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科技大學

成都信息科技大學

成都信息科技大學創辦於1951年,學校位於四川省成都市。

基本信息

成都信息科技大學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始建於1951年,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國氣象局共建、四川省省屬重點大學。學校現有航空港、龍泉2個校區,占地1900餘畝,校舍面積58.4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8.84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065.09萬元,圖書164.59萬冊(含電子圖書44.47萬冊),校園網設備先進建設水平高,運動場及體育設施完備功能齊全。學校是信息產業部確定的“國家軟體產業基地(成都)人才培訓中心”,是“四川省信息工程本科人才培養基地”,是中國氣象局的氣象幹部培訓單位和國家統計局統計幹部培訓基地。
中文名:成都信息科技大學 學校屬性: 局省共建、省屬重點大學
外文名: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現任校長:周定文
簡稱: 成信 cuit 知名校友: 楊宇航,趙平,羅德海等
校訓: 成於大氣 信達天下 所屬地區: 中國四川
創辦時間: 1951年 主要院系: 光電技術學院,大氣科學學院
電子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學院
類別:公立大學 碩士點: 28個
學校類型:工科 省級重點學科: 5個
主管部門: 四川省教育廳 科研機構: 30餘個

學校概況

成都信息科技大學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國氣象局共建、四川省省屬重點大學。是一所以氣象科技、信息科技為特色,工、理、管、經、文、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是中國氣象人才、四川信息產業人才、國家統計事業人才、國防建設人才培養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後備軍官選拔培養的重要基地 ,是國家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高校。
1951年,為適應新中國空軍對氣象人才的需要,學校前身——西南空軍氣象幹部訓練大隊在成都創建。1956年,為適應中國氣象事業發展的需要,學校改制為成都氣象學校,著力培養氣象預報和大氣探測人才,為百業待興的新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提供了急需的人才。1978年,為適應中國氣象事業現代化的需要,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成都氣象學院,成為我國兩所主要培養氣象人才的高等院校之一。
2000年,學校由部屬院校劃轉為四川省屬院校,更名為成都信息工程學院,並整體合併原直屬國家統計局的四川統計學校。2003年學校成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04年學校成為全國第一所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培養後備軍官的普通高校。2007年,學校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2008年,學校借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歐洲幾所大學提出並試行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進行工程教育教學改革,並成為全國CDIO工程教育模式再創新試點工作組副組長單位和電氣組組長單位。2009年,學校結合自身實際,在全校所有專業實施以專業建設為主線的教育教學一體化改革。2010年,學校成為中國氣象局和四川省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試點院校、國際CDIO組織正式成員。2011年改名成都信息科技大學。
經過60年的艱苦奮鬥,學校成為氣象事業、信息產業、統計事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辦學思想理念不斷提升,辦學條件、辦學規模和辦學實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一、改善辦學條件,育人環境良好
學校現有航空港和龍泉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800餘畝,擁有校舍建築面積50多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3億多元;圖書館藏書豐富,有紙質適用圖書140多萬冊,電子圖書60多萬冊;計算機網路服務體系完善;建有142個校外實習基地;辦學經費有保障;領導班子結構合理,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
二、堅持“質量立校”,教育教學水平高
學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15000餘名。學校全面推進教育教學一體化改革,大力實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畫和研究生教育創新計畫,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在近兩屆教學成果獎評選中,學校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22項,其中一等獎6項。電子信息工程等7個專業被批准為國家級特色專業;軟體工程等12個專業被批准為四川省特色專業;《動力氣象學》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氣象雷達原理與系統》等26門課程被評為四川省精品課程;大氣探測技術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4名教師被評為省級教學名師;電子基礎教學實驗中心等4個實驗教學中心成為四川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氣信息類CDIO工程教育模式創新實驗區、大氣探測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成為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強。近五年來,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學術科技作品和創業計畫等競賽中獲得全國性獎勵280多項,其中,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在2005、2007、2009年連續三屆獲獎總數位列全國高校第六或第七位,位列一般高校第一。
