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交易網2008年9月26日訊息:記者從北京檢驗檢疫局獲悉,該局檢驗檢疫人員在對一批從旅客攜帶物中截獲的鷹嘴豆進行查驗時,在其中發現大量豆象成蟲,經實驗室進一步檢驗,鑑定為鷹嘴豆象。 鷹嘴豆象在“中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之列”,是重要的檢疫性有害生物,經權威部門確認,這是在北京口岸首次截獲並檢出此種進境植物檢疫有害生物。
基本信息
學名:Callosobruchus analis(Fabricius)B. obliquus Allibert,1847異名: Bruchus analis Fabricius,1781
B. jekelii Allibert,1847
B. glaber Allibert,1847
B.(Callosobruchus)glaber Allibert,Pie(1913)
B. cicer Rondani,1877
分類地位: 鞘翅目(Coleoptera)豆象科(Bruchidae)
英文名: Gamrah bean weevil
中文異名: 眉豆象
境外分布
亞洲的孟加拉國、日本、緬甸、 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賽普勒斯;歐洲部保加利亞、德國、前蘇聯、南歐;美洲的巴西、美國;非洲的肯尼業、蘇丹、衣索比亞、坦尚尼亞、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羅得西亞、南非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亞。
寄主範圍
危害特點
該蟲在田間和倉庫內均能繁殖為害,但以倉內為主。主要以幼蟲蛀害豆粒成大洞或空殼,大大降低豆的食用和商品價值。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為害尤其嚴重。在熱帶地區,對豇豆屬的Vigna unguiculata和綠豆危害最甚。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2.5~4mm。大小,暗褐色;額部具中縱脊,背灰白色毛;觸角黃褐色,弱鋸齒狀。複眼深凹,呈馬蹄形。前胸背板亞圓錐形,脂褐色,疏被黃褐色毛;近後緣中部有1對瘤突,上面著生白色毛。小盾片方形,著生白色毛。鞘翅淡褐色至暗褐色,每鞘翅的中部和端部各有1黑斑,兩黑斑在翅外緣相連;鞘翅長約與兩翅的總寬相等,行紋4和5在端部遠短於相鄰的其他行紋;肩腫突出;鞘翅表皮的褐色部分著生黃褐色毛,黑斑上光裸或少毛,在兩個黑斑之間有1卵圓形白毛斑,有時在該白毛斑之前的第3行間也著生白色毛。足黃褐色,後足色較暗;後足腿節腹向有縱脊2條,外緣脊上的端齒粗鈍,內緣脊上的端齒短而尖,或完全消失,沿內緣脊基部3/5處著生多數微齒。臀板黑色。雄蟲臀板與體軸近垂直;雌蟲臀板傾斜,具有1白色中縱毛帶。雄性外生殖器的陽基側突端部著生剛毛10餘根;內陽莖端都的骨化區呈矩形,端緣不凹入,囊區有2個橢圓形的骨化板。
卵:
橢圓形,扁平,緊貼於種子表面。長平均0.63mm,寬0.41mm。
幼蟲:
老熟幼蟲氏3.6~4lmm,寬1.9~2.0mm。足退化,身體彎曲呈"C"形,淡黃白色。頭圓形,兩側及後面骨化較強;有小眼1對;額區每側有剛毛3根,排成弧形,其感覺窩1對;唇基著生剛毛和感覺窩各1對;上唇半圓形,橫寬,基部骨化,前緣有多數細刺及4根長的亞緣剛毛,基部每側有 1根剛毛和 1個感覺窩;上內唇中部有2對短剛毛,稍彎曲,前緣有4根緣剛毛。觸角2節,僅端節骨化,末節剛毛長為末端感覺乳突長的2倍以上。後頦膜質與前頦的界限不明顯,著生2對前側剛毛;前頦具一圓形骨片,前端呈雙葉狀,在凹緣兩側各有1根短剛毛;唇舌有1對剛毛和1對感覺窩。前、中、後胸節的環紋數分別為3、2、3、足節。腹部1~8節上各有環紋2條,第9~10節上各有環紋1條。氣門環形。
傳播途徑
大多隨被害寄主的調運而傳播。
檢驗方法
過篩檢驗
用標準篩過篩檢查豆粒間有無隱藏成蟲。然後檢查豆表面有否帶卵粒,豆粒中有否成蟲羽化孔或老熟幼蟲做的半透明的“小窗”,篩下物中有無成蟲。
幼蟲鑽入豆粒內蛀食會使豆粒比重下降。可以通過不同鹽類及濃度,利用物理比重法將其區分開來。方法是將100g試樣倒入18.8%食鹽水或硝酸銨溶液中攪拌10~15s,靜止1~2min,撈出浮豆,剖檢被害數,計算被害率。
染色檢驗
白色的豆粒樣品可用酸性品紅染色法將蛀入孔染成紅色,被害豆粒種皮下呈現有柄羽化孔時,染色後可查出豆粒內老熟幼蟲和蛹。
X光檢驗
用X光透視檢驗豆粒內有無幼蟲、蛹或成蟲。
取過篩檢驗完的樣品500~1000g,分成每50g一組,放在淺盤內鋪成一薄層,按1g豆粒用激欖油或機油1~1.5ml的比例,將油料入豆粒內均勻浸潤,半小時後檢查。被油脂浸潤的豆粒變成琥珀色,幼蟲侵害處呈一小點,蟲孔口種皮呈現透明斑。再將有上述症狀的豆粒挑出,在雙筒鏡下剖檢鑑定其中幼蟲、蛹和成蟲。此法對白皮、黃皮、淡褐色皮的豆粒效果良好,對紅皮豆粒效果較差。
中國進境植物檢疫危險性病蟲草
時刻牢記外來入侵生物的危險性,知曉它們的習性,為減低危險做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