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崇禪師塔

慧崇禪師塔

慧崇禪師塔位於山東省長清縣靈岩寺塔林內。該塔是靈岩寺塔林中年代最早的一座塔,建於唐天寶年間(公元742——755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為唐代靈岩寺高僧慧崇禪師的墓塔。

基本信息

慧崇禪師塔位於山東省長清縣靈岩寺塔林內。該塔是靈岩寺塔林中年代最早的一座塔,建於唐天寶年間(公元742——755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為唐代靈岩寺高僧慧崇禪師的墓塔。

慧崇禪師塔慧崇禪師塔

概況

慧崇禪師塔慧崇禪師塔
慧崇禪師是唐代靈岩寺的大住持僧,活了100多歲。他對靈岩寺的建設和發展,功績卓著,它與郎公法定齊名。因此,他的墓塔建築,也就非同一般。石結構,全用石構築,亭閣式,單層,造型與四門塔相似,為平檐方塔,高5.3米。塔基為五層,用厚薄不一的條石砌成,呈方形,塔身平面為方形,寬3.75米,高3.12米,四面為栱形門,唯南面為真門,其他均為半掩之假門,其左右抱框均砌“梟混”,上為火焰形半圓栱券,頂刻一獸面,券腳刻有橢圓形鏇紋頭。半掩的假門內雕有一人,半身在門外,門上刻門釘,並雕有獅頭、伎樂、飛天、武士圖案,為盛唐時期的藝術風格。塔內小室也為方形,長寬各2.20米,室頂做覆斗形。塔頂出檐兩層,以石板層層疊澀挑出,又逐層內收,上顯露盤、仰蓮、寶珠組成塔剎。此塔整個形態與河南登封淨藏禪師塔山西平順明惠大師塔同為一例,古樸優美,結構簡潔,雕工精細,具有很高的建築藝術水平。

設計構造

慧崇禪師塔慧崇禪師塔
慧崇禪師塔建造十分精巧。塔身分內外兩層,外塗白色,東、西、南、北四面設券門,其餘四面辟欞窗(假窗),窗由大方磚雕刻而成。最上兩層,則八面均辟券門。門為拱券式,券外繪方形圖案,設有磚雕門額、門 簪。塔的各層,均疊澀出檐,托出一平台,惟底層有瓦脊。各層檐角皆有挑檐木,外端有鐵環,原置有風鐸(大鈴)。塔心和外層之間形成八角形環廊,猶如大塔中包著一層小塔。迴廊兩側設有25個壁龕,龕內有壁畫或泥塑像,迴廊頂端有雕花磚天花板,並加彩繪,刻制精美細膩。在塔座基主壁龕內,以及各層迴廊的磚壁上,嵌有許多碑刻和名人題詠,對研究宋代歷史及古代建築有重要價值。沿各層磚質梯階順級而上,可達塔頂。凌塔頂遠眺,平原縱橫阡陌,太行峰巒蜿蜒起伏,城市村落,河流道路,歷歷在目。筆者曾數度登臨,每每生髮出“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切實感受。慧崇禪師塔從始建至今,已有整整一千年的歷史。在長達千年的風雨剝蝕中,此塔經歷了十幾次地震,但古塔仍巍然聳立。可惜的是,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六月,塔身東北面自上而下塌落,破壞了這一重要建築物的完整。從1986年開始,國家文物部門投巨資對其進行整體加固維修,2001年年底已基本竣工,預計2002年年底向社會開放,這一歷史名塔將以嶄新的面貌重現在世人面前。

靈岩寺

慧崇禪師塔慧崇禪師塔
靈岩寺,始建於東晉,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歷史。該寺歷史悠久,佛教底蘊豐厚,自唐代起就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並稱“海內四大名剎”,併名列其首。靈岩寺,現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首批4A級旅遊區。駐足靈岩勝景,你會看到,這裡群山環抱、岩幽壁峭;柏檀疊秀、泉甘茶香;古蹟薈萃、佛音裊繞。這裡不僅有高聳入雲的辟支塔,傳說奇特的鐵袈裟;亦有隋唐時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羅漢像;更有“鏡池春曉”、“方山積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觀。故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有“靈岩是泰山背最幽絕處,游泰山不至靈岩不成游也”之說。靈岩寺,坐落於泰山西北麓,位於長清區萬德鎮境內。北距濟南45公里,南離泰安25公里,104國道、京福高速公路(設靈岩寺出口)在其側穿過,靈岩寺景區現有高、中檔賓館4處,可同時接納500人食宿。近年來,靈岩寺的文物保護、旅遊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己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目的地,每年都有百萬計的國內外遊客來靈岩或觀光遊覽、尋古訪幽;或登山健體、體察自然;或避暑消夏、商務會談。靈岩寺,這座千年古剎,正以它深邃的歷史風貌、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現代化的服務設施,迎接四面八方的賓客!.

