987.11)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決定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楊尚昆。
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楊尚昆(常務副主席兼)
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余秋里、楊得志、洪學智。
此後,不再設軍委常委和軍委辦公會議。
1982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中央軍事委員會(簡稱國家中央軍委)。設立國家中央軍委,是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國家體制和軍隊體制的一次重大變革。中共中央軍委和國家中央軍委實際上是“兩個牌子、一套人馬”。
第十三屆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1987.11~1992.10)
1987年11月中共十三屆一中會決定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1989、11辭職)
中共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趙紫陽(1989、06撤職)
中共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楊尚昆
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楊尚昆(兼)
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兼軍委副秘書長:洪學智、劉華清。
1988年4月中共中央決定
增選楊白冰、秦基偉、遲浩田、趙南起為中央軍委委員。
1989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
鄧小平辭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繼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楊尚昆升任中共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劉華清升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楊白冰升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
第十四屆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1992.10~1997.09)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屆一中會決定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張震。
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張萬年、遲浩田、傅全有、于永波。
1995年9月中共中央決定
補選張萬年、遲浩田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王克、王瑞林為中共中央軍委委員。
從十四大起中央軍委不再設秘書長和副秘書長。
第十五屆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1997.09~2002.11)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屆一中會決定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遲浩田
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傅全有、于永波、王克、王瑞林。
1998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
增補曹剛川為中共中央軍委委員。
1999年9月中共中央決定
增補胡錦濤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為中央軍委委員。
第十六屆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2002.11~2007.10)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屆一中會決定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胡錦濤、郭伯雄、曹剛川
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徐才厚、梁光烈、廖錫龍、李繼耐。
2004年9月中共中央決定
江澤民辭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繼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增補徐才厚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陳炳德、喬清晨、張定發(2006.12病逝)、靖志遠為中共中央軍委委員。
第十七屆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2007.10~2012.10)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屆一中會決定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
中共中央軍委委員:梁光烈、陳炳德、李繼耐、廖錫龍、常萬全、靖志遠、吳勝利、許其亮。
2010年10月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決定
增補習近平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2012年11月中共十七屆七中全會決定
增補范長龍、許其亮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註:軍委主席、副主席是當然的軍委常委和委員,在常委或委員名單中不再重複出現。
第十八屆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2012.11~2017.10)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一中會決定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許其亮
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常萬全、房峰輝、張陽、趙克石、張又俠、吳勝利、馬曉天、魏鳳和
( 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於2013年3月15日決定)。
領導機構
中央軍委七大部(廳)
中央軍委辦公廳 主任:秦生祥
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 部長:房峰輝
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 主任:張陽
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 部長:趙克石 政委:劉源
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 部長:張又俠 政委:王洪堯
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 部長:鄭和 政委;張升民
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 部長:盛斌 政委:朱生崚
中央軍委三大委員會
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 書記:杜金財
中央軍委政法委員會 書記:李曉峰
中央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 主任:劉國治
五大辦公室(署/局)
中央軍委戰略規劃辦公室 主任:王輝青
中央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 主任:杜珂
中央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 主任:關友飛
中央軍委審計署 署長:郭春富
中央軍委機關事務管理總局 局長:田中
下屬機構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 司令員:劉粵軍 政治委員:鄭衛平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 司令員:王教成 政治委員:魏亮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 司令員:趙宗岐 政治委員:朱福熙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 司令員:宋普選 政治委員:褚益民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司令員:韓衛國 政治委員:殷方龍
各軍兵種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 司令員:李作成 政委:劉雷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司令員:吳勝利 政委:苗華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司令員:馬曉天 政委:於忠福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 司令員:魏鳳和 政委:王家勝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 司令員:高津政委:劉福連
直屬院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 校長:張仕波政委 :劉亞洲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 院長:高津政委:許耀元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校長:楊學軍政委:王建偉
軍事法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院院長:劉季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設立的審判機關,屬於國家審判體系的專門人民法院。
軍事檢察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檢察院檢察長:李曉峰軍事檢察院是國家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設定的專門法律監督機關,是我國檢察機關的組成部分,是專門檢察院的一種,是與軍事保衛機關、軍事法院並列的軍隊中的執法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