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克多·弗萊明

維克多·弗萊明

維克多·弗萊明出生在加州的帕薩丹娜,為道格拉斯·范邦克斯等人做攝影師,戰後推出紀實相冊《威爾遜總統歐洲之旅》(President Wilson's European Trip)。他的兩部經典影片《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和《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流芳百世。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維克多·弗萊明(Victor Fleming),1889年2月23日出生於美國加州的帕薩丹娜。

1910年進入電影圈,為D·W·格里菲斯、道格拉斯·范邦克斯等人做攝影師。

一戰時曾擔任諜報攝影師,戰後推出紀實相冊《威爾遜總統歐洲之旅》(President Wilson's European Trip)。

1919年回到好萊塢;1949年1月6日死於亞利桑那州,享年59歲。

職業生涯

維克多·弗萊明 維克多·弗萊明

維克多·弗萊明從小立志要成為職業攝影師。1911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任情報局專職攝影師,並以首席攝影師的身份陪同總統前往歐洲,1919年他進入派拉蒙公司,後又加入米高梅公司。弗萊明的早期作品是 《Mantrap》(1926)和《Hula》(1927),1927年拍攝的影片《 The Way of All Flesh(血肉之路)》獲得了第一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弗萊明在影片的製作上精益求精,技術上不斷創新,隨著電影工業的不斷發展,弗萊明成為了一個好萊塢電影的超級匠人。

1939年,世紀經典影片《亂世佳人》和《綠野仙蹤》均出於弗萊明之手,他給這個世界帶來了驚奇,他譜寫了一個迷人的電影傳奇,這兩部影片也是進入美國世紀經典前十名的影片,弗萊明也成為了有兩部影片入選十佳的唯一一位導演。

從這以後弗萊明的作品都沒有達到很高的成就,在他59歲的時候拍攝了他的遺作《聖女貞德》,主演是與他合作過《化身博士》(1941),當時只有29歲的英格麗·褒曼,但影片並沒有成功,但卻譜寫了一段浪漫的愛的故事。1949年1月6日在《聖女貞德》首映的兩星期後,弗萊明死於突發的心臟病。

人們是這樣評價弗萊明的:他是一位詩人,一個出色的男人,他在默默無聞地乾好自己的工作,他的影片沒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但觀眾無法抗拒的就是維克多·弗萊明的電影。

獲獎情況:第12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影片:《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飄)

作品事跡

維克多·弗萊明(Victor Fleming)

1889年 2月23日維克多·弗萊明出生在加州的帕薩丹娜;

1910年 進入電影圈,為D·W·格里菲斯、道格拉斯·范邦克斯等人做攝影師。一戰時曾擔任諜報攝影師,戰後推出紀實相冊《威爾遜總統歐洲之旅》(President Wilson's European Trip);

1919年 回到好萊塢;

1920年 與范邦克斯合作執導處女作《懦夫》(The Mollycoddle);

1929年 《維吉尼亞人》(The Virginian);

1933年 《彈殼》(Bombshell);

1934年 《金銀島》(Treasure Island);

1937年 《怒海餘生》(Captains Courageous);

1939年 這一年是維克多的豐收年,他在同一年推出了兩部流芳百世的經典影片《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和《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1940年 《化身博士》(DR.Jekyll And MR.Hyde);

1948年 推出遺作《聖女貞德》(Joan Of Arc);

1949年 維克多·弗萊明於1月6日死於亞利桑那州,享年66歲。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1940 第1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亂世佳人 (獲獎)

佳片賞析

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是根據弗蘭克·鮑姆的兒童讀物《奇妙的奧茲男巫》改編的經典兒童音樂電影,是1939年好萊塢製作的一部充滿奇幻色彩的電影。插曲《Over the Rainbow》在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的“影史百年百首銀幕金曲”榜單中名列榜首。

《綠野仙蹤》還入選了一項金氏世界紀錄,它是電影史中原片和電影續集相隔時間最長的一部電影,它的續集《回到奧茲國》與《綠野仙蹤》相隔了46年之久。

從1959年到1991年,美國的電視台每年都會播放《綠野仙蹤》,而在各種影評人和觀眾所評選的影史最佳影片排行榜上,《綠野仙蹤》也是屢屢上榜,它對美國文化的深遠影響也在持續發酵。

