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海

茶海

茶海,是利用樹根,經過工藝加工,適應於烹茶、品茶的工藝類家具。確切說,茶海是一種適應茶的沖飲流程,與古老的根藝家具相結合,既能方便烹茶、品茶,又具有根藝或根雕類審美意識的獨特茶具。與茶海相比,薄、小者為茶盤。 因北方冬天有暖氣且氣候乾燥,其他木種茶海易開裂,金絲楠木穩定性強,所以國木金絲楠茶海最優。

基本信息

簡介

“茶海”一詞的叫法應源於長江一南地區,喝茶品茶古已有之。

四川金絲楠茶海四川金絲楠茶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生講究品位,生活儘量精緻,所以喝茶變為品茶,尤其在南方,待客常三五人坐在一起,茗茶、談天,很是爽快。

既是品茶,就講究茶道、茶藝之類,那么茶具也就要提高檔次了。

為適應這種茶的沖飲流程,人們把古老的根藝家具相結合,製作出一種既能方便烹茶、品茶,又具有根藝或根雕類審美意識的獨特茶具——這就是“茶海”。但茶海有別於茶几或其他的代用品,有它的特性。即茶海的三性:實用性、工藝性、獨特性。

首先,茶海是便於烹茶、品茶的家具,即它的實用性。品茶時講究洗壺、洗杯、洗茶什麼的,也就是說,第一次泡茶的水必須到掉,叫洗茶,用來洗壺和洗杯等。這些水就順著排水系統流入盛水的容器里。所以,茶海必須具備有排水系統。有的茶托也有排水和盛多餘的水的這一套系統,但茶托又不能叫茶海,茶托是單一的,所謂的“海”,是取其喻意,比喻很多同類事物連成一片,如人海、火海。那么,茶海就是幾個茶托連成一起的又是一個整體的“茶托”。

四川金絲楠茶盤四川金絲楠茶盤

其次,好的茶海一般是運用大型的樹根製作而成,從屬於根藝根雕類,即它的工藝性。人們運用大型的樹根製作成茶海,有的就是取其幾個平台,順其自然,顯露其原生態的古樸典雅之美,叫做素茶海;有的在茶海上雕些諸如彌邏佛、龍鳳、或山水或動物,都是些吉祥的東西,顯示它的工藝性,在雕琢手法上又有抽象美和具象美之分,都頗具藝術欣賞價值。再次,好的茶海沒有兩個是相同的,既它的獨特性。由於茶海是大型的樹根,經過藝人的加工而成,首先能長成一樣的樹根是非常少有的,即使長成的樹根很相似,再經過不同的藝人的加工,能達成兩個相似的茶海,那也是非常不易的事,還有樹的質地的區別、大小的區別、加工上色的區別,林林種種,可以說: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茶海。大茶海是人多時候用的,下層盛水的容器下方還有一個流水的孔,可以接上管子直接把水排出去。現在茶海不僅有根藝的,也有陶製的、瓷製的、玻璃制的、竹製的、木製的,現在還有塑膠的、電木的等等。茶海,是利用樹根,經過工藝加工,適應於烹茶、品茶的工藝類家具。確切說,茶海是一種適應茶的沖飲流程,與古老的根藝家具相結合,既能方便烹茶、品茶,又具有根藝或根雕類審美意識的獨特茶具。

茶海茶海

大型茶園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 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著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等山區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大型茶葉種植基地,青山隱隱,碧水遙遙奔去;河水清澈,晶亮瑩潤剔透。秀山麗水,物華天寶竟生。鍾靈毓秀,人傑地靈輩出。山川形勝,天地日月所鍾。得天獨厚,孕育湄江佳茗。天地雨露,滋潤湄潭翠芽。日月精華,養育茶海,人文薈萃,天時地利人和。千畝茶海,千里綠波浩瀚。萬畝茶海,萬里碧浪深深。遠看遙望,波波茶海連天。縱眺橫視,壩壩茶海接地。

一種茶具

也有一種說法。就是茶具中公道杯的稱呼,不過是錯誤的。公道杯是一種虹吸法則製作的酒杯,酒杯中間樹立一個龍頭,酒水必須八分滿 多一分水則全部漏掉,又名公道杯。屬於一種古代智慧體現的工藝品。

現代公道杯統稱為一種茶具,類似一個沒蓋子的茶壺 用於過濾茶葉和分茶水只用。

公道杯

杯中央立一老頭或龍頭,內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當於老人胸前的黑痣高度或龍口位置。上口與杯底連線處留有一孔,向杯內注水時,若水位低於瓷管上口,水不會漏出,當水位超過瓷管上口,水即通過杯底的漏水孔漏光。這種漏水杯民間稱“公道杯”,系根據物理學上的虹吸原理製成。據說古時人們曾用公道杯對付貪酒者,斟酒如超過高度,則會全部漏光。公道杯盛酒最為公道,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發展和演變

