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古屬三苗國,秦屬羅縣,東漢末年設縣,後唐定名平江。
春秋時,平江屬楚附庸羅子國。
秦朝時期,置羅子國為羅縣。
漢末時期,將羅縣東部劃為漢昌縣,三國時又改名吳昌縣。
唐神龍二年(公元706年),析湘陰縣東境置昌江縣;後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為避莊宗祖父李國昌諱,以縣治周圍地勢平坦,江水至此平靜無波,改稱平江縣。
1986年1月27日,撤銷岳陽地區,將湘陰縣、臨湘市、華容縣、汨羅市、平江縣劃歸岳陽市管轄。
1996年,平江縣面積4125平方千米,人口約98萬人。轄13個鎮、14個鄉:漢昌鎮、三市鎮、長壽鎮、加義鎮、龍門鎮、安定鎮、伍市鎮、向家鎮、瓮江鎮、虹橋鎮、南江鎮、浯口鎮、梅仙鎮、三陽鄉、大坪鄉、三墩鄉、大洲鄉、木金鄉、冬塔鄉、詠生鄉、余坪鄉、板江鄉、岑川鄉、思村鄉、南橋鄉、鍾洞鄉、黃金洞鄉。縣政府駐漢昌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平江縣常住總人口931996人,其中,漢昌鎮69137人,安定鎮63094人,三市鎮48737人,加義鎮47705人,長壽鎮61170人,龍門鎮35013人,虹橋鎮33757人,南江鎮70858人,梅仙鎮59943人,浯口鎮36433人,瓮江鎮45340人,伍市鎮64127人,向家鎮15038人,三陽鄉54527人,思村鄉17917人,詠生鄉2981人,黃金洞鄉5533人,南橋鄉3154人,木金鄉19599人,大坪鄉20736人,冬塔鄉21055人,板江鄉13129人,大洲鄉18146人,鍾洞鄉27270人,三墩鄉28275人,余坪鄉33291人,岑川鄉16031人。
2001年11月,撤銷鍾洞鄉,設立童市鎮。同年,岑川鄉撤鄉建鎮。全縣轄城關鎮、三陽鄉、安定鎮、三市鎮、思村鄉、嘉義鎮、詠生鄉、長壽鎮、黃金洞鄉、南橋鄉、龍門鎮、木金鄉、大坪鄉、虹橋鎮、南江鎮、冬塔鄉、板江鄉、梅仙鎮、大洲鄉、童市鎮、三墩鄉、余坪鄉、岑川鎮、瓮江鎮、浯口鎮、伍市鎮、向家鎮、官塘農場、時豐茶場、長坡園藝場。
2015年9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推進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台。根據《方案》,平江縣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
行政區劃
1995年,平江縣撤區並鄉建鎮:大橋鄉、長田鄉、安定鎮合併為安定鎮;爽口鄉、三市鄉合併為三市鎮;南江鎮、南江鄉、昌江鄉、石漿鄉合併為南江鎮;栗山鄉、三和鄉、時豐鄉合併建伍市鎮;談岑區的西江鄉、瓮江區的浯口鎮和三聯鄉的8個村合併為浯口鎮;瓮江鄉、雙江鄉、河東鄉和三聯鄉的坎頭、中村、塘城3個村合併建瓮江鎮;團山鄉、柘莊鄉、梅仙鎮合併為梅仙鎮;龍門鄉、大口塅鄉、泉水鄉合併為龍門鎮;長壽鎮、長壽鄉、桂橋鄉、邵陽鄉合併為長壽鎮;談胥鄉、張市鄉合併為余坪鄉;鍾洞區的鐘洞、恩溪兩鄉合併為童市鎮;思村鄉、蘆洞鄉合併為福壽山鎮;大坪鄉、漿市鄉合併為大坪鄉,2014年11月22日撤鄉建鎮更名為石牛寨鎮;木瓜鄉、金坪鄉合併為木金鄉;虹橋鎮、天岳鄉、長慶鄉合併為虹橋鎮。
1997年,平江縣轄13個鎮、14個鄉:伍市鎮漢昌鎮三市鎮 長壽鎮 加義鎮 龍門鎮 安定鎮向家鎮瓮江鎮 虹橋鎮 南江鎮 浯口鎮 梅仙鎮 大坪鄉三陽鄉三墩鄉大洲鄉木金鄉詠生鄉余坪鄉板江鄉岑川鄉 思村鄉南橋鄉冬塔鄉 鍾洞鄉黃金洞鄉。
1999年,平江縣轄13個鎮、14個鄉、9個縣屬農林茶場,778個村、26個居委會。面積4125平方千米,總人口98.7萬人。
2004年,平江縣轄16個鎮、11個鄉。
2014年,平江縣轄18個鎮(三市、長壽、漢昌、嘉義、龍門、安定、伍市、向家、瓮江、虹橋、南江、浯口、梅仙、岑川、童市、福壽山、上塔市、石牛寨)、9個鄉(三陽、三墩、大洲、木金、詠生、余坪、板江、南橋、黃金洞)。 11月22日,大坪鄉在原政府駐地舉行撤鄉建鎮並更名為石牛寨鎮揭牌儀式,縣委常委、副縣長李鎮江,副縣長潘如意等出席。儀式上,鎮黨委書記賴毅致辭。賴毅表示,農村城鎮化是農村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借力石牛寨旅遊,大坪各項事業快速發展,地域名氣顯著上升,撤鄉建鎮條件已具備。石牛寨鎮將堅持“旅遊立鎮”發展戰略,立足鎮情,認清形勢,抓住機遇,埋頭苦幹爭取鎮域經濟大發展。
石牛寨鎮自去年年底開啟撤鄉建鎮有關工作,今年9月正式獲省政府批文,大坪鄉撤鄉建鎮並更名為石牛寨鎮,政府辦公地駐原大坪鄉政府駐地,原有區劃不變。
2015年,根據平江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調整後下轄5鄉19鎮:南橋鄉、黃金洞鄉、長壽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長壽鎮;同意詠生鄉、加義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加義鎮。