影片講述女孩桃樂絲因為與收養她的嬸嬸頂嘴,獨自外出,結果被龍捲風颳到一個鮮花盛開的小人國。在仙女和人們的幫助下,她沿著黃磚路到綠水晶城去找大魔法師尋找回家的辦法。路上,她遇見了稻草人、錫皮人和膽小的獅子。稻草人想找魔法師要頭腦、錫皮人想要一顆心、膽小的獅子想要膽,於是他們結伴而行而行。一路上他們戰勝了女巫婆的阻撓,終於來到水晶城。但他們發現法力無邊的魔法師不過是一個同樣被龍捲風颳來的魔術師,根本沒有什麼法力。正當他們失望的時候,魔術師卻用意想不到的方法使他們一一實現了願望。桃樂絲終於回到了嬸嬸和叔叔們身邊。

亂世佳人

亂世佳人 亂世佳人

《亂世佳人》是根據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暢銷小說《飄》改編而成的,是好萊塢影史上最值得驕傲的一部曠世巨片,影片放映時間長達4小時,觀者如潮。其魅力貫穿整個20世紀,因此有好萊塢“第一巨片”之稱。

影片1939年耗資400多萬美元,歷時三年半完成,其間數換導演,劇本一再更改,銀幕上出現了60多位主要演員和9000多名配角演員。這部耗資巨大,場景豪華,戰爭場面宏大逼真的歷史巨片,以它令人稱道的藝術成就成為美國電影史上一部經典作品。

在1939年的第12屆奧斯卡獎中一舉奪得八項金像獎,轟動美國影壇。

本片在第十二屆奧斯卡金像獎中榮獲八項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藝術指導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和最佳剪輯獎。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南方貴族的優雅生活被新生的強大的北方資產階級打敗,個人命運溶進了時代的變革中,莊園、騎士、佳麗、奴隸主、奴隸、曾經的歌舞昇平、曾經的閒暇安逸……所有的一切都隨著南方莊園夢的結束而終結,曠世的愛情也終於破滅,此情只可成追憶。

