楸

楸為落葉喬木,乾高葉大,木材質地緻密,耐濕,可造船,亦可做器具。楸,別名萩、金絲楸、梓桐。落葉喬木,乾高葉大,木材質地緻密,耐濕,可造船,亦可做器具:~局。~枰(棋盤。古代多用楸木做成)。1. 落葉喬木,乾高葉大,夏天開黃綠色細花,木材質地緻密,可做器具 [Chinese catalpa]。楸,梓也。——《說文》。

基本信息

詳細字義

〈名〉
1.落葉喬木,乾高葉大,夏天開黃綠色細花,木材質地緻密,可做器具[Chinesecatalpa]。
楸,梓也。——《說文
望長楸而太息兮。——《楚辭·哀郢
2.棋盤[chessboard]。如:楸局(楸木製的圍棋盤);楸玉局(蒼青色玉石制的圍棋盤);楸枰(棋盤)。
楸樹(Catalpabungei)屬紫葳科,梓樹屬。楸樹為高大落葉喬木,可營造用材林、楸農間作林、防護林及庭院觀賞、道路綠化等,是綜合利用價值很高的優質用材樹種。在我國博大的樹木園中,唯其“材”貌雙全,自古素有“木王”之美稱。壽長面廣、歷史悠久。

植物形態

根莖葉等

楸樹

特徵特性

楸別名萩、金絲楸、梓桐。紫葳科,梓樹屬。落葉喬木。高15~30米,樹幹端直。葉對生,三角狀卵形至寬卵狀橢圓形,長6~16厘米,寬6~12厘米,頂端
漸尖,基部截形至寬楔形,全緣,有時基部邊緣有1~4對尖齒或裂片,兩面無毛;柄長2~8厘米。夏季開花,總狀花序呈傘房狀,頂生,有花3~12朵;萼片
頂端有2尖裂;花冠白色,內有紫色斑點,長約4厘米。蒴果長25~50厘米,寬約5毫米;種子狹長橢圓形,長約1厘米,寬約2毫米,兩端生長毛。種子入
藥,可治熱毒及各種瘡疥。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

栽培要點

嫁接、分櫱、埋根繁殖。嫁接於冬季或2月份取健壯接穗假植,砧木用黃金樹或梓樹二年生實生苗,4月份砧木快發芽時進行腹接。分櫱是在秋季落葉後將櫱苗與母株
分離假植,翌春4月初分栽。埋根是於秋季從大樹下采1~2厘米粗的根砂藏,或春天采根,截成15~20厘米的段,4月初插埋。圖161楸花
土壤宜深厚、肥沃、帶砂質,河畔、山麓、平原沖積地均可栽培。較耐旱,萌櫱性強。入冬前,要在周圍挖穴施腐熟堆肥作越冬肥。

產地

產地楸樹原產我國,分布較廣,遍及暖溫帶及亞熱帶。北京、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江蘇、安徽、甘肅均有分布,栽培歷史久,至今已有二乾六百多年。在漢代人們不僅大面積栽培楸樹,且能從楸樹經營中得到豐厚收入。古時人們還有栽楸樹以作財產遺傳子孫後代的習慣。楸樹(5張)
目前全國許多地方還保留有百年生的大楸樹,不僅證明了楸樹壽命長,而且反映了楸樹在這些地方的古老歷史。安徽省臨泉縣有一株600年以上的古楸樹高25米、胸徑2.12米、材積20立方米左右,堪稱楸樹之王。山東青州市范公亭公園內的古楸樹,已有800年的壽命,樹高14米、胸徑2.8米。
楸樹是我國珍貴的用材樹種之一,其材質好、用途廣、經濟價值高,居百木之首。
楸樹環孔材,早材窄,晚材寬,年輪清晰;心材中含有浸填體。木材密度0.617克/平方米,相當於楠木、苦楝,高於核桃楸、黃菠欏的木材。
楸木屬闊葉樹高級材種;抗拉強中等,小於櫟類等硬材,大於楊、柳、榆類等軟材種;抗彎強度極大超過多數針闊葉樹種;抗衝擊韌性較高,列闊葉樹材之前茅。