六渦紋缶 商代晚期六渦紋缶 商代晚期

茶具,古代又稱茶器,同其他飲、食具一樣,它的發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粗糙到精緻的過程。

從大量的歷史資料和出土文物證實,茶具是與酒具、食具共用的。

中國的文明始於商代,那時的茶具——缶,它是一種陶製的小口大肚的容器。

自汗開始,經六朝,至隋唐,是專用茶具的形成期。

唐代茶神陸羽在《茶經·四之器》中列出了28種茶具的名稱。分別是:風爐、灰承、筥、炭撾、火莢、鍑(又稱釜)、交床、夾、紙囊、碾、拂末、羅合、則、水方、漉水囊、瓢、竹夾、熟盂、鹺簋、揭、碗、畚、札、滌方、滓方、巾、具列、都籃。當然不是每個普通百姓都能享用,只是“城邑之中,王公之門”。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的成套唐代宮廷茶具,與陸羽論述相映生輝,使我們對大唐的茶具有了更加完整清晰的認識。

元代是北方蒙古人統治,其茶具是過渡期。

大明茶具,基本上完成了現代茶具的定型化。

自大清開始,福州的脫胎漆茶具、四川的竹編茶具、海南的椰子、貝殼等茶具開始出現,自成一格,多姿多彩。

陶冶情操

千百年以來茶就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山水之紋的金絲楠茶海有山水之紋的金絲楠茶海

中國有句俗語“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有客人進門,不請吃飯是可以的,但不用茶敬客,就有失禮儀。

“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閒時來吃茶。黃土築牆茅蓋屋,門前一樹紫荊花。”鄭板橋的《竹枝詞》里,用茶傳情,以茶聯姻。“吃茶”代表情誼,直到現代。

