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岩茶廠

祥岩茶廠

武夷山市祥岩茶廠創辦於1993年,成立於2003年,並在同一年正式加入市場,該廠先有自然生態茶園280畝,年產量280擔;產區占地面積8000多平方米,具有一些列完整的傳統工藝和現代化科學加工設備

茶廠介紹

武夷山市祥岩茶廠創辦於1993年,成立於2003年,並在同一年正式加入市場,該廠先有自然生態茶園280畝,年產量280擔;產區占地面積8000多平方米,具有一些列完整的傳統工藝和現代化科學加工設備;始終嚴格按照武夷山岩茶生產有關規定抓好管理,注重產品質量,產品質量穩步提高,各項指標檢測均已達到無公害乃至有機茶標準。

茶廠 茶廠

祥岩茶廠是一家專業從事武夷山岩茶栽培、加工、銷售、茶藝為一體的民營企業。茶廠對於武夷岩茶尤其是大紅袍的生長環境、加工工藝以及存儲和飲用方法等,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茶廠產品質量的保證

生長中的茶葉 生長中的茶葉

武夷山市祥岩茶廠成主要以生產加工武夷岩茶為主。企業實行現代化管理,形成集產品研究、製造、行銷為一體化的作業生產線,並努力增加產能以供應市場的不斷需求。祥岩茶廠獲得多項茶界殊榮,並獲得茶界泰斗張天福親筆題字,其出產的大紅袍多次獲得頂級茶王美譽。

產地介紹

武夷岩茶歷史悠久,而大紅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姣姣者,傳說明末清初即有其名。從品質驗證,大紅袍為茶王當之無愧。武夷山景區內6棵大紅袍母樹的茶葉,早已成為非賣品,近年已徹底禁止採摘,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大紅袍茶葉,都是利用母樹無性繁殖培育出的產品。有些人習慣將市面上的大紅袍茶葉稱為第二代、第三代大紅袍,但實際上大紅袍專業人士並不認為大紅袍有幾代產品的說法,只要是 大紅袍母樹經無性繁殖培育出的產品,均為同樣的品質。根據武夷山岩茶行業權威的定義,凡是武夷山景區60平方公里內的大紅袍茶樹所生產出來的,都是正宗的大紅袍茶葉。

茶廠茶葉 茶廠茶葉

根據聯合國批准的〈武夷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大紅袍母樹已作為古樹名木錄入武夷山世界自然遺產,大紅袍與遇林亭窯址、御茶園等已錄入武夷山世界文化遺產,屬於《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條例》的保護範圍。

茶廠茶葉等級及品質劃分

茶廠中大紅袍的春茶四月底五月初開採,每級又有細分,根據品質分為三級,以特級為上。除了等級,根據茶青產地不同,還分為:正岩,即茶青采自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品質最好;半岩,即采自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周邊;洲茶,即采自武夷山風景名勝區附近的鄉、鎮。

產品質量保證

實際上,武夷山景區內大紅袍茶葉的產量也非常有限,每年也就幾十噸而已。市面上很多廉價的所謂大紅袍,通常是在武夷山周圍幾十公里甚 至上百公里範圍內所出產的茶葉,這些茶葉的品質與景區內大紅袍有很大差異,口感、香氣以及岩茶的獨特效果無法與正宗大紅袍相提並論, 價格當然也要低得多。這些“山寨大紅袍”茶葉家庭自用尚可,作為茶禮則難以拿得出手,甚至可能使得受禮者心感不悅,花小錢誤大事。祥岩茶廠提供的大紅袍產品,經過嚴格的實地考察,確保每一片茶葉都來自武夷山景區內的大紅袍茶樹,並且經過武夷山祥岩茶廠的精心 製作和當地質檢部門的嚴格檢驗,均屬上等產品。

沖泡方法

泡好的大紅袍茶 泡好的大紅袍茶

傳統工藝大紅袍茶的沖泡,需要一定的技巧。俗話說“三分茶七分泡”,大紅袍茶最忌的是用沖泡綠茶花茶的方法沖泡。總的歸納為三點:好水,沸水,快出水。好水就是選擇適合沖泡的水,最好的當然是南方的山泉水,但一般城市沒有這個條件,可選擇優質桶裝礦泉水或純淨水。沸水就是一定要將水燒沸,一般用電隨手泡現燒現泡即可,溫度應達攝氏95度以上。不宜用熱水壺的溫吞水。快出水,指沸水衝下蓋碗後,要快速倒出茶湯。一般來說,小蓋碗置茶5—7克,時間不超過20秒就應出湯。基本原則是寧淡勿濃,先淡後濃。如果依此方法沖泡,基本上就能沖泡出大紅袍的韻味。

