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營鄉

馬營鄉

馬營鄉位於甘肅省文縣西北,中路河下游。東連堡子壩鄉,南連石雞壩鄉,西接四川省南坪縣,北靠中寨鄉。東西長16公里,南北寬11公里,面積161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4.38%。鄉政府駐地馬營村,距縣城40公里,海拔1440米。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馬營鄉位於赤城縣西北部,距縣城30.5公里,東與雲州鄉接壤,南與鎮寧堡、雲州兩鄉毗鄰,西與崇禮交界,北靠壩上沽源。全鄉總控制面積316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84個自然村,3570戶,12050口人。

全鄉轄10個行政村(馬營、武上、武下、古家溝、梨樹壩、陰平寨、種樹坪、大佛、徐家山、張家溝),33個合作

馬營鄉馬營鄉
社,21個自然村,1528戶,6973人(內有草山藏族358人)。耕地面積10322畝,其中水田250畝,水澆地6296畝,旱地3786畝,梯田8184畝,花椒核桃等經濟林2018畝,紋黨2859畝,農民人均耕地1.48畝。2001年,全鄉經濟總收入966萬元,其中多種經營收入401萬元,糧食總產238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342公斤,人均純收入1050元。

馬營鄉,因境內有一石馬岩,上有清晰可辯的“石馬跡”,後屯過兵營,而定名馬營。境內地勢呈西高東低,岩石裸露、灌木稀少的荒山荒坡約占40%,高山草坡占20%,雜灌木叢占20%。氣候溫和,四季分明,中路河穿境而過,水源充裕,河谷地區有水澆地,大部分耕地在高半山。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洋芋和少量水稻。經濟作物主要有紋黨、大黃、黃芪等中藥材和蘋果、花椒、。鄉境內香獐較多,雄獐臍部生的麝香,是名貴香料和藥材。

鄉境周圍群山環繞,三條河川縱貫南北,高山起伏,溝壑縱橫。全鄉擁有耕地61340畝,絕大部分為坡梁地。境內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夏季涼爽,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為3.8℃,年平均降水443mm,無霜期86-125天。

鄉境內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現有鄉級柏油路1條,42公里;村級道路12條,95公里。全鄉公路縱橫交錯,村村通班車。境內開通了移動、聯通手機通訊,村村實現了通程控電話。鄉所在地商業、餐飲服務業等攤點30多家,有線電視能收視30多套節目,其它各村有線電視平均能收視4套以上節目。全鄉全部進行了農網改造,能夠滿足民眾生活和生產的用電需求。

境內有石門溝,坐落在張家溝村,雖沒有九寨溝顯赫的名聲,但卻以其獨特的風采令世人驚嘆叫絕,堪稱天下奇觀。溝深數百米,兩邊峰巒刀劈斧削,宛若天公推開一扇石門,高千仞,最窄處不盈丈,抬眼望一線天。山頂松柏擎天,山腰青藤倒掛,懸泉瀑布飛流直下,匯入溪水,奔涌而出。四季景色各異,美不勝收,凡來此游者,為藏而不露的山野美景競折腰,無不心曠神怡。

資源情況

馬營鄉自然資源較為豐富,其中林、牧、礦為三大優勢資源,便於開發和綜合利用。

馬營鄉馬營鄉

土地資源:全鄉總面積47萬畝,其中耕地61340畝,占總面積的13%,宜林荒山面積200000畝,占總面積的41%。

林業資源:全鄉實有林地面積16.1萬畝,其中用材林5萬畝,防護林0.12萬畝,水保經濟林(山杏)10萬畝,灌木林0.98萬畝,森林覆蓋率為34%,主要樹種有楊樹榆樹松樹樺樹山杏樹等。灌木樹種有榛子、沙棘、荊條等。全鄉山杏資源較豐富,總面積達到10萬畝,年產苦杏仁12萬公斤。野生藥材遍布全鄉,主要有柴胡、黃芩、赤芍、防風等,年產60萬公斤。

牧業資源:現有草場22萬畝,大牲畜存欄5100頭,其中牛2078頭;羊存欄19500隻;豬存欄3468口,雞存欄8900隻。年產肉類652噸,其中牛肉150噸,羊肉250噸,豬肉240噸,禽肉12噸,羊毛92噸,羊絨8噸。

礦產資源:境內探明的礦藏主要有磁鐵石墨石英等。現本鄉境內已開發建設了1處銀礦選廠、1處磁鐵礦選廠和1處石英礦開採區。

野生動植物資源:常見動物有獾子野兔野雞、石雞、半翅、田鼠、蛇等。其中野兔、半翅資源量21000隻。野生植物有蕨菜、黃花、蘑菇等,其中蘑菇年產量為12400公斤。

勞力資源:全鄉共有農村勞動力678人,其中剩餘勞動力達2910人,現已輸出1940人,尚有970人滯留在農村。

農產品:全鄉農產品種類繁多,糧食作物品種主要有穀子玉米莜麥薯類大豆雜豆等,全鄉糧食年總產490萬公斤。經濟作物主要有胡麻、菜籽、蔬菜等。全鄉油料年總產89萬公斤。

名勝古蹟:鄉境內有明代古長城遺址數段長20多公里。還有馬營村古廟遺蹟。在明代馬營古城就有許多古廟宇建築,是明將楊洪鎮守時建造的,素有“廟都”之稱謂。

發展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以後,湧現出各類專業村、專業戶和個體工商戶。尤以紋黨發展較快,全鄉1500多戶幾乎家家種有