學生綜合素質高。近年來,學校湧現出了以“全國抗震救災模範”蒙祖海、“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丁睿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學生。
社會實踐活動影響大。學校承辦了由中國氣象局、教育部、團中央等部委主辦的“氣象防災減災宣傳志願者中國行”及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國家統計局主辦的“中國2010人口普查宣傳萬里行”等全國性社會實踐活動,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湖南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全國20多所高校積極參與,中央電視台、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媒體給予了大量報導,在全國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學生就業能力強、就業質量良好。據麥可思人力資源信息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對高校畢業學生的跟蹤調研,我校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三、堅持“特色興校”,多學科協調發展
學校學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管理學、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等學科門類,有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型,22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學校有四川省重點學科3個。學校形成了以氣象科技和信息科技為特色,以大氣科學和大氣探測為優勢學科,以信息技術類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為主幹學科,以管理學和經濟學為主要學科,以數理學科和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為基礎學科,學科間交叉融合、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
四、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師資隊伍結構合理、水平高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935名,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680人,博士198人,高級職稱469人,教授117人。學校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國家級和省級專家50餘人。
五、大力加強科學研究,科研水平高、實力強
學校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和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5個。
長期以來,學校矢志不渝地以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突出氣象科技和信息科技特色,加強氣象科技和信息科技研究,重視科技創新,推進產學研合作,不斷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和服務社會能力,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學校是國家重要的氣象科技創新基地,長期致力於青藏高原氣象學、大氣探測技術、氣象業務信息系統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學校在新型氣象雷達系統、中國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大氣輻射與衛星遙感、天氣動力學與東亞季風等方面的研究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學校大力加強信息科技研究,在國內較早從事雲計算核心系統研究,主持了國內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雲計算核心繫統的研製。學校積極促進信息技術學科同其它學科的交叉融合,積極服務四川信息產業,服務地方和行業信息化,套用研究水平較高,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學校探索出了網際網路時代統計數據的蒐集與分析方法,為政府統計及統計信息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學校還在數學、套用物理、環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套用經濟學、統計學等學科開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增強了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能力。
六、堅持開放辦學,交流與合作成效顯著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大力加強和國內外高校及相關單位的交流與合作。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緬因大學、伊利諾伊理工學院、法國第五大學、日本立命館大學泰國藍實大學等20多所大學開展科學研究、學生留學等合作與交流。同汕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40多所高校共同推進CDIO改革,並加強同其他高校的交流與合作。學校為中國氣象局、國家統計局、中國民航等單位開展業務培訓,為第二炮兵部隊培養國防生,同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以及開展科研合作。同中國氣象局、國家統計局等部委,四川省保密局、四川省經信委等部門,611所、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華雲公司等企業,成都、攀枝花等市(州)開展產學研合作。
當前,學校正抓住高等教育新一輪發展的歷史性機遇,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科學發展,全面推行國際高等工程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構建有全國影響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為建設開放的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鬥!