本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平江縣共減少3個鄉級建制,現轄三陽、板江、大洲、木金、三墩5個鄉,漢昌、三市、安定、福壽山、加義、長壽、龍門、石牛寨、虹橋、上塔市、南江、梅仙、余坪、岑川、瓮江、浯口、伍市、向家、童市19個鎮,總面積4114平方千米,總人口110萬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平江縣位於湖南省東北部。東與江西省修水、銅鼓縣交界,北與湖北省通城縣和岳陽縣相連,南與瀏陽市接壤,西與長沙縣、汨羅市毗鄰。地理位置東經113°35′,北緯28°42′。
截至2012年,平江縣土地面積4114.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62.9平方公里。
地貌
平江縣地貌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山地占總面積的28.5%,丘陵占55.9%,崗地占5.8%,平原占9.8%。地勢東南部和東北部高,西南部低,相對高度達1500米。境內山丘分屬連雲山脈和幕阜山脈。連雲山主峰海拔1600.3米,為境內最高峰。幕阜山主峰海拔1593.6米。此外,東南部的十八折、黃花尖、下小尖;南面的轎頂山、福壽山、白水坪、甑蓋山、十八盤、寒婆坳;東北部的一峰尖、九龍池、雲騰寺、黃龍山、只角樓、秋水塘、丘池塘;北部的流水庵、鳳凰山、鳳凰翅、燕子岩、冬桃山等21座山,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
氣候
平江縣氣候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東亞熱帶向北亞帶過渡氣候帶。主要氣候特徵為:春溫多雨、寒流頻繁,降水集中;夏秋多旱;嚴寒期短,無霜期長;風小、霧多、溫度大。年平均氣溫16.8℃,常年積溫6185.3℃。1月平均氣溫4.9℃,極端最低氣溫為-12℃(1972年2月9日),7月平均氣溫28.6℃,極端最高氣溫40.3℃(1971年7月26日)。年平均氣溫5℃以上的持續時期為295天。年平均降水量1450.8毫米,雨雪160天。常年雨季從四月初開始,持續80天。雨季降水最占全年降水量的50%。年日照1731小時,太陽輻射平均為每平方厘米108.5千卡。
水文
平江縣境內河網密布,分屬汨羅江和新牆河兩大水系。汨羅江流域面積占96.1%;新牆河流面積占3.9%。汨水自東向西貫穿全境,境內全長192.9公里,有大小支流141條,總長2656.9公里,河網密度0.64公里/平方公里。徑流總量32.56億立方米。141條河流中,一級支流有木瓜河、鍾洞河、清水、昌江等50條;二級支流67條;三級支流21條;四級支流3條。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平江縣主要礦產有黃金、鉛鋅、磷、石膏、石英、石灰石、長石、雲母等60多種,石膏、石英、磷等礦物儲量均在1000萬噸以上,黃金儲量50噸以上。
動植物
平江縣有伯樂樹、珙桐、南方紅豆杉、紅豆杉等一級保護植物4種,閩楠、樟樹(香樟)、厚朴、杜仲、蓖子三尖杉、香果樹、鵝掌揪、金錢松、喜樹、櫸樹、凹葉厚朴、香榧、毛紅椿、喙核桃、福建柏等二級保護植物15種;雲豹、黃腹角雉、金雕、大蟒等一級保護動物4種,小天鵝、草鴞、長耳鴞、大鯢、獼猴、穿山甲、豺、青鼬、水獺、果子狸、大靈貓、小靈貓、河鹿、白冠長尾雉、白鷳、勺雞、東方號鴞、領角鴞、黃角漁鴞、斑頭鵂鶹、短耳鴞、黑耳鳶、風頭蜂膺、白尾鷂、雀鷹、赤腹鷹、普通鵟、大鵟、游隼、燕隼、紅隼等二級保護動物31種;另有較為豐富的野生濕地植物資源和水產資源。
人口民族
平江建縣時人口約6萬人,晉代約2萬人,唐初人口大減,約6千人,宋崇寧年間約5萬餘人。元代中期約12萬人,明萬曆六年(1578)全縣為6020戶55514人,占全縣人口的2.8%。清康熙年間實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政策,刺激人口的增長,到嘉慶二十一年(1816)全縣人口增至216179人,宣統二年(1910)總人口發展到589000人,占全省總人口的3.4%,居全省75個縣的第11位,這11年人口遞增率為27‰。此後,縣境戰大不斷,災害仍,經濟下降,導致人口大量死亡和外流,至民國36年,全縣只下65810戶,383413人。比民國10年減少48.7%,1949年7月平江解放至年底統計全縣總人口520552人。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平江縣總人口931996人,各鄉鎮人口:漢昌鎮 69137、 安定鎮 63094 、三市鎮 48737 、加義鎮 47705、 長壽鎮 61170 、龍門鎮 35013 、虹橋鎮 33757、 南江鎮 70858 、梅仙鎮 59943、 浯口鎮 36433 、瓮江鎮 45340、 伍市鎮 64127、 向家鎮 15038 、三陽鄉 54527、 思村鄉 17917 、詠生鄉 2981 、黃金洞鄉 5533、 南橋鄉 3154 、木金鄉 19599 、石牛寨鎮 20736 、冬塔鄉 21055、 板江鄉 13129 、大洲鄉 18146 、鍾洞鄉 27270、 三墩鄉 28275 、余坪鄉 33291、 岑川鄉 16031。