用茶祀天祭祖,由來已久,有文字明確記載的,可追溯到兩晉南北朝。

清茶品飲,香真味實;借茶喻世,追求哲理;陶冶情操,品茶養心;茶藥相同,強身健體。

明代的馮可賓在《茶錄·宜茶》中,提出飲茶的七個不宜,其中很重要的是“惡具”,即茶具選配不當、質次、玷污。

茶具

一手壺 | 三足帶杓茶葉罐 | 上杉瓢簞 | 東本茶硯 | 五彩八仙慶壽盅 | 五彩花卉紋茶壺 | 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 | 仿供春樹癭壺組 | 冰裂茶具 | 沖泡盅 | 玄機噴水壺 | 初花肩沖 | 盧葵生刻烹茶圖錫茶壺 | 取茶器 | 古逸壺 | 奉茶盤 | 孟臣罐 | 宜興紫砂壺 | 寒玉壺 | | 嵌螺鈿人物漆碗 | 工夫茶具 |建窯兔毫斑茶盞 | 弦紋金錢如意壺 | 歸復初制錫茶壺 | 歸復初款錫茶壺 | 彩瓷茶具 | 彩陶圈足碗 | 徐麗豐 |德化窯杯 | 把杯 | 把缸 | 掇球 | | 揭鹺簋 | 搪瓷茶具 | 收口杯 | 敞口杯 | 鬥彩歲寒三友壺 |日本茶具 | 明代茶具 | 更香茗茶 | 木魚石茶具 | | 朱泥壺 |杯托 | 松花 | 柿形壺 | 陶器茶具 | 水方 | 汝窯茶具 | 沈存周刻詩句錫茶壺 | 沈存周款錫茶壺 | 泡茶巾 | 泡茶杯 | 活瓷茶具 | 消毒櫃 | 滌方 | 清代茶具 | 清宮大宴乳茶碗 | 滓方 | 漆器茶具 | 漉水囊 | 犀角雕花卉蟠螭杯 | 玻璃茶具 | 玻璃茶壺 | 珏窯 | | 瓷器茶具 | 甜白僧帽壺 | | 白壇盞 | 白瓷茶具 |竹製茶具|竹木茶具|粉彩過枝瓜蝶紋蓋碗 白瓷茶臼 | 百折杯 | | 蓋杯 | 蓋碗 | 蓋置 | 盛具 | 直口杯 | 石茶盤聚石緣 | 石雕茶具 | 石雕茶盤 | | |素漆托盞 | 紫砂之家 | 紫砂八瓣瓜棱形功夫茶具 | 紫砂茶具 | 紫砂陶茶具 |綠玉斗 | 綠茶品茶茶具 | | 羽暖杯 | 翻口杯 | 茶具珍賞 | 茶具選配 | 茶則 | 茶匙 | 茶葉罐 | 茶器 | 茶城線上 | 茶壺 | 茶巾 | 茶巾盤 | 茶托 | 茶挾 | 茶斗 | 茶杯 | 茶海 | 茶焙 | 茶盂 | 茶盅 | 茶盤 | 茶碗 | 茶筒 | 茶箸 | 茶籯 | 茶罏 | 茶罐 | 茶船 | 茶荷 | 茶蟲 | 茶針 | 茶食盤 | 蓋碗 | 歸牧圖汝窯茶具 | 藏族嵌瓷陶壺 | 藏族黃釉注壺 | 衡州窯 | 計時器 | 許四海壺具 | 越窯蓮花紋碗 | 越窯青釉海棠式碗 | 越窯青黃釉盒 | 遲櫻肩沖 | 都籃 | 醬釉 | 釉里紅碗 | 金屬茶具 | | 鏨花銅提梁壺 | | 鎏金銀荷葉托盞 | | 鐵觀音初制茶 |銅荷花瓣托盞 | | 銀茶具 | 鑲錫 | 長流銀注壺 | 聞香杯 | 陶土器具 | 陶瓮 | 陶瓶 | 陶瓷茶具 | 陶瓷茶壺 | 陶碗 | 集慧工藝茶盤 | 青白釉 | 青白釉碗 | 青磁砧大內筒 | 青磁砧馬蝗絆 | 青花三羊開泰杯 | 青花書法蓋盞 | 青花壺 | 青花蓋罐 | 青花碗 | 青釉 | 青釉盞托 | 青釉雕花三足蓋罐 | 風爐 | 飲具 | 饒平縣新豐楊大彩瓷廠 | 骨質瓷咖啡具 | 鹺簋 | 黑瓷茶具 | 黑釉 | 黑釉執壺 | 紫砂壺 | 廿碗頭茶壺 | 早船 | 湖月 | 面影 | 北野黑 | 樂燒 | 東陽坊 | 戰國原始瓷鼎式爐 | 南朝青釉點褐彩茶托 | 南朝青釉點褐彩碗 | 漢青銅獸耳釜 | 銀鑲金鏨花馬黛茶具 |日本老鐵壺 | 麥傳亮 | 清乾隆青花釉里紅山水人物紋茶葉瓶 | 清康熙五彩描金花鳥紋茶壺 | 清粉彩折枝花卉紋梨式壺 | 宋龍泉窯青釉瓜形壺 | 玉蓋包錫壺 | 茶夾 | 玉冰花 |茶暖 | 茶室四寶 | 茶盞 | 功夫茶具 | 煮具 | 嵌玉扁圓形刻詩錫茶壺 | 青磁千鳥 | 蘆屋真型釜 | 潮汕爐 | 乙御前釜 | 嵌玉八棱形及扁圓形刻詩錫茶壺 | 橋立 | 四十石 | 黑樂大黑 | 一重切園城寺 | “孟臣”壺 | 達磨堂釜 | 清琺瑯彩瓷開光仕女茶壺 | 三島桶 | 紹鷗茄子 | 九十九發茄子 | 珠光小茄子 | 稻葉瓢簞 | 曜變稻葉天目 | 魚屋飯櫃高麗 | 二重切夜長 | 松屋肩沖 | 制茶 | 清紅木茶籝 | 素雅 | 掌盤 | 泥繪方壺 | 鈞窯小碗 | 黃釉托杯 | 粉彩方壺 | 唐鞏縣窯外茶葉末釉裏白釉茶鐺 | 唐邛崍窯黃釉茶銚 | 漢典茶禮 | 水缽 | 提梁紫砂壺 | 泰一石 | 泰一石茶具 | 五代越窯青釉水方 | 唐鞏縣窯黃釉風爐及茶釜 | 清紫金釉開光粉彩人物紋茶壺 | 清松石綠地粉彩花蝶紋茶船 | 清康熙青花花蝶紋鈴鐺杯 | 清乾隆豆青凸白花茶葉瓶 | 清黃地粉彩帶托杯 | 唐越窯青釉撇足碗| 陶瓷茶壺鞋 | 乾隆御品 | 手繪茶具 | 鈞窯罐 | 茶道組 | 山間集 | 玳瑁盞 | 百卺雙桃杯 | 建窯茶具 | 茶拖 | | 鎏金折枝團花紋銀碟 | 紫檀六用 | 榧木茶盤 | 茶備 | 陶茶具 | 紫砂壺 | 紫砂陶 | 瓷茶具 |茶洗

飲食分類導航

飲食是一種文化,而中華美食則譽滿天下。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來,人們經過不斷的總結已形成了中華美食的八大菜系,即魯、川、粵、閩、蘇、浙、湘、皖流派。
食物中毒黑心食品食品安全各國飲食
烹飪飲料飲食工具
食品安全食品科學飲食文化美食
食譜餐飲食物美味
中國美食飲食節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