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縣

溫縣

溫縣,隸屬於河南省焦作市,地處豫北平原西部,南濱黃河,北依太行。地理坐標為東經112°51′39″至113°13′20″,北緯34°52′至35°2′48″之間。溫縣轄7個鎮、3個鄉,總面積481.3平方千米,總人口421796人(2010年)。2013年,溫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10.6億元,增長11.3%。溫縣在夏時被稱溫國,明清隸屬懷慶府轄。溫縣誕生了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卜商、三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司馬懿、北宋著名畫家郭熙等歷史名人,是聞名中外的太極拳發源地,是溫、蘇、邢等姓氏起源地。溫縣處於鄭州、焦作、濟源、洛陽四市“一小時經濟圈”中心位置,南與隴海鐵路、北與焦枝鐵路毗鄰,境內有黃河公路大橋和焦溫高速公路,與連霍、焦晉、焦鄭等高速路相通,距新鄭國際機場僅1小時車程。

基本信息

歷史

地名由來

中華文化丹田 河洛匯流處 中華文化丹田 河洛匯流處

溫縣古稱“溫”,緣於境內有兩個溫泉。一個在今孟州市西北的治牆村(古時屬溫),夏涼冬溫,流入於溴水;一個在今溫縣城西南。《溫縣誌》載:相傳泉流常溫,士忻以德,民利灌溉。此溫泉已因黃河湮絕計數百年。

漢置溫縣,“溫”源於西周初期蘇岔生的封國名。一說因境內溫泉得名,周為溫邑。

歷史沿革

太極拳十三式群雕 太極拳十三式群雕

溫縣設縣,始於春秋時期。公元前650年,狄人滅溫,從西周初期建立的蘇國延續近400年後便從歷史上消逝了。周天子將溫地收回作為畿內之地,到了公元前635年,晉文公因帶兵幫助周襄王恢復王位,周襄王便將太行山

以南、黃河以北包括原、溫等在內的土地賜給了晉國,被稱為南陽。晉國得到溫地,便在這裡設邑,並委任了狐溱為第一任溫大夫。春秋戰國時期的邑,就是秦漢時期的縣。溫縣設縣的歷史至今已有2600多年。

漢初置縣,名溫縣;北齊天寶七年(公元556年)廢溫縣;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復置溫縣;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溫縣李城縣;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廢李城縣,恢復溫縣;1945年3月建立溫陟縣;1945年5月建立溫孟縣;1945年8月廢溫陟、溫孟兩縣,建立溫縣人民政府;1960年10月廢溫縣併入沁陽;1961年8月復置溫縣。

區位狀況

地理位置

溫縣地處豫北平原西部,南濱黃河,北依太行。地理坐標為東經112°51′39″至113°13′20″,北緯34°52′至35°2′48″之間。

區位特徵

溫縣堅持高起點規劃、大手筆建設,確立了“一城四區,四區聯動,協調發展”戰略,通過改造老城區、建設新城區、擴張產業集聚區、開發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遊區,形成了功能互補、產城互動的良性發展格局。溫縣交通網路四通八達,處於鄭州、焦作、濟源、洛陽四市“一小時經濟圈”中心位置,區位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

溫縣 溫縣

2010年,溫縣縣委、縣政府用戰略性的思維提出了“一城四區,四區聯動,協調發展”城市戰略,與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原經濟區發展戰略不謀而合,開啟了城市發展的新篇章。“一城四區”指溫縣縣城包括老城區、新城區、產業集聚區和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遊區。“四區聯動,協調發展”指通過路網、管網、電網、水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四區產業聯動、產城融合、互聯互通、協調發展。溫縣縣城規劃總面積99平方公里,其中,老城區15平方公里,新城區15平方公里,產業集聚區39平方公里(含濱河產業集聚區和谷黃路產業園區),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遊區30平方公里。通過全縣上下的不懈努力,溫縣新城區全面拉開建設序幕,老城區形象顯著提升,產業集聚區發展框架進一步拉大,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遊區建設如火如荼,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穩步推進,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黃河落日 黃河落日

