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1954年8月16日,詹姆斯·卡梅隆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電子工程師,母親是一個藝術家。他12歲時所寫的一部科幻小說是他的科幻影片《深淵》故事的原型。在他14歲的時候,他看到了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從此他有了製作電影的願望,他開始用父親的8毫米攝影機拍攝一些簡陋的影片 。
1971年,他遷往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主修物理。大學輟學後,他乾過包括給別人開卡車等多種工作。1977年,卡梅隆看到了喬治·盧卡斯的科幻影片《星球大戰》,他開始意識到自己想要做電影導演,於是他辭去了卡車司機的工作。1980年,他獲得了在影壇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在羅傑·考執導的影片《世紀爭霸戰》中任藝術總監,製作特效模型 。
演藝經歷
1981年,詹姆斯·卡梅隆執導了第一部作品《食人魚2》,影片完全在義大利拍攝, 卡梅隆和一口義大利語的工作人員相處得並不愉快,而拍攝完畢後製片方出於對他的輕視,不讓他參與影片的最終剪輯。卡梅隆一氣之下,按照自己的想法學會了如何使用義大利的剪輯機,他用了幾個星期的時間剪輯完了整部片子 。
1984年,卡梅隆推出了他第一部自編自導的影片《終結者》。這部影片的拍攝只花了650萬美元,卻在美國取得了360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全球票房更是達到7800萬美元。《終結者》的票房成績使得卡梅隆獲得了電影界的廣泛關注。1985年,卡梅隆和西爾維斯特·史泰龍一起撰寫了《第一滴血2》的劇本 。
1986年,詹姆斯·卡梅隆自編自導的第二部作品《異形2》問世。這部影片是導演瑞德利·斯科特的科幻電影《異形》的續集。詹姆斯·卡梅隆編導的這部電影避免了重複原片的風格,而是把人和異形的戰場從單個的太空船搬到了一個太空基地,以一種動作片的風格重新演繹了發生在太空的恐怖故事。1987年,《異形2》獲得了七項奧斯卡獎提名,並最終獲得了最佳音響剪輯和最佳視覺效果兩項獎項 ,詹姆斯·卡梅隆憑藉此片獲得了第14屆土星獎最佳導演獎 。
1989年,卡梅隆自編自導了第三部電影《深淵》。這部科幻影片和詹姆斯·卡梅隆其它同類的作品有些不同,雖然其中穿插了很多打鬥和關於海底神秘生物的描述,但它重點還是用一種比較慢的節奏,在一個科幻的背景下講述了一個關於夫妻感情的故事。有部分觀眾認為這部影片的節奏過慢,這部影片在票房上也遭到了失敗 。
1991年,他執導的電影《終結者2》在美國上映後取得了2億美元的票房 。1992 年,這部電影在第64屆項奧斯卡獎頒獎禮上獲得了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最佳化妝、最佳音效剪輯四項獎項 。詹姆斯·卡梅隆憑藉該片獲得了第18屆土星獎最佳導演獎以及最佳編劇獎 。
1993年,詹姆斯·卡梅隆成立了自己的特技製作公司“數字領域“。1994年,由“數字領域”製作特技的第一部影片《真實的謊言》上映,該片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阿諾德·施瓦辛格等人主演。《真實的謊言》體現了卡梅隆的一種沙文主義思想,他在片中把亞利安人描繪成英雄,而把非亞利安人描繪成恐怖分子。這部電影在美國的票房有1億4千6百萬美元,在國際市場上的票房達到2億8千萬美元 。
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執導了電影《鐵達尼號》,該片製作成本達到2億美元,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凱特·溫斯萊特等主演 。在電影拍攝過程中,詹姆斯·卡梅隆對演員和職員很嚴格,投資方的冷言冷語,演員及手下對他古怪脾氣的埋怨和對抗再加上拍攝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這一切使得卡梅隆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但他仍然堅持著 。《鐵達尼號》上映後,在美國的票房達到了4億7千萬美元;全球票房超過18億美元,打破影史票房紀錄,成為1997年至2010年間票房最高的電影 。1998年,在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上這部影片獲得了14個奧斯卡獎的提名並獲得了其中的11個獎項,平了《賓虛》的獲獎數量紀錄 。
