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安鎮

問安鎮

問安鎮歷史悠久, 清乾隆五年枝江縣誌載:“問安相傳漢昭烈駐營於此關張問安故名”。問安鎮位於枝江市東北部,與荊州、當陽接壤,地處江漢平原西緣,境內有漢宜高速公路、318國道橫貫東西,當陽至枝江市一級公路貫通南北。距枝江市城區15公里。 問安鎮國土面積162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101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總人口4.6萬人,耕地面積10.5萬畝。

基本信息

問安鎮地址

問安鎮位於枝江市東北部,地處江漢平原與鄂西山區過渡地帶,位於長江中游北岸。境內有漢宜高速公路、318國道橫貫東西,當陽至枝江市二級公路貫通南北。版圖面積162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100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總人口46460人,其中農業人口43126人,耕地面積100028畝,基本農田保護率86%,是宜昌市糧食生產、油料生產、水產生產大鎮,糧食產量連續16年過億斤,特產:糧、棉、油、豬、禽、魚、瓜、果

問安鎮位於枝江市東北部,版圖面積162平方公里,轄方家畈村、萬水橋村、龍泉堂村、關廟山村、鄭家井村、張家橋村、覃家山村、楊山村、雙湖村、龔家坪村、鳳台村、革新村、雙合村、袁碼頭村、同心橋村、曇華寺村、朱家灣村、四崗村、萬店村、代家店村、十里店村、龔橋村、官壋村等23個行政村、100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

問安鎮 問安鎮

歷史沿革

“問安”歷史悠久。據傳說,三千年前有一個姓朱的寡婦,原住關廟山(原名叫“紅安寺”),由於經常發生火災,遷居於此,建立一座小廟,取名為“萬安寺”(萬事平安之稱)。三國時期,曹操與劉備相爭,劉備於南陽新野戰敗。義弟關羽千里單騎護送皇嫂“甘、糜”夫人轉移,從南陽新野出發路經草埠湖,來到“萬安寺”(問安),關羽每半個月都來向“甘、糜”夫人問安。後人為紀念關羽的“忠心”重修廟宇,把“萬安寺”改名為“問安寺”。

地理位置

問安鎮位於枝江市東北部,版圖面積162平方公里,轄問安寺、方家畈、萬水橋、龍泉堂、關廟山、鄭家井、張家橋、覃家山、楊山、雙湖、龔家坪、風台、革新、雙合、袁碼頭、同心橋、曇華寺、朱家灣、四崗、萬店、代家店、十里店、龔橋、官壋23個行政村、100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

總人口46460人,其中農業人口43126人,耕地面積100028畝,基本農田保護率86%,是宜昌市糧食生產、油料生產、水產生產大鎮,糧食產量連續16年過億斤。

關廟山遺址

關廟山遺址位於枝江城東北11.5公里處的問安鎮關廟山村,有一個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村落遺址,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文化堆積1米多厚,經碳—14測定,距今5000—6000年,其文化內涵具有大溪文化的典型特點,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的專家們命名為大溪文化的“關廟山類型”。關廟山遺址已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問安鎮 問安鎮

關廟山遺址於1977年興修水利工程時發現,當時就引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湖北隊和省市文物考古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極大興趣,立即對該遺址進行了重點發掘,在發掘的2000多平方米的探方中,出土文物達5000多件。

這些文物大致上分兩大類:一類為石質生產工具。品種齊全,磨製精細。有石斧、石錛、石鏟、石鑿、石網墜等,不僅適合當時不同的生產用途,而且也可以看出關廟山先民們的生產方式,已由採集、漁獵向種植養殖轉變。尤其是出土了加工糧食的石杵、陶箕以及夾雜在泥土中的稻穀殼,進一步證實了當時的關廟山人已種植了一定規模的粳稻;另一類為陶器用品,十分豐富。有釜、缸、瓮等儲藏具;有陶箕、網墜、紡輪等工具;還有供兒童玩耍的龜、球、鈴等工藝品和埋葬死嬰所用的瓮棺。這些陶器適用於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生活用品的造型和現代生活用品的造型幾乎一樣。尤其是其中的彩陶和蛋殼陶,堪稱精品,其造型別致,做工精細,色澤自然,紋飾古樸,有的陶胎薄如蛋殼,拿在手中,輕巧自如。這些種類繁多的陶器用品,與當時的先民們主食稻米密切相關,是中華民族祖先們勤勞智慧的結晶。