溫縣地處豫北平原西部,南濱黃河,北依太行。地理坐標為東經112°51′39″至113°13′20″,北緯34°52′至35°2′48″之間。

地形地貌

溫縣境內地勢平坦,屬黃河、沁河沖積平原,歷史上由於黃河、沁河改道,形成了南灘北窪的地貌特徵。

氣候

黃河濕地 黃河濕地

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年平均氣溫14-15℃,年積溫4500℃以上,年日照2484小時,年降水量550-700毫米,無霜期210天。

水系

晨霧中的新蟒河 晨霧中的新蟒河

溫縣河流屬黃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黃河、沁河及排澇河系等13條河流,境內河道全長190公里,平均年總徑流量近500億立方米。

行政區劃

溫縣轄7個鎮、3個鄉:溫泉鎮、趙堡鎮、祥雲鎮、黃莊鎮、武德鎮、番田鎮、南張羌鎮;岳村鄉、招賢鄉、北冷鄉。

人口民族

颯爽英姿太極扇 颯爽英姿太極扇

2010年,溫縣總人口421796人,其中:溫泉鎮100941人、岳村鄉24373人、祥雲鎮48714人、招賢鄉19733人、番田鎮45532人、黃莊鎮51675人、北冷鄉20923人、武德鎮43199人、趙堡鎮41485人、南張羌鎮25221

人。全縣共有16個少數民族成份,少數民族民眾約270多人。其中回族居多,少數民族人數較少,居住分散。

經濟

綜述

溫縣產業集聚區位於中原經濟區“鄭洛三工業走廊”核心區,是河南省重點建設的180個產業集聚區之一,建成區面積8.7平方公里,入駐企業120餘家,現已形成了以農副產品加工、裝備製造、製革製鞋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格局,成為國內聞名的四大懷藥加工生產基地和裝備製造基地。

2013年,溫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10.6億元,增長11.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5.13億元,增長16.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9.1億元,增長2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4.4億元,增長1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29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374元,分別增長12%和12.3%。

2013年,溫縣全年新引進外來投資項目61個,總投資289.1億元,其中超億元項目39個,超10億元項目10個。成功引進了投資80億元的中原泛家居產業園、投資22.5億元的柏元新型材料、投資10.9億元的盛榮恆泰電力、投資10億元的祥曌精密薄板等一批超十億元項目。中科富蘭特、河財管道等71個重點項目如期建成投產。

第一產業

溫縣是黃河以北第一個畝產噸糧縣、小麥畝產千斤縣、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先後被評為“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高產鞏固區”、“河南省優質中筋小麥適宜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河南省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整建制推進示範縣”。

溫縣是懷山藥、懷地黃、懷菊花、懷牛膝“四大懷藥”的主產區和鐵棍山藥的產地,被列入“河南省十大中草藥種植基地”。鐵棍山藥和新鄭紅棗、信陽毛尖一同被列為河南省三大特色禮品。

2013年,全縣共有平安種業、溫農豐華等種業公司10餘家。全縣小麥種子基地達25萬畝,年外銷原種突破1億公斤,暢銷河南、河北、安徽、江蘇、陝西、湖北、山東、山西等黃淮海8個省區,年推廣面積達到1000萬畝以上;溫麥系列種子在黃淮海地區年推廣面積在3000萬畝左右。

溫縣“四大懷藥”常年種植面積10萬畝,2012年達到10.4萬畝,其中鐵棍山藥3.5萬畝。全縣擁有保和堂、偉康等36家懷藥生產加工企業、127家懷藥專業合作社,13個懷藥產品通過綠色食品認證,懷藥產品連鎖門店達400餘家。

