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古代
在問安鎮關廟山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和境內出土的文物證明,早在6000年前,枝江地域上已有原始的農業、牧業生產,並形成了原始的社會部落。周稱丹陽,屬 楚國領地。
春秋前期乃楚都所在地,後為羅國(國君姓熊)。戰國時仍名丹陽。
秦,因長江至此分枝而得名枝江,屬南郡。
漢置縣,縣治沮中,枝江縣為南郡十八縣之一。
三國時,吳析枝江為兩縣,在枝江境內北部置旌陽縣,旌陽、枝江兩縣皆屬吳南郡九縣之中。
南北朝時,宋文帝元嘉十八年省旌陽縣併入枝江,枝江屬南郡七縣;陳,省枝江,置羅郡,枝江屬羅郡。隋,復置枝江縣,屬南郡。
唐肅宗上元元年析江陵置長寧縣,二年將枝江併入長寧,唐代宗大曆六年省長寧復置枝江,屬山南東道江陵府江陵郡。
五代十國,高季興父子踞江陵,稱南平國,枝江屬之。
宋朝,枝江屬荊湖北路江陵府江陵郡,宋神宗熙寧六年省枝江併入松滋縣,宋哲宗元年復置枝江縣。
元朝,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中興路。
明朝屬湖廣布政使司荊州府,明太祖洪武十年五月,枝江併入松滋,十三年五月復置枝江縣。
清朝,枝江屬湖北省荊州府。
民國
中華民國元年枝江直屬湖北省;二年實行省、道、縣三級制,枝江屬 荊南道;
十年分荊南道為荊宜、施鶴兩道,枝江屬荊南道;
十六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枝江屬湖北省;
二十一年湖北省劃為十一個行政督察區,枝江屬第七行政督察區;
二十五年,省改十一個行政督察區為八個行政督察區,枝江屬第四行政督察區。
新中國
1949年7月11日枝江解放,屬 湖北省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1951年,湖北省宜昌行政專員公署改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地區專員公署,枝江屬之。
1955年2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省枝江併入宜都縣。
1962年10月20日,國務院第117次議決定恢復枝江縣,屬湖北省宜昌地區專員公署。
1978年8月,設立宜昌地區行政公署,枝江屬之。
1992年3月,宜昌地區行政公署與宜昌市合併為 宜昌市,改“地管縣”為“市管縣”,枝江屬宜昌市。
1995年3月21日,國務院(國函[1995]5號)批覆設立宜昌市猇亭區,以枝江縣猇亭鎮為其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桐嶺。
1996年7月30日國務院批准撤消枝江縣設立枝江市,所轄行政區域不變。
行政區劃
2005年底,轄1個街道、8個鎮,16個社區居委會、198個村委會。馬家店街道辦事處和七星台、問安、董市、安福寺、百里洲、顧家店、仙女、白洋8鎮。
馬家店街道辦事處駐馬家店,人口110612人,面積56平方千米。轄5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
七星台鎮政府駐七星台,人口50489人,面積129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
問安鎮政府駐問安寺,人口46376人,面積162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3個村委會。
董市鎮政府駐董市,人口54012人,面積137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24個村委會。
安福寺鎮政府駐安福寺,人口51533人,面積223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25個村委會。
白洋鎮政府駐白洋,人口38271人,面積135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
百里洲鎮政府駐劉巷,人口91178人,面積21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41個村委會。
顧家店鎮政府駐顧家店,人口31110人,面積8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
仙女鎮政府駐老周場,人口34527人,面積171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0個村委會。
自然地理
枝江市經緯度為北緯N30°25′42.54″ ,東經E111°45′17.09″,海拔47.07米。枝江總面積1310.4 平方公里,西北部丘陵、崗地占總面積的58.8%,東南部平原占41.2%。枝江交通極為便利,萬里長江貫東而去,焦柳鐵路穿市南下,宜黃高速公路和318國道並行東西,三峽機場距市中心30公里,構成了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4]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多丘陵,間有山沖畈地,東南屬平原,湖泊港渠密布。西北部安福寺鎮鄒家沖村最高點海拔207米,東南部七星台鎮楊林湖村最低點海拔35米,高差達172米。河流有長江、沮漳河、瑪瑙河。年均降水量1041.8毫米,平均氣溫16.5℃。
