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禪房寺磚塔](/img/8/be8/nBnauM3XxUTN0QTOwUTO2QzNwUTMwcTOykzMyQTNwAzMxAzL1kzL4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禪房寺座落在禪房山之南的山腰中,現已毀廢。禪房寺磚塔位於寺之南的塔兒山文人峰之峰頂,其海拔1650米,地勢險要,地貌植被稀疏。禪房寺磚塔為省級保護單位,為禪 房寺的一部分,故名。據《大同府志》載:“禪房山東北距府治六十里,高七里,盤距四十里,……峰壁立,士人名丈人峰,上有石浮圖寺,遼建。”從塔形結構、雕刻風格看,具有遼代特徵。據明正德版的《大同府志》中記載:“禪房寺磚塔在府城西南五十公里。唐天寶年間建”。清順治版的《雲中郡志》中記載:“禪房山城西南六十里,上有磚塔皆創自遼”。
又據清道光版的《大同縣誌》中記載:“禪房山,在月窟嶺南,距城六十五里,山陽有禪房寺,今有圮廢。塔兒山,在禪房山南,距城七十里,一名丈人峰,山勢崢嶸,上建七級浮圖。東南有谷曰北谷峪。”通過上述幾種志書的記載可知:禪房寺始建於唐天寶年間,遼代又進行了重修,並修建了磚塔。禪房山是當地的風景名勝之一,騷人墨客曾留下詩文贊曰:“塔建丈人峰,千尋聳筆鐸。上方時響鐸,下界不穩鍾。古剎留唐碣,蒼苔護漢松。新晴憑仰止,窈窕翠微濃。”
2005年同煤集團和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共同對禪房寺磚塔進行了維修加固。
2006年6月,國務院公布禪房寺磚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初大同煤礦集團公司與大同市文物局共同對古塔實施二期維修保護工程。
設計結構
![禪房寺磚塔](/img/e/0cd/nBnauM3XxEzM2UTO3UTO2QzNwUTMwcTOykzMyQTNwAzMxAzL1k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文化積澱
![禪房寺磚塔](/img/2/18f/nBnauM3X2EDOyADM4YTO2QzNwUTMwcTOykzMyQTNwAzMxAzL2k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文物保護
禪房寺磚塔,歷近前年多年的風雨侵蝕、地震戰火,至今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結構謹嚴外,歷代不斷維修也是重要原因,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進行了系統的修繕和管理。1953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74年至1981年, 國家撥大量專款,調撥優質磚對塔進行全面搶修,使這座當今世界上保護最完整、結構最奇巧,外形最壯觀的古代高層禪房寺磚塔建築煥然一新,巍然屹立。並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高超的建築技術,吸引著國內外遊客。從某種程度上講,已經成為大同的標誌性建築之一。禪房寺磚塔內結構設計原型便來源於他的外形輪廓,二、三、四層的護欄為累疊的八角形制,頂部同樣使用了八角攢尖式作為自然採光。禪房寺磚塔與現代建築藝術融合在一起,虛懷若谷,將禪房寺磚塔千百萬年來的文明展示於世界人面前。周圍景觀
![禪房寺磚塔](/img/c/a02/nBnauM3X3QjNwMjN1kDOzETOxITM1ITM3cTMwADMwAzMxAzL5g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禪房寺磚塔周圍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等相繼落成。禪房寺磚塔內香火興盛,梵音繚繞,瑞象屢現。尤為矚目的是禪房寺,尊尊白玉佛像,莊嚴非凡;座座紅木佛龕,華貴增色。步入今日之禪房寺磚塔,叩拜禮佛,誦經加持,朝鐘暮鼓,格外吉祥。
禪房寺磚塔周圍曾有過書法家米芾、藏書家莊肅、水利專家郟覃和畫家任仁發、政治家章質夫等當時各界名人的足跡,陸游、范仲淹、蘇軾蘇轍兄弟、秦觀、張先、趙孟俯等知名人物也曾在此駐足。這也是禪房寺磚塔在當代得以興旺發展的深厚的歷史積澱,造就了其‘海納百川、時尚風雅’的市鎮風格和文化淵源。禪房寺磚塔繼觀音殿開光之後,地藏殿舉行了隆重的開光慶典。期間,兩序大眾虔誠頂禮,誦經祈福,盛況空前。禪房寺磚塔的重建,還有宏大的願景:萬佛殿、大佛殿、祖師殿、山門牌樓等都將興建。中國古塔大全2
古塔,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載體之一,古塔為祖國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譽為中國古代傑出的高層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