第二產業

溫縣產業集聚區 溫縣產業集聚區

2009年,溫縣全年實施工業項目60個,完成投資18.7億元,增長60%。藝龍壓延膜、盛寶隆二期、久靈工具機一期等51個重點工業項目竣工投產,福漫軸管鍛件、利偉生物製藥、山橋鐵路器材、普瑞菲特計算機成像版等一

批超億元項目快速推進。

2009年,溫縣規模以上企業達160餘家,形成了裝備製造、農副產品加工、製革製鞋等產業。

2013年,溫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79.4億元,利稅58.3億元,分別增長11.9%和8.8%。

第三產業

2009年,陳家溝文化旅遊區在建和已簽約項目26個,總投資達162億元。溫縣總投資11.5億元的陳家溝太極養生旅遊基地和國際太極拳文化交流中心項目正式啟動。同時,鞋業市場、化肥儲備中心等三產項目建設步伐加快,農家店復蓋面和優秀率居全市首位。

交通運輸

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溫縣處於鄭州、焦作、洛陽三市“一小時經濟圈”之中心,距鄭州新鄭、洛陽邙山國際機場均僅1小時車程;省道獲軹線、溫邵線、大練線貫穿全境。截至2011年,溫縣已形成以高速公路為龍頭,幹線公路為骨架,農村公路為脈絡的現代交通公路網,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100餘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21公里。

社會事業

認真辦好惠民實事。紮實實施支農惠農、就業再就業等10個方面的41項惠民工程。30項惠民工程全面完成,一中新校區三期、環城水系改造等11項工程2013年任務已完成。各項事業健康發展。實施了5條重點道路和21公里縣道建設工程,境內公路密度居全省前列。投資1.3億元的土地整治項目一期工程全面完工。一中新校區二期工程建成投用,職教中心新校區三期和特殊教育學校一期工程基本完工,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深入實施公立醫院改革,完成了縣精神病院建設項目。積極開展舞台藝術送農民、廣場文化等活動,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大力發展民眾體育,榮獲全國全民健身先進縣。兌現計畫生育利益導向資金525萬元,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5‰以內。社保水平不斷提高。圓滿完成城鄉低保提標任務,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64%,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全復蓋。全縣城鎮新增就業8300人、再就業3788人、困難人員就業89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200人,城鎮失業登記率控制在3.5%以內。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堅持領導幹部大接訪大處訪活動,一批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持續加大安全生產領域“打非治違”和隱患排查整治力度,全年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加大食品質量安全整治力度,保障了人民民眾生命健康安全。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公眾安全指數繼續位居全省前列。

教育

新建的溫縣一中. 新建的溫縣一中.

截至2010年,溫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含幼稚園)199所,其中普高4所(含民辦1所、分校1所),職業學校1所,國中26所(含民辦4所),國小96所(含民辦4所),教學點25所,幼稚園43所(

含公辦園6所、民辦園37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民辦武校2所。

2007年,溫縣代表河南省順利通過國家“兩基”督導驗收,被省政府授予“‘兩基’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08年,獲得焦作市辦學水平督導評估第一名;2009年,被河南省教育廳評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效顯著單位”;2010年,獲得焦作市教育工作一等獎。

旅遊資源

黃河灘區生態林 黃河灘區生態林

這裡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溫縣是太極拳的發源地,歷經數百年的傳承,太極拳已由陳氏衍生出了楊、吳、孫、武、和等諸多流派,廣泛傳播於世界150多個國家。溫縣還有陳家溝、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慈勝寺以及古溫國遺址、司馬故里、子夏故居等眾多人文景觀。境內有黃河、沁河、濟河等大小13條河流,全長227公里;29萬畝黃河灘區楊樹成林、草肥水美、風景秀麗,是生態休閒遊的理想之地。

