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性口炎

皰疹性口炎

皰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 是小兒容易發生的單純皰疹病毒Ⅰ型(HSV-1)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感染,也可能單獨發生在唇及口周皮膚,有的學者認為主要是經呼吸道、消化道與皮膚黏膜直接感染有關。據上海754例臨床報告,本現的流行多在冬春兩季。年齡越小,全身反應越劇烈,口腔症狀也較重。學前兒童多見,有自限性。

基本信息

發病原因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主要通過飛沫、唾液、及皰疹液直接接觸傳播,也可以通過食具和衣物間接傳染,傳染方式主要為直接經呼吸道、口腔、鼻、眼結膜、生殖器黏膜或破損皮膚進入人體。

臨床表現

原發性皰疹性口炎

(1)多見於6歲以下兒童,以6個月~2歲最多。

(2)前驅症狀較重,可出現發熱、頭痛、疲乏不適、肌肉疼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3)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均可受累,以鄰近乳磨牙(成人前磨牙)的上齶和齦緣處最明顯,主要表現為成簇小水皰,易破,形成大面積糜爛面。

(4)病程約7~10天,有自限性。

復發性皰疹性口炎

(1)常見於成人,病程約1~2周。

(2)誘因包括感染、疲勞、日曬、局部刺激、情緒緊張、胃腸功能紊亂、環境改變等。

(3)病損部位一般在口唇或接近口唇處,主要表現為灼熱-起皰-糜爛-結痂的過程。

(4)病損癒合後不留瘢痕,但可有色素沉著。

疾病診斷

大多數病例,根據臨床表現都可做出診斷。實驗室檢查只是用於最終確診,常用方法有非特異的皰疹病毒檢查和特異的皰疹病毒檢查。

鑑別診斷

1. 口炎型口瘡:為散在分布的單個小潰瘍,病程反覆,不經過發皰期,潰瘍主要分布於口腔內角化程度較差的黏膜處,不造成齦炎,兒童少見,無皮膚損害。

2. 三叉神經帶狀皰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水皰沿三叉神經分布成帶狀排列,不超過中線,疼痛劇烈,愈後一般不再復發。

3. 手足口病:由柯薩奇A16病毒引起,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現散在水皰、丘疹,數量不等,口腔內水皰易破,形成潰瘍。

4. 多形性紅斑:一組累及皮膚和黏膜,以靶形或虹膜狀紅斑為典型病損的急性炎症性皮膚黏膜病,口腔黏膜充血水腫,有時可見紅斑及水皰,皰易破,遺留糜爛面,表面有大量滲出物形成厚的假膜。

治療原則

1. 全身抗病毒治療:核苷類抗病毒藥和利巴韋林,對於原發性皰疹性口炎可口服阿昔洛韋200mg/次,5次/日,或者利巴韋林200mg/次,3~4次/日。

2. 局部治療:口腔黏膜局部用藥,常使用的製劑有溶液、糊劑、散劑及含片,如複方硼酸溶液、0.1%~0.2%洗必泰溶液含漱,酞丁胺軟膏、阿昔洛韋軟膏局部塗擦,錫類散、養陰生肌散局部使用,葡萄糖酸氯已定片含化等;對於復發性唇皰疹還可用氦氖雷射局部照射。

3. 對症和支持療法:病情嚴重者應臥床休息,進食困難者可靜脈輸液,補充維生素B、C等。

4. 中醫中藥治療。

基本概述

皰疹性口炎亦稱皰疹性齒齦口炎,為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所致。傳染性強。終年可以發生。多鑒於1到3歲小兒,常在集體托幼機構引起小流行。

治療措施

皰疹性口炎皰疹性口炎

無特效藥。可先用1%雷弗媽爾濕敷後塗擦魚肝油軟膏促其癒合,並可減輕疼痛。用流食或軟食,食前可用1%奴弗卡因液漱口或塗布,也可用0.5%地卡因塗布潰瘍,以減輕疼痛。

