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解釋
【酉集下】【酉字部】 酋; 康熙筆畫:9;
【韻會】【正韻】$慈秋切,音遒。【說文】繹酒也。從酉,水半見於上,酒久則水上見而糟少也。【周禮·天官·酒正二曰昔酒注】昔酒,今之酋久白酒。【疏】酋,亦遠久之義。 又【博雅】酋,熟也。【揚子·方言】自河以北,趙魏之閒,火熟曰爛,氣熟曰糦,久熟曰酋,谷熟曰酷,熟,其通語也。 又酒官之長。【禮·月令】仲冬之月,乃命大酋。【注】酒熟曰酋。大酋者,酒官之長。酋者,久遠之稱。久熟者善,故名酒官為大酋。 又【揚子·太䣥經】酋,西方也,夏也,物皆成象而就也。【注】酋,聚也。物已成就,可蓄聚也。 又【爾雅·釋詁

常用詞組
常用詞組
酋長
qiúzhǎng
⑴ [headman]∶原始社會(如氏族、部落或村落)的小首領或低級首領。
⑵ [malik]∶印度次大陸部分地區的首長或領袖(如在一個村莊)。
⑶ [kaid]∶北部非洲的部落首長或領袖。
⑷ [induna]∶非洲人部落尤其是祖魯人部落的首領或領袖。
酋豪
qiúháo
[lord;noble] 指貴族,統治集團。
酋豪猜貳。——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酋長國
qiúzhǎngguó
以部落首領為最高統治者的國家。封建關係占統治地位,有的還保留氏族制度的殘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