太極拳

太極拳是由明末清初陳家溝陳氏第九代陳王廷(1600—1680),依據祖傳拳術,博採眾家之長,匯集《易經》太極陰陽之理、中醫經絡學說和道家導引吐納、養生功法而創編。它薈萃了中華傳統武術、醫學、哲學、兵學、美學、運動學諸多優秀文化精華,融技擊、健身和養生功能於一體,以內外兼修、剛柔相濟為特點,因老少鹹宜、延年益壽而備受推崇。300餘年來,經過陳家溝陳氏族人和各地太極拳愛好者的傳承與發展,太極拳已發展成為陳、楊、吳、武、孫、和等諸多太極拳流派,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為傳播,習練者達3億之多,是21世紀人們最喜愛的健身運動項目之一。2006年,陳氏太極拳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資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溫縣被正式命名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中國太極拳發源地”和“中國太極拳文化研究基地”。

著名景點

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遊區

太極拳發源於溫縣陳家溝。陳家溝位於溫縣城東5公里的清風嶺上,因村中原有一座常陽古寺而古名常陽村。它南臨黃河,與古虎牢關、伏羲台、河洛文化遺址等隔河相望。明洪武年間,陳氏始祖陳卜遷至常陽村,後陳氏人丁興旺,家傳精湛武藝,加上該村特有的溝壑連綿地形,人們便呼其村為陳溝,現稱之為陳家溝。每年都有許多來自五湖四海的太極拳愛好者到陳家溝尋根問祖,拜師學藝,表達他們對太極宗師的敬仰和對太極聖地的心慕神往,從源頭上領悟太極文化的精奧。

太極拳 太極拳

為進一步傳承弘揚太極拳文化,溫縣人民政府聘請國內一流設計單位,對陳家溝文化旅遊區進行全面規劃,按照傳承、弘揚、養生、功夫、產業五大功能區設計,建設包括太極拳展示基地、教育培訓基地、休閒度假基地、文化產品基地、研究傳播基地在內的陳家溝世界太極拳文化中心,開展對太極拳群方位多層次的挖掘、整理、推廣。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遊區已經建成了太極拳祖祠、祖林等景點,建成了太極拳主題博物館,擁有一批太極拳武校。2009年,引進了總投資20億元的太極拳文化產業綜合開發項目,該項目主要包括:國際太極拳文化交流中心、北京阜外醫院河南分院、太極大學、太極拳養生基地等工程。2012年,引進了總投資20億元的陳家溝太極文化生態園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一個集旅遊、養生、影視拍攝、文物保護等具有中原特色的風情小鎮。

慈勝寺

慈勝寺(元代)位於溫縣城西番田鎮大吳村內,坐北面南,舊縣誌雲寫、畫、塑世稱三絕,俗稱“三絕廟”,始建於唐代初年,歷經金、元、明、清屢修。當時建築規模極為宏大,前後四進院落。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布其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梁所遺址

梁所遺址(新石器時代)位於溫縣溫泉鎮西梁所村西北崗地上,遺址東西長250米,南北寬300米,面積約7.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米。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其為文物保護單位。

王薛民居

王薛民居(清)位於溫縣楊壘鎮王薛村內王陶金家。始建於清乾隆三年(1738年),為清代朝義大夫家宅。

北平皋遺址

北平皋遺址(新石器時代、商、周)位於溫縣城東南10公里處的趙堡鎮北平皋村,村四周皆為古文化遺址。遺址內涵豐富,延續時間長,經過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漢代等歷史時期。

州城遺址

州城遺址(春秋)位於溫縣城東北12.5公里處的武德鎮西張計村。北依沁河,州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700米,東西寬約1400米,大部分城牆今已無存,僅東城牆還有部分殘垣,高約10米。

遇仙觀

遇仙觀(明至清)位於溫縣城北12公里武德鎮徐堡村北沁河堤下,座北向南,兩進院落,內外總面積三千平方米。

康定國公墓

康定國公墓(元)位於溫縣城西嶽村鄉五里遠村北紙廠院內。墓冢原高7米,面積278平方米,現已削平。墓前立有元代梁國公墓碑一通,巨碑尚存,俗稱關關碑。

司馬故里舊址

司馬故里舊址(漢、清)位於溫縣城西13公里的招賢、古城、安樂寨一帶,原為溫縣故城,這裡也是晉宣帝司馬懿的家鄉,故稱“司馬故里”。

溫城遺址

溫城遺址(夏至三國)位於溫縣城西16公里處的招賢鄉上苑村北地,故城平面呈方形,東西長400米,南北寬近400米,城內高處周邊地表2米,南城牆和北城牆依稀可見,夯層6~7厘米。