自然資源
枝江資源豐富。境內土壤肥沃,氣候宜人。農業資源豐富,是國家和湖北省確定的優質糧、棉、油和水果、水產生產基地市域內江河縱橫,庫湖密布,水資源十分豐富,距三峽、葛洲壩、隔河岩、高壩洲、水布埡5大水電站均在70公里以內,擁有220千伏及其他變電站15座,是“三峽電力外送走廊”。中石化、中石油兩條天然氣西氣東輸管道均在枝江設有供氣站,年供氣量在1600萬立方米以上。山西晉煤集團宏聖公司在姚家港化工園建設的煤炭加工物流中心,建成後年可選洗配煤1000萬噸。人口
截止到2012年底枝江市總人口為49.29萬人,其中男性人口24.66萬人,女性人口24.63萬人,男女性別比為50.03:49.97。枝江市人口出生率為8.5‰,死亡率為7.0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6‰。經濟
枝江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連續9年被評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是湖北省十強縣市、中部百強縣市。2012年,枝江市實現生產總值292.8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477.7億元,財政總收入21.1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7.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6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496元。綜合
枝江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465元,比上年增長13.9%;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0496元,增長13.9%。枝江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為11048元。其中食品消費支出4364元,增長0.3%,文教娛樂消費支出719元;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36.12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7679元,增長21.9%;其中食品消費支出2942元,增長19.5%;文教娛樂消費支出為126元,增長28.6%;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8.3%;人均住房建築面積 45.1平方米。2012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92.7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9%。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1.04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70.90億元,增長15.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0.83億元,增長16.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59188元;枝江市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0.8:58.4:20.8;第二產業中,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165.41億元,比上年增加42.79億元,可比增長34.9%。
農業
全年實現現價農業總產值101.13億元,比上年增長30.7%。其中,種植業產值51.75億元,增長32.2%;林業產值0.48億元,同比增長20.8%;畜牧業產值達到33.24億元,比上年增長33.4%;漁業產值13.33億元,增長17.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32億元,增長54.8%。枝江市糧食播種面積達到81.05萬畝,比上年略減;總產量達到33.15萬噸,比上年增長3%。枝江市棉花播種面積
達到23.23萬畝,比2011年增加0.22萬畝,增長1%,皮棉總產量達到2.51萬噸,增長8.1%;油料作物為33.31萬畝,比上年略減,油料總產量為5.47萬噸,比上年增長1.5%;蔬菜種植面積20.06萬畝,總產量達到44.79萬噸,增長19.9%;水果總產量達到57.58萬噸,增長25.2%;枝江市生豬出欄100.01萬頭,增加11.92萬頭,增長13.5%;家禽出籠達到953.8萬隻,增加53.5萬隻,增長5.9%;禽蛋產量1.18萬噸,增長2.6%;肉類總產量達到9.99萬噸,增長15%;水產品產量達到7.3萬噸,增長7.8%。
