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經歷
早期
早期的美國電影導演中間,威廉·惠勒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巨匠,因為他追求完美的性格和拍攝作風。他是美國好萊塢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都非常活躍的大導演,他出生在法國的阿爾薩斯,1922年在法國巴黎國立音樂學院學習的時候,碰見了美國明星制的創建人卡文.萊默爾,萊默爾剛好是美國環球影業公司老闆的親戚,所以萊默爾就極力地慫恿和推薦威廉·惠勒到美國環球影業工作,他也覺得美國新大陸意味著機會和成功,於是,威廉·惠勒很快就來到了美國。
在環球製片公司擔任了一些電影製作過程中的副手之後,1925年他開始擔任導演,這個時候,有聲電影時代很快就要來臨了,正是默片時代的尾聲。他一開始導演的大都是西部片,代表作是1929年導演的《地獄英雄》。沒有過多久,在整個三十年代,他進入了自己電影生涯的輝煌時期。三十年代是美國經濟衰退時期,有過一個大蕭條,但是給大眾營造夢想的好萊塢的製片業,卻並沒有衰落,相反卻十分繁榮。這個時候,他主要是根據一些文學名作改編拍攝成電影,1937年,他根據海爾曼的話劇,改編拍攝了影片《死胡同》,1938年拍攝了同樣根據話劇改編的電影《吉薩貝爾》 ,這兩部影片都是講述愛情倫理的生活片,獲得了觀眾的好評。同一年,他拍攝的電影《紅襯淚痕》,影片講述了美國南北戰爭前夕,一個美國南方姑娘的生活悲劇。主演貝蒂戴維斯因為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而獲得了第11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1939年他根據英國女作家勃朗特的小說《呼嘯山莊》改編拍攝了同名電影,主演是英國傑出的演員勞倫斯。奧立佛,影片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輝煌
1941年他執導了電影《小狐狸》,1942年執導的影片《忠勇之家》,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六項大獎,這個時候美國因為珍珠港事件,已經對日本和德國宣戰,影片的誕生真是恰逢其時。它講述了在1939年德國瘋狂轟炸英國時期,一個在後方支持英國對德國作戰的家庭女主人的生活,塑造了一個高尚勇敢的英國婦女形象。這部影片在二戰期間,起到了很好的鼓舞士氣的作用,當時的英國首相邱吉爾就寫信給製作這部影片的米高梅公司的老闆路易斯·梅耶,說這部影片"是最好的戰時動員,抵得上100艘戰艦。"而拍攝完這部影片之後,威廉。惠勒立即以空軍少校的身份參加二戰、奔赴前線了。在奧斯卡的頒獎儀式上,是威廉·惠勒的妻子代替他領獎,她告訴大家,這個時候,威廉·惠勒正在德國的上空,冒著敵人的炮火,拍攝著一部空戰紀錄片。
二戰結束以後,威廉·惠勒回到好萊塢繼續拍攝電影,1946年,他導演的影片《黃金時代》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8項大獎。這部影片講述二戰結束以後,三個士兵回到家鄉,重新尋找生活的意義的故事,因為觸及了美國的當代現實,反映了重大的社會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歡迎和共鳴。
但是很快,美國非美活動委員會開始在美國文化藝術界進行清洗,在1947年,把威廉·惠勒也列入了黑名單,認為他同情共產主義和共產黨。威廉·惠勒是當時著名的"十君子"之一,他對他們的指控進行了批駁,認為他們這是對憲法的破壞和侵害。最後,他遭到了暫時停止導演電影的處理。由於當時美國麥卡錫主義十分猖獗,所以好萊塢電影在政治運動和電視衝擊的雙重夾擊下,開始衰落了。
危機往往造就英雄,威廉·惠勒是振興好萊塢的重要人物,1953年,他執導了影片《羅馬假日》,發掘出了傑出的演員奧黛麗赫本,這個天使般的女人從此大放光彩,讓世界觀眾為之傾倒,新一代明星誕生了。這部人所共知的影片講述的是一個英國公主,在羅馬度假時,和一個美國記者相識的感傷戀愛的故事。男主演是格里高利派克,女主演奧黛麗赫本因為本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而這個時期,是好萊塢面對電視的挑戰最為嚴峻的時期。1959年威廉·惠勒導演的巨片《賓虛傳》,一舉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等11項大獎,創造了奧斯卡影片中的獲獎紀記錄,至今沒有別的影片能夠打破這個記錄,也使好萊塢找到了對抗電視的法寶,重新使觀眾湧向電影院。