遺址中還發掘出原始部落房基十座,有方形的,也有長方形的;有地面建築,也有半地穴式建築;屋項均為草原四面坡式,牆體採用竹木結構、外抹泥土而成。由於枝江這一帶雨水多,地下水位高,關廟山的先民們已在房屋建築中考慮到防潮問題,將房基墊層和泥土牆體用火燒烤,還在牆根外圍鋪築了散水坡。這些技術在我們今天看來,好象極為簡單,然而,我們的先民們在當時惡劣的生活環境中,為了生存下去,不知經過多少代人的搏鬥與探索,才掌握了這種防潮技術。對此,今天的考古專家們對關廟山原始房屋建築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這裡的建築技術已具備了南方建築的基本特點。可見我們枝江先民們為人類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作出了多么偉大的貢獻,給我們的民族留下了多么珍貴的文化遺產。

該遺址文化內涵極為豐富,不僅屬大溪文化,還疊壓有屈家嶺文化層和石家河文化層,是長江流域著名的原始村落遺址,它又一次有力地證實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同為中華民族的搖籃。

該遺址的考古成果已載入《中國大百科全書》和《新中國考古發現與收穫》。《枝江關廟山》專著也即將問世。

規劃工作回顧

問安鎮有著悠久的歷史,至今已先後進行了二次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

1、1984年由枝江縣城鄉建設環保局所作,本次規劃是問安鎮規劃的起點,與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相符合,然而規劃本身的條件限制和規劃實施期限過長給城鎮建設帶來了許多不適應;

2、1997年枝江市城鄉規劃設計室編制總體規劃,確定城鎮主要承擔一定區域內農副產品集散及以輕工業發展為主的職能,規劃鎮區人口規模至2010年為1.6萬人,建成區面積1.81平方公里,鎮區重點發展方向為以現狀鎮區為基礎向鎮區以南發展,適當向二級路兩側發展;規劃在此後幾年中一直指導城鎮的開發建設,使城鎮建設進一步向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

問安鎮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發展,已引進淘寶之家、順豐紙箱等實力型電商企業,並配套建設電商孵化器、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著力打造龍泉堂“淘寶村”。下一步,問安鎮將努力建設成為“淘寶鎮”,打造全省電子商務示範鎮,實現全鎮經濟的轉型發展。

青山古墓群

位於問安鎮,緊鄰季家湖楚城,面積十五平方公里,分布有24處大型墓冢和密集的楚墓群,據發掘的文字記載及考古資料考證為東周時期楚國貴族陵園。出土青銅器、兵器、車馬器及絲綢等文物,現為湖北省重點文物單位。

該墓群與當陽市、江陵縣、草埠湖農場接壤。東臨季家湖楚城址,與楚郢都紀南城隔河相望。分布在問安鎮的大竹園、革新、英雄、龔家坪、新建等5個自然村。

2006年6月2日,國務院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枝江市“青山古墓群”名列其中,成為繼“關廟山原始村落遺址”之後該市又一處被納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文物遺存

氣候條件

問安鎮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是一個半丘陵半平原地區,其中平原占總面積的57.2%,丘陵崗地占42.8%。境內海拔最高處為石嶺水庫的珠鳳寺為117.7米,最低海拔在陶家湖為35.7米。鎮域內湖泊密布,物產豐富,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油料等。

問安鎮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季、降雨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的特點,主要氣候指標如下:

氣溫:年平均氣溫16-17,月平均最高氣溫28-30,月平均最低氣溫2-6。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最少降雨量668毫米(1966年),降水主要集中在5-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

無霜期:歷年無霜期210天左右。

社會經濟條件

2002年地問安鎮總人口4.6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112人,鎮區內實際居住人口8162人。2002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9000萬元,工業總產值47000萬元;鎮區工業以輕紡、建材工業為主。