枝江市年末常用耕地面積68.29萬畝,農田有效灌溉面積 53.15萬畝,其中旱澇保收面積40.43萬畝;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74.61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7%。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為7.4萬噸,農藥使用量為2399噸,農村用電量為9529萬千瓦小時。
工業和建築業
枝江市222家(年報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現價工業總產值486.27億元,比上年增長27.2%。實現工業增加值162.22億元,增加值率達到33.4%;實現銷售產值478.32億元,工業產品產銷率達到98.3%;其中,枝江市屬218家規模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81.02億元,增長32.1%。枝江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35.13億元,增長22.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18.64萬元/人,比上年增加1.21萬元。
枝江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棉布13.2億米,增長22.2%;生產食用植物油14.4萬噸;生產飲料酒21.6萬(千升),其中湖北枝江酒業集團生產白酒11.03萬(千升),比上年增長6.5%;華潤雪花啤酒(宜昌)有限公司生產啤酒9.7萬(千升),比上年略減。生產服裝1653萬件,增長65.4%;生產鋼材8.4萬噸;生產農用化肥(折純)135.8萬噸,增長12.1%;生產水泥85.4萬噸,增長967.5%。
枝江市14家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實現建築業產值15.57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達到188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達到111萬平方米。[5]
固定資產投資
枝江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227.32億元,比上年增長46.7%。其中,市屬完成投資203.71億元,增長31.8%。枝江市城鎮5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額為190.92億元,比2011年增長54.6%。其中,市屬完成167.3億元,增長36%。
枝江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8.55億元,增長6.4%。其中,開發住宅投資6.24億元。枝江市商品房銷售面積25.57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1.24億元。[5]
內外貿易
枝江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75億元,比上年增長 16.4%,其中城鎮實現零售額70.18億元,增長13%,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8%;鄉村實現零售額9.57億元,增長31%,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為70.65億元,增長15.9%,住宿和餐飲業為9.1億元,增長12.8%。枝江市外貿出口企業實現自營出口15764萬美元,比2011年增長26%;枝江市實際利用外資3000萬美元,比2011年增長85.2%。
枝江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2011年上升1.6%,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3.8%;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9%;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2.6%。[5]
交通郵電
枝江市公路里程3554公里,其中等級公路為3551公里;民營汽車擁有量為24192輛;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達到100%。全年郵電業務總量達到24146萬元,同比增長11.5%,其中郵政業務收入為2187萬元。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7.03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達到33.93萬戶。枝江市網際網路用戶達到5.31萬戶。