用途

楸樹木材具有許多構造上的特點和工藝上的優良特性。其樹幹直、節少、材性好;木材紋理通直、花紋美觀、質地堅韌緻密、堅固耐用、絕緣性能好、耐水濕、耐腐、
不易蟲蛀;加工容易、切面光滑、釘著力中等、油漆和膠粘力佳。楸材用途廣泛,被國家列為重要材種,專門用來加工高檔商品和特種產品。主要用於槍托、模型、
船舶,還是人造板很好的貼面板和裝飾材;此外還用於車廂、樂器、工藝、文化體育用品等。
風姿挺拔、美化環境
楸樹高大的風姿,淡紅素雅的楸花,令人賞心悅目,自古以來楸樹就廣泛栽植於皇宮庭院,勝景名園之中,如北京的故宮、北海、頤和園、大覺寺等遊覽聖地和名寺古剎到處可見百年以上的古楸樹蒼勁挺拔的風姿。
楸樹用於綠化的類型如密毛灰楸、灰楸、三裂楸、光葉楸等,或樹形優美、花大色艷作園林觀賞;或葉被密毛、皮糙枝密,有利於隔音、減聲、防噪、滯塵,此類型分別在葉、花、枝、果、樹皮、冠形方面獨具風姿,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綠化效果。楸樹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抗性、能淨化空氣,是綠化城市改善環境的優良樹種。
醫用良藥、間作飼料
樹葉、樹皮、種子均為中草藥,有收斂止血,祛濕止痛之效。種子含有枸櫞酸和鹼鹽,是治療腎臟病、濕性腹膜炎、外腫性腳氣病的良藥。根、皮煮湯汁,外部塗洗治瘺瘡及一切腫毒。楸葉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嫩葉可食,花可炒菜或提煉芳香油。明代鮑山《野菜博錄》中記載:食法,採花炸熟,油鹽調食。或曬乾、炸食、炒食皆可。也可作飼料,宋代蘇拭《格致粗談》記述:桐梓二樹,花葉飼豬,立即肥大,且易養。

圖片

楸ㄑㄧㄡ讀音qiū。落葉喬木,乾高葉大,夏天開花,木材質地緻密,可造船,也可做器具。

分布特點

楸(莊子)楸樹(中國樹木分類學),木王(埤雅)
CatalpabungeiC.A.Mey.inBull.Acad.Sci.St.
Petersb.2:49.1837;A.DC.Prodr.9:226.1845;Bur.inNouv.Arch.
Mus.Hist.Nat.Paris,ser.3,6:197.1894;Rehd.Man.Cult.Tree
Shrubs792.1927;Chow,Fam.TreesHopei368.1934;TenginBot.Bull.
Acad.Sin.1:191,241.1947;陳嶸,中國樹木分類學1112.1937;J.Pacltin
Candollea13:254.1952中國高等植物圖鑑4:102,圖5618.1975.——C.syringifolia
BungeinMem.Div.Sav.Acad.Sci.St.Petersb.2:119.1835.
小喬木,高8-12米。葉三角狀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6-15厘米,寬達8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截形,闊楔形或心
形,有時基部具有1-2牙齒,葉面深綠色,葉背無毛;葉柄長2-8厘米。頂生傘房狀總狀花序,有花2-12朵。花萼蕾時圓球形,2唇開裂,頂端有;2尖
齒。花冠淡紅色,內面具有2黃色條紋及暗紫色斑點,長3-3.5厘米。蒴果線形,長25-45厘米,寬約6毫米。種子狹長橢圓形,長約1厘米,寬約2厘
米,兩端生長毛。花期5-6月,果期6-10月。
產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江蘇、浙江、湖南。在廣西、貴州、雲南栽培。模式標本采自北京。
木種性喜肥土,生長迅速,樹幹通直,木材堅硬,為良好的建築用材,可栽培作觀賞樹、行道樹,用根蘗繁殖。花可炒食,
葉可餵豬。莖皮、葉、種子入藥,“木白皮,氣味苦,小寒無毒,主治吐逆,奪三蟲及皮膚蟲,煎膏粘敷惡瘡疽瘺,癰腫疳痔;除膿血、生肌膚,長筋骨、消食,澀
腸下氣,治上氣咳嗽,口吻生瘡貼之,頗易取效,”(本草綱目);果實味苦性涼,清熱利尿,主治尿路結石、尿路感染、熱毒瘡廊,孕婦忌用。
本種花序無毛,葉背無毛,與灰揪不同(但與滇揪相同),此外與灰揪不同在於葉三角形,基部間或有1-2牙齒,花序少花,第2回枝多簡單,分布較北。

基本資料

氣味: 苦、小寒、無毒。

主治疾病

1、兼瘡。取楸枝煎水洗。
2、白癜風。用楸白皮五斤,加水五斗,煎成五升,去渣,再煎濃如膏,塗搽患處。一天三次。
3、上氣咳嗽,腹脹人瘦。用楸葉三斗,水斗,同煮開多次,去渣,再煎濃成膏,最後團成丸,納入肛門中。
4、一切毒腫(不問軟硬)。用楸葉一疊,敷腫上,包紮好。一天換三次。冬天則取乾葉鹽水浸軟用,或取根皮搗爛敷上。楸葉止痛、消腫、化膿血,勝於他藥。
5、頭癢生瘡。用楸葉搗汁塗搽。

拼音是qi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