平江縣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2012年,平江縣總人口95.75萬人,人口出生率11.66‰,自然增長率5.58‰。
2017年,全縣年末常住總人口98.48萬人,總戶數27.91萬戶,其中男性51.41萬人,女性47.07萬人;城鎮人口43.73萬人,農村人口54.75萬人,城鎮化率為44.4%。全縣戶籍總人口111.61萬人,總戶數32.38萬戶。
交通
京港澳(G4)高速、平汝高速、平伍公路、G106、S308、S207、S306等國、省道穿境而過,京廣鐵路、武廣高鐵緊鄰縣西;縣城到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半個小時車程,到長沙、岳陽車程不到一個小時。
北煤南運大通道蒙吉鐵路岳吉段經過平江縣的岑川、余坪、梅仙、城關、三陽等鄉鎮。經過平江縣的線路總長度分別約為94公里、61公里,規劃設7個或5個站。
2017年,有G536青沖至伍市、S322梅仙至范固、S208餘坪至市里、S316童市至城關、S202平江安定至瀏陽大洛(平江段)等5條幹線公路,平汝高速南江互通至天岳幕阜山遊客中心一級公路、李家背至小田、S202至純溪小鎮、S202至連雲山漂流、S202至沱龍峽漂流、連雲山至仙托景區等6條旅遊公路,民建路提質改造、中山路、蒙華鐵路平江火車站連線線(S316城區段)一標(含安康醫院東側道路)、甲山大道西延伸線、長沖東路等5個城區項目以及窄路拓寬184.7公里、危橋改造和水毀橋樑恢復246座、渡改橋3座、生命防護工程401公里、招呼站70個等農村公路項目啟動或完成建設,整合交通計畫內資金11622萬元用於精準扶貧,占今年整個計畫資金的91.7%。通過對全縣貧困村交通需求進行逐一摸底、核定,制定了具體的實施計畫,投入8714.7萬元啟動了74.21公里組級公路硬化、132.807公里村級公路硬化、138.6公里窄路提質改造加寬、48座危橋改造以及3座渡改橋建設。
經濟
綜述
平江縣有食品加工廠、機電輕工、礦產建材、生態旅遊四大產業。
全年完成地方生產總值267.91億,同比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完成47.75億元,同比增長4.5%;第二產業完成111.74億元,同比增長7.5%;第三產業完成108.42億元,同比增長11.3%;三次產業比從上年同期19.2:43.6:37.2調整為:17.8:41.7:40.5。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占比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1.4、1.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比比上年同期提高3.3個百分點。二三產業占比82.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個百分點,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
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2.76億元,同比增長10.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32億元,同比下降3.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2.38億元,同比增長18.3%,其中財政八項支出40.49億元,同比增長17.8%。
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71.44億元,比年初增長17.51%,其中住戶儲蓄存款餘額178.84億元,比年初增長14.84%;各項貸款餘額142.19億元,比年初增長40.66%。本外幣存貸比為52.38%。
2017年,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1.34億元,同比增長16.3%,其中:5000萬以上投資在庫項目133個(2017年新增入庫37個),計畫總投資394.52億元,本年完成投資193.09億元,5000萬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占比66.3%;5000萬以下投資在庫項目326個(本年新增入庫270個),計畫總投資109.71億元,本年完成投資91.07億元;房地產項目21個,總計完成投資7.2億元,同比下降9%,商品房銷售面積44.9萬平方米,同比增幅22.3%。商品房銷售額完成18.84億元 同比增幅16%。