目前有大大小小的街道約38條。如迎賓大道 江漢大道 沿江大道 民主大道 友誼大道 東湖大道 七星路 體育路 南崗路 團結路 石碑山路 金山大道。
財政金融
枝江市完成財政總收入21.12億元,比2011年增長33.9%;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4.53億元,同比增長45%,其中各項稅收收入10.76億元,增長46.5%;枝江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8.07億元,同比增長31.9%,其中,教育支出4.67億元,增長25.9%,醫療衛生支出2.45億元,增長34.6%,農林水事務支出4.12億元,增長31.6%。2012年末,枝江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到149.69億元,比年初增加26.83億元,同比增長21.8%,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03.22億元,比年初增加18.27億元,同比增長21.5%;單位存款餘額45.01億元,比年初增加9.61億元。市內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60.44億元,比年初增加11.09億元,同比增加8.58億元,增長16.5%;其中中長期貸款餘額31.34億元,比年初增加1.43億元,同比增加1.43億元,增長4.8%。
安福寺工業園
安福寺工業園是湖北省104家省級工業園區之一:園區定位突出果蔬食品加工為主,依託本地便利的交通、人力、資源、區位優勢,努力打造農產品加工型和勞動密集型園區。為湖北省最大的果蔬食品加工基地和湖北省鄉村工業園示範園區。宜昌化學工業園
宜昌化學工業園是省政府在“十一五”期間規劃建設的大型化工園區,選址於白洋鎮,占地面積26平方公里,園區產業以化工、冶金為主。位於宜昌枝江市的白洋鎮至顧家店鎮沿江一帶。規劃範圍擬定為:向東延伸至枝江顧家店鎮雅澧公路,南以焦柳鐵路為界,向西延伸至長江邊,北距318國道約2公里。經濟開發區
基礎設施完善,擁有仙女工業園區、城北工業園、楚天化工園、董市工業園及太陽能科技工業園等專業園區。重點發展化工、紡織、電子、食品、電子材料及電子元器件、機械及五金製品加工等產業。社會事業
科教文衛
枝江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94.5億元,比2011年增長44.5%,實現增加值26.3億元,增長42.2%。枝江市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達到99%,國中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7.5%。枝江市共有普通中學20所,在校學生1.65萬人; 國小30所,在校學生1.57萬人;幼稚園54所,入園兒童0.93萬人;枝江市專任教師總數為3060人,其中普通中學教師1644人,國小教師1320人。
年末枝江市擁有公共圖書館1個,總藏書量達到9萬冊;枝江市廣播覆蓋率達到98.5%;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98.4%。
醫療保險
枝江市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26家,其中醫院5家、衛生院 14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家、婦幼保健機構1所。衛生機構床位數1625張,其中醫院、衛生院1590張;枝江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143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09人,註冊護師、護士521人,衛生防疫人員107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8.74萬人,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達到5.88萬人,城鎮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2.6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為22.1萬人,其中女性11.47萬元。
交通
水路運輸
枝江長江港口基礎設施完備。市域內95.5公里長江沿線現有46個泊位,年貨運吞吐能力達300萬噸。3000噸級船舶上可直達重慶、下可通達武漢、上海等沿江城市。公路運輸
