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吉

加吉

加吉魚,是海州灣的名貴經濟魚類,屬鰓科,加吉魚學名真鯛,亦寫作嘉其魚。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加吉加吉
加吉魚,是海州灣的名貴經濟魚類,屬鰓科,加吉魚學名真鯛,亦寫作嘉其魚。有紅、黑之分。魚群多活動於前三島一帶。
加吉魚是肉食性魚,肉質最美,嫩似豆腐,味鮮勝仔雞,頭尤鮮美,越嚼越香。清朝郝懿行的《記海錯》稱:“茲魚獨登萊有之”,“啖之肥美,其頭骨及目多肥腴,有佳味。”又有民諺:“加吉魚,鮁魚尾”之說。烹調法以清蒸最佳,能保持其鮮味。
加吉魚又因身形優美,色彩吉慶,常被人們捧上喜宴席。
加吉魚,在分類上屬鱸形目鯛科,暖性底層魚類,通常棲息於30米以下的砂礫及泥沙質海區,喜集群,游泳較迅速,生殖季節游向近岸,性兇猛,主食貝類和甲殼類動物;體側扁,呈長橢圓形,通體淡紅色,背側散布鮮艷藍色斑點,極其雄壯美麗;體長12厘米以上,以重500-1000克者居多,壽命較長,有的可達30齡,長達1米。
真鯛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在每100克魚肉中含水份74.9克、蛋白質19.3克、脂肪4.1克、碳水化合物0.5克、鈣64毫克、磷175毫克、鐵1毫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黃素0.14毫克、尼克酸3.41毫克、熱量116千卡。真鯛除供鮮食外,部分製成罐頭和熏製品,是海魚食用品種中的上上之品。
蓬萊人民有加工、食用真鯛的悠久歷史。蓬萊傳統名吃“蓬萊小面”(又稱“衣福堂小面”,見前)開鹵用的主料即為真鯛。民間習慣以真鯛製作喜慶宴席菜餚,有增加吉利(加吉)的寓意。真鯛頭部特別鮮美,眼睛尤佳,有“加吉魚頭鮁魚尾”之諺,並有“一魚兩吃”的習慣:整魚上席後,席間取出魚頭,製成鮮、酸、辣俱全的醒酒湯,既解饞,又醒酒,妙不可言。清蒸最能保持真鯛自然的鮮美度,“清蒸加吉魚”即蓬萊“八仙宴”的一道名餚。更有趣的是,許多民間婦女和廚師為了給客人助興,還能即席用真鯛魚骨拼製成形態逼真的一隻鳳凰或一隻山羊,令人拍案叫絕。
蓬萊沿海所產的真鯛,為渤、黃海群體,春汛在五六月,秋汛在九十月,故有“椿芽一寸,加吉一湓”的說法,入夏後零星不絕,直至深秋。

相關資料

據史料記載,民國以前蓬萊沿海真鯛資源極為豐富,於蓬萊閣下垂釣,可得尺余長的真鯛,因而那裡常有三五老翁垂綸而釣,得魚掬水而烹,樂極而歌,此唱彼和,形成蓬萊十大景之一的“漁梁歌釣”。1914-1945年,大批日本汽船在蓬萊沿岸漁場酷捕,真鯛資源遭到嚴重破壞。近20年,真鯛作為兼捕對象,年產量僅有噸余,因而愈加珍貴。目前,蓬萊市水產科技人員進行的真鯛人工育苗和海水網箱、池式養殖試驗已取得突破性進展,真鯛產量連年提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