第一產業
平江是全國糧食、牲豬、木材、楠竹、黑山羊、水果等農產品生產大縣,有茶葉、茶油、五香醬乾、山桂花蜜、火焙魚、金桔、礦泉水、紙扇等特色農產品。
2017年,全年完成農林牧漁總產值72.5億元(按現價計算),同比增長 4.83%,實現農林牧漁增加值48.61億元,同比增長4.94%。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26.1千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77.19千公頃;糧食總產量42.99萬噸(早稻27.05千公頃,總產量13.48萬噸;中稻7.23千公頃,總產量5.1萬噸;晚稻31.2千公頃,總產量20.46萬噸)。經濟作物:油菜籽播種面積13.76千公頃,總產量2.1萬噸;棉花播種面積0.91千公頃,總產量1262.8噸;花生播種面積1.93千公頃,總產量8690噸;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12.84千公頃,總產量40.05萬噸;瓜果播種面積1.53千公頃,總產量4.38萬噸;中草藥材播種面積2千公頃,總產量2.12萬噸。全年木材採伐5.1萬立方米,楠竹21.3萬根,人工造林5496公頃。森林覆蓋率64.2%。全年出欄豬97.02萬頭,出欄牛4.12萬頭出欄羊28.52萬隻,出欄各類家禽414萬羽。肉類總產量8.3萬噸,其中豬肉產量6.7萬噸。全年水產品產量9634噸,淡水養殖總面積3.88千公頃。
第二產業
全縣共有規模工業159家,全年規模工業總產值488.4億元,同比增長23.9%,規模工業增加值累計增幅8.0%,園區占規模工業比重65.9%,占比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7個百分點。全年工業稅金(含國地兩稅)3.11億元,同比增長16.48%。從產業類型來看:全縣32家綠色食品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60.7億元,同比增長28.5%;5家規上清潔能源工業企業,累計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9.7億元,同比增長25.3%;10家規上電子元件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6.1億元,同比增長25.8%;15家規上新材料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6.9億元,同比增長21.3%。
2017年,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5.08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52.8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63.7萬平方米,竣工產值17.92億元。
第三產業
2017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億元,同比增長10.4%。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32億元;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08億元。按消費形態分,批發業實現零售額18.14億元;零售業實現零售額77.2億元;住宿業實現零售額5.09億元;餐飲業實現零售額5.96億元。 汽車銷售額8.38億元,同比增長15%;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億元,同比增長10.4%。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32億元;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08億元。按消費形態分,批發業實現零售額18.14億元;零售業實現零售額77.2億元;住宿業實現零售額5.09億元;餐飲業實現零售額5.96億元。 汽車銷售額8.38億元,同比增長15%;
社會事業
教育