宜昌- 武漢的漢宜高速公路和318國道在枝江市內並行東西,漢宜高速公路境內兩個省級開發區均有出入口,最近的距市中心5公里屬於滬蓉高速(G50)路網幹線。規劃宜張高速起於雙蓮樞紐互通,對接在建的保宜高速,途經當陽市、夷陵區、枝江市、宜昌高新區、宜都市、五峰等地,止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由湖北省交通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當陽至枝江段、白洋長江大橋段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宜昌至湘鄂界段對接白洋長江大橋南岸引線,與宜昌至岳陽高速公路交叉,全線設計標準為80公里/小時。鐵路運輸
焦柳鐵路在枝江市內橫貫南北37公里,境內設有一個二級貨運編組站和兩個四級貨運站,倉儲設備齊全,可直達 北京、 廣州、武漢、南京、無錫、西安、柳州等地;漢宜高鐵(滬漢蓉鐵路漢宜段)已經建成,於2012年7月1日正式投入運營,途徑枝江市50公里,距離市區約4公里的枝江工業園區設有枝江北站,日均開行26趟動車,可直達武漢、南昌、合肥、 南京、杭州等地,遠期動車可直達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等地。航空運輸
三峽國際機場在以前的鄉鎮猇亭境內,市區有高速直達,安福寺工業園區、枝江工業園區分別距離12公里和30公里,宜昌三峽機場先後有國航、東航、南航、海航、川航、深航、上海航和吉祥航空等航空公司分別開通了宜昌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武漢、成都、重慶、恩施、昆明、西安、海口、三亞、唐山、貴陽等城市的國內航線20多條及臨時航班,每周航班150-180個。民俗文化
市歌創作背景
《我的枝江我的家鄉》是為枝江市量身定做的一首市歌,由著名作詞家佟文西、作曲家王原平和枝江文聯主席胡志強共同創作,由央視歌手大獎賽獲獎歌手、青年歌唱家胡承忠演唱。
打栽秧鼓
枝江水稻區流傳著打栽秧鼓的習俗,這種習俗就是在栽秧的日子裡,請一班民間藝人,在田邊敲鑼打鼓,喊秧歌,田間越熱鬧,就預示著是豐收的好兆頭,越冷清,所栽的秧就難於成活,成活後也喜歡結“啞巴谷”(即空殼),農民為了期盼豐收,栽秧時整酒席,請藝人,熱鬧得像過節一樣。栽秧鼓的表演者主要是歌手和鼓手,歌手要有一副好嗓子,唱幾天幾夜不啞。曲調主要是秧歌調,歌詞靈活多變,鼓手技藝要求很高,能雙手耍三根木棒,邊耍邊擊鼓敲鑼,有的還可以喊秧歌。其表演形式多樣,有一個領眾人合,有二人對唱,有的還圍著田埂邊走邊唱。由於栽秧鼓的表演,栽秧的人們隨著鑼鼓點子一邊栽,一邊聽秧歌,有時還跟著合唱,使本來很累的農活變得輕鬆多了,整個秧田仿佛成了民間文藝表演的大舞台。
泥倉子
流行於枝江產稻區,栽秧的人們將吉祥的泥巴抹在身上,名為“泥倉子”。在建國前,多為泥“老闆的倉子”,即在“東道”請人栽秧快要完工時,人們將泥巴抹在“東道”身上,以此向“東道”祝賀。所裁的秧苗生長一帆風順,直到收穫滿倉,五穀豐登。後來“泥倉子”演變為栽秧時人們不分男女老少,相互間擲泥巴,嬉鬧,直至成為“泥人”,皆大歡喜。這種習俗表現了人們勞作時的歡欣和對豐收的祈望。
板桶收谷
板桶收谷是枝江水稻在稻穀脫粒的一種生產習俗。流傳很久。板桶,顧名思義,是用木板做成的,大約長7尺,寬5尺,高2尺,扁圓形,因而也叫扁桶。收割稻穀時,人們把板桶抬到田頭,用篾席將桶的三方圍住,以防穀子濺出,又在桶內放一把竹齒耙子,把已割好的稻穀拿起來,朝桶內的竹齒耙子上使勁板,穀粒便紛紛落入桶內,由於板桶比較輕便,可以隨著稻穀收割區域靈活移動,這就減少挑草頭和打場這兩個環節,便於邊割邊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機械脫粒就取代了板桶收谷,但這種生產習俗並沒有絕跡。
車水與水車
車水是鄉間提水灌溉的一種生產方式,車水的工具叫 水車。水車木料製成的生產工具,由車筒子、車葉子、車梁、凳梁、躺槓幾部分組成。車水時,車筒子一端放在水中,筒中車葉子與車梁的齒輪吻合,車梁放在凳架上,登架再用躺槓穩定,人站在車梁踏拐上,上身或躺或手扶在躺槓上,用腳蹬車拐,帶動車梁,車梁再帶動車葉,車葉將水提起來,接操作的人數目分為兩人梁、三人梁、四人梁等不同型號的水車。車水按水的揚程為分平水和陡水,平水要的力小;陡水要的力大,車水是一種比較吃力的農活,一般需要兩班人輪換,俗話為“歇人不歇家業”。
兩班人輪換車水換班時間計算一般分為兩種:
一是“車錢水”。即在車梁的一端裝上一個“ 線耙子”,“線耙子”上有兩個轤轆,一個纏有索線,一個是空的,隨著水車的轉動,把纏有線的轤轆上的線,轉到另一個轤轆上就換班。這種“車線水”的辦法比較有實效,車轉的快,出的水就多,時間要的就少;如果車速慢,水量出的少,時間就用得長。
二是車“盆兒水”。即在車葉子出水的前方放一個盆子,讓車葉打起來的水流進盆里,盆子滿了就換班。如果車速快,車葉帶起的水會衝出盆外;如果車速慢,車葉帶起的水又流不進盆子,因此,只有保持均勻的速度,才能把水車進盆子。這種“盆兒水”,換班制功效最高,農民最喜採用。除此,還有配車水鑼鼓來提高車水功效的。兩班人,一班車水,一班敲鑼打鼓。輪換操作,鑼鼓點子節奏感強,有快有慢,踏車人必須隨著鑼鼓點子踏。否則,就使不上勁,甚至會兩腳騰空,吊在躺槓上。這種方法既可以提高工效,又可以消除疲勞。隨著農業現代化建設,機械抽水機和電動抽水機已取代了木製水車,車水也就成為過去的故事了。[6]
燒火土