茶廠榮譽

茶廠積極參加全國各地茶事評比,曾多次獲獎。

2003年9月獲廈門茶博會肉桂“三、四星級國際茶王”。

2003年11月獲“‘凱捷杯’品種茶王”。

2004年獲“‘裕元杯’金獎名樅、銀獎水仙”。

2005年4月獲第十二屆國際茶文化節中國名茶評比“‘大紅袍’金獎茶王”。

2005年11月在“‘裕元杯’第五屆民間鬥茶賽中獲‘大紅袍’狀元”。

榮譽證明 榮譽證明

2006年獲“‘裕元杯’武夷山民間鬥茶賽‘水仙’金獎。

主要茶品

大紅袍母樹 大紅袍母樹

大紅袍、肉桂、水仙、銀駿眉、小種紅茶、名樅等系列產品

主營項目

茶葉、銷售、加工、土特產、工藝品、糖菸酒、銷售等

大紅袍產品

武夷山清香型大紅袍200克環保裝 武夷名茶黃金搭檔禮品裝(大紅袍200克,金駿眉200克) 清香型大紅袍旅行裝50克(6小袋) 武夷山祥岩名茶大紅袍400克(紅色紙質禮品包裝盒)

狀元紅大紅袍300克(三份組合精裝,紅色印字禮品包裝盒)

高檔大紅袍茶禮(高香型400克高級精緻工藝木質禮品盒)