景區特點

慧崇禪師塔慧崇禪師塔
慧崇禪師塔特點有五:一是歷史古老;有近千年的歷史,巍然壯觀,國內罕見;二是根深蒂固,經歷過郯城1668 年8.5級大地震的洗禮,至今不歪不斜;和新塔一般;三是塔形壯麗,水色山光,白雲塔影,使遊人讚嘆不已;再經山光水色的映襯,相得益彰;四是既能看又能爬,遊客有參與的機會;五是有動人的神話傳說,倍增遊興。慧崇禪師塔是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點之一。明代顧乾《三十六景圖》中稱之為“古塔穿雲”;清代黃申瑾《二十四景圖》中稱之為“塔影團圓”。可以助人遐想。登上塔頂,能看到四周群山都變矮了,連山頂的白雲也蕩漾於腳下。再登山一看,寶塔如同一根春筍。這種景象當地人叫做“山拜塔、塔拜山”,也有叫做“山不壓塔、塔不壓山”。它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無愧於“九級雲梯攀到頂,一天星斗喜垂肩,關心海島千山雨,放眼齊州幾點菸”的詩讚。

歷史文化

慧崇禪師塔慧崇禪師塔
慧崇禪師塔建於唐天寶年間,是八大古寺之一。慧崇禪師塔,距今有800多年的歷史。從造型上來說,它屬於花塔類型,重要特徵就是在塔身上半部分裝飾有各種繁複的花飾,看上去好像巨大的束。這種塔形成於宋遼金時 期,元朝後幾乎絕跡,國內現存華塔總數也不過十幾座,是現存為數不多的塔中造型最奇特、裝飾最華美的一座。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慧崇禪師塔為八角樓閣式花塔,塔身由兩部分組成。主塔為四層,聳立正中,塔高約40.5米,底層四隅各建一六角形亭狀小塔,將主塔一至二層環抱,高低錯落,主次偎依。這個造型又有金剛寶座塔的意味,給人感覺整個塔造型富於變化。主塔身最上部是整座塔的精華所在,花束型塔身占了大約整體的1/3左右,其上按八面八角垂直線刻塑出獅、象、菩薩獸頭、大天王力士等形象,各種刻塑參差錯落、變化有致。如今慧崇禪師塔佇立在古城古色古香的歷史文化街區,掩映在參差錯落的民居中,婀娜多姿,亭亭玉立,滄桑之至而又華美至極,宛若一首立體詩歌,詮釋著亘古歲月的從容和精緻,又抒寫著歷史文化街區今世。

慧崇禪師

慧崇禪師,是禪宗史上一位震古爍今的大師,他幼年出家,曹州(今山東曹縣)郝鄉人,俗姓郝。幼年因窮苦出家於本州通院,而後,剃度於嵩山會善寺,受法於南泉山普願禪師,他是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之後的第四代傳人,

慧崇禪師塔慧崇禪師塔
證悟淵深,年高德劭,享譽南北禪林。其八十歲時,被眾僧迎入觀音院(即柏林寺)駐錫,住持該寺三四十年,開創禪之風,佛教多有公案存世。比如:“庭前柏樹子”、、“狗子無佛性”、“麻三斤”、“吃茶去”等。被唐代佛教尊稱為“古佛”。唐昭宗乾寧四年(公元897年),慧崇禪師圓寂,壽高120歲。唐昭宗謚封他為“真際禪師”。元天曆三年(1330年)修建慧崇禪師塔。後得法於南泉普願禪師,為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之後的第四代傳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齡的慧崇禪師行腳至古城,受信眾敦請駐錫觀音院,弘法傳禪達40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為叢林模範,人稱“古佛”。慧崇禪師以其證悟淵深、年高德劭而享譽當時中國的南北禪林。人們議論當時中國禪林的高僧,每每說“南有雪峰,;又有“眼光爍破四天下”的美譽。在遙遠的南方,江西雲居山真如寺山門聳立有“趙州關”,福建雪峰義存禪師的道場有“望州亭”。由此可見慧崇禪師在禪門中的地位。禪師雖然道譽四布,並有燕趙二王的供養護法,但他的生活卻十分樸素清貧。他的“繩床一腳折,以燒斷薪用繩系之”。他經常是“褲無腰,褂無口,頭上青灰三五斗。土榻床,破蘆席,老榆木枕全無被”。禪師正是在這種艱苦的生活環境中弘傳祖師心印,接引四方學人。膾炙人口的“吃茶去”、“洗缽去”、“庭前柏樹子”、“狗子無佛性”等公案不僅啟悟了當時的許多禪僧,而且流傳後世,歷久彌新。從宋朝開始,中國禪門盛行以“參話頭”為方便的話頭禪,慧崇禪師的公案語錄最頻繁地為人們所參究,許多人在語錄的啟發下明心見性。其中“狗子無佛性”更凝練而為“無門關”,成為禪門一大總持,直至今天在中國、日本、歐美等地仍是最流行的公案。慧崇禪師住世百二十年,他圓寂後,寺內建塔供奉衣缽和舍利,諡號“慧崇禪師”。元明兩代曾先後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慧崇禪師石刻頂相。寺內現存的塔建於元天曆三年(1330),全稱“特賜大元古佛真際光祖國師之塔”,高33米,七層。1997~1998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資。

相關詞條

萬佛寶塔李塔泖塔慶林寺塔靈山塔妙覺寺舍利塔幽居寺塔太原雙塔鶯鶯塔雁塔

中國古塔大全2

古塔,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載體之一,古塔為祖國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譽為中國古代傑出的高層建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