氽

氽(tǔn),中國漢字,意思是漂浮,一般在用在方言裡。

基本信息

漢字信息

氽

讀音:tǔn,寫作:上“人”,下“水”;易與“氽”cuān<上“入”,下“水”>搞混。
注音:ㄊㄨㄣˇ
部首:水部外筆畫:2總筆畫:6
五筆86:TYIU
五筆98:WIU
倉頡:OE
筆順編號:342534
四角號碼:80902
Unicode:CJK統一漢字U+6C3D

釋義

基本字義
1、方言,漂浮:木頭在水上~。
詳細字義
〈動〉
1.、漂浮[float],如:木頭在水上氽
2、〈方〉:用油炸[deep-fry],如:油氽花生米
3、〈方〉:~~(甌語方言,讀tàngtang,意為泳者踏水),如:非在水裡氽氽。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氽·康熙筆畫:6 ·部外筆畫:2
《字彙》土懇切,吞上聲。水推物也。《字林撮要》人在水上為氽,人在水下為溺。

形近字:氽

氽(cuān,烹飪專用語),是沸水下料,水開即成的一種烹調方法。原料大多是小型的或加工成片、絲、條和製成丸子。一般是先將湯或水用旺火煮沸,再投料下鍋,只調味,不勾芡,水開即起鍋。
還有一種氽法,是先將原料用沸水鍋燙至八成熟後撈出,放於碗內,另將已調好味的滾沸的鮮湯倒入碗內,一燙即成。這種氽法一般也稱為湯爆或水爆。氽制的菜餚特點是:湯多而清鮮,質嫩而爽口。

拼音是qi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