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江都鎮漢朝時名蔡家莊,元朝時稱黃塘,明末清初始稱仙女鎮。《後漢書郡國志》等史籍載有杜康二女在此得道升仙的傳說,"仙女廟"因此而得名。一度時期,成為蘇北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和著名米市。仙女廟、大聖廟、禹王宮等建築揚聞名遐邇。1966年,仙女廟、龍川、七閘三鎮合併,改名為江都鎮,1994年7月,江都縣撤縣設市,江都鎮為市直屬鎮。1995年3月,正誼鄉境內4個村劃入;2000年4月,原磚橋鎮整區劃歸江都鎮;2001年9月,原張綱鎮併入江都鎮,2005年5月,雙溝鎮併入仙女鎮,更名為現在的仙女鎮。從此,仙女鎮為江都市、揚州市乃至蘇中地區第一大鎮。1988年7月被省政府批准為對外開放重點工業衛星鎮,同年被省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1992年被評為蘇中綜合實力50優鄉鎮,1994年以後又被命名為蘇中百強鎮,江蘇省科技先進鎮、文化先進鎮、衛生鎮、安全鎮。2001年2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江蘇省文明鎮"。曾先後榮獲江蘇省文明鎮、衛生鎮、科技先進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鎮、綜合經濟實力百強鎮、全國農村城鎮綜合發展“千強鎮”等榮譽稱號。2005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68元。
經濟綜述

仙女鎮為江都市政府所在地,古稱龍川、仙女廟,地處中國歷史文化古城——揚州市東郊,南瀕長江江都港,北倚新建成的寧啟鐵路江都站,寧通高速、同三高速公路在鎮區內交匯站。通過幾次鄉鎮調整合併,全鎮總面積達140.38平方公里,轄43個行政村,19個社區,總人口23.6萬人。仙女鎮工業經濟起步較高,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工業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已成為全鎮經濟的重要支柱。通過不斷最佳化調整,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格局,分為冶金鑄造、電力電纜、機械化工、汽車造船、服裝羽絨、輕工電子、發電設備等行業,擁有大小工業企業近1500家,其中千萬元以上企業近150家,億元以上企業15家,江蘇誠德鋼管集團成為江都市首家超10億元的特大型企業。
2004年,全鎮實現經濟總量60億元,同比增長23%,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8億元,同比增長20%,列全市第一位,在揚州市也名列前茅;完成財政收入5200萬元,增長14%,固定資產投資7億元,增長100%。仙女鎮無論經濟總量還是工業經濟規模,均位於揚州市各鄉鎮前列。為謀求更大、更快、更好的發展,仙女鎮黨委、政府提出了“苦幹三五年,跨江趕蘇南”的戰略目標,工業經濟肩負著這一重大使命,05年爭取實現160億元,為全鎮2008年經濟達四百億總目標的如期實現作出新的貢獻。
園區建設

主要品種有:金枝垂柳、落羽衫、雜交馬卦木、烏柏、海棠、紅楓、深山含笑、樂昌含笑、月季、廣玉蘭、香樟、桂花等30多個花木新品種,套用花木生產新技術多項。園區建設已吸引“四資”投入近4000萬元,重點項目花木研究所綜合樓、龍川盆景藝苑已建成;高爾夫球訓練場、垂釣中心、良種奶牛繁育場等項目正在建設之中。本地農民進園打工收入已近200萬元。在現代花木產業園區成功舉辦了江都市第一、二屆花卉節及省揚州市盆景藝術展,順利通過了國家首批農業旅遊示範點的經驗收,申報國家AA級風景旅遊區正在進行之中。澳大利亞客商還慕名攝製 了花木專題紀錄片在世界發行,為江都農業專向市場開闢了廣闊的空間,江都現代花木產業園先後被農業部評為“國家農業生態科技示範園”,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評為“農業標準化示範園”,國家開發辦公室評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及“江蘇省農業科技示範園”等。
特色產業

領導分工

鎮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吳遠洋:協助鎮委書記主持鎮委全面工作,負責鎮委日常工作,主持鎮人大工作。主管黨務、群團、新農村建設工作,分管農業農村、武裝、政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穩定、扶貧、農業開發工作。
鎮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鎮長文善平:協助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負責政府日常工作。主管財貿、審計、資產營運、基金會、城建、土地、環保、安全生產、消防工作。
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方誌勇:主管紀檢、監察工作,分管工業、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聯繫供電、工商、技術監督工作。
鎮黨委組織、統戰委員楊詩飛:主管組織、統戰、人事工作,分管老齡老乾、群團工作,負責政協工作。
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宋昌波:主管民兵、武裝、農業農村工作,分管統計、科技工作。
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馬亮:主管民政優撫、民族宗教、移民安置、交通、勞動工作,分管居委會工作。
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徐紅芹:主管計畫生育、教育、衛生工作,分管婦聯工作。
鎮黨委委員、黨政綜合辦主任裴玉濤:主管宣傳和黨政綜合辦公室全面工作,分管機關、督查、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工作,聯繫郵政、電信工作。
湖北枝江市仙女鎮
枝江北大門——仙女鎮,轄國土面積171平方公里,34073人。2006年,仙女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71790萬元,實現全地域財政收入10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331元。仙女鎮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達1.1億元,至2006年末仙女鎮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1.1億元。——區位獨特,交通便捷。漢宜高速公路、枝當公路縱貫仙女全境,漢宜高速公路枝江道口在仙女境內。距枝江城區僅7公里的仙女工業園區是省級工業園區,是漢宜高速公路下道到枝江城區的必經之地,距枝江火車站、三峽國際機場、枝江港碼頭均不足20分鐘車程,水陸交通條件極為便利。
——政策優惠,服務周到。仙女鎮不斷調整經濟結構,制定優惠政策,最佳化投資環境,大力扶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仙女工業園區內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配套設施功能齊全,城市建設初具規模。先後有東江玻璃製品公司、宜昌仙女服飾公司、宇宏鋼構、寶力鋼構、洪森人造板有限公司等5個投資過5000萬元企業落戶園區。目前枝江市委、市政府已將仙女工業園區納入枝江城區發展規劃,仙女工業園區將與枝江城區融入一體,必將成為枝江新一輪的投資窪地和開放開發的熱點。
——資源豐富,結構最佳化。仙女鎮盛產糧、棉、油、豬、果、禽等,是宜昌市糧、油、果、家禽大鄉大鎮,農副產品資源、四荒資源十分豐富。仙女鎮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多副經濟和庭院經濟。2006年,全鎮果用瓜產量達12171噸,園林水果達21183噸,水產品達6453噸。至2006年末,全鎮果園面積達30202畝,水產養殖面積達15269畝。以湖北今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的農業產業化企業,發展迅猛,其主導產品“今貝”花生奶產銷兩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