茶具

一手壺 | 三足帶杓茶葉罐 | 上杉瓢簞 | 東本茶硯 | 五彩八仙慶壽盅 | 五彩花卉紋茶壺 | 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 | 仿供春樹癭壺組 | 冰裂茶具 | 沖泡盅 | 玄機噴水壺 | 初花肩沖 | 盧葵生刻烹茶圖錫茶壺 | 取茶器 | 古逸壺 | 奉茶盤 | 孟臣罐 | 宜興紫砂壺 | 寒玉壺 | | 嵌螺鈿人物漆碗 | 工夫茶具 |建窯兔毫斑茶盞 | 弦紋金錢如意壺 | 歸復初制錫茶壺 | 歸復初款錫茶壺 | 彩瓷茶具 | 彩陶圈足碗 | 徐麗豐 |德化窯杯 | 把杯 | 把缸 | 掇球 | | 揭鹺簋 | 搪瓷茶具 | 收口杯 | 敞口杯 | 鬥彩歲寒三友壺 |日本茶具 | 明代茶具 | 更香茗茶 | 木魚石茶具 | | 朱泥壺 |杯托 | 松花 | 柿形壺 | 陶器茶具 | 水方 | 汝窯茶具 | 沈存周刻詩句錫茶壺 | 沈存周款錫茶壺 | 泡茶巾 | 泡茶杯 | 活瓷茶具 | 消毒櫃 | 滌方 | 清代茶具 | 清宮大宴乳茶碗 | 滓方 | 漆器茶具 | 漉水囊 | 犀角雕花卉蟠螭杯 | 玻璃茶具 | 玻璃茶壺 | 珏窯 | | 瓷器茶具 | 甜白僧帽壺 | | 白壇盞 | 白瓷茶具 |竹製茶具|竹木茶具|粉彩過枝瓜蝶紋蓋碗 白瓷茶臼 | 百折杯 | | 蓋杯 | 蓋碗 | 蓋置 | 盛具 | 直口杯 | 石茶盤聚石緣 | 石雕茶具 | 石雕茶盤 | | |素漆托盞 | 紫砂之家 | 紫砂八瓣瓜棱形功夫茶具 | 紫砂茶具 | 紫砂陶茶具 |綠玉斗 | 綠茶品茶茶具 | | 羽暖杯 | 翻口杯 | 茶具珍賞 | 茶具選配 | 茶則 | 茶匙 | 茶葉罐 | 茶器 | 茶城線上 | 茶壺 | 茶巾 | 茶巾盤 | 茶托 | 茶挾 | 茶斗 | 茶杯 | 茶海 | 茶焙 | 茶盂 | 茶盅 | 茶盤 | 茶碗 | 茶筒 | 茶箸 | 茶籯 | 茶罏 | 茶罐 | 茶船 | 茶荷 | 茶蟲 | 茶針 | 茶食盤 | 蓋碗 | 歸牧圖汝窯茶具 | 藏族嵌瓷陶壺 | 藏族黃釉注壺 | 衡州窯 | 計時器 | 許四海壺具 | 越窯蓮花紋碗 | 越窯青釉海棠式碗 | 越窯青黃釉盒 | 遲櫻肩沖 | 都籃 | 醬釉 | 釉里紅碗 | 金屬茶具 | | 鏨花銅提梁壺 | | 鎏金銀荷葉托盞 | | 鐵觀音初制茶 |銅荷花瓣托盞 | | 銀茶具 | 鑲錫 | 長流銀注壺 | 聞香杯 | 陶土器具 | 陶瓮 | 陶瓶 | 陶瓷茶具 | 陶瓷茶壺 | 陶碗 | 集慧工藝茶盤 | 青白釉 | 青白釉碗 | 青磁砧大內筒 | 青磁砧馬蝗絆 | 青花三羊開泰杯 | 青花書法蓋盞 | 青花壺 | 青花蓋罐 | 青花碗 | 青釉 | 青釉盞托 | 青釉雕花三足蓋罐 | 風爐 | 飲具 | 饒平縣新豐楊大彩瓷廠 | 骨質瓷咖啡具 | 鹺簋 | 黑瓷茶具 | 黑釉 | 黑釉執壺 | 紫砂壺 | 廿碗頭茶壺 | 早船 | 湖月 | 面影 | 北野黑 | 樂燒 | 東陽坊 | 戰國原始瓷鼎式爐 | 南朝青釉點褐彩茶托 | 南朝青釉點褐彩碗 | 漢青銅獸耳釜 | 銀鑲金鏨花馬黛茶具 |日本老鐵壺 | 麥傳亮 | 清乾隆青花釉里紅山水人物紋茶葉瓶 | 清康熙五彩描金花鳥紋茶壺 | 清粉彩折枝花卉紋梨式壺 | 宋龍泉窯青釉瓜形壺 | 玉蓋包錫壺 | 茶夾 | 玉冰花 |茶暖 | 茶室四寶 | 茶盞 | 功夫茶具 | 煮具 | 嵌玉扁圓形刻詩錫茶壺 | 青磁千鳥 | 蘆屋真型釜 | 潮汕爐 | 乙御前釜 | 嵌玉八棱形及扁圓形刻詩錫茶壺 | 橋立 | 四十石 | 黑樂大黑 | 一重切園城寺 | “孟臣”壺 | 達磨堂釜 | 清琺瑯彩瓷開光仕女茶壺 | 三島桶 | 紹鷗茄子 | 九十九發茄子 | 珠光小茄子 | 稻葉瓢簞 | 曜變稻葉天目 | 魚屋飯櫃高麗 | 二重切夜長 | 松屋肩沖 | 制茶 | 清紅木茶籝 | 素雅 | 掌盤 | 泥繪方壺 | 鈞窯小碗 | 黃釉托杯 | 粉彩方壺 | 唐鞏縣窯外茶葉末釉裏白釉茶鐺 | 唐邛崍窯黃釉茶銚 | 漢典茶禮 | 水缽 | 提梁紫砂壺 | 泰一石 | 泰一石茶具 | 五代越窯青釉水方 | 唐鞏縣窯黃釉風爐及茶釜 | 清紫金釉開光粉彩人物紋茶壺 | 清松石綠地粉彩花蝶紋茶船 | 清康熙青花花蝶紋鈴鐺杯 | 清乾隆豆青凸白花茶葉瓶 | 清黃地粉彩帶托杯 | 唐越窯青釉撇足碗| 陶瓷茶壺鞋 | 乾隆御品 | 手繪茶具 | 鈞窯罐 | 茶道組 | 山間集 | 玳瑁盞 | 百卺雙桃杯 | 建窯茶具 | 茶拖 | | 鎏金折枝團花紋銀碟 | 紫檀六用 | 榧木茶盤 | 茶備 | 陶茶具 | 紫砂壺 | 紫砂陶 | 瓷茶具 |茶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