特色小吃

溫縣特色的羊肉夾饃(溫縣美食必殺技)、菜市街的水煎包、獅子夜市雞蛋撈麵、溫縣漿(綠豆漿)麵條、祥雲鎮燒餅(尤其是王老大燒餅老字號在本鎮非常出名)、招賢豆沫、趙堡豆腐、趙堡董家丸子、南張羌的肉盒、武德鎮肉夾饃、亢村醋、倉頭北冶滷肉、招賢和晁肇涼粉、大渠河鍋巴、招賢麻糖、德意芝麻片、黑旦酥餅、喜多來蛋糕等;清真食品:小車牛肉。

著名人物

溫縣是中華文化的丹田之地,在此誕生了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卜子夏,三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司馬懿,北宋著名畫家郭熙等歷史名人。是溫、蘇、邢等姓氏起源地。境內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慈勝寺,以及古溫國遺址、司馬故里、子夏故居、老子悟道處等眾多人文景觀。風靡世界的太極拳發源於溫縣陳家溝,歷經數百年的傳承,廣泛傳播於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卜商

(公元前507-?年)字子夏,春秋末晉國溫(今溫縣)人,為孔子門下七十二賢之一,“死生由命,富貴在天”天命論的創始人,在治學上提出“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等觀點。為孔子著作的傳世人,他的《詩序》被後人視為不朽之作。

司馬懿

(今溫縣東招賢村人)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司馬懿,出身士族。初為曹操主簿,多謀略,善權變。死後,其子師、昭相繼專權。後追為宣帝。

司馬師

司馬懿懿的長子。繼其父為魏大將軍,專國政。嘉平元年廢魏帝曹芳,立曹髦。次年病死,其北司馬昭繼為大將軍。後追為景帝。

司馬昭

司馬懿的次子,繼其兄司馬師為魏大將軍,專國政,並日謀代魏,魏帝曹髦曾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甘露五年,殺曹髦,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發兵滅蜀漢,自稱晉公,後為晉王。死後數月,其子炎代魏稱帝,追昭為文帝。

司馬炎

即晉武帝,晉朝的建立者,司馬昭之子。鹹熙二年繼昭為相國、晉王,不久代魏稱帝。鹹寧六年滅吳,統一全國。在位時,規定按官品高低占田,並準許依官品蔭庇親屬和占有佃客、衣食客,不納賦稅,加強了門閥制度。又大封宗室,種下其後皇室內訌的根源。生活荒淫。死後不久,全國就重新陷入分裂混戰的局面。

北宋著名畫家

郭熙

溫縣西郭作村人,其作品《早春圖》、《幽谷圖》、《窠石平遠圖》、《溪山秋霽圖》、《關山春雪圖》、《古木遙山圖》等,已成傳世珍品。

陳王廷

(1600-1680年)字奏庭,溫縣陳家溝人,陳氏太極拳創始人。他融諸家之長於一爐,創編了太極拳術,成為當今風靡世界的太極拳之源,被中外太極拳界尊為鼻祖。

陳發科

(1887-1957年)溫縣陳家溝人,著名太極拳大師。他混元內氣雄渾虛靈,纏絲內勁剛柔兼備,太極推手出神入化。1928年在北京立擂17天未逢敵手,名震京都,譽滿武林,人頌“太極一人”。自此陳氏太極拳的真正功夫和面貌方為外界所認識和稱道。他被國外武術界人士尊稱為“拳聖”。