2017年,全縣現有基礎教育學校(含幼稚園)615所,其中幼稚園203所,國小206所,教學點147所,初級中學4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完全中學3所,高級中學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成人高中1所。全縣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3所,其中教師進修學校1所,職業高中學校2所。全縣共有在校學生142158人,其中國小79320人,國中36663人,普通高中15439人,職業高中13047人,成人高中365人,特殊教育學校324人。全縣共有在園幼兒(含國小學前班)34307人。
2017年,全縣共有在編教職工8366人(含縣定民辦教師10人,不含民辦學校教職工),其中:幼稚園100人,國小3853人,初級中學2043人,九年一貫制學校679人,完全中學487人,高級中學736人,特教學校47人,中職學校281人(含進修學校,不含民辦職校),由教育經費開支工資的其他人員140人。全縣共有離退休教師3694人,其中退休3645人,離休9人。2017年高考二本以上錄取人數2040人。
2017年,全年教育經費決算支出12.18億元,同比增長28.24%。規劃投入近10億元提質改造一中、二中、職校、三陽中學、新城學校、啟明學校,新建桂花學校和芙蓉學校,列為2018年全縣強力攻堅中心城區市政項目。完成49所合格學校和3所實事項目幼稚園建設任務;建好了19個貧困村學校和32個薄弱學校改造項目。投入近6000萬元改造學校安全飲用水;投入1200多萬元新建多媒體教室、科學實驗室、理化生實驗室、電腦室86間。
科技
2017年,全縣擁有省級高新園區1個,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科普示範基地1個,省級星創天地3個,省級農業科技信息中心11個,市級科普示範基地1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
2017年,全年累計申請國家專利469件,授權專利320件,其中完成發明專利申請46件;獲得市級以上科技成果7項,其中旺輝食品科技成果獲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引進和轉化科技成果18項,技術契約交易額達2570萬元。
全縣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實現高新技術總產值175.9億元,R&D投入達8.9億元。
2017年,全縣累計開展科普活動、科技下鄉等43次,發放各類技術資料20多萬份,進行現場技術指導2000多次。同時,紮實開展科技扶貧,全縣60名科技人員分別派駐60個貧困村開展科技扶貧工作,累計開展技術指導196次,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63場次,累計培訓指導貧困農民達1516人次。
文化
2017年,我縣現有文化產業企業355家,從業人員11300餘人,文化總產值5.13億元,公共文化服務紮實推進。一是縣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得到完善,文體中心工程建設項目於9月份開始籌建,目前已完成省財政廳PPP項目的審核入庫,正上報國家財政部。大力宣傳貫徹《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出台了全縣《2017年-2020年平江縣加快推進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方案》,二是村級公共文化設施得到提升。按照“七個一”標準建成我縣第二批13個村示範點、38個脫貧村和23個省市縣領導聯繫點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大力推進農村廣播村村響建設工作。爭資400萬完成了166個貧困村文化器材配送。被省新聞出版局定為全省農家書屋延伸服務試點縣,爭取資金300萬元,目前已完成圖書配送招投標和建成763個農家書屋。
積極開展文化下鄉活動,注重抓好“送戲曲進萬村,送書畫進萬家”和“湖南省貧困地區送戲下鄉”文化惠民工程,全縣累計完成送戲下鄉任務共100場次,送電影下鄉8252 場次,送圖書下鄉133560冊,貧困地區送戲下鄉162場次。積極開展系列地方文化品牌活動,大力推動“大美平江”實施方案落地,已舉辦了“歡樂瀟湘·幸福岳陽·大美平江”賑災專場——大愛平江聚童市活動、“歡樂瀟湘·大美平江·文武三墩”首屆武術節、“歡樂瀟湘·大美平江·發展余坪”首屆廣場舞、南江鎮廣場舞賽、上塔市鎮慶“八·一”建軍九十周年暨民眾文藝匯演、“歡樂瀟湘·幸福岳陽·大美平江·魅力三市”2017民眾文化藝術主題活動暨三市鎮首屆廣場舞大賽等重大活動。
衛生