全身可根據症狀採取對症治療(或特異治療)。

保持口腔清潔,多飲水,禁用刺激性藥物和食物。局部可塗皰疹淨抑制病毒,亦可噴撒西瓜霜,錫類散等。為預防繼發感染可塗2.5%-5%金黴素魚肝油,l-2小時一次。疼痛嚴重者可在食前用2%利多卡因塗布局部;食物以微溫或涼的流質為宜。發熱者可用退熱劑,有繼發感染時用抗生素。

診斷要點

皰疹性口炎:常由單純皰疹感染引起,兒童與成人都可罹患。兒童發病常為初發,全身反應較重,可產生抗體。但若抗體產生不足,且在機體處於感冒、發熱、消化功能失常或局部機械性刺激因素存在等情況時,可因人體免疫狀態欠佳而使潛伏的病毒再次復發。成人患者常為復發性的單純皰疹。

1、初發者常為6歲以下兒童。口腔內皰疹發出之前2~3天往往有發熱、淋巴結腫大、流涎拒食等前驅症狀。待口腔皰疹發出後,全身症狀即會消退。

2、皰疹發生於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初起為黏膜充血而成的斑疹,在此基礎上出現成簇針頭大小水皰。皰壁薄,易破,破後留有潰瘍面,並有成簇痕跡。

3、皮膚可同時發病,多見於唇、鼻、頰及口角區域,亦先有紅斑,爾後出現成簇小水皰。水皰發作之前,有皮膚瘙癢、灼熱。腫脹等前兆。水皰易破,乾結後形成黃色痂皮,若有繼發感染,則成膿痂。

4、成人多為復髮型,全身反應輕微,病程較短。並且常有感冒、發熱等誘因。

臨床表現 本病發病往往在發熱後,好發於唇紅部及鄰近口周皮膚和口腔黏膜。先是出現散在紅色斑疹,很快斑疹上形成散在或成叢的小水泡,周圍有紅邊。初起時發癢,繼而有痛感。水泡很快潰破,形成淺潰瘍迅即結痂,數日即脫落自愈。全身症狀或輕或重,所屬淋巴結有時略腫大。嬰兒發生在口腔黏膜者,常因拒食啼哭才被發現。

口炎症狀

1.起病時可有38℃-40℃的發熱;

2.1-2天后口腔黏膜上出現小水皰,可為單個,也可成簇;

3.小水皰破潰後形成很淺的潰瘍,上面有黃白色膜樣滲出物,周圍有紅暈;

4.患兒常有局部疼痛伴流涎,煩躁哭鬧、拒食吐奶等表現。

通常1到2周即可消退。

高發群體

皰疹性口炎是Ⅰ型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以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最易患病。

若不經治療,經過l-2周會自愈,但容易復發,如果寶寶反覆發作,通常與微量元素鋅的缺乏有關。

高發季節

皰疹性口炎終年可以發生,冬季為流行高峰,且具傳染性,可在幼稚園等群體發病。

居家護理

嬰幼兒一旦出現皰疹性口炎,此時,父母的護理尤為重要!

1、急性期多為對症處理,如退熱、給寶寶用溫水擦胳膊腿的大血管處,有利於為寶寶降溫。

2、保持口腔清潔,勤餵水,禁用刺激性藥物和食物,飲食以微溫或涼的流質或半流質為宜,以減少刺激。

3、局部可塗皰疹淨抑制病毒,亦可噴撒西瓜霜,錫類散等。為預防繼發感染可塗2.5%-5%金黴素魚肝油,l-2小時一次。

4、如果反覆出現此類病症,建議多給寶寶吃含鋅豐富的食物,如牡蠣、果仁類食物。或者在醫生指導下補充微量元素鋅,可起到預防復發的作用。

媽媽錦囊

與手足口病鑑別

手足口病起病前一兩天發熱,隨後手足口病的口腔黏膜疹出現,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紅暈,主要位於舌及兩頰部,唇齒側也常發生。一周后疹子消退。

新生兒及兒童疾病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他們成長的腳步是父輩殷切關注的,一旦有個頭疼發熱就是揪緊了父母的心。了解新生兒和兒童常見疾病,安心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