馬營鄉馬營鄉
紋黨,徐家山等村最為著名,湧現出11個紋黨專業村,成為全縣紋黨主要產區鄉之一,年產量達14萬多公斤,最高年產值600多萬元,湧現出60多戶紋黨販運戶,跑廣州、深圳、成都等地販運紋黨。梨樹壩村大力發展運輸業和販運紋黨,在中路河一帶頗有聲譽。

全鄉大力開展科技興農,推廣地摸玉米、洋芋等糧食作物,推廣雜交水稻寬窄行栽培。興修農田水利,改善了梨樹壩、馬營水渠,使千畝良田得到灌溉。全鄉實現了村村通電,個村建起了廣播電視村村通,7個行政村開通了程控電話。建成橫跨中路河的大佛溝公路橋,修通了徐家山等村公路,擴建了鄉中心衛生院,建成馬營國小義教工程教學大樓。

馬營鄉上一屆黨委和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鄉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中都取得很的成績。一是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逐年增加。澆築了馬營東風水渠、梨樹壩煙筒溝集水節灌、陰平村亂水灣渠總計5500米,保證了有效灌溉面積3200畝。二是退耕還林試點工作順利,全鄉退耕還林350畝,荒山造林1500畝,並兌現了糧款。三是計畫生育工作步入了正規化、科學化的管理軌道。四是全面完成了農業各項稅收任務。五是加大了教育投入,恢復馬營國小附設國中,建起教學大樓,添置課桌凳300套。六是認真做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廣泛宣傳法律知識,三年來調解民事糾紛100多起。七是狠抓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為民眾辦實事。1、建成大佛大橋,解決了大佛溝、張家溝、徐家山等3個行政村2000多人過河難的問題。2、修通了從大佛溝到張家溝長10公里的鄉村公路,方便了當地民眾的生產生活。

經濟概況

2004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480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810萬元,工業總產值1900萬元,財政收入25.7萬元,農

馬營鄉馬營鄉
民人均純收入925元。

以發展生態農業為經濟主線,大力實施農業工程項目,截止目前,全鄉先後實施21世紀首水資源水土保持治理工程69.9平方公里;實施防風治沙工程4平方公里;開展退耕還林工程35000畝;開展塞北造林工程25000畝,較好地改善了全鄉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條件。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完成了全長42公里的鄉主幹線道路鋪油工作,實施了“村村通”工程,新修“村村通”公路95公里,開通了全鄉23個行政村程控電話

在工業項目建設上,新建羊坊郭家夭磁鐵礦選廠和柳家夭石英開採2個項目。農業主導產業得到了持續發展。全鄉糧食總產490萬公斤,油料總產89萬公斤,大牲畜存欄5100隻,羊存欄19500隻。

教育事業不斷進步,努力實施全鄉集中辦學教育。在建起馬營中心國小教學樓的基礎上,近兩年又新建馬營中心國小校舍64間,擴大了辦學規模,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招商項目

1、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包括畜產品和杏仁等加工項目。全鄉每年出售大牲畜2500多頭,羊10000多隻,豬6000多口。加上周邊縣鄉又都是畜牧產地,畜產品資源較多,需建肉聯廠和皮毛加工廠項目。同時,全鄉每年產山杏核80萬公斤,需建杏仁加工企業。主要招商形式,以獨資、聯營形式為主。

2、礦產開發項目。包括磁鐵礦、石英礦等開發項目。現有羊坊東山和孤山兩處磁鐵礦以及海家夭一處石墨礦需要招商引資開發。

發展規劃

一是繼續改善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發展生態農業,實施林水工程項目。二是努力發展特色產業和區域化經濟,以發展畜牧業和山杏等林產品為主,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三是加快農村農田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四是發展鄉村集體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以礦業開發為重點,帶動經濟發展。五是大力發展社會公益事業。特別是搞好教育、通訊、醫療衛生廣播電視等社會事業。

廟宇

馬營鄉的古廟之多,構築之精美,也令人嘆為觀止,堪稱塞外“廟都”。城中廟宇的布局主要分三部分:城北有

馬營鄉馬營鄉
龍王廟、火神廟老爺廟馬神廟姑姑廟狐神廟水母廟;西山及西山腳下有老龍王廟、泰山廟、觀音廟、千佛廟、十王廟、大寺城隍廟、眼光寺;在城南、城東、城中還建有小龍王廟、真武廟、藥王廟、菩薩廟、東嶽廟、財神廟、大小五道廟、山神廟等。

說到馬營的眾多廟宇,還有一段流傳至今的民間故事:明朝戍守馬營的楊洪屢建戰功,引起朝中一嫉賢妒能奸臣的不滿。他伺機假傳聖旨,說英宗皇帝要巡幸馬營,命楊洪速建行宮。楊洪領旨後不敢怠慢,晝夜施工修築宮殿、樓台。快竣工時,奸臣於金殿奏本,誣告楊洪蓄意謀反。英宗皇帝信以為真即派人查問此事。訊息傳到馬營,急壞了正在督工建造的楊洪。情急之下有人獻計,速將宮殿略加改造為寺廟,並用蕎面捏造神像即刻彩繪。楊洪採納此言,這才免遭劫難。欽差走後,廟內看守鬆懈,城中獵狗聞到蕎面香味,紛紛跑來啃食,由此留下了這樣一句歇後語“馬營的佛爺——狗吃了”。有趣的是,“北觀”的建築宏偉壯觀、別具一格,據說其建築格局與故宮相仿,這似乎驗證了民間的傳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