這部影片是一部史詩,他講述了古代羅馬一個猶太青年最後戰勝敵人、成為一個英雄的故事,場面宏大,情節曲折,給好萊塢重新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賓虛傳》是威廉·惠勒達到的一個高峰,也是美國電影的一個高峰。之後,威廉·惠勒拍攝的重要影片有1965年的《搜捕者》,1968年的《滑稽女郎》和1970年執導的《瓊斯的解放》,1965年他獲得了美國電影科學與藝術學院頒發的撒爾伯格紀念獎,1976年又獲得了這個學院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威廉·惠勒塑造了14個獲得了奧斯卡表演獎的電影明星,他本人也三次獲得了奧斯卡的最佳導演獎,他執導的《黃金時代》、《羅馬假日》和《賓虛傳》都已經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他以追求完美著稱,經常反覆拍攝,有一個"拍99次的惠勒"的稱號。
主要作品
作為導演
《 Stardust: The Bette Davis Story 》 (2006) ...Himself (archive sound) (voice)
《 Bette Davis and William Wyler 》 (2003)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 Reel Radicals: The Sixties Revolution in Film 》 (2002)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uncredited)
《 Goldwyn 》 (2001)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 Running Time 》 (1997) ...special thanks
《 Directed by William Wyler 》 (1986) ...Himself
《 "Hollywood" 》 (1980) ...Himself
《妙女郎 Funny Girl 》 (1968) ...
《偷龍轉鳳 How to Steal a Million 》 (1966) ...
《收藏家 Collector,The 》 (1965) ...
《雙姝怨 Children's Hour,The 》 (1961) ...producer
《賓虛/賓漢/賓虛傳 Ben-Hur 》 (1959) ...producer (uncredited)
《錦繡大地 Big Country,The 》(1958) ...producer
《四海一家 Friendly Persuasion 》 (1956) ...producer
《危急時刻 Desperate Hours,The 》 (1955) ...producer
《羅馬假日/羅馬假期/金枝玉葉 Roman Holiday 》 (1953) ...producer
《嘉麗妹妹 Carrie 》 (1952) ...producer
《偵探故事 Detective Story 》(1951) ...producer
《千金小姐 Heiress,The 》 (1949) ...producer
《黃金時代 Best Years of Our Lives,The 》 (1946) ...
《 Memphis Belle: A Story of a Flying Fortress,The 》 (1944) ...
《忠勇之家 Mrs. Miniver 》 (1942) ...producer
《小狐狸 Little Foxes,The 》 (1941) ...
《香箋淚 Letter,The 》 (1940) ...
《西部人 Westerner,The 》 (1940) ...
《呼嘯山莊/咆哮山莊/魂歸離恨天 Wuthering Heights 》 (1939) ...《紅衫淚痕 Jezebel 》 (1938) ...producer
《紅衫淚痕 Jezebel 》 (1938) ...
《死角 Dead End 》 (1937) ...
《孔雀夫人 Dodsworth 》 (1936) ...
《 These Three 》(1936) ...
《奪妻記 Come and Get It 》 (1936) ...(completed film)
《 Good Fairy,The 》 (1935) ...producer
《北非海岸 Barbary Coast 》 (1935) ...(uncredited; replaced by Howard Hawks)
《律師 Counsellor at Law 》 (1933) ...
《 Hell's Heroes 》 (1929) ...