校區分布

航空港校區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學府路一段24-28號

龍泉校區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陽光城幸福路10號

院系設定

大氣科學學院:
大氣科學
套用氣象學
光電技術學院: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
材料物理
套用物理學

通信工程學院:

通信工程
微電子學

商學院:

金融工程
會計學
財務管理
國際經濟與貿易
市場行銷

計算機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數字媒體技術

數學學院:

信息與計算科學
套用數學

電子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生物醫學工程

大氣探測學院:

大氣探測本科
雷電防護科學與技術
網路工程學院:
網路工程
信息安全
信息對抗技術
物聯網工程

控制工程學院:

測控技術與儀器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
自動化

資源環境學院:

地理信息系統
環境工程
環境科學
遙感科學與技術

文化藝術學院:

對外漢語
漢語言文學
社會工作
藝術設計

管理學院:

電子商務
工程管理
公共事業管理
勞動與社會保障
旅遊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管理
信息技術與管理
行政管理

軟體工程學院:

java
.net

統計學院:

統計學

外國語學院:

英語

院系簡介

大氣科學學院

大氣科學學院是學校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之一(始於1951年),同時也是我校教學科研水平較高的學院之一。該學院現有大氣科學本科專業學位授予點和大氣科學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點,本科“大氣科學”專業被批准為四川省高等本科院校首批品牌專業建設項目,2008年教育部批准的“套用氣象學”專業填補了西南地區的空白。 大氣科學本科專業的開辦始於1979年,是國務院首批學士學位授權點,是教育部地球科學教學指導專業委員會大氣科學專業分委員會成員單位、中國高校大氣科學研究聯盟(C-UCAR)發起單位、中國氣象學會理事單位、四川省氣象學會常務理事單位;是中國氣象局局校合作氣象人才培養、培訓基地之一、解放軍第二炮兵、成都軍區大氣科學專業“國防生”培養單位。 大氣科學學院有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合理的,且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科研教學隊伍。全院教職員工30餘人,擁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1/2,所有教職員工都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包括在讀碩士),博士、在讀博士比例達60%。現有教授9人,副教授6人;博導1人、碩導(含校外碩導)35人,博士16人、在讀博士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4人;四川省具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3人,四川省傑出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計畫入選者2人,四川省高校“十佳青年教師”獲得者2人;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十佳標兵”稱號獲得者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現設有專業教研室2個,專業教學實驗室2個,氣象綜合觀測場1個,研究型實驗室1個,有多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2000年以來,已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3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6部,承擔科研項目50餘項,其中主持國際合作項目專題、國家973計畫項目專題、國家863計畫項目專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專題等國家級項目20餘項。獲省部級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 大氣科學學院一貫重視高品質的教學質量,且以教書育人為根本,管理嚴格、治學嚴謹,非常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畢業生對社會需求的適應性和競爭力意識。該學院的招生錄取分數線和第一志願率連年位居學院首位。近幾年來,大氣科學學院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連年保持100%,位居全校首位,人才市場需求旺盛,供不應求。該學院的畢業生在全國氣象系統、民航系統和部隊系統的氣象部門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大氣科學學院已經為我國氣象、國防、民航和環保等科研、教學和業務部門輸送了一大批高層次的氣象學術技術帶頭人、管理幹部和業務骨幹。

光電技術學院

光電技術學院現有光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套用物理學、材料物理4個本科專業,主要培養光電子信息科學技術領域的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設定光電子和光通信技術方向,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設定光電信息技術方向,套用物理學專業設定光電材料與器件方向,材料物理專業設定信息功能材料方向。目前共有在校學生約1200人。此外,本院還承擔全校理工科學生大學物理、現代科學技術概論等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本院下設4個專業教研室(光信息科學與技術教研室、
電子科學與技術教研室、套用物理教研室、材料物理教研室)、1個基礎課教研室(物理教研室)、3個專業實驗室(光電技術實驗室、信息光學實驗室、信息材料實驗室)、物理實驗中心。 現有教師49人,其中高級職稱21人、中級職稱28人,博士14人、碩士20人。已有一支結構合理、水平較高、研究方向穩定、有穩定科研項目來源的學術梯隊。余萬倫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入選者;向安平教授於2005年8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2005年5月被遴選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本院學生主要面向光電子與光通信技術、光電信息技術、紅外感測,光電顯示技術以及新能源和新材料類企事業單位就業,已先後為社會輸送了近千名專業技術人才。他們憑藉紮實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很快地掌握自身業務,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不少學生在國內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工作,如華為、大唐、中芯國際、TCL、長虹、東駿雷射、創智、科維、旭光電子、九州電子、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西南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

電子工程學院

電子工程學院(大氣探測學院)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78年,是在原成都氣象學院大氣探測系和電子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學校“氣電結合、以電為主”辦學特色的重要支撐點。學院現有四川省重點學科:信號與信息處理;國家級特色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信號與信息處理;4個本科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含信號處理、大氣電子工程2個專業方向)、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雷電防護科學與技術。目前在校本科學生約2000人,其中國防生70餘人,碩士研究生140餘人。 學院現設定有5個專業教研室、6個專業實驗室、1個研究所,擁有1個省部級重點開放實驗室:中國氣象局“大氣探測重點開放實驗室”。學院擁有一支老中青結合,結構合理,銳意進取的師資隊伍,全院教職工8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63名,擁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全體專任教師的1/2,碩士以上學位教師超過全體專任教師的90%,其中博士、在讀博士占40%。博士生導師1人,四川省名師1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1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人,四川省傑出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計畫入選者1人,四川省師德標兵1人。 長期以來,我院教師在教學改革、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上積極進取,注重電子信息技術與大氣科學交叉、融合,在目前已經開展的科研基礎上,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並已建立9個科研團隊:氣象雷達及其套用、衛星遙感及套用、圖像處理及套用、雷電科學與防護技術、微波技術及套用、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電磁效應、大氣探測信息處理、氣象觀測儀器研究團隊。經過20年的不懈努力,已經在氣象雷達、氣象衛星、大氣探測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國內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作為第一責任人完成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0餘項,參與多項國家863項目和氣象行業專項等,一大批科研成果已轉化成產品,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先後研製了WRDPS天氣雷達數據處理系統、數位化雷達、X-波段數位化雙極化雷達、車載移動式天氣雷達、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信號處理系統等多個產品,性價比高,先後6次獲得中國氣象局和四川省省部級二、三等獎,產品已遍布全國,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為中西部地區的氣象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商學院

