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Globodera pallida (Stone ,1973)Behrens,1975
異名 Heterodera pallida Stone,1973
英文名 Potato cyst nematode;White potato cyst nematode
分類地位 墊刃目Tylenchida,異皮線蟲科Heteroderidae , 球胞囊屬Globodera Skarbilovich,1959
分 布
由馬鈴薯金線蟲引起的馬鈴薯金線蟲病,是馬鈴薯作物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一般認為起源於南美的安第斯山地區,19世紀中後期傳入歐洲,1941年在美國發現,目前分布很廣,五大洲內40多個國家有記載。如非洲的阿爾及利亞, 埃及, 利比亞, 摩洛哥,獅子山,南非, 突尼西亞;亞洲的印度, 日本,巴基斯坦, 菲律賓, 斯里蘭卡;中美和加勒比海的哥斯大黎加,巴拿馬;歐洲除土耳其之外的所有國家;中東的黎巴嫩;北美的加拿大 (BC, NFLD),美國(NY)和墨西哥;南美的阿根廷,玻利維亞,比利時(Reported by EPPO refuted by Brazil),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委內瑞拉;大洋州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等。我國迄今未見正式報導有發生,但1979年11月,廣東動植物檢疫局從荷蘭進口的馬鈴薯種薯中發現了馬鈴薯金線蟲(李怡珍,1985),因此應該警惕病害的傳入和發生。
寄主植物
馬鈴薯胞囊線蟲對茄屬的90種植物致病。馬鈴薯是其重要的農作物寄主,其它農作物寄主有茄子和番茄。此外還有菸草、野生馬鈴薯、曼陀羅、丁茄和假菸葉樹等。
危害情況
當馬鈴薯胞囊線蟲群體密度低時,危害很小,但當年都重複栽種馬鈴薯,線蟲數量可以多達限制生產的水平,在極端的情況下,新生馬鈴薯少於播種的種薯。田間嚴重受侵染的馬鈴薯的症狀與形成胞囊的線蟲危害症狀相似,最初在小塊引起生長不良,再擴大範圍,增加不良的生長點。對根的典型傷害是植株的萎蔫與矮化。受侵染的番茄的症狀與馬鈴薯症狀相似,只是根部有輕微的膨脹,像根結線蟲危害而造成的根結一樣。
馬鈴薯苗期受害後,一般減產25%-50%,如果不進行防治,會造成100%的損失,英國曾因該病流行而造成改種其他作物,以後採用一系列措施進行防治,造成的產量損失降低到9%。Brown(1961)報導,馬鈴薯種植前,如果每克土壤中含有20粒卵,1公頃減產2.5噸,產量損失可見一般。馬鈴薯苗直接受害部位是根系。地上首先表現出水分和無機營養缺乏症。病害初期葉片淡黃,基桿纖細,進而基部葉片縮卷、凋萎,中午特別明顯,受害重的植株矮小,生長緩慢,甚至完全停止發育。根系短而弱,支根增加,病根褐色。在馬鈴薯開花時期,仔細觀察根部,可見到有梨形、白色未成熟的雌蟲。雌蟲成熟後逐步變成深褐色,拔起植株時,多數已離開根系落入土壤中。田間病株分布不均勻,有發病中心團,隨著連續種植馬鈴薯和進行農事操作,使病團年年擴大,最後全田發病,並從一塊田傳到另一塊田。
形態特徵
1.測量值
雌蟲:口針長=26.0±1.6μm;背食道腺開口距口針基部=6.0±1.1μm;唇區至排泄孔=143.9±21.9μm;陰門裂長=11.1±1.6μm;肛門至陰門盆距離=43.2±8.8μm;肛陰間軸線上的角質層脊數=8-12條。
胞囊:長(不包括頸)=510±69μm;寬=451±76μm;頸長=111±26μm。
雄蟲:L=1197±100μm;口針長=25.8±0.9μm;背食道腺開口至口針基部距離=5.3±0.9μm;交合刺長=35.5±2.8μm;引帶長=10.3±1.5μm。
二齡幼蟲:L(除頸長)=482±1.8μm;體寬=23.4±0.6μm;尾透明部長=26.6±3.4μm;口針基部球到背食道腺口=2.9±0.9μm;尾長=52.6±4.1μm.。
2.形態描述
