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孩童時代
王克勤1920年出生於安徽省阜陽縣王東店村(今安徽省潁上縣六十鋪鎮高菜園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家中有父母和一個弟弟,父親王曉平字永和,一家人靠租種地主的三畝薄田度日,生活十分艱難。後來,父親因地租太高同地主吵了幾句,竟被打成重傷。王克勤13歲時,父親含恨去世。自此,母子三人只好靠乞討度日。1939年7月,19歲的王克勤被保長繩捆索綁抓去當了壯丁。他思念母親和弟弟,曾三次逃跑三次被抓回,每次都遭到毒打。後來,母親和弟弟在外出要飯時下落不明。
革命歲月
1945年10月,在邯鄲戰役中被解放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6年9月提升為班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1946年6月解放戰爭開始到犧牲前短短1年的時間裡,他斃傷敵232人,俘敵14人,繳獲步槍8支,曾9次立功,被評為“一級殺敵英雄”、“模範共產黨員”。當班長後,王克勤善於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他創立了“三大互助活動”的帶兵方法。
1946年10月6日,在山東巨野縣徐莊阻擊戰中,王克勤帶領全班發揮戰鬥互助作用,與國民黨軍激戰一天,打退敵人數次進攻,殲滅大量敵人,全班無一傷亡,圓滿完成任務。戰後,全班榮立集體一等功,3人被評為戰鬥英雄,王克勤被提升為排長。當時,在部隊成分發生很大變化的情況下,如何提高戰鬥力是全軍面臨的一個迫切問題。王克勤的“三大互助活動”及其在實戰中顯出作用,受到野戰軍首長的重視。11月以後,晉冀魯豫野戰軍普遍開展了以“三大互助”為主要內容的“王克勤運動”。各部隊根據王克勤班的經驗,普遍建立了互助組。12月10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社論,稱讚他“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創造了新的光榮的範例”,號召全軍部隊普遍開展“王克勤運動”。王克勤的“三大互助”帶兵經驗迅速在全軍推廣,對人民軍隊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光榮犧牲
1947年6月30日,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12萬人,強渡黃河,發起魯西南戰役,在這次戰鬥中,王克勤率領全排奮勇登城,身負重傷後仍堅持指揮戰鬥,因流血過多,壯烈犧牲,年僅27歲。
軼事典故
三大互助
王克勤任班長後,班裡陸續補充了幾名從解放區參軍的新兵和自願參加我軍的解放戰士。每次補兵,他同副班長陶武英都像迎接新媳婦一樣,早早就收拾好房子,燒好開水,提前為他們領來了被子和棉襖。王克勤深諳團結協作對保障戰鬥勝利的極端重要性,並受當時解放區普遍組織成立農業生產互助組的啟發,創立了解放軍歷史上第一個建在班上的互助組。王克勤對班裡同志說:“中國有句老話,叫作‘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現在,這句話可以改成‘在家靠父母,革命靠互助’。”他根據自己的實踐和觀察,創造性地在班裡成立了思想、技術、生活互助組,組長由大夥推選,自由結合編組。
王克勤創立的這一“三大互助”帶兵方法,當時收到了很大效果:老骨幹充分發揮了傳幫帶作用;解放戰士既受到了教育,又發揮了技術特長;解放區入伍的新兵既能在教育中宣傳解放區的新氣象,又能很快從老骨幹和解放戰士那兒學到軍事技術。總之,班裡每個戰士的優點和長處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而每人的不足和短處又能在其他同志的幫助下,得到迅速克服和解決。“三大互助”使王克勤班迅速增強了凝聚力,提高了戰鬥力,並在不久後進行的山東巨野戰役中得到了檢閱和考驗。
巨野戰役
王克勤所在的第五十二團一營擔任了分割國民黨整編第十一師的任務,他們於1946年10月5日夜占領徐莊。後由於敵情變化,一營由進攻轉為防禦。6日,國民黨第十一師集中兵力向徐莊展開猛烈進攻,解放軍第五十二團一營打得英勇頑強,尤其王克勤班打得十分出色。王克勤充分利用自己的軍事技術和作戰經驗,在班裡展開互助活動。他向大家說,只有挖工事時多流汗,打起仗來才能少流血。因此,他們既挖了主工事,又挖了預備工事;既挖了射擊工事,又挖了掩蔽工事。國民党進行炮火轟擊時,炮彈在他們附近爆炸,有同志著慌想跑,他告訴大家不要亂動,炮彈一般不會往原地落,剛落過炮彈的地方是最安全的。在王克勤的正確指揮下,大家團結互助,相互支援,敵人一次次的進攻均被打退。徐莊戰鬥打了整整一天。敵人向徐莊發射炮彈2500多發,王克勤班一天打退敵人十餘次進攻,他們始終像釘子一樣堅守在陣地上。全班斃傷國民黨123名,而自己無一傷亡。
身後葬儀
1947年7月18日,在王克勤犧牲的定陶縣北門,十八旅的全體幹部戰士,定陶縣的各界民眾,舉行追悼大會。旅長肖永銀、政治委員李震分別宣讀了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的唁電和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的唁電,宣讀了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政治部永遠命名英雄生前所在部隊的一連一排為“王克勤排”的決定。劉、鄧在唁電中高度評價王克勤的英雄事跡,第六縱隊副政治委員鮑先志代表縱隊黨委和首長致悼詞。定陶縣委、縣政府決定,把定陶城的北門改名為“克勤門”,以永久紀念王克勤烈士。王克勤烈士的遺體安葬在定陶北門外。