商學院是以學校1990年開辦的會計學專業為基礎,於2008年經學校院系調整而組建成立的。現設有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套用經濟學,5個本科專業: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行銷、國際經濟與貿易和金融工程。目前,全院在校學生2400餘人。
全院現有教職工90人,專任教師8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7人;博士18人,碩士41人;有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人;具有註冊會計師、註冊資產評估師等資格的雙師型教師20人。學院師資力量充足,結構合理,教學科研能力強。
學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始終秉承“育人為本,崇尚套用”的辦學理念,依託學校信息技術的學科優勢,以CDIO教育模式為指導,制定和實施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大力推進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加強人才培養與交流,不斷擴大校內外合作渠道,強化雙語教學與改革,不斷最佳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傾力打造大學生核心競爭力。
學院現有網路財務實驗室、會計模擬實驗室、行銷沙盤實驗室、國際貿易實驗室和金融工程實驗室,建有以四川威鋼、四川航天、西藏證券(成都)等29家校外教學科研實習基地,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學院一貫重視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學,取得了顯著成績。近三年,全院教師發表論文230篇,其中國核心心期刊論文180篇,出版專著教材23部,主持、參與省部級、市級和橫向科研課題30餘項,其中,多項成果榮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的獎勵。
學院在學生工作中,注重提升第二課堂的科學性、實踐性,努力幫助學生通過各種科技文化實踐活動,提高綜合素質和實踐創新能力。近年,我院學生課外科技文化活動碩果纍纍,成績斐然,獲得“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銀獎、“用友杯”ERP沙盤模擬大賽四川賽區一等獎等國家級、省部級多項榮譽。

計算機學院

1993年, 招收"計算機套用”三年制專科, 當年招收專科學生80人
1995年, 招收"計算機套用”專業本科, 當年招收本科學生38人
1998年, "計算機套用”專業更名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當年招收本科學生160人
2001年,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按"計算機套用”、"軟體工程”、"網路工程”三個方向招生總計580人
2003年, 獲得"計算機套用技術”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3年, "信息安全”本科專業申報成功
2004年, 首次招收"計算機套用技術”專業碩士研究生
2005年, 從計算機學院分離出並分別成立網路工程學院和軟體工程學院
2007年,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被評為四川省特色專業
2007年, 四川省首個"數字媒體技術”本科專業申報成功
2008年, "計算機套用技術”被批准為四川省重點學科
2008年, 獲得農業推廣碩士"農業信息化”領域學位授予點
2009年, 招收在職"農業信息化”領域農業推廣碩士
2009年,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被評為國家第二類特色專業
2010年,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被教育部批准為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
2010年, 獲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計算機技術”專業學位授權點

控制工程學院

控制工程學院是以測控技術、自動控制、電氣工程、新能源及其套用為主要學科專業的工科學院。現開辦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三個本科專業,並與電子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學院共有信號與信息處理碩士點。同時設有控制工程研究所、測控技術研究所和機電控制研究所。 學院擁有一支知識與年齡結構合理,學術水平較高的科研教學隊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0人、博士15人。同時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鐘山院士等多位科研院所著名專家教授作為客座教授。控制工程學院對外學術交流廣泛,獲較多的科研、教學成果。近年來,獲省部級三等獎2項。近五年來主持或主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項目、省部級重點科技項目10餘項。 學院始終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教學計畫在不打破傳統教學體系的原則上,結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強化一級項目和二級項目的具體實施,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具有有機聯繫的方式學習和獲取工程能力。同時,學院每年從大三學生中選取動手能力強的優秀學生組成創新教育實驗班,每人單獨配套實驗設備,單獨授課。2006年在四川省率先開展了本科生“自動化系統助理工程師”認證工作,2007屆學生有15人獲得該證書。近幾年有97位學生在全國和四川省“電子設計大賽”、“挑戰杯”科技大賽、機器人足球大賽、智慧型汽車大賽中獲得三等獎以上獎項。