雌蟲:成熟雌蟲呈白色,死後變為褐色、有光澤,有些種群在變成褐色之前要經過3-4周的米黃色階段。蟲體近球形,有一個突出的頸和頭部;末端鈍圓、無陰門錐,角質層有網狀花紋;頭架骨化弱,口針強壯,針錐部長占口針長的1/2,基部球向後傾斜,口腔內襯形成一個口針導管從頭架延伸到約口針長的75%處。中食道球發達,中食道球瓣大、呈新月形;食道腺葉寬,位置不定,有3個核。排泄孔大,位於頸基部。雙生殖腺,陰門橫裂、位於略凹陷的陰門盆內,陰門兩邊為小瘤狀突起形成的新月形區,肛門和陰門盆之間角質層上約有12條隆起的脊,其中有些交接成網狀。
胞囊:褐色,有光澤,近球形,有突出的頸;角質層花紋比雌蟲更清晰,角質層下無亞結晶層;陰門區有1個環形膜孔,無陰門橋、陰門下橋及其他內生殖器殘留物,無泡囊,但有類似泡囊狀物存在。
雄蟲:蟲體蠕蟲形,熱殺死後彎成"C"形或"S"形;角質層環紋清楚,側區有4條刻線;頭部圓、縊縮、有6-7個環紋,頭骨架高度硬化;口針發達,針錐部約占口針長的45%,基部球向後傾斜,口針導管延伸到約口針長的70%處;中食道球橢圓形、有顯著的瓣,食道腺從腹面覆蓋腸,末端接近排泄孔;單精巢,泄殖腔小,泄殖腔唇隆起,交合刺發達、弓狀、末端尖,引帶小。
二齡幼蟲:蠕蟲形;角質層環紋清楚,側區有4條側線、蟲體兩端側線為3條;頭部圓、略縊縮,頭環4-6個;口針發達,針錐部約為口針長的50%,基部球前面向前突出;排泄孔在體長的20%處;尾呈圓錐形、末端細圓到尖,尾後部的透明區長約為尾長的1/2。
馬鈴薯金線蟲和白線蟲重要的形態區別
1.雌蟲在變成褐色胞囊以前的一段時間內白線蟲雌蟲色澤由白色變成淡黃色,最後變成褐色孢囊;而金線蟲是由白色變為金黃色,最後變為褐色。
2.金線蟲的肛陰距比白線蟲長。金線蟲較遠,為60μm,白線蟲較近,為44μm。
3.雌蟲角質膜花紋:金線蟲為鋸齒狀花紋;白線蟲為網狀花紋。
4.孢囊的肛陰距之間角質膜表皮脊紋數不同:金線蟲為16-20條;白線蟲為8-12條。
5.Graned比率不同:金線蟲為3.6±0.8;白線蟲為2.1—2.5±0.8。
6.二齡幼蟲口針基部球形狀不同。金線蟲唇區有縊縮,白線蟲唇區縊縮不明顯。
7.雄蟲口針基部球至背食道腺開口距離不同,金線蟲小於白線蟲。
8.兩種線蟲不能交配,繁殖後代。
生物學
同馬鈴薯金線蟲。其生活史與金線蟲的最大區別便是白色胞囊線蟲生長發育最適宜的溫度是10℃-18℃,20℃的溫度對它們發育的影響沒有明顯差別。
傳播途徑
同馬鈴薯金線蟲。
檢疫與防治
同馬鈴薯金線蟲。
圖片
1.馬鈴薯白線蟲的成熟雌蟲(H)和胞囊(Q)(From:www.pest.alert.org/photoDetail.cfm?Record.ID=35)
2.馬鈴薯白線蟲胞囊1(From:www.pest.alert.org/photoDetail.cfm?Record.ID=35)
3.馬鈴薯白線蟲胞囊2(From:www.pest.alert.org/photoDetail.cfm?Record.ID=35)
相關詞條
香蕉穿孔線蟲 、咖啡根腐線蟲、盧斯根腐線蟲、松材線蟲、甜菜胞囊線蟲
主要參考文獻
[1]、馮志新,2001,植物線蟲學.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2]、王明祖, 1998,中國植物線蟲研究. 武漢:湖北科技出版社.
[3]、中華人民共和國動植物檢疫總所,1993, 北京. 植物檢疫線蟲鑑定.
[4]、李友蓮, 1999 ,植物檢疫學(中冊)病害部分. 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5]、Nickle,W.R.,1984,Plant and Insect Nematodes. Marcel Dekker Inc. Press,New York,USA.
[6]、Nickle,W.R.,1991,Manual of Agricultural Nematology. Marcel Dekker Inc. Press,New York,USA
[7]、Eisenback et Triantaphyllou Baldwin et Mundo-Ocampo Meloidogyne Cyst nematode 1991.
[8]、Sharma,S.B.,1998,The Cyst Nematode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etherlands.
中國進境植物檢疫危險性病蟲草
時刻牢記外來入侵生物的危險性,知曉它們的習性,為減低危險做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