2000年,他執導並監製了以基因治療為題材的電視劇《末世黑天使》 。2002年,他與Discovery頻道合作 推出了紀錄片《重返俾斯麥戰艦》。2005年,他宣布開拍電影《阿凡達》,這是一部真人表演結合電腦CG動畫的科幻片 。該片成本達3億美元,打破了電影製作成本的紀錄 。
2009年8月,在3D片《阿凡達》的製作過程中,詹姆斯·卡梅隆受到啟發,決定用這一科技手段重新製作1997年上映的影片《鐵達尼號》 。2009年12月18日,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電影《阿凡達》正式上映。該片在北美地區上映47天,總票房達6億110萬美元,打破了之前《鐵達尼號》保持的6億10萬的票房紀錄。截止2010年9月,《阿凡達》全球票房累計超過27億,打破了全球影史票房紀錄 。2010年1月,詹姆斯·卡梅隆憑藉《阿凡達》獲得第67屆金球獎最佳導演獎 。
2012年,正值泰坦尼克沉船100周年紀念,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電影《鐵達尼號》以3D形式再次亮相大銀幕 。2014年4月,詹姆斯·卡梅隆表示,《阿凡達》的續集系列《阿凡達2》、《阿凡達3》、《阿凡達4》都已經進入前期籌備階段。
個人生活
1978年,詹姆斯·卡梅隆與莎朗·威廉斯結婚。1984年,詹姆斯·卡梅隆與在莎朗·威廉斯離婚 。
1985年,吉爾·安妮·赫德和詹姆斯·卡梅隆結婚;1989年,詹姆斯·卡梅隆與吉爾·安妮·赫德宣布離婚。
1989年,詹姆斯·卡梅隆與女導演凱薩琳·畢格羅結婚,但是兩人的感情卻在合作影片《驚爆點》期間因觀點不同產生了裂痕,1991年,詹姆斯·卡梅隆與凱薩琳·畢格離婚 。
1993年,琳達·漢密爾頓為詹姆斯·卡梅隆生下了女兒約瑟芬。1997年7月,琳達·漢密爾頓與詹姆斯·卡梅隆結婚。1999年二人離婚 。
2000年,詹姆斯·卡梅隆與演員蘇西·埃米斯結婚。婚後蘇西·埃米斯退出影壇,為詹姆斯·卡梅隆生下了克萊爾、奎恩和伊莉莎白 。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 | 作品名稱 | 類型 |
2022 | 阿凡達4 | 電影 |
2021 | 阿凡達3 | 電影 |
2020 | 阿凡達2 | 電影 |
2009 | 阿凡達 | 電影 |
2005 | 深海異形 | 紀錄片 |
2003 | 深淵幽靈 | 紀錄片 |
2002 | 重返俾斯麥戰艦 | 紀錄片 |
2000 | 末世黑天使 | 電視劇 |
1997 | 鐵達尼號 | 電影 |
1996 | 終結者2:3D版越空之戰 | 電影 |
1994 | 真實的謊言 | 電影 |
1991 | 終結者2:審判日 | 電影 |
1989 | 深淵 | 電影 |
1986 | 異形2 | 電影 |
1984 | 終結者 | 電影 |
1981 | 食人魚2:繁殖 | 電影 |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2019 | 阿凡達4 | 電影 |
2018 | 阿凡達3 | 電影 |
2017 | 阿凡達2 | 電影 |
銃夢 | 電影 | |
2015 | 終結者5 | 電影 |
2009 | 阿凡達 | 電影 |
2007 | 終結者外傳 | 電視劇 |
2003 | 終結者3:機器的覺醒 | 電影 |
2000 | 末世黑天使 | 電視劇 |
1997 | 鐵達尼號 | 電影 |
1996 | 終結者2:3D版越空之戰 | 電影 |
1995 | 末世紀暴潮 | 電影 |
1994 | 真實的謊言 | 電影 |
1991 | 終結者2:審判日 | 電影 |
1989 | 深淵 | 電影 |
1986 | 異形2 | 電影 |
1985 | 第一滴血2 | 電影 |
1984 | 終結者 | 電影 |
影視製作
時間 | 作品名稱 | 類型 | 職務 |
2017 | 銃夢 | 電影 | 製作人 |
