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黑粉病菌
學名:Thecaphora solani (Thirumalachar&O.Brien) Mordue
異名:Angiosorus solani Thirumalachar&O.Brien Thecaphora solani Barrus
英文名:Potato Smut
分類地位:擔子菌亞門(Basidiomycotina),冬胞菌綱(Teliomycetes),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黑粉菌科(Ustilaginaceae),楔孢黑粉菌屬(Thecaphora),馬鈴薯被楔孢黑粉菌。
分布:墨西哥、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
寄主:侵染馬鈴薯的一些種、包括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安第列斯馬鈴薯(S.andi-genum)S.stoloniferum。此外,在秘魯的幾種茄屬植物是Solanum ajanhuiri、 S.phureja、S.sten-otomum、S.curtilobum、S.chaucha、S.goniocalyx,此菌還侵染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主要特徵
馬鈴薯黑粉菌孢子淡黃色至亮紅褐色。孢子近圓形至有梭角形呈不規則的近圓形,直徑8~22(平均16.7)μm,幾個孢子結合組成孢子球,孢子間接觸面平而光滑,壁薄(0.5~1μm),外圍孢子的外側壁粗糙、有瘤狀物,壁厚2~2.5(14)μm(包括疣突),疣狀突起分界面光滑,疣突尖銳。病菌孢子腔內含有許多孢子球,孢子球近球形至卵形或不規則形,呈肉桂色至銹褐色或黑色。孢子球的顏色因成熟度的影響而變化,未成熟的孢子球顏色較淡,呈淺褐色,成熟後顏色變暗。孢子球由1~2~8個孢子組成,通常3~6個,偶爾更多。孢子間的結合呈中等硬度。孢子球表面有1層薄壁,孢子可以撥離開。孢子球體積 15~50×12~40(平均30.8×24.5)μm,孢子球體積越大,所含孢子數越多。馬鈴薯黑粉病菌能在薯塊和病土內越冬,因而病薯和土壤可作為初侵染源而遠地傳播。
由Barrus和Muller(1943)首先報導,海拔3000米的馬鈴薯地里發現此病,Barrus(1944)認為此病是馬鈴薯上的一個新的黑粉病,將病原菌定名為 Thecaphora solani Barrus.在Thecaphora的屬28種黑粉菌中,Barrus認為馬鈴薯黑粉病為害寄主植物是最嚴重者之一。
許多資料記載委內瑞拉的馬鈴薯黑粉菌是由秘魯傳來的,1928年在秘魯的安第斯山地區馬鈴薯田間早已發現此黑粉病,由於鑑定的錯誤沒有對此病原菌進行認真的研究,在秘魯馬鈴薯黑粉病最先發生在山地。後來傳播至平原谷地。1954年,在利馬沿海地區的黑馬克谷地灌溉田種植的馬鈴薯Peruanita,由於黑粉病的為害減產50%以上,1959年減產高達80%,現在該病廣泛分布在利馬北部以及從卡涅特至帕締維爾卡的沿海馬鈴薯種植區,由於病害擴展迅速,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在卡涅特谷地裁種馬鈴薯已成為一個難題,因此不得不停種Peruanita馬鈴薯。
生物學特性
馬薯黑粉菌的侵染通常發生在幼苗生長期。此時期植株體內分生組織十分活躍。病菌為害馬鈴薯的地下莖(通常在莖基部和根的交結處)、葡萄莖,最後侵染塊莖。種薯栽植後,植株的早期症狀是病菌集中在種薯的新芽,種薯隨即變成一個堅硬的組織小塊,病菌侵染可以發生在地下莖的任何部分,當病菌侵入寄主後,刺激細胞組織引起過度生長、膨大,形成腫瘤,病組織畸形,質地堅硬,腫瘤體積不斷增大,病菌最後侵染至塊莖,感染植株的塊莖可以部分或全部受害,有時當植株的部分或一個塊莖受害時,同一株的其餘塊莖還能正常生長。塊莖病組織里出現大量淺褐色至黑褐色斑點,此斑點是個洞穴,即為病菌孢子腔。孢子腔橢圓形,橄欖形或不規則,直徑約1~2mm,孢子腔里充滿著銹色至黑褐色的孢子球。當病害發展時,孢子球數量不斷增加。孢子腔由於寄主硬皮細胞的消失而增大,這種硬皮細胞在老病痕中不能消亡,後期感病塊莖變成為褐色的乾粉團。
馬鈴薯品種抗黑粉病的研究,Zachmann(1975)在秘魯一些馬鈴薯的不同品種對黑粉菌的抗病性試驗後。發現馬鈴薯的不同品種對黑粉菌的抗病性存在明顯差異。Marriva和Sipena表現抗病,Collota表現高度感病,試驗表明,馬鈴薯在不同地理區域種植後其抗病性可以發生變化,如Mariva在卡涅特地區表現抗病,而在其他地區種植則抗病性喪失,這表明馬鈴薯黑粉菌可能存在不同生理小種。在委內瑞拉,此病僅發生在當地馬鈴薯品種Morda和Rosada上。
傳播途徑
馬鈴薯黑粉病菌能在土壤和病薯塊記憶體活越冬,因而種薯和病土可作為初侵染來源而傳播為害。同時,可以由被侵染的種薯和附著在種薯表面的病土粒進行遠距離傳播。此種土傳病害,一旦傳入是無法根治的。
檢驗方法
感病薯塊外觀畸形,並且具有瘤狀突起和腫塊,質地堅硬,以此特徵可以進行直觀檢查。發現可疑病薯時,將塊莖組織剖開作斷面檢查,仔細觀察病薯果肉有無黑褐色病斑(孢子腔)。再將斑點中的病菌挑取製成玻片,在普通顯微鏡下觀察是否有黑粉菌孢子。此外,外觀正常的薯塊也不絕對安全,套用常規的洗滌檢驗,以檢查薯塊表面和芽眼裡的土壤是否帶菌。
有關檢疫規定 馬鈴薯黑粉病是中國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危險性病、蟲、雜草名錄》中規定的二類危險性病害,應嚴格限制從疫區引種。從疫區進口馬鈴薯須經檢疫審批,對經郵寄、旅客攜帶的入境馬鈴薯實行嚴格的檢疫檢查,必要時需隔離試種。
中國進境植物檢疫危險性病蟲草
時刻牢記外來入侵生物的危險性,知曉它們的習性,為減低危險做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