水耕火薅是枝江農民幾千年的勞動傳統,其中燒火土是農民積肥的一種生產習俗。燒火土的方法是:板田發子、塘泥、淤泥等挑到火土場子上,或就地取一層生土曬乾,再將柴草曬乾。燒的時候,先將乾土堆成堆或長或方或圓,厚度1尺左右,名叫“火土底子”。用鋤頭將“底子”上挖成糟使其通風,長方形底子一般挖成“人”字槽,接著將通風槽中填滿穀殼,麥芒殼和乾牛糞,再鋪柴草,鋪柴草時需用一層硬一些的柴草鋪中間,讓其透氣,上面鋪一層稻麥草,其後蓋上土。兩點頭燒。周圍的明火燒完後,就轉為內部燃燒,此時,要在冒煙的地方加土密封讓 煙儘量不出來,等燃燒差不多的時候,用鋤頭從邊緣挖出通風溝,這叫“出風”,才能使燒過的火土不帶紅色,又沒有生土,土色呈黑色或黑灰色為最好。火土的用途:一般用來墊豬欄,牛欄等,不僅可為豬牛防潮,更重要的是它們的屎尿浸入火土中,使火土的肥性更好,也可以給火土灌人糞尿,再滲水,把火土睛堆使其發酵後,用作底肥。冬天,用火土肥果木樹,可以防凍:夏季火土灌糞後拋到田裡具有涼性,可以防暑。火土吸水性強,糞被吸進火土裡放到田裡不易流失。因而,這種積肥方式至今仍受農民的喜愛。
旅遊
長江沙浪奇觀景區長江沙浪奇觀景區,位於長江北岸的歷史文化名鎮——枝江市董市鎮。《荊州府志》記載:“蜀江自此分為諸洲,自江陵而九十九洲起,此間如喬木之有條枝焉”。長江沙浪奇觀景區即董市沙洲,是九十九洲之一,其占地2000餘畝,西與三峽大壩相接,順江東下直達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南越長江直入百里清江畫廊,北連長坂古雄風當陽和孔明故里襄樊。三峽國際機場、焦柳鐵路、漢宜城際鐵路、沿江鐵路、宜黃高速公路、襄宜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318國道等比鄰景區腹地,交通十分便利。
三峽大壩建成,斬斷長江天塹,下游江水平穩回落,在風和浪水的作用下,董市沙洲呈現出多種神妙沙浪奇觀。遊覽長江沙浪奇觀自然景色的同時,還可以觀賞和參與“長江印林”、“原始淘金場”、“江灘 沙雕”、“民俗表演”、“沙海寶藏”、“沙灘軍事探險”、“熱氣球”、“沙灘休閒”、“沙灘垂釣”、“沙灘車”、“帳蓬露營”以及明清古街“老正街”和道教勝地“水府廟”等15個遊樂項目。
桃花節
2012年3月,宜昌枝江市 安福寺鎮秦家塝村的村民忙著整修入園通道、平整土地、修剪桃枝,迎接即將到來的第11屆“三峽·枝江桃花藝術節”。枝江桃花藝術節已連續舉辦10屆,年均接待遊客18萬人,是枝江市旅遊的經典 品牌之一。秦家塝村位於漢宜高速公路枝江市安福寺出口東端,集世界各地一百多個品種,幾千萬棵桃樹沿公路成線成片綿延50公里,50畝以上的連片桃園100多個,素有“桃花第一園”之美稱。2012年,該鎮投入12萬元對進園道路進行了硬化和維護,對景區近萬株桃樹進行了更新換代,對景區標識標牌進行了完善,還新增了景觀樹。每個周末將分別舉辦車友會、相親會、攝影賽和書畫賽等活動,還將舉辦桃緣農家美食大賽,新建的苗族民族風情園也將正式開園。
關廟山遺址
關廟山遺址位於枝江城東北11.5公里處的問安鎮關廟山村,是一個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村落遺址,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文化堆積1米多厚。經碳—14測定,距今5000—6000年,其文化內涵具有大溪文化的典型特點,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的專家們命名為大溪文化的“關廟山類型”。關廟山遺址已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廟山遺址於1977年興修水利工程時發現,當時就引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湖北隊和省市文物考古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極大興趣,立即對該遺址進行了重點發掘,在發掘的2000多平方米的探方中,出土文物達5000多件。
這些文物大致上分兩大類:一類為石質生產工具。品種齊全,磨製精細。有石斧、石錛、石鏟、石鑿、石網墜等,不僅適合當時不同的生產用途,而且也可以看出關廟山先民們的生產方式,已由採集、漁獵向種植養殖轉變。尤其是出土了加工糧食的石杵、陶箕以及夾雜在泥土中的稻穀殼,進一步證實了當時的關廟山人已種植了一定規模的粳稻;另一類為陶器用品,十分豐富。有 釜、缸、瓮等儲藏具;有陶箕、網墜、紡輪等工具;還有供兒童玩耍的龜、球、鈴等工藝品和埋葬死嬰所用的瓮棺。這些陶器適用於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生活用品的造型和現代生活用品的造型幾乎一樣。尤其是其中的彩陶和蛋殼陶,堪稱精品,其造型別致,做工精細,色澤自然,紋飾古樸,有的陶胎薄如蛋殼,拿在手中,輕巧自如。這些種類繁多的陶器用品,與當時的先民們主食稻米密切相關,是中華民族祖先們勤勞智慧的結晶。
遺址中還發掘出原始部落房基十座,有方形的,也有長方形的;有地面建築,也有半地穴式建築;屋項均為草原四面坡式,牆體採用竹木結構、外抹泥土而成。由於枝江這一帶雨水多,地下水位高,關廟山的先民們已在房屋建築中考慮到防潮問題,將房基墊層和泥土牆體用火燒烤,還在牆根外圍鋪築了散水坡。考古專家們對關廟山原始房屋建築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這裡的建築技術已具備了南方建築的基本特點。