歷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及相關作品

第一屆 路易斯·麥爾斯通 《兩個阿拉伯騎士》/ 弗蘭克·波薩奇 《七重天》
查爾斯·卓別林 “……電影學院鑑定委員會頒發1928年8月1日截止的年度電影藝術個人成就獎,一致決定你的名字從競爭者名單中撤下來,你因編劇、表演、導演和製作《馬戲團》而被授予第一項奧斯卡特別獎。你因為集體成就而獨成一家。”
第二屆 弗蘭克·羅伊德 《薄命花》/ 第三屆 路易斯·麥爾斯通《西線無戰事》/ 第四屆 諾曼·陶洛格《淘哥兒》 / 第五屆 弗蘭克·波薩奇 《壞女郎》 / 第六屆 弗蘭克·羅伊德 《亂世春秋》 / 第七屆 弗蘭克·卡普拉 《一夜風流》/ 第八屆 約翰·福特 《告密者》 / 第九屆 弗蘭克·卡普拉 《富貴浮雲》 / 第十屆 萊奧·麥克卡雷 《春閨風月》 / 第十一屆 弗蘭克·卡普拉 《浮生若夢》 / 第十二屆 維克多·弗萊明 《亂世佳人》 / 第十三屆 約翰·福特 《怒火之花》 / 第十四屆 約翰·福特 《青碧山谷》 / 第十五屆 威廉·懷勒 《忠勇之家》 / 第十六屆 麥可·科蒂斯 《卡薩布蘭卡》 / 第十七屆 萊奧·麥克卡雷 《與我同行》 / 第十八屆 比利·威爾德 《失去的周末》 / 第十九屆 威廉·懷勒 《黃金時代》 / 第二十屆 伊利亞·卡贊 《君子協定》 / 第二十一屆 約翰·哈斯頓 《寶石嶺》 / 第二十二屆 約瑟夫· L· 曼基維茲 《三妻艷史》 / 第二十三屆 約瑟夫·L·曼基維茲 《彗星美人》 / 第二十四屆 喬治·史蒂文斯 《美國的悲劇》 / 第二十五屆 約翰·福特 《默默無語的人》 / 第二十六屆 弗萊德·辛尼曼 《永垂不朽》 / 第二十七屆 伊利亞·卡贊 《碼頭風雲》 / 第二十八屆 戴爾伯特·曼 《馬蒂》 / 第二十九屆 喬治·史蒂文斯 《巨人》 / 第三十屆 大衛·里恩 《桂河大橋》 / 第三十一屆 文森特·米尼利 《琪琪》 / 第三十二屆 威廉·懷勒 《賓虛》 / 第三十三屆 比利·威爾德 《桃色公寓》 / 第三十四屆 羅伯特·懷斯傑羅姆·羅賓斯 《西區故事》 / 第三十五屆 大衛·里恩 《阿拉伯的勞倫斯》 / 第三十六屆 托尼·理察森 《湯姆·瓊斯》 / 第三十七屆 喬治·丘克 《窈窕淑女》 / 第三十八屆 羅伯特·懷斯 《音樂之聲》 / 第三十九屆 弗萊德·辛尼曼 《四季之人》 / 第四十屆 麥克·尼可爾斯 《畢業生》 / 第四十一屆 卡羅爾·里德 《奧利佛! 》 / 第四十二屆 約翰·施萊星格 《午夜牛郎》 / 第四十三屆 弗蘭克林· J· 沙夫納 《巴頓將軍》 / 第四十四屆 威廉·弗萊德金 《法國販毒網》 / 第四十五屆 鮑勃·弗斯 《歌廳》 / 第四十六屆 喬治·羅伊·希爾 《騙》 / 第四十七屆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教父 II》 / 第四十八屆 麥洛斯·弗曼 《飛越瘋人院》 / 第四十九屆 約翰· G· 阿維爾德森 《洛基》 / 第五十屆 伍迪·艾倫 《安妮·霍爾》 / 第五十一屆 麥可·西米諾 《獵鹿人》 / 第五十二屆 羅伯特·本頓 《克萊默夫婦》 / 第五十三屆 羅伯特·雷德福 《普通人》 / 第五十四屆 沃倫·比蒂 《赤色分子》 / 第五十五屆 理察·阿坦伯洛 《甘地》 / 第五十六屆 詹姆士· L· 布魯克斯 《母女情深》 / 第五十七屆 麥洛斯·弗曼 《莫扎特》 / 第五十八屆 西德尼·波拉克 《走出非洲》 / 第五十九屆 奧利佛·斯通 《野戰排》 / 第六十屆 伯納多·伯托魯西 《末代皇帝》 / 第六十一屆 巴里·萊文森 《雨人》 / 第六十二屆 奧利佛·斯通 《生於七月四日》 / 第六十三屆 凱文·科斯特納 《與狼共舞》 / 第六十四屆 喬納森·德米 《沉默的羔羊》 / 第六十五屆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不可饒恕》 / 第六十六屆 史蒂芬·史匹柏 《辛德勒的名單》 / 第六十七屆 羅伯特·澤梅基斯 《阿甘正傳》 / 第六十八屆 梅爾·吉布森 《勇敢的心》 / 第六十九屆 安東尼·明格拉 《英國病人》 / 第七十屆 詹姆斯·卡梅隆 《鐵達尼號》 / 第七十一屆 史蒂芬·史匹柏 《拯救大兵瑞恩》 / 第七十二屆 薩姆·門德斯 《美國美人》 / 第七十三屆 史蒂文·索達伯格 《毒品網路》 / 第七十四屆 羅恩.霍華德 《美麗心靈》 / 第七十五屆 羅曼·波蘭斯基 《鋼琴家》 / 第七十六屆 彼得·傑克遜 《指環王3:王者回歸》 / 第七十七屆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百萬美元寶貝》 / 第七十八屆 李安 《斷背山》 / 第七十九屆 馬丁·西科塞斯 《無間道風雲》 / 第八十屆 科恩兄弟 《老無所依》 / 第八十一屆 丹尼·博伊爾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