編制背景

問安鎮 問安鎮

1、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建設的基礎條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規劃的許多方面與現有社會經濟發展存在許多不適應,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經濟和城鎮建設的發展,必須進行總體規劃修編。

2、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轉變,特別是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舉措將形成以城鎮為載體,以鄉鎮企業為支撐,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紐帶的發展格局;小城鎮的發展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為適應這種變化必須進行總體規劃修編。

3、隨著湖北省加強全省重點鎮規劃工作的展開,問安鎮作為枝江市域東北部片區中心鎮必須納入到湖北省重點村鎮規劃及管理範圍,促使其進行總體規劃修編。

鎮域村鎮規劃

問安鎮 問安鎮

1、村鎮等級按照枝江市域城鎮體系規劃中關於對全市城鎮等級劃分的原則意見,規劃對問安鎮村鎮等級進行如下劃分:

一級:鎮域中心--問安鎮區(含龍泉堂、關廟山、萬水橋村),鎮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主要以發展輕紡工業為主

二級:集鎮--包括長春、楊山、袁碼頭;鎮域副中心,主要發展為農業產業化服務為主的商貿經濟

三級:中心村--方家畈、關廟山、覃家山、龔家坪、十里店、朱家灣、雙湖、龔橋、

四級:基層村

問安鎮

2、村鎮規模

一級:人口規模1.5-1.8萬人

二級:人口規模0.1-0.2萬人

三級:人口規模0.05-0.1萬人

綜上所述規劃期末問安鎮城鎮人口將達到1.9-2.2萬人,預測2020年問安鎮城鎮化水平為35%-40%。

經濟發展目標

從鎮域實際出發,結合鎮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以鎮域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為依據,同時結合近三年社會經濟發展情況預測鎮域主要社會經濟指標及發展目標:

經濟發展

問安鎮搶抓各級支農惠農的大好機遇

切實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城鎮工業化、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步伐

統籌城鄉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後被省委、省政府評為“五好鄉鎮黨委”、“文明鄉鎮”,奪得全省小城鎮建設管理“楚天杯”,是全省衛生鄉鎮,被列入全省“百鎮千村”工程,被確定為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鎮。

2006年,全鎮社會總產值實現23億元,比2002年增長103.5%,年均增長15.3%。全地域財政收入實現849萬元,比2002年增長102.1%,年均增長14.5%。工業提速增效成果顯著,規模以上企業由4家發展到7家;200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1.3億元、利潤4600萬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140%和150%,規模企業產值達到1.6億元、利潤160萬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150%、19%。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全鎮水果面積達到4800畝,水果產量達到6848噸,水產養殖面積達到2.94萬畝。問安大米、問安優質西瓜等品牌特色初步形成。農業產值由2002年(下同)的1.9億元增加到3.3億元,增長73%;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851元增加到4370元,增長53%。

問安鎮 問安鎮

問安鎮經濟發展迅速,發展後勁不斷增加。2006年,全鎮完成社會口徑工農業產值23億元,與2000年(下同)相比,年均增長19.7%;其中農業產值3.3億元,年均增長9.6%;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0.91億元,年均增長7.3%;實現工業產值11.3億元,年均增長23.3%;實現財政收入526.27萬元,年均增長6.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370元,年均增長6.7%,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經濟建設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化纖紡織特色產業初步形成。2006年,全鎮完成企業總產值19.7億元,其中工業產值11.3億元,規模以上企業達到7家,完成產值1.6億元,企業提供的稅收達到295.11萬元。總投資5億元的上海梅蘭日蘭電器集團湖北電器工業園(三峽)項目已經正式簽約,即將啟動。全鎮化纖紡織企業達到4家,紡織能力達到5萬錠,同時高起點規劃了關廟山化纖紡織工業園,跟蹤聯繫一大批化纖紡織項目,以化纖紡織為龍頭的問安工業園區建設已粗具規模。

“三農”工作進一步加強,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爭取國家投入1002萬元,先後組織實施了義合垸、萬水橋、袁碼頭、方家畈四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改造中低產田3萬畝,硬化主灌渠23公里,硬化通村主幹路25公里、硬化末端渠系85公里,水利渠系已成網路配套。總投資6200餘萬元的國投朱家灣、張家橋土地整理項目及花廟河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全面開工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將進一步完善。