《賓虛 Ben-Hur 》 (1925) ...assistant director
《鐘樓怪人 Hunchback of Notre Dame,The 》 (1923) ...assistant director (uncredited)
作為演員
Stardust: The Bette Davis Story (2006)
Ben-Hur: The Epic That Changed Cinema (2005)
Bette Davis and William Wyler (2003)
Reel Radicals: The Sixties Revolution in Film (2002)
Goldwyn: The Man and His Movies (2001)
Ben-Hur: The Making of an Epic (1993)
Directed by William Wyler (1986)
Laurence Olivier: A Life (1982)
Th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Salute to Bette Davis (1977)
Th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Presents a Salute to William Wyler (1976)
The 48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1976)
This Is Streisand (1968)
À Hollywood avec... (1964)
The Screen Director (1951)
Screen Snapshots Series 17,No. 9 (1938)
孔雀夫人 Dodsworth (1936)
Her First Mate (1933)
The Shakedown (1929)
作為編劇
The Memphis Belle: A Story of a Flying Fortress (1944)
Ridin' for Love (1926)
作為製片人
雙妹怨/孩子們的時刻 The Children's Hour (1961)
賓虛/賓漢(台)/賓墟(港) Ben-Hur (1959)
錦繡大地/山河血淚美人恩 The Big Country (1958)
四海一家 Friendly Persuasion (1956)
危急時刻 The Desperate Hours (1955)
羅馬假日/羅馬假期(台)/金枝玉葉(港) Roman Holiday (1953)
嘉麗妹妹 Carrie (1952)
偵探故事 Detective Story (1951)
千金小姐 The Heiress (1949)
紅衫淚痕 Jezebel (1938)
作為攝像師
The Memphis Belle: A Story of a Flying Fortress (1944)
作為助理導演
賓虛 Ben-Hur: A Tale of the Christ (1925)
鐘樓怪人 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1923)
作為其他職員
Omaggio a Roma (2009)
Running Time (1997)
賓虛 Ben-Hur: A Tale of the Christ (1925)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坎城國際電影節 |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
美國電視電影金球獎 |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
歷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及相關作品