2017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3529人中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36093人進行疾病普查,核准患病對象36092人,核准率達100%。按照“三個一批”落實分類管理服務,其中大病患者2466人(含四類9種大病474人),救治進展率達99.35%;慢病患者14858人,慢病簽約率100%;重病兜底患者303人,兜底救治進展率達100%。2017年,全縣符合政策生育率達 95.27%,比上年度上長1.18個百分點;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6.19,比上年度下降3.91個百分點;政策外多孩控制、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均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上。新增獎扶對象961人,共為8065人及時發放計畫生育獎勵扶助金。
2017年,全縣經市級確定塵肺病對象181人,其中已有121人辦理相關手續到岳陽市職業病防治醫院進行治療,屬扶貧對象的實行全免費,其他對象自負部分也不超過8%,為這些患者大大減輕了醫療負擔。
2017年,全縣兩癌篩查任務28000人,實際完成29809人,完成任務的106.46%,共確診11例乳腺癌,24例宮頸癌,宮頸癌前病變298例,使這些患者及時得到有效救治。
體育
2017年,新成立5個單項體育協會,舉行了全民健身日、籃球賽、毅行等系列民眾體育活動,我縣運動員在國家、省、市體育舞蹈比賽和省級武術大賽中獲得多枚金牌。學生體育競技水平明顯提高,舉辦了全縣中學生籃球賽和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足球賽、桌球賽,平江一中獲全市中小學生運動會高中組第一名,1名運動員在全省青少年柔道錦標賽中獲得金牌。學生足球水平居全市前列,新增4所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啟明中學、思源實驗學校在2017年全市國中生足球聯賽中贏得雙冠。
社會保障
2017年,全縣成農村低保和社會保障兜底脫貧對象認定清理整頓工作,共清理不符合條件對象32400人,最終確認農村低保對象11481戶19756人,其中兜底對象3004戶7275人。農村特困人員年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提高到6300元和3900元,城鄉低保月人平補差分別提高到300元和186元,實現了農村低保標準與扶貧標準 “兩線合一”。 繼續實行基本養老服務補貼制度,覆蓋率達100%。建立省級養老服務信息平台,開展全縣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拓展福彩銷售渠道,提升福彩銷售業績,共籌集福彩公益金1200多萬元用於扶老助殘等公益事業。協助成立“大愛平江”扶貧助困慈善協會和基金會,給力社會扶貧。精心組織開展各類慈善助醫助困助學活動,投入120多萬元救助患病民眾67人、困難民眾86人、困難學生150人。完成總投資1.5億元的社會福利中心、兒童福利院、光榮院“民政三院”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敬老院改擴建、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基礎養老設施項目建設;指導協助民辦華廈頤昌老年公寓建成運營,全縣新增養老服務床位643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35張。
全縣城鄉居保、企業養老保、機關養老保、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基金征繳總計102946.11萬元,超出市下達年度目標任務總計達49666.11萬元。覆蓋人數和征繳基金均位居全市各縣市區第一。失業保險費率從1.5%調整至1%,待遇從960.50元/每月調高至1088元/每月。城鄉居保從每個月80元調高至85元。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落實社保卡發行工作,成功制卡70萬餘張,數據採集提交3萬餘張,農村戶口的社保卡發放基本實現全覆蓋。積極引導符合條件的創業主體廣泛參與各類扶持、資助活動的評選申報。全年新增創業擔保貸款2316萬元,創業帶動城鄉就業6359人。共受理舉報、投訴316件,全年共為962多名民工追討工資1133餘萬元,先後處理了20起拖欠農民工工資群體性事件。落實6151名殘疾人、五保戶政府代繳615100元;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4085人進行財政資助,其中建檔立卡未脫貧人70912人全額資助、對建檔立卡已脫貧戶73173人提供50%資助、對新增識別和新增返貧人員資助68.42萬元,總計代繳醫保2003.391萬元;全年累計發放養老待遇9.37億元,支付醫保基金8022.12萬元,支付工傷保險待遇4503.966萬元,發放失業保險待遇735.51萬元,做到了基金支付及時準確。
政治
職務 | 姓名 |
縣長 | 黃偉雄 |
常務副縣長 | 劉豪傑 |
