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牛腩粉是北海極富盛名的名小吃之一,但最早的牛腩粉是玉林牛腩粉,玉林牛腩粉著名的傳統風味食品,因以調製好的熟牛腩做佐料而得名。起於民間解放前就已出名,至今已遍及南寧、梧州、北海等城市,北海兩種“名粉”之一(另一種是豬腳粉),早中晚都深受北海人的喜歡。
儘管牛腩粉價格已漲到6—7元之間,但是北海人對牛腩粉依然情有獨鍾。牛腩粉最講究的是牛腩的熬制,其中用沙蟲(海蚯蚓)和豬大腿骨熬湯製成的牛腩粉,味道更甜香,好的牛腩入味濃郁、口感韌中帶滑,再配上北海本地辣椒醬,味道就更正宗了。都說牛腩的精華在於湯汁,喝了一口,滿嘴清香。而且不是味素的味道。一股牛腩的香味充滿口腔。廣州的牛腩也吃過不少,很多都下了八角來去腥味。但是北海的牛腩卻嘗不到八角的味道,然而一點腥味也沒有。店裡還提供了辣椒醬。是紅辣椒還有腐乳的混合醬。蘸點辣醬,牛腩粉的味道馬上變成另外一種風格。濃烈的辣香味充斥著味蕾。只是當嘗了辣醬後,再去喝牛腩清湯,剛才第一口的清香就再也感受不到了。喝了幾口水,慢慢味蕾從辣椒中恢復過來,再慢慢品嘗一下,那種淡香味道又重現了。
製作方法
原料:牛腩、牛骨、姜、蔥、蒜頭、沙姜、魚尾、桂皮、川椒、小茴、八角、甘草、草果、陳皮、蟲蛻、胡椒粉、丁香,紗布袋等
步驟:
將牛腩洗淨血污,放入鍋中煮三十分鐘,撈起切成小塊,放入調料醃製。將蔥頭、姜塊、蒜頭放入油鍋中炒香,下牛腩塊並將香袋(裝有蒜頭、沙姜、魚尾、桂皮、川椒、小茴、八角、甘草、草果、陳皮、蟲蛻、胡椒粉、丁香等配料的紗布袋)置於其中,放入牛骨湯。燜三至四小時,再將原湯倒入煮沸,並加入味素等,牛腩和牛腩湯就做好了,將已煮好的扁粉在沸水中加熱,撈起濾乾水放入碗中,加上牛腩及原汁,撒上蔥花,牛腩粉就做好了。
製作工藝:
與牛腩相配的米粉煮法也與一般煮法不同。要選用玉林特有的上好白粘米製作的細米粉;待鍋中水沸才投入,邊煮邊攪動,待煮到粉條輕拉即斷時,撈起,經清水浸洗,撈起晾乾待用;用時只需在沸水中燙熱,撈置碗中,加上牛腩及原汁即可食用。亦可添配玉林風味食品牛巴、肉丸。其特色不僅鮮美、滑嫩、消渣、甘香還爽口呢!
著名介紹
北海有三大稍有些許歷史的牛腩粉名店,他們創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舊文明市場附近的四妹牛腩粉、牛腩弟粉店、德叔牛腩粉店。
德叔牛腩粉店
相傳德叔牛腩粉店是北海牛腩粉店的發展史——牛腩粉世家,德叔牛腩粉店,由店名就可知:創始人為德叔,他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在啟動旁的夜市街開了自己的第一家“旗航店”——德叔牛腩粉店,在當時,住在廣場附近的居民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呢!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叔人老了,而他的兒女們也漸漸長大了,開始傳承父親的牛腩粉手藝,繼續把自家的牛腩粉發揚光大!分別在漁港路和長青東路,開了兩家牛腩粉店——瘦妹粉店和十弟粉店!德叔、瘦妹、十弟牛腩粉店做的牛腩粉口味獨特,味道鮮香!以“料多、味美、湯清”而聞名。小店們雖然不大,但牛腩粉吃的不是環境吧,好吃才是王道!
四妹牛腩粉
四妹牛腩粉在北海蠻有名氣的,北海很多80年代在三小讀過書的人都會吃過。具體地址是在北海第三國小附近的北海市第二幼稚園的巷子裡,店面不在馬路上,而是在一個通不過汽車的小巷裡。從北部灣路二醫院那條路一直往下走,走到舊文明市場附近,右邊(東面)的一條巷子裡。店面沒有招牌,識別的標誌是門前有三條斜水管。這裡不僅有牛腩粉、還有牛肉粉。很老北海喜歡點上白灼粉腸、牛卓肝、豆芽、牛肉、牛百葉湯、牛腩湯等,配上啤酒砍大山。儘管店面比較隱蔽,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每天還是會有不少人慕名來品嘗,只是環境有點吵。
牛腩弟粉店
北海市牛腩粉排行前三位之一的是牛腩弟粉店,這家牛腩粉店也是有一定的念頭了,北海80後的人都會了解知道最早的旗艦店是在北海市第三中學路路口的店面,在三中讀過書的80後們想必都有品嘗過的,那難忘的湯和粉至今也讓他們回味無窮。其中用沙蟲(海蚯蚓)和豬大腿骨熬湯製成的牛腩粉,味道更甜香。
人們不管住多遠都很早就來到牛腩弟粉店吃一碗才去上班(學),那些年老退休的人們則約上自己的摯友一起叫上一份牛腩粉,再加二兩土炮(北海人自製的米酒),還有店主提供的免費水煙筒,這就可以開始話說當年勇啦,這就是牛腩粉在北海人生活的地位。
之後由於生意的壯大,牛腩弟粉店也將店鋪開到北海市各個角落了(為了便民),但是早上去品嘗的人們依舊不約而同,只是來的客人裡面已經增添了許多遊客、外地人了。
相關傳說
相傳,從前有一戶貧窮潦倒的人家,家中只有一個三十幾歲的男人,還有幾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八十多歲的老母,孩子的母親因為受不住煎熬而另外找了個人嫁了。男人用積攢多年的一點點積蓄了一個米粉店。可生意卻很不景氣,一家老小常常餓得飢腸咕嚕,不捨得吃粉,就只好吃些照得見人影的稀粥,連肚子都填不飽。孩子們沒有東西吃,餓得面黃肌瘦的,比同齡的孩子瘦很多。 菩薩非常同情這一家人的遭遇,於是就託夢給這個男人,告訴這個男人了一種製作米粉的方法,讓他用這種製作米粉,再加上一些牛腩和其他配料,就可以過上好日子了。第二天,男人用菩薩教的方法制了一些米粉,還加上了一些牛腩和其他配料,誰知這種制出的粉很香,人們很快就搶購一空,這天,男人賺了不少錢,孩子們吃上了有始以來最飽的一餐。生活漸漸好了起來,這家人過上了好日子。 男人死後,這種方法漸漸在人間流傳開了,因為加了牛腩,所以人們把這種粉稱為“牛腩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