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品為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對癌細胞分裂各期均有影響,其中以前期及中期的分裂相下降最為明顯。抑制DNA及RNA的合成,對DNA的合成更為顯著。注射後在血中維持時間較長,24小時後減少54%。分布以膽囊和腎中最多,瘤、肝、肺次之,腦中最少。主要通過腎臟排泄,24小時後排出53%。名稱
別名:鄰丙氨酸硝苄芥;硝卡芥,消瘤芥外文名:Nitrocaphar,AT-1258
英文別名:Nitrocaphanum
適應症
對癌性胸水療效較好,原發性肺癌、頭頸部惡性腫瘤、鼻咽癌、腦瘤、喉癌、乳腺癌有一定療效,對宮頸癌、淋巴肉瘤及食管癌有效。
腦瘤資料
1.腦瘤是顱內腫瘤的總稱,依據病理學可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良性腫瘤常見為腦膜瘤﹑腦垂體瘤﹑腦血管瘤,惡性腫瘤常見腦膠質瘤,約占40%—50%,在影像學上統稱為顱內占位。
2.由於顱內空間有限,任何腫瘤的生長都足以危及患者的生命,惡性甚至良性腫瘤生長在顱內重要部位都足以對生命構成威脅,呈現出惡性臨床表現,所以顱內良﹑惡性腫瘤都應及時積極有效治療。
3.頭痛﹑嘔吐﹑肢體活動障礙是腦瘤患者常見的表現,根據生長的部位可出現視物不清﹑語言不利﹑精神障礙等。
4.各種腦瘤的治療應根據病理組織學類型﹑惡性程度﹑原發部位及病變範圍﹑病人狀況而定,對明顯的良性腫瘤如多數腦膜瘤,單純手術切除已足夠,對多數腦瘤,如各種起源於神經外胚層的各種神經膠質瘤,由於生長方式常循神經纖維延伸,呈侵潤性生長,腫瘤與正常組織分界不清楚,往往手術完全不能切除,加之某些高度惡性腫瘤如室管膜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生殖細胞腫瘤等常可發生脊髓腔和腦室的播散,故術后綜合性全身治療尤為重要。
5.手術放療是腦瘤常用的治療手段,受顱骨和生長部位的影響部分患者手術難度很大,加之手術不徹底﹑易復發,手術後不良後遺症較普遍,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徵。
7.腦瘤不易轉移到顱外器官,局部復發是病情反覆的主要原因,也是腦瘤臨床治療的重點和難點,可以說和其他癌症不同,有效控制了局部復發,就完全治癒了腦瘤患者。
8.活性植物藥對中晚期腦瘤和不易手術的早期腦瘤患者有良好的控制緩解和縮小腫瘤的作用,活性植物抗癌是綜合治療,①植物活性因子對腫瘤直接抑制作用;②植物藥的軟堅散結﹑活血化瘀的作用;③扶正藥對機體免疫功能的調節作用,加之對症治療的藥物,對癌症的緩解和病情的控制可稱的上繼手術﹑放療﹑化療之外的第四大療法。
9.良性腦瘤預後較好,治癒率高,惡性腦瘤預後較差,影響預後的因素主要有生長部位﹑腫瘤性質﹑診斷治療的早晚﹑綜合治療方案的制定與實施等因素。
10.腦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經治療後臨床症狀好轉且不轉移,防止局部復發是治療的關鍵,祛除治病因素,消除病理病機,才可使腦瘤患者得到臨床徹底治癒。
11.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不能手術或術後復發患者及中晚期腦瘤患者經臨床綜合治療後大部分患者病情可得以控制,臨床症狀消失,生活質量提高,部分患者還可獲得長期帶瘤生存。
12.腦瘤患者術後應每隔兩月複查一次頭顱CT及眼底檢查,時刻關注腫瘤局部及顱內壓變化,如出現頭暈﹑頭痛﹑視物不清﹑肢體活動受限應及時和主管醫生聯繫。
用量用法
1.靜脈注射每次20—40mg,用氯化鈉注射液溶解後注射,每日或隔日一次,總量為200—400mg。
2.動脈注射劑量與靜脈注射同。
3.腔內注射每次40—60mg,每周1一2次。
4.外敷用70%二甲基亞碸溶液將硝卡芥溶解為20—30mg/ml,每日1一2次,作腫瘤局部外敷。
5.瘤內注射每次20—40mg,溶於氯化鈉注射液中,於腫瘤四周分點注入。應新鮮配製使用。一般給予靜脈注射,也可用於動脈注射、腔內注射及外敷。用藥期間應密切隨訪血常規和血小板。
注意事項
1.可引起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
2.對骨髓有抑制作用,隨劑量加大而抑制加重。主要為血小板及白細胞下降。3.有的病人有脫髮、倦怠、乏力或皮疹。
4.注射液應現配現用,一般用等滲鹽水或用5%葡萄糖溶液作溶劑,將藥物溶解稀釋後供靜滴或滴注。
禁忌
下列情況應慎用:骨髓抑制、嚴重感染、腫瘤細胞浸潤骨髓、以前曾接受過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肝、腎功能損傷者。
規格
針劑:每支20mg;40mg。
製劑
注射用硝卡芥(1)20mg(3)40mg靜注,20-30mg,每日或隔日1次,總量200-400mg為一療程.動脈注射或滴注,用量同上.胸腔內注射40-60mg,每周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