通信工程學院

學院成立於1978年,先後隸屬無線電系、電子技術系和通信工程系,到目前(2010)已有29屆畢業生,畢業學生近5000人。通信工程專業是我院建立最早的三個專業之一,有較長的辦學歷史,有較雄厚的師資力量。本專業在近三十年的辦學過程中,追蹤通信技術的發展、培養了大量的通信技術類人才。通信工程學院成立於2005年1月,學院現有教職工49人,在校本科生1138人。下設通信工程和微電子學兩個本科專業,通信工程專業是學院級優勢專業和品牌專業之一,具有30多年的本科辦學經歷,2008年獲批國家特色專業。學院設有移動通信、計算機通信、光通信和微電子四個教研室,有現代通信、計算機通信、嵌入式系統、光通信和微電子五個學院級研究所。設有通信工程、微電子學兩個本科實驗室,總面積1000餘平方米,擁有儀器設備1107台,總價值1300餘萬元。有“實時數位訊號處理與套用”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擁有10萬以上儀器11台套,總價值800餘萬元。 現有教師4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1人、碩士生導師15人。具有博士學位11人、碩士學位26人、在讀博士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 學院有業界先進的實驗設備和設計軟體,完善的實驗實踐體系。通信工程學院以CDIO國際工程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強調學生的“知識,能力,素養”三位一體;全面實行本科生“雙導師制”(校內專業導師+校外導師);設有專門的經費支持學生的創新科技項目,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強,對學生實行“團隊管理”、“項目管理”、“導師管理”和“多元一體化管理”,形成“全程、全員、全面”的育人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成效顯著,就業質量高。在大學生數學建模、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等全國性大學生競賽中,多次獲得國家獎勵。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獲二等獎8人,四川省電子設計大賽一等獎6人,二等獎22人,三等獎25人;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3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10名;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慧型汽車競賽,西部一等獎; 第三屆ADI中國大學創新設計競賽全國一等獎1人;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兩項13人;隨著教育教學一體化改革的系統推進,質量意識牢固樹立、專業水平顯著提高、素質教育深入實踐、創新人才培養碩果纍纍。

資源環境學院

資源環境學院現有本科專業5個:環境工程(省級特色專業)、環境科學、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系統(省級特色專業)、遙感科學與技術;有學術型和專業碩士學位點(領域)4個:環境科學(省級重點學科)、環境工程、工程碩士(環境工程領域)、農業推廣碩士(農業資源利用領域)。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學術水平較高的教學科研隊伍,現有教授7人,副教授10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人,博士生導師1人,國家環境影響評價專家組成員1人,四川省“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諮詢專家1人。現有大氣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環境與氣象3S研究所、水污染控制與固體廢物資源化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擁有儀器設備650餘台,總價值900餘萬元。 近幾年,學院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四川省科技支撐項目等80餘項科研項目,科研經費800餘萬元,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80餘篇。獲專利授權及軟體著作登記3項,出版專著8部。

管理學院

管理學院是學校2008年10月在原來電子商務系和管理系合併組建而成的教學單位。開辦電子商務、人力資源管理、物流工程、旅遊管理、物流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公共事業管理、工程管理、勞動和社會保障10個本科專業,成立了電子商務研究所、麥達數位化加工套用研究所、現代物流研究所、人力資源與心理套用研究所、實證管理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建有電子商務與物流實驗室、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實驗室、電子政務實驗室。管理學院在辦學過程中逐步凝練形成了“一個平台、兩個支柱”的∏型人才培養模式。一個平台即學生知識、素質、能力協調發展的綜合成長平台,兩個支柱:一個是信息技術實踐套用能力;一個是“專業——職業”的創新發展能力,從而為打造學生在未來職業發展中的“核心競爭力”奠定基礎。 管理學院堅持“教學與科研並重,以科研促教學”的理念,一是重點引進高職稱、高學歷人才,同時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報讀博士,提升教師科研能力;二是藉助有關科研機構、專業學會,有效開展科研學術交流和合作;三是出台科研管理辦法,制訂導向政策,形成保障激勵機制。初步形成了科研促進教學的良性互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軟體工程學院

