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子

棕子

本詞條“棕子”為誤,棕是棕櫚樹、棕櫚葉鞘纖維或者棕色的簡稱。粽子是一種食物,端午節必備的食品。為了紀念屈原而創造出來的一種食品。所謂粽葉和棕櫚樹並無關係。請點此跳轉粽子詞條。

菜品特色

粽子粽子

鹹或甜口味,依材料而定

粽子又稱“角黍”、“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製而成,是漢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清明節也有吃粽子的風俗。

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亦傳播甚遠。日本、越南以及華人聚居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一種粽子的做法

原料

浸制過的粽葉與糯米、豬肉或蛋黃、蜜錢等

做法

1、將糯米淘淨,連淘籮靜置20分鐘,瀝清水,再將米倒入木盆內,按次加糖、鹽、紅醬油拌勻。將豬腿肉去皮,橫切成肥、瘦兼有的長方小塊,放盆內,加糖、鹽、白酒,反覆搓擦,使調料滲入肉內;

2、包粽。將選好的粽葉,放入沸水鍋內煮3~5分鐘,撈起用清水洗淨,理直瀝乾。包粽子時拿兩張粽葉,毛面朝外,交叉折轉成漏斗狀,左手拿住粽葉,右手抓放糯米,放3小塊肉,上面再抓放些糯米,將肉塊蓋沒,最後將長出的部分粽葉折轉蓋住米,包成四角立體狀,呈矮壯長方形,用水草綑紮6圈,再將草繩頭尾並在一起,轉三轉塞入草圈內。包時注意四角平衡,水草繞緊,不軋死,不能打結;

3、烹製。鍋內水燒沸,然後將粽子下鍋,使粽子全部沒在水中,上面用竹架和石頭壓實,用大火燒煮1小時,改用小火煮,煮時始終保持粽子不動,停火後稍悶一下,立即起鍋,吃時剝去粽葉即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