工業經濟提質增效。重點圍繞化纖紡織、水泥建材、食品釀造、電氣機械等產業加大招商力度。全年我鎮組織專班外出招商16批次,接待客商62批次。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4.15億元,同比增長66.5%。成功引進久熠照明、孟氏醫藥、康民堂藥業、盛威汽修等重點項目。全年新增康民堂藥業、久熠照明、東明科技3家規模企業。新簽約工業項目4個、協定投資額5億元。投資過億元項目3個,新開工項目3個,新投產項目2個。“扶優壯強”步伐加快。支持鄂西水泥、東明電氣、創達機電、龍錢水泥等企業擴規上檔,壯大經濟實力。

農業經濟穩步發展。完成雲台、鳳台泵站更新改造項目和青山節制閘水毀維修、東山泵站渠加高工程。投資2611萬元的袁碼頭“小農水”項目順利實施。投資500萬元完成鎮水廠新制水工藝建設、農村主管網升級改造及鳳台、曇華寺、官壋等3個村飲水安全工程。投資3億元的龍源華海萬畝生態旅遊觀光園項目一期1500畝土地已流轉到位並交付使用。投資1億元的殿春園現代農業產業項目一期已流轉土地800畝,現正在加快建設。實施組平新增1個農業種植大戶工程,全年新增101個農業種植大戶、15家專業合作社、7個家庭農場,累計流轉土地11600畝。2014年12月,問安鎮獲得“宜昌特色產業明星鄉鎮”稱號。

第三產業發展提速。占地15.3畝的萊茵豪庭房地產項目1、2號樓已封頂,現已開盤預售住房56套。江西通馳公司投資的金泉廣場西區21畝土地即將開發。順利舉辦第五屆關廟山鄉土文化節及廉政書畫筆會、象棋邀請賽等活動,共吸引遊客3萬人次。按“AAAA”級景區打造的龍源華海觀光園旅遊規劃已出台。全年新增龍源林業、殿春農業、雨濃廣告、博奧體育、融源物流等5家限上服務業企業,完成服務業主營業務6.2億元。新增6家限上商貿企業,實現限上商貿企業零售總額9502萬元,

財政金融穩步運行。強化招商引資,培育後續財源,全力支持鄂西水泥、日進包裝、宏安化纖、華群科技等重點企業發展壯大,引進中民建築、神草藥業等一批優質稅源企業,提高企業對財政的貢獻率。全年實現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21.17萬元。

村鎮面貌日新月異。精心組織編制以全域、鎮區、美麗鄉村規劃為基礎,以土地利用、產業發展等專項規劃為輔的《問安鎮鎮域規劃》。成立問安鎮村鎮建設規劃管理委員會,加大鎮域環境整治力度,對集鎮11條主幹道,近1000戶居民進行環境衛生大檢查,繼續推進和完善垃圾分類、環境整治工作。大力實施“六大行動”,全年完成人工造林2611畝,花卉苗木基地1200畝,種植各類樹木19.2萬株。硬化通村、通組公路28.7公里,疏挖堰塘21口,清理溝渠148公里,道路維護管理296公里。

用地規劃

規劃將問安鎮域用地分為三個產業區,即第一產業區、第二產業區、第三產業區。

其中:第一產業區包括耕地、園地、林地,範圍約11180ha,該區用地嚴格按照枝江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划進行管理和控制。第二、第三產業區包括城鎮、村莊、交通用地等,範圍約1100.5ha,該用地與管理應納入城鎮建設管理部門,並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和湖北省村鎮規劃技術規定以及枝江市有關政策法規執行。

著名人物

楊和春,男,1943年生,枝江市問安鎮四崗村農民,枝江市政協委員。從1966年開始長期從事楠管藝術創作和表演。1980年加入枝江縣民間藝人協會;2000年被枝江市文化局表彰為枝江市優秀民間藝人。

楊林 ,枝江市電子商務帶頭人

田維維,肚皮舞老師,參加中國夢想秀,獲得不凡成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