個人成就
王克勤作戰勇敢,戰績顯著,9次立功,1945年10月至1946年10月,他一人殲敵232名,俘敵14名,被評為“一級殺敵英雄”、“模範共產黨員”。
1946年10月6日,在山東巨野縣徐莊阻擊戰中,與國民黨軍激戰一天,全班無一傷亡,圓滿完成任務,第六縱隊先後授予王克勤“戰鬥英雄”、“三大互助模範”和“模範共產黨員”的稱號。
人物評價
1946年12月10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社論,稱讚他“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創造了新的光榮的範例”
1947年王克勤犧牲後劉伯承司令與政治委員鄧小平聯名給王克勤所在部隊發去唁電,說“王克勤是戰鬥與訓練、技術與勇敢結合的戰鬥英雄,是我全軍所學習的新的進步的範例。”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評選活動中,王克勤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後世紀念
烈士墓
王克勤烈士墓位於山東省定陶縣烈士陵園內,1947年7月18日,王克勤烈士的遺體安葬在定陶縣城北門蘆灣村烈士墓地,陪葬的遺物有烈士的手槍、印章、模範共產黨員銅質證章等。烈士陵園始建於1969年,占地面積20010平方米。園內主要有定陶戰役紀念碑、烈士紀念堂、以及烈士墓等。
王克勤排
在全國解放戰爭館裡,陳列著一面錦旗,上書“贈給‘王克勤’排全體同志,保持光榮稱號,讓王克勤在我們的隊伍中永遠活著。川東軍區司令部政治部制”。錦旗長2.6米,寬1米,用紅色錦緞製成,右面鑲有彩錦製作的王克勤頭像。
新中國成立以來“雙百”人物
為推動民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入開展,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經中央批准,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開展評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活動。在投票評選的基礎上,經過有關部門審核、組委會評審組專家投票等程式,最終評選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此名單由全國“雙百”評選活動組委會2009年9月10公布。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
八女投江 | 于化虎 | 小葉丹 | 馬本齋 | 馬立訓 | 方誌敏 | 毛澤民 | 毛澤覃 | 王爾琢 | 王盡美 | 王克勤 | 王若飛 | 鄧萍 | 鄧中夏 | 鄧恩銘 | 韋拔群 | 馮平 | 盧德銘 | 葉挺 | 葉成煥 | 左權 | 白求恩 | 任常倫 | 關向應 | 劉老莊連 | 劉伯堅 | 劉志丹 | 劉胡蘭 | 吉鴻昌 | 向警予 | 尋淮洲 | 戎冠秀 | 朱瑞 | 江上青 | 江竹筠 | 許繼慎 | 阮嘯仙 | 何叔衡 | 佟麟閣 | 吳運鐸 | 吳煥先 | 張太雷 | 張自忠 | 張學良 | 張思德 | 曠繼勛 | 李白 | 李林 | 李大釗 | 李公朴 | 李兆麟 | 李碩勛 | 楊殷 | 楊子榮 | 楊開慧 | 楊虎城 | 楊靖宇 | 楊闇公 | 肖楚女 | 蘇兆征 | 鄒韜奮 | 陳延年 | 陳樹湘 | 陳嘉庚 | 陳潭秋 | 冼星海 | 周文雍和陳鐵軍夫婦 | 周逸群 | 明德英 |林祥謙 | 羅亦農 | 羅忠毅 | 羅炳輝 | 鄭律成 | 惲代英 | 段德昌 | 賀英 | 趙一曼 | 趙世炎 | 趙尚志 | 趙博生 | 趙登禹 | 聞一多 | 埃德加·斯諾 |夏明翰 | 格里戈里·庫里申科 | 狼牙山五壯士 |聶耳 | 郭俊卿 | 錢壯飛 | 黃公略 | 彭湃 | 彭雪楓 | 董存瑞 | 董振堂 | 謝子長 |魯迅 | 蔡和森 | 戴安瀾 | 瞿秋白 |
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
丁曉兵 | 馬萬水 | 馬永順 | 馬恆昌 | 馬海德 | 中國女排五連冠群體 | 孔祥瑞 | 孔繁森 | 文花枝 | 方永剛 | 方紅霄 | 毛岸英 | 王傑 | 王選 | 王瑛 | 王樂義 | 王有德 | 王啟民 | 王進喜 | 王順友 | 鄧平壽 | 鄧建軍 | 鄧稼先 | 叢飛 | 包起帆 | 史光柱 | 史來賀 | 葉欣 | 甘遠志 | 申紀蘭 | 白芳禮 | 任長霞 | 劉文學 | 劉英俊 | 華羅庚 | 向秀麗 | 廷·巴特爾 | 許振超 | 達吾提·阿西木 | 邢燕子 | 吳大觀 | 吳仁寶 | 吳天祥 | 吳金印 | 吳登雲 | 宋魚水 | 張華 | 張雲泉 | 張秉貴 | 張海迪 | 時傳祥 | 李四光 | 李春燕 | 李桂林和陸建芬夫婦 | 李素芝 | 李夢桃 | 李登海 | 楊利偉 | 楊懷遠 | 楊根思 | 蘇寧 | 谷文昌 | 邰麗華 | 邱少雲 | 邱光華 | 邱娥國 | 陳景潤 | 麥賢得 | 孟泰 | 孟二冬 | 林浩 | 林巧稚 | 林秀貞 | 歐陽海 | 羅映珍 | 羅健夫 | 羅盛教 | 草原英雄小姐妹 | 趙夢桃 | 鍾南山 | 唐山十三農民 | 容國團 | 徐虎 | 秦文貴 | 袁隆平 | 錢學森 | 常香玉 | 黃繼光 | 彭加木 | 焦裕祿 | 蔣築英 | 謝延信 | 韓素雲 | 竇鐵成 | 賴寧 | 雷鋒 | 譚彥 | 譚千秋 | 譚竹青 | 樊錦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