副縣長 | 李鎮江 |
易贇 | |
潘如意 | |
歐陽曉耀 | |
姜偉南 | |
陳淼 | |
周虎光 | |
黃勁 | |
吳山 | |
黨組成員 | 徐岳湘 |
魏移宗 | |
柴曉陽 | |
縣長助理 | 朱錯良 |
參考資料: |
旅遊
平江旅遊資源“紅、綠、藍”三色俱全。曾發生過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等重大革命歷史事件,走出了63位共和國的將軍和70多位省部級領導幹部,是全國三大將軍縣之一。2004年12月,中宣部等十三部委將平江起義舊址列入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平江進入全國三十條紅色旅遊線路。境內群山疊翠,氣候宜人,幕阜山雄踞其北,連雲山峻拔於南,碧澄清澈的汨羅江,自東向西貫穿全境。先後被聯合國工發組織和國家環保總局評為綠色產業示範區和生態建設示範區,福壽山—汨羅江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幕阜山晉升為國家森林公園,石牛寨評為省級地質公園。平江還是塊文化厚土。“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汨羅江的源頭在平江。汨羅江是屈原、杜甫兩位世界文化名人的歸依處,被譽為中華文化的源頭。
幕阜山
幕阜山屬羅霄山脈,位於平江縣北部,在湘鄂贛三省交界地。全脈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座,主峰海拔1595.6米。幕阜山森林覆蓋率為94%,植物區系成份豐富,已查明樹木806種,隸屬96科,珍稀植物有32種,包括銀杏、金錢松、福建柏、胡桃、香果樹等。有中國長江以南最大面積的天然黃山松1100多公頃。動物區系成分豐富,珍稀動物種類多達52種,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雲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平胸龜、虎紋蛙、獼猴、穿山甲、豺、水獺、大靈貓等22種。
連雲山
連雲山屬羅霄山脈,因常年山上雲氣覆蓋而得名,又名純山。連雲山雄踞平江縣南境,全脈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座,主峰海拔1600.3米,是縣境的最高峰。連雲山植被良好,計有喬木50多個科,120個樹種,生長著樟檫、銀杏、水杉等珍貴樹種。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猴面鷹、畫眉等禽類30多種,豹、狐狸等獸類20多種。“連雲翠壁”為平江舊時八景之一。連雲山分為辜家洞、徐家洞、蘆頭洞,灶門洞,主要景點有月光岩、燕子岩、玉女潭、前鍋挽後鍋、魔面石窟、寒婆坳、十二層樓、一線瀑等。已開發的旅遊產品有連雲山峽谷漂流、竹海公園等。
福壽山
福壽山位於湖南省平江縣南部思村鄉,屬連雲山脈,總面積近10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高度1572.3米。年均氣溫12.0℃,極端最高溫30.5℃。福壽山森林覆蓋率達到96%,風景區集山秀、水美、林幽、石奇於一體,含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福壽文化在一起。
杜甫墓祠
杜甫墓祠位於平江縣安定鎮小田村,占地2552平方米,被國家文物局主編的《中國名勝詞典》認定為全國唯一杜甫歸葬墓,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千古名勝,詩聖遺阡”之稱。整個墓祠包括杜甫墓、杜文正公祠、杜公祠堂、浣花草堂和鐵瓶詩社等構成一組極具文物、史學、觀賞價值的古建築群。存有唐代蓮花石礎、刻字古磚等文物。
石牛寨
石牛寨位於平江縣東北部石牛寨鎮境內。歷來為軍事要地,因其西部一山頂有巨石形似黃牛而得名,是一片面積約十餘平方公里的丹霞山寨。石牛寨景點密集,分布著90多個景點,可概括為“一牛二龜三關險;四橋五寨六線天,七奇石八寺廟,四十八崖景無邊”。
汨水源
汨水源位於石牛寨西麓,沿岸是和諧的丹霞景觀和田園風光,主要景點有石牛、仙人岩、蓮花峽、兩指岩、蛟龍戲珠、象鼻石、低頭橋、天門岩、猴面岩、猛獅回頭、佛手岩、睡美人、鼓石、鈸石、官財石等,已開發竹筏漂流項目。
五福山
五福山位於湖南省平江縣大洲鄉境內。海拔395米,森林覆蓋面積98%,盛產青石、麻石、黃土。植物種類豐富。常見動物有野豬、劍豪、野兔、山雞、角鹿、雲豹、棋盤蛇等。水資源也相當豐富。
名優特產
平江火焙魚、平江白朮 、平江桂花蜜、平江醬乾、平江豆腐乳、平江毛毛魚
地方名人
平江縣在近代孕育了60多位晚清和民國時期的軍政要員和92位國民革命軍抗日將領。這裡更是中國革命的發祥地之一、中國工農紅軍的搖籃之一,曾發生過“三月撲城”、“平江起義”、“平江慘案”等重大革命事件。為了共和國的誕生,平江20多萬兒女壯烈犧牲,登記在冊的革命烈士2.1萬多人,占湖南烈士總數的五分之一;先後走出了64位共和國將軍和100多位省、部級幹部,是中國三大將軍縣之一。