2015 | 阿凡達3 | 電影 | |
2014 | 阿凡達2 | 電影 | |
2013 | 瘋狂之山 | 電影 | |
2013 | 奇異的旅程 | 電影 | |
2012 | 太陽馬戲團:遙遠的世界 | 電影 | |
2011 | 奪命深淵 | 電影 | |
2010 | 禁忌星球 | 電影 | |
2009 | 阿凡達 | 電影 | |
2007 | 失落的耶穌墳墓 | 電影 | |
2005 | 深海異形 | 紀錄片 | |
2003 | 深海火山 | 紀錄片 | |
2003 | 深淵幽靈 | 紀錄片 | |
2002 | 飛向太空2002 | 電影 | |
2002 | 重返俾斯麥戰艦 | 紀錄片 | |
2000 | 末世黑天使 | 電視劇 | |
1997 | 鐵達尼號 | 電影 | |
1997 | 泰坦尼克探險 | 電影 | |
1995 | 末世紀暴潮 | 電影 | |
1994 | 真實的謊言 | 電影 | |
1991 | 驚爆點 | 電影 | |
1991 | 終結者2 | 電影 | |
2009 | 阿凡達 | 電影 | 剪輯 |
1997 | 鐵達尼號 | 電影 | |
1995 | 末世紀暴潮 | 電影 | |
1994 | 真實的謊言 | 電影 | |
1990 | 世紀爭霸戰 | 電影 | 美術設計 |
獲獎記錄
奧斯卡獎 |
|
金球獎 |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
美國編劇工會 |
|
土星獎 |
|
人物評價
詹姆斯·卡梅隆是個天才,他是不可複製的( 祖容·格瑞斯評) 。他是20世紀引人注目的導演之一,他兩度創造電影投資的最高紀錄,平了一部影片獲得奧斯卡獎數目的紀錄,執導的《阿凡達》打破全球票房紀錄。在說起詹姆斯·卡梅隆的時候,人們通常將其與另一位導演斯蒂文·史匹柏相提並論,這也說明了卡梅隆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新浪網評) 。
詹姆斯·卡梅隆的作品富有想像力,他不僅在電影圈中站穩腳跟,獨樹一幟,而且他的電影也受到了很多影迷的喜愛。他有著勇往直前的精神,從不為了票房曲意 迎合,而是不顧一切地想要製作出心目中理想的電影( 新浪網評) 。他在拍攝電影的時候捨得燒錢,不惜代價追求華麗的視覺效果。卡梅隆並不是不能用比較少的成本拍出出色的影片,正相反,他善於因地制宜採取一些簡單的方法取得不錯的效果。卡梅隆拍攝的代表作《終結者》和《異形2》都稱不上是大投資( 網易評) 。
詹姆斯·卡梅隆是少有的特技設計出身的導演之一,在他的作品中,特技製作是極其重要的而且具有革命性的( 《新京報》評) 。在《深淵》中,詹姆斯·卡梅隆為電影特技的發展樹立了里程碑,卡梅隆在片中創造性地運用了各種方法表現水下奇觀,他的水下特技啟發了一批電影人。在《鐵達尼號》中,卡梅隆創造出一種高資金和高技術聯手打造的藝術( 人民網評) 。在《終結者2》中,多線推進的故事被他講得有條不紊,在單個的場面中卡梅隆也發揮了卓越的導演和剪輯才能( 網易評) 他執導的電影《阿凡達》為3D技術帶來歷史性的突破,他所使用的實時觀看3D拍攝效果的技術是史無前例的,同時卡梅隆還在實景中拍攝,令觀眾難分真假( 騰訊網評) 。卡梅隆不但是個優秀的特技工程人員,更具有一般的工程人員不具備的想像力,在《真實的謊言》里就體現了他把動作片和喜劇片結合的才華( 《新京報》評) 。
詹姆斯·卡梅隆的影片體現了成人化的幻想,但他的為人卻非常地孩子氣。這種“孩子氣”更多體現在不顧任何世俗的限制,一心追求自己心目中的完美目標。這種偏執的性格使得詹姆斯·卡梅隆在外人看來是一個脾氣古怪的人( 網易評) 。由於對電影過多苛刻的要求,他總想要把自己的電影表現的趨於完美,這就使得他在片場獲得了苟求、專橫的的評價。在家庭中,詹姆斯·卡梅隆是個不會體貼並且見異思遷的丈夫,經歷過多次不成功的婚姻( 新浪網評) 。
歷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及相關作品