該遺址文化內涵極為豐富,不僅屬大溪文化,還疊壓有屈家嶺文化層和石家河文化層,是長江流域著名的原始村落遺址,它又一次有力地證實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同為中華民族的搖籃。 該遺址的考古成果已載入 《中國大百科全書》和《新中國考古發現與收穫》。
董市鎮明清古街
董市原名董灘口,自古名人輩出、商賈雲集,逐步形成商埠後而演變成董市,距今有180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集鎮上共有四條街道,從東至西為三條直街,分別為正街、河街和背街,正街西頭還有一條橫街。據清同治五年(1866年)《枝江縣誌》記載:“居民稠密,半於邑城,四方商賈雲集。”如今董市老正街還留存著明清時期的傳統居民、商鋪作坊及歷史遺蹟。
古鎮董市“半於邑城,商賈雲集”,又是軍事要地,宗教聖地,也是經濟樞紐。明清鼎盛時期,集鎮有300多家字號,1000頭毛驢上街馱運貨物,年經營額值現幣3000萬元以上。物流興盛了商業水陸交通運輸業,也帶動了手工業作坊的發展。主要行業有糧食加工整米、榨油、豆作酥食、醬園;棉花加工有軋花、彈花、紡線、織布、踹染等;從事金屬製品加工有金、銀、銅、鐵、錫、繽鐵(白鐵)鑄造等。還有生產草編、香爐、方斗紙、棕麻繩等,行業多達50種,產品幾百種
特產
1、 百里洲砂梨枝江優質砂梨基地地處長江沖積形成的砂性土壤地帶,產出的果實個大、肉脆、汁多、味甜,被湖北省農業廳命為“湖北十大名果”,一直暢銷 中國十多個省市。百里洲鎮有10萬畝優質砂梨基地,現有受益面積5萬畝,年產量8萬噸以上。百里洲砂梨被中國特產名鄉宣傳推薦活動組織委員會推薦,命名為“中國砂梨之鄉”,基地產品註冊為“百里洲牌”商標。
2、 九龍仙米
“ 九龍仙米”富含對人體有益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具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功效。主產地九龍溪氣候適宜、水質潔淨無污染,米質粘稠適度,晶瑩剔透,口感舒爽甘甜,品質上乘,故在2000年秋季武漢首屆糧油精品博覽會上,深受全國各地客商青睞,有“枝江賽泰”之雅稱。
3、 桂花白瓜
“桂花白瓜”盛產於枝江市318國道沿線,品種優質,色澤純正、甜味悠長。
4.“ 白洋”牌柑桔
“白洋”牌柑桔富含蛋白質、糖、抗壞血酸、尼克酸等各種營養成份,以及鈣、磷、鐵等各種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果型呈“柿餅型”,色澤黃色,酸甜可口,經常食用不僅可以調節人體生理機能平衡,滋陰壯陽,還具有預防各種疾病和防癌的功能,令人愛不釋手。
5、 仙女牌綠殼雞蛋
綠殼雞蛋是一種極為理想的營養保健食品,比普通雞蛋殼硬,蛋呈綠色。綠殼雞蛋碘每公斤大於或等於2毫克,是普通雞蛋的三倍左右,硒每公斤大於或等於1毫克,是普通雞蛋的5倍左右,鋅比普通雞蛋高,膽固醇比普通雞蛋低。
名人
枝江名人:演員史可,歌手金波,武漢歸元寺前任方丈昌明法師。全國捨己救人優秀大學生:何東旭
捨身保衛國家財產:潘星蘭、楊大蘭
歷史名人:陸通,劉凝之,董和,董允,霍峻,霍弋,江必新,吳濤。
陸 通(前5世紀—前6世紀),字接輿,春秋時期楚國人。據清代乾隆五年《枝江縣誌》記載,位於枝江江口東北肖家山東的陸通港曾是陸通故居。[10]
霍峻(176—216),三國時蜀漢名將。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他的哥哥霍篤在鄉下聚集了數百人的隊伍,不久,霍篤死去,荊州牧劉表令霍峻率領其部。劉表死後,霍峻等部投歸劉備。
霍弋(207-270),三國時蜀漢將軍。字紹先,霍峻之子。南郡枝江人。 公元223年,霍弋為劉備的太子舍人。後主劉禪登位後,丞相諸葛亮北駐漢中,霍弋為記室使。 諸葛亮去世後,霍弋為黃門侍郎。後來劉禪立劉璇為太子,以霍弋為中庶子。
董和,三國時蜀漢名臣。字幼宰,南郡枝江董市鎮人。劉璋為益州牧時,先後任命董和為牛(四川簡陽縣西)、江源(四川松潘縣西)長,成都令。 當時四川很富饒,社會上盛行奢侈的風氣,富商大賈,爭相夸富。董和自奉節儉,粗衣蔬食,並頒布嚴刑法規,防止揮霍。
董允(?—246),三國時蜀漢大臣。字休昭,南郡枝江董市人。掌軍中郎將董和之子。 董允初為劉備的太子洗馬。公元223年劉禪即位,任黃門侍郎,受到諸葛亮的器重。同年,諸葛亮於出師北伐前,在《出師表》中推薦他,並任他為侍中,參與執政。
劉之遴(478—549) 南朝官員、學才。字思貞。南陽涅陽(今河南鎮平南)人,從小隨父劉蚪居住在百里洲。 劉之遴從小聰明好學,博覽群書,八歲便能做文章。他父親非常高興地說:“此兒必以文興吾宗。” 劉之遴15歲舉茂才。
劉之亨,南朝官吏。字嘉會,劉之遴之弟。南陽涅陽人,與兄劉之遴從小隨父劉蚪居住在百里洲。 一次,武帝專程到荊州與劉蚪談論劉之遴、劉之亨。[16]
陸法和(公元6世紀),南北朝時枝江百里洲人。百里洲曾修有陸法和講經台。傳說陸法和有法術,長期隱居百里洲。 在平定侯景之亂時,梁武帝第七子湘東王蕭繹任陸法和為信州刺史。