李棠階

(清代)溫縣南保封村人,22歲中舉人,25歲中進士,次年任翰林院編修,後歷任大理寺卿、禮部侍郎、左都御史、戶部尚書、軍機大臣、工部尚書、禮部尚書等職。

王光遠

結構力學和工程設計理論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60年代提出建築物空間整體計算理論,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1981年開始創建工程軟設計理論,包括“工程大系統的全局性最佳化理論”、“工程結構的不確定性最佳化設計理論”、“結構的控制和維修理論”和“結構的模糊隨機分析理論”,獲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在工程大系統的全局性最佳化技術和結構的不確定性最佳化設計中取得重大突破,還提出了結構模糊隨機振動理論。共發表論文180多篇,專著9本。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王夢恕

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交大中國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主任。現任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河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河南省全省轄:17個地級市,50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88個縣
鄭州市中原區 | 金水區 | 二七區 | 管城回族區 | 上街區 | 惠濟區 | 鞏義市 | 新鄭市 | 新密市 | 登封市 | 滎陽市 | 中牟縣
開封市鼓樓區 | 龍亭區 | 順河回族區 | 禹王台區 | 金明區 | 開封縣 | 尉氏縣 | 蘭考縣 | 杞縣 | 通許縣
洛陽市西工區 | 老城區 | 澗西區 | 瀍河回族區 | 洛龍區 | 吉利區 | 偃師市 | 孟津縣 | 汝陽縣 | 伊川縣 | 洛寧縣 | 嵩縣 | 宜陽縣 | 新安縣 | 欒川縣
平頂山市新華區 | 衛東區 | 湛河區 | 石龍區 | 汝州市 | 舞鋼市 | 寶豐縣 | 葉縣 | 郟縣 | 魯山縣
安陽市北關區 | 文峰區 | 殷都區 | 龍安區 | 林州市 | 安陽縣 | 滑縣 | 內黃縣 | 湯陰縣
鶴壁市淇濱區 | 山城區 | 鶴山區 | 濬縣 | 淇縣
新鄉市衛濱區 | 紅旗區 | 鳳泉區 | 牧野區 | 衛輝市 | 輝縣市 | 新鄉縣 | 獲嘉縣 | 原陽縣 | 長垣縣 | 封丘縣 | 延津縣
焦作市解放區 | 中站區 | 馬村區 | 山陽區 | 沁陽市 | 孟州市 | 修武縣 | 溫縣 | 武陟縣 | 博愛縣
濮陽市華龍區 | 濮陽縣 | 南樂縣 | 台前縣 | 清豐縣 |  范縣
許昌市 魏都區 | 禹州市 | 長葛市 | 許昌縣 | 鄢陵縣 | 襄城縣
漯河市源匯區 | 郾城區 | 召陵區 | 臨潁縣 | 舞陽縣
三門峽市湖濱區 | 義馬市 | 靈寶市 |澠池縣 | 盧氏縣 | 陝縣
南陽市臥龍區 | 宛城區 | 鄧州市 | 桐柏縣 | 方城縣 | 淅川縣 | 鎮平縣 | 唐河縣 | 南召縣 | 內鄉縣 | 新野縣 | 社旗縣 | 西峽縣
商丘市梁園區 | 睢陽區 | 永城市 |寧陵縣 | 虞城縣 | 民權縣 | 夏邑縣 | 柘城縣 | 睢縣
信陽市溮河區 | 平橋區 | 潢川縣 | 淮濱縣 | 息縣 | 新縣 | 商城縣 | 固始縣 |羅山縣 | 光山縣
周口市川匯區 | 項城市 | 商水縣 | 淮陽縣 | 太康縣 | 鹿邑縣 | 西華縣 | 扶溝縣 | 沈丘縣 | 鄲城縣
駐馬店市驛城區 | 確山縣 | 新蔡縣 | 上蔡縣 | 西平縣 | 泌陽縣 | 平輿縣 | 汝南縣 | 遂平縣 | 正陽縣
省直轄濟源市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