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西林寺塔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境內。公元377年,由開山祖師慧永法師創建,迄今已有1700餘年的歷史。西林寺塔依廬山而立,相距不過百丈,景觀各有千秋。西林寺塔小巧緊湊,秀麗嚴謹。北宋大師人蘇軾曾有《題西林壁》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此詩傳頌千古,也使西林寺聲名遠播。世事滄桑,西林寺也數度興廢。該寺在今天的興盛局面。是與覺海法師分不開的。
歷史
西林寺內珍貴文物很多,以七層千佛寶塔最有特色。千佛塔又名“磚浮屠”,唐開元年間由唐玄宗敕建,原是石塔,北宋慶曆元年將石塔改建為七層六面樓閣式,高46米,周長34.2米的磚塔,南北開門,東面二層開門,塔外登梯入塔室,可攀梯直登七層覽勝。明崇禎五年,照真法師對寶塔進行了大修,每層內外均設有佛龕,供奉佛像。迄今數百年,古佛塔失修,1988年,西林寺塔全面修復,現有玉雕佛供奉在頂層。西林寺,歷史悠久。龍華靜安,建於赤烏,時為婁境,歷為高僧大德輩出之地。府城以內,唐始即有十寺十三塔之載。宋代華亭詩人許尚於《華亭百詠》,作有膾炙人口之《西林》一詩,載三泖九峰間,唯西城門外喬木林中,頻頻翱翔神鷹靈鷲。圓應大師感應淨土之勝,於南宋鹹淳年間,在橋北建寺造塔。初名雲間接待院,又名西林寺。塔亦同名,共有八面七層,總高46、5米。據載三吳諸塔無出其右者,名播遠近。元毀兵燹,梵音沉響。明洪武淳厚法師覓院址,重建西林禪院並將塔易名“圓應塔”,尊供圓應大師靈骨舍利於天宮。約五十年後,淳厚徒孫法王扁等感念先師創寺之艱,弘法之德,移塔於天王殿後,亦尊供先師靈骨舍利。大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英宗皇帝登基,特御筆赦封寺塔,賜名“大明西林禪寺”,塔亦賜名“西林塔”。二十年後,英宗皇帝再度賜金敕增擴大寺院,譽起龍廷,諸山交慶。合院僧眾達六百餘人,遂為江南巨院名剎。明景泰三年(1452年)代宗皇帝又遺使賜匾“佛日增輝”,高懸塔後之毘盧大殿,緇素殊榮,寺名天下。此後五百餘年間,西林梵剎與寶塔維修有繼,鐘鼓傳聲於峰泖大地。佛歷二五三六年(1992年)三月,性修老和尚由龍華蒞松繼任西林寺住持。累月經年,傾心宏圖,竭力規劃,再振宗風,不僅重建毘盧殿,新塑毘盧大佛暨二十諸天,又復建造大雄寶殿和牌樓、鐘鼓樓等。在萬般困難之下,又住持新浜大方禪院和城東東禪古寺的修復重建。期間,並成立佛教協會,主持協調日常工作,帶動四眾弟子精進修學。九二年,西林寺塔經文管會撥款主修,現已峻峙雲間。次年,發現塔內藏有鎏金佛像、玉雕羅漢像、琥珀、瑪瑙及圓應禪師靈骨舍利等飾物六百餘件,藏於市文物單位。性修老和尚會同有關主管單位協調後,尊供於寶塔天宮。西林輝彩重光,圓滿無量功德!仰仗佛光永照,善信護持,在改造規劃中得以發展,購置西邊土地。又將我寺的東北角規劃給西林禪寺,作為常住廟產。今後我寺將按整體規劃,擴建文殊殿、普賢殿、三聖殿、藥師殿、東西廂房、念佛堂、禪堂、藏經樓、方丈室、齋堂、素齋館、圖書館、陳列室和其它配殿等功能。建成之後的西林禪寺,總面積達十餘畝,相信屆時將是十方四眾同參共修,聽經聞法,參禪念佛和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
重建
1998年,來自台灣的覺海法師回大陸探親。她不顧年逾古稀,親赴東林寺竭見果一法師,言其不忍看到西林寺荒圮冷落,發願要重建西林寺。覺海法師的想法立即得到九江市各級政府部門及佛教界人士的一致贊同。1989年9月,重建工程全部啟動。重建工程分兩期進行。1989年9月至1992年9月為第一期工程,其間購地十畝,修復了所遺乾佛寶塔,新建大雄寶殿、左右寮房、接待室、膳廳、山門等,又建3.5米高石磚牆900米。第二期工程自1992年12月至1996年10月,完成的建設項目有:天王殿、阿彌陀佛殿、地藏殿、觀音殿、藏經殿、大客堂、大齋堂以及佛池兩個。西林寺的重建工程耗資多、規模大,歷時七年有餘,總建築面積九千平方米,現已初具規模。
風格布局