以下為平江將軍名錄 (63)
【上將】
張震、蘇振華、傅秋濤、鍾期光、張海陽(5)
【中將】
賴毅、鍾赤兵、歐陽文、張令彬、邱創成、吳信泉、劉志堅、甘渭漢、方強、方正平(10)
【少將】
方正、方國安、方國南、孔峭帆、葉楚屏、呂展、李元、李基、李光輝、李桂林
李彬山、李梓斌、楊尚高、吳自立、何能彬、何輝、何維忠、餘光文、余非、張書祥
張平凱、張正光、張闖初、林勝國、羅湘濤、鄭貴卿、鍾偉、鍾明彪、秦化龍、徐德操
唐明、黃連秋、黃勝明、喻縵雲、謝忠良、福林、裴周玉、方南江、李柏濤、李作之
邱明、張小陽、張連陽、張寧陽、黃彬、喻集禧、王赤軍、張振乾、黃躍進(49)
姓名 | 生卒年 | 出生地 | 主要成就 |
李元度 | 1820-1887 | 爽口鄉沙塅村 | 貴州按察使、布政使,著述有《國朝先正事略》、等30多種1500多卷。 |
江渭清 | 十一屆中央委員 | ||
李六如 | 1887~1973 | 加義獻沖泊頭 | 解放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檢察院副檢察長、全國政協常委 |
鄒平 | 1931年夏,任紅三軍團四師代師長。 | ||
毛簡青 | 1891-1932 | 中共六大主席團成員,革命烈士 | |
胡榮 | 1906-1941 | 新四軍新編第三支隊政治委員,革命烈士 | |
平江不肖生 | 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著有《拳術見聞錄》等專著 | ||
張純清 | 1910- | 梓江東港 | |
孔荷寵 | 1896-1956 | 早年參加湘軍。1926年在平江參加農民運動,任農民自衛軍隊長 | |
吳溉之 | 1898-1968 | 平江《旬報》記者。1924年春任平江縣工會秘書 | |
李宗白 | 1925年11月領導平江著名的抵制英國煤油起岸的反帝愛國鬥爭 | ||
塗正坤 | 1927年9月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 | ||
向鈞 | 1906-1928 | 中共湖南省委農民部長,革命烈士 | |
鄒昔疇 | 1893-1931 | ||
邱訓民 | 1898-1934 | 紅軍獨立二師師長,革命烈士。被譽為“紅軍虎將。 | |
方維夏 | 教育家,革命烈士。1902年在長壽鎮創辦維夏中學任首任校長 |
湖南湖北
一湖之隔的湖南、湖北。來完善他們,分享知識! |
新中國的搖籃之十大紅軍縣調查
紅軍土地革命戰爭(即十年內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由中國工農革命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其他工農武裝於1928年5月25日後陸續改稱。曾組成第一、二、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粉碎國民黨軍多次“圍剿”。 |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
長沙市 | 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
株洲市 | 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
湘潭市 | 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
衡陽市 | 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
邵陽市 | 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
岳陽市 | 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
常德市 | 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
張家界市 | 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
益陽市 | 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
郴州市 | 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
永州市 | 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
懷化市 | 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
婁底市 | 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