第一屆 路易斯·麥爾斯通 《兩個阿拉伯騎士》/ 弗蘭克·波薩奇 《七重天》 查爾斯·卓別林 “……電影學院鑑定委員會頒發1928年8月1日截止的年度電影藝術個人成就獎,一致決定你的名字從競爭者名單中撤下來,你因編劇、表演、導演和製作《馬戲團》而被授予第一項奧斯卡特別獎。你因為集體成就而獨成一家。” 第二屆 弗蘭克·羅伊德 《薄命花》/ 第三屆 路易斯·麥爾斯通《西線無戰事》/ 第四屆 諾曼·陶洛格《淘哥兒》 / 第五屆 弗蘭克·波薩奇 《壞女郎》 / 第六屆 弗蘭克·羅伊德 《亂世春秋》 / 第七屆 弗蘭克·卡普拉 《一夜風流》/ 第八屆 約翰·福特 《告密者》 / 第九屆 弗蘭克·卡普拉 《富貴浮雲》 / 第十屆 萊奧·麥克卡雷 《春閨風月》 / 第十一屆 弗蘭克·卡普拉 《浮生若夢》 / 第十二屆 維克多·弗萊明 《亂世佳人》 / 第十三屆 約翰·福特 《怒火之花》 / 第十四屆 約翰·福特 《青碧山谷》 / 第十五屆 威廉·懷勒 《忠勇之家》 / 第十六屆 麥可·科蒂斯 《卡薩布蘭卡》 / 第十七屆 萊奧·麥克卡雷 《與我同行》 / 第十八屆 比利·威爾德 《失去的周末》 / 第十九屆 威廉·懷勒 《黃金時代》 / 第二十屆 伊利亞·卡贊 《君子協定》 / 第二十一屆 約翰·哈斯頓 《寶石嶺》 / 第二十二屆 約瑟夫· L· 曼基維茲 《三妻艷史》 / 第二十三屆 約瑟夫·L·曼基維茲 《彗星美人》 / 第二十四屆 喬治·史蒂文斯 《美國的悲劇》 / 第二十五屆 約翰·福特 《默默無語的人》 / 第二十六屆 弗萊德·辛尼曼 《永垂不朽》 / 第二十七屆 伊利亞·卡贊 《碼頭風雲》 / 第二十八屆 戴爾伯特·曼 《馬蒂》 / 第二十九屆 喬治·史蒂文斯 《巨人》 / 第三十屆 大衛·里恩 《桂河大橋》 / 第三十一屆 文森特·米尼利 《琪琪》 / 第三十二屆 威廉·懷勒 《賓虛》 / 第三十三屆 比利·威爾德 《桃色公寓》 / 第三十四屆 羅伯特·懷斯、傑羅姆·羅賓斯 《西區故事》 / 第三十五屆 大衛·里恩 《阿拉伯的勞倫斯》 / 第三十六屆 托尼·理察森 《湯姆·瓊斯》 / 第三十七屆 喬治·丘克 《窈窕淑女》 / 第三十八屆 羅伯特·懷斯 《音樂之聲》 / 第三十九屆 弗萊德·辛尼曼 《四季之人》 / 第四十屆 麥克·尼可爾斯 《畢業生》 / 第四十一屆 卡羅爾·里德 《奧利佛! 》 / 第四十二屆 約翰·施萊星格 《午夜牛郎》 / 第四十三屆 弗蘭克林· J· 沙夫納 《巴頓將軍》 / 第四十四屆 威廉·弗萊德金 《法國販毒網》 / 第四十五屆 鮑勃·弗斯 《歌廳》 / 第四十六屆 喬治·羅伊·希爾 《騙》 / 第四十七屆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教父 II》 / 第四十八屆 麥洛斯·弗曼 《飛越瘋人院》 / 第四十九屆 約翰· G· 阿維爾德森 《洛基》 / 第五十屆 伍迪·艾倫 《安妮·霍爾》 / 第五十一屆 麥可·西米諾 《獵鹿人》 / 第五十二屆 羅伯特·本頓 《克萊默夫婦》 / 第五十三屆 羅伯特·雷德福 《普通人》 / 第五十四屆 沃倫·比蒂 《赤色分子》 / 第五十五屆 理察·阿坦伯洛 《甘地》 / 第五十六屆 詹姆士· L· 布魯克斯 《母女情深》 / 第五十七屆 麥洛斯·弗曼 《莫扎特》 / 第五十八屆 西德尼·波拉克 《走出非洲》 / 第五十九屆 奧利佛·斯通 《野戰排》 / 第六十屆 伯納多·伯托魯西 《末代皇帝》 / 第六十一屆 巴里·萊文森 《雨人》 / 第六十二屆 奧利佛·斯通 《生於七月四日》 / 第六十三屆 凱文·科斯特納 《與狼共舞》 / 第六十四屆 喬納森·德米 《沉默的羔羊》 / 第六十五屆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不可饒恕》 / 第六十六屆 史蒂芬·史匹柏 《辛德勒的名單》 / 第六十七屆 羅伯特·澤梅基斯 《阿甘正傳》 / 第六十八屆 梅爾·吉布森 《勇敢的心》 / 第六十九屆 安東尼·明格拉 《英國病人》 / 第七十屆 詹姆斯·卡梅隆 《鐵達尼號》 / 第七十一屆 史蒂芬·史匹柏 《拯救大兵瑞恩》 / 第七十二屆 薩姆·門德斯 《美國美人》 / 第七十三屆 史蒂文·索達伯格 《毒品網路》 / 第七十四屆 羅恩.霍華德 《美麗心靈》 / 第七十五屆 羅曼·波蘭斯基 《鋼琴家》 / 第七十六屆 彼得·傑克遜 《指環王3:王者回歸》 / 第七十七屆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百萬美元寶貝》 / 第七十八屆 李安 《斷背山》 / 第七十九屆 馬丁·西科塞斯 《無間道風雲》 / 第八十屆 科恩兄弟 《老無所依》 / 第八十一屆 丹尼·博伊爾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