西林寺塔,高大雄偉的山門飛檐斗拱系磚、石、木結構。門前四尊石獅守護佛地。牆上兩側“若般”、“脫解”道出佛教真諦。而由德高望重滬上名家杜宣老人書寫的:“古剎立雲間七紀興衰尚留,禪風到西林十方護持重顯寶塔光。”一副對聯更是道出西林寺的源遠流長的歷史及眾信崇拜之意。兩扇大門
寬大通暢,迎送眾多香客進香禮佛。寺廟黃色圍牆高築被四周的銀杏樹映襯更顯佛地莊嚴。進入山門便是青石板鋪就的廣場,中設蝙蝠圖案點綴,兩旁松柏盆景擺放有序。而豎立廣場中央的是銅鑄“長明燈,”“唵嘛呢叭彌吽”六字大明咒環繞燈座,八面鐫刻《尊勝咒》經文。東西分別為鐘鼓樓系開啟式的石、磚、木二層結構,分設地藏殿、觀音殿。銅鐘重約二噸,系108位信徒捐款澆鑄而成,鐘上刻有:“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鐘聲宏亮,聲播四方;大鼓直徑2米,鼓聲沉沉。晨鐘暮鼓,顯示佛門的莊嚴肅穆!“大雄寶殿”巍峨莊嚴,匾額由茗山大和尚所書,秀氣玲瓏。大殿主尊佛為釋迦牟尼坐式說法像及二尊者,兩旁有十八羅漢,海島則供有觀音大士和三十二應身像。步出海島則見“圓應塔”屹立寺廟中央,該塔是明代遺物,高47米,八面七層,屬西林寺內標誌性建築物。造塔可獲無量福德,《無量壽經》曰:“起塔立像乃往生淨土之因行。”禮塔的功德也不可小視,“人等百千金,掃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恭敬禮畢塔。”—《僧袛律》。中軸線后座是歇山重檐毘盧殿,高16米,進深20米。已故佛協會長趙朴初居士手書“毘盧殿”蒼勁有力,給後人留下寶貴的墨寶。殿中尊供代表法身毘盧遮那佛及大梵天、帝釋天和二十諸天。存至今的老殿堂有三聖殿、藥師殿,殿內且是西林寺歷代住持的祖堂。寺內環境幽雅,有限綠化小品也布置得恰到好處,環塔盆景布局更增添佛塔的靜穆氣氛,受到信眾的讚嘆,逢重大佛事活動之際,按照有關內容要求,布置一新。
珍貴文物
西林寺塔內珍貴文物很多,以磚浮屠最有特色。唐開元年間由唐玄宗敕建,原是石塔,高
約丈余。北宋慶曆元年,管仲文耗時九年將石塔改建為七層六面樓閣式,高46米,周長32.4米的磚塔,南北開門,通風除濕,東面二層開門,塔外登梯入塔室,可攀梯直登七層覽勝。明崇禎五年,照真法師對寶塔進行了大修,每層內外均設有佛龕,供奉佛像,佛像高尺余,全是泥塑,有的裝金,有的粉彩,各有不同,現尚存數十尊已重新裝金供奉塔內,迄今數百年,古佛塔失修,塔基裂縫,塔身傾斜,塔頂無存,破爛不堪。1988年,西林寺塔全面修復,裝潢完善,同時從緬甸請來玉雕佛,供奉在頂層。又專程赴江西景德鎮訂製仿明瓷佛像數百尊安置外圍佛龕供奉。塔內外供奉佛像總計1008尊。從此千年千佛寶塔,重振雄風,不遜昔日光彩。寺內另有《十八羅漢圖》、《五百羅漢圖》等畫卷,《大藏經》及各類佛學經典圖書千餘冊,晉、明二代碑刻、塑像數件。
旅遊價值
西林寺塔內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具有很高的旅遊價值。比如:“御竹林”、“雌雄銀杏”、“紫藤寄松”三處景觀合稱為紅螺三絕景。御竹林古剎山門前有片竹林,鬱鬱蔥蔥,生機盎然。此竹為元代雲山禪師所植,有6O0多年的歷史,清康熙三十二年,皇帝來寺降香,觀賞到此竹,倍感新奇,即令中官計其數為613竿,特命寺僧要善加管護,以供常來觀賞,故此稱為“御竹林”。御竹林西北角設有山亭,稱“觀竹亭”,亭內設御座供皇上賞竹用。雌雄銀杏 大雄寶殿前的月台兩側,生長著一對古銀杏樹。這一對古銀杏,東雌西雄,雌株炯娜清秀,雄株剛勁挺拔,有趣的是雄株只開花不結果,而雌株春不見開花,秋天卻果實纍纍。每年4月底,雄株興風布雲(黃色花粉)為雌株授粉,兩樹真可謂珠聯望合,天作一雙,故此又稱“夫妻樹”,現雄株有10棵子乾,雌珠有3棵子乾,夫妻擁有13個子女,組成一個15口之家,可謂是夫妻、子女一家親。
中國古塔大全2
古塔,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載體之一,古塔為祖國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譽為中國古代傑出的高層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