第一屆 路易斯·麥爾斯通 《兩個阿拉伯騎士》/ 弗蘭克·波薩奇 《七重天》 查爾斯·卓別林 “……電影學院鑑定委員會頒發1928年8月1日截止的年度電影藝術個人成就獎,一致決定你的名字從競爭者名單中撤下來,你因編劇、表演、導演和製作《馬戲團》而被授予第一項奧斯卡特別獎。你因為集體成就而獨成一家。” 第二屆 弗蘭克·羅伊德 《薄命花》/ 第三屆 路易斯·麥爾斯通《西線無戰事》/ 第四屆 諾曼·陶洛格《淘哥兒》 / 第五屆 弗蘭克·波薩奇 《壞女郎》 / 第六屆 弗蘭克·羅伊德 《亂世春秋》 / 第七屆 弗蘭克·卡普拉 《一夜風流》/ 第八屆 約翰·福特 《告密者》 / 第九屆 弗蘭克·卡普拉 《富貴浮雲》 / 第十屆 萊奧·麥克卡雷 《春閨風月》 / 第十一屆 弗蘭克·卡普拉 《浮生若夢》 / 第十二屆 維克多·弗萊明 《亂世佳人》 / 第十三屆 約翰·福特 《怒火之花》 / 第十四屆 約翰·福特 《青碧山谷》 / 第十五屆 威廉·懷勒 《忠勇之家》 / 第十六屆 麥可·科蒂斯 《卡薩布蘭卡》 / 第十七屆 萊奧·麥克卡雷 《與我同行》 / 第十八屆 比利·威爾德 《失去的周末》 / 第十九屆 威廉·懷勒 《黃金時代》 / 第二十屆 伊利亞·卡贊 《君子協定》 / 第二十一屆 約翰·哈斯頓 《寶石嶺》 / 第二十二屆 約瑟夫· L· 曼基維茲 《三妻艷史》 / 第二十三屆 約瑟夫·L·曼基維茲 《彗星美人》 / 第二十四屆 喬治·史蒂文斯 《美國的悲劇》 / 第二十五屆 約翰·福特 《默默無語的人》 / 第二十六屆 弗萊德·辛尼曼 《永垂不朽》 / 第二十七屆 伊利亞·卡贊 《碼頭風雲》 / 第二十八屆 戴爾伯特·曼 《馬蒂》 / 第二十九屆 喬治·史蒂文斯 《巨人》 / 第三十屆 大衛·里恩 《桂河大橋》 / 第三十一屆 文森特·米尼利 《琪琪》 / 第三十二屆 威廉·懷勒 《賓虛》 / 第三十三屆 比利·威爾德 《桃色公寓》 / 第三十四屆 羅伯特·懷斯、傑羅姆·羅賓斯 《西區故事》 / 第三十五屆 大衛·里恩 《阿拉伯的勞倫斯》 / 第三十六屆 托尼·理察森 《湯姆·瓊斯》 / 第三十七屆 喬治·丘克 《窈窕淑女》 / 第三十八屆 羅伯特·懷斯 《音樂之聲》 / 第三十九屆 弗萊德·辛尼曼 《四季之人》 / 第四十屆 麥克·尼可爾斯 《畢業生》 / 第四十一屆 卡羅爾·里德 《奧利佛! 》 / 第四十二屆 約翰·施萊星格 《午夜牛郎》 / 第四十三屆 弗蘭克林· J· 沙夫納 《巴頓將軍》 / 第四十四屆 威廉·弗萊德金 《法國販毒網》 / 第四十五屆 鮑勃·弗斯 《歌廳》 / 第四十六屆 喬治·羅伊·希爾 《騙》 / 第四十七屆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教父 II》 / 第四十八屆 麥洛斯·弗曼 《飛越瘋人院》 / 第四十九屆 約翰· G· 阿維爾德森 《洛基》 / 第五十屆 伍迪·艾倫 《安妮·霍爾》 / 第五十一屆 麥可·西米諾 《獵鹿人》 / 第五十二屆 羅伯特·本頓 《克萊默夫婦》 / 第五十三屆 羅伯特·雷德福 《普通人》 / 第五十四屆 沃倫·比蒂 《赤色分子》 / 第五十五屆 理察·阿坦伯洛 《甘地》 / 第五十六屆 詹姆士· L· 布魯克斯 《母女情深》 / 第五十七屆 麥洛斯·弗曼 《莫扎特》 / 第五十八屆 西德尼·波拉克 《走出非洲》 / 第五十九屆 奧利佛·斯通 《野戰排》 / 第六十屆 伯納多·伯托魯西 《末代皇帝》 / 第六十一屆 巴里·萊文森 《雨人》 / 第六十二屆 奧利佛·斯通 《生於七月四日》 / 第六十三屆 凱文·科斯特納 《與狼共舞》 / 第六十四屆 喬納森·德米 《沉默的羔羊》 / 第六十五屆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不可饒恕》 / 第六十六屆 史蒂芬·史匹柏 《辛德勒的名單》 / 第六十七屆 羅伯特·澤梅基斯 《阿甘正傳》 / 第六十八屆 梅爾·吉布森 《勇敢的心》 / 第六十九屆 安東尼·明格拉 《英國病人》 / 第七十屆 詹姆斯·卡梅隆 《鐵達尼號》 / 第七十一屆 史蒂芬·史匹柏 《拯救大兵瑞恩》 / 第七十二屆 薩姆·門德斯 《美國美人》 / 第七十三屆 史蒂文·索達伯格 《毒品網路》 / 第七十四屆 羅恩.霍華德 《美麗心靈》 / 第七十五屆 羅曼·波蘭斯基 《鋼琴家》 / 第七十六屆 彼得·傑克遜 《指環王3:王者回歸》 / 第七十七屆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百萬美元寶貝》 / 第七十八屆 李安 《斷背山》 / 第七十九屆 馬丁·西科塞斯 《無間道風雲》 / 第八十屆 科恩兄弟 《老無所依》 / 第八十一屆 丹尼·博伊爾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