慧安(582—709),隋末唐初僧人。俗姓衛,荊州枝江人。隋大業(605-618年)中,開通濟渠,強征民丁,飢者甚眾,慧安廣施財物,救濟貧窮受苦之人。隋煬帝聽說此事便要召見他,他避而不見,潛入太和山。 其後,慧安游蘄州(今湖北蘄春),止於終南山。
曹廷傑(1850—1916),字彝卿,號楚訓,祖籍湖北省宜都縣,遷居江北高殿寺(今屬枝江),是清末民初傑出的歷史地理學家和富有愛國激情的政治思想家。清道光三十年七月二十三日(1850年8月30日)生。自幼好學,同治十三年(1874年)以廩貢生考取漢文譽錄,晉京入國史館當差。
時象晉(1854-1926),字樾皆。中國同盟會會員,中國近代教育家,晚清秀才。早年在董市開有“時泰順藥店”。後鄉試中榜,在枝江、羅田,以及武昌的棋盤街辦過學堂。1902年清政府與沙俄訂約,規定沙俄從東北撤軍。第二年,毫無信譽的沙俄政府不僅沒有撤軍,反而提出了更多更無理的要求,一場聲勢浩大的全面反俄運動蓬勃興起。1911年12月29日選舉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象晉毅然決然地為孫中山先生投下了神聖一票。[20]
張繼煦(1876~1956年) 又名張勛,號春霆。湖北枝江人。初入讀兩湖書院,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官費留學日本東京弘文書院師範科。1903年1月,與劉成禺等創辦《湖北學生界》。1924年9月因學校經費困難、籌款無著,被迫辭去武昌師大校長職務,轉任湖北省政府視察、湖北省通志館總纂、武
昌荊南中學校長、湖北師範學院教務長,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董必武的老師。
張子高(1886-1976年)名準,字芷皋,湖北枝江人。1911年留學美國,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化學。留學期間,曾參與發起組織中國科學社。1916年回國後,歷任金陵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教授。張子高先生對中國古代化學史有很深入的研究,著有《中國化學史稿》等書。
昌明法師(1917-2007),1917年出生於湖北省枝江市瑤華鄉柏楊沖一個佃農家庭,俗姓曹,名志秀。系三房獨子,頗受父母鍾愛。1950年,大師再度返回宜昌市,在慈雲寺、關帝廟進了香之後,留在彌陀寺做了兩屆的方丈。
湖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 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市;全省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7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 |
地級市、自治州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林區 |
武漢市 | 江岸區 | 武昌區 | 江漢區 | 礄口區 | 漢陽區 | 青山區 | 洪山區 | 東西湖區 | 漢南區 | 蔡甸區 | 江夏區 | 黃陂區| 新洲區 |
黃石市 | 黃石港區 | 西塞山區 | 下陸區 | 鐵山區 | 大冶市 | 陽新縣 |
十堰市 | 張灣區 | 茅箭區 | 丹江口市 | 鄖縣 | 竹山縣 | 房縣 | 鄖西縣 | 竹谿縣 | 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 |
荊州市 | 沙市區 | 荊州區 | 洪湖市 | 石首市 | 松滋市 | 監利縣 | 公安縣 | 江陵縣 |
宜昌市 | 西陵區 | 伍家崗區 | 點軍區 | 猇亭區 | 夷陵區 | 宜都市 | 當陽市 | 枝江市 | 秭歸縣 | 遠安縣 | 興山縣 |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
襄樊市 | 襄城區 | 樊城區 | 襄陽區 | 老河口市 | 棗陽市 | 宜城市 | 南漳縣 | 穀城縣 | 保康縣 |
鄂州市 | 鄂城區 | 華容區 | 梁子湖區 |
荊門市 | 東寶區 | 掇刀區 | 鍾祥市 | 京山縣 | 沙洋縣 |
孝感市 | 孝南區 | 應城市 | 安陸市 | 漢川市 | 雲夢縣 | 大悟縣 | 孝昌縣 |
黃岡市 | 黃州區 | 麻城市 | 武穴市 | 紅安縣 | 羅田縣 | 浠水縣 | 蘄春縣 | 黃梅縣 | 英山縣 | 團風縣 |
鹹寧市 | 鹹安區 | 赤壁市 | 嘉魚縣 | 通山縣 | 崇陽縣 | 通城縣 |
隨州市 | 曾都區 | 廣水市 | 隨縣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恩施市 | 利川市 | 建始縣 | 來鳳縣 | 巴東縣 | 鶴峯縣 | 宣恩縣 | 鹹豐縣 |
省直轄縣級行政區 | 仙桃市 | 天門市 | 潛江市| 神農架林區 |
註: | 1:武漢市為副省級城市。 2: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