軟體工程學院傳承六十年成信的輝煌成就,嚴謹治學、堅持以理、工學科為傳統優勢的辦學方向,突出現代軟體技術的專業化辦學特色。近年來,全面與國際軟體業教育界接軌,先後啟動了印度NIIT國際軟體工程學院、美國CISCO網路技術學院、美國微軟高級培訓中心、SUN-JAVA教育示範性大學等國際合作項目。同時,在國家信息產業部的指導下,開展國家網路工程師和電子商務師的職業資格認證培訓,改革、改造我國傳統軟體教育體系,注重調研、大膽創新、凝鍊了軟體工程學院獨特的科研風氣、學術氣氛、積累了豐富的國際國內職業教育經驗。 2004年以來,軟體工程學院與美國SUM公司深入合作,引入極具特色的SUN-Java課程體系架構,形成了以全球未來軟體業核心技術——Java技術為教學主線的軟體工程師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成為“Java教育軟體工程學院有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教師都有多年軟體開發和項目管理經驗,能夠把理論知識和實踐開發經驗完整地結合起來,並用最佳的教學方式傳授給學生。 軟體工程學院建立了完善的就業渠道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就業服務。就業指導中心緊密聯繫企業,研究、調查學生就業崗位,分析就業崗位所需要的技能、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通過分析研究和市場對人才需求的反饋,改進教學內容、方法和課程體系,適應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建立實習實踐基地,鍛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豐富項目開發經驗,縮短學生與企業所需人才之間的差距;以多種方式廣泛建立與企業的聯繫,建立學生就業網路,實現學習和就業的一體化,實現學生高質就業的目標。

網路工程學院

網路工程學院成立於2005年1月,下設網路工程(省級特色專業)、信息安全和信息對抗專業,2011年新增物聯網工程,共四個專業。現有教職工55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0名,博士13名。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比例93%,以青年教師為主,年齡結構合理,科研開發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六年來,科研水平逐年提高,經費連續五年翻番,承擔了10多項國家科研項目,20多項省級科研項目。發表論文近300篇,其中SCI、EI和ISTP檢索70多篇。學院的信息系統安全,密碼技術,通信安全技術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 網路工程 【專業概況】 本專業是四川省特色專業,也是學校優勢品牌專業。著力培養具有寬厚、紮實的計算機及網路基本理論,具有較強的網路規劃、設計、維護與管理的工程能力,具有網路系統的軟硬體設計與開發能力,能適應計算機學科的動態發展及與其它學科的交叉套用能力,擁有職業能力和正確態度,具備自主學習、組織及協同工作、系統調控和綜合競爭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意識,從事計算機網路及計算機通信領域有關的軟硬體系統運行、信息處理、測試與分析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技術開發與管理、市場行銷等實際工作的套用型高級網路工程技術人才。 【畢業生適應範圍】 本專業畢業生能在信息技術產業、氣象、金融、教育、公安、安全、保密、部隊及科研院所等行業及部門從事計算機網路及計算機通信軟硬體的設計、開發、測試、生產、套用、維護與管理及教學等工作;也可繼續攻讀網路工程專業碩士及其他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 信息安全(本科四年) 【專業概況】 本專業是學校優勢品牌專業。著力培養具有寬厚、紮實的計算機及信息安全基本理論,具有較強的信息安全規劃、設計、維護與管理的工程能力,具備信息系統的安全性設計與信息安全軟、硬體產品開發的工程能力,能適應信息安全學科的動態發展和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套用,遵守信息安全行業道德規範,擁有職業能力和正確態度,具備自主學習、組織及協同工作、系統調控和綜合競爭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意識,從事計算機系統安全、網路安全及通信安全領域有關的系統運行、信息處理、測試與分析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技術開發與管理、市場行銷等實際工作的套用型高級信息安全工程技術人才。 【畢業生適應範圍】 本專業畢業生能在信息技術產業、氣象、金融、教育、公安、安全、保密、部隊及科研院所等行業及部門從事計算機系統安全、網路安全及通信安全的軟硬體設計、開發、測試、生產、套用、維護與管理及教學等工作;也可繼續攻讀信息安全專業碩士及其他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 信息對抗技術(本科四年) 【專業概況】 本專業是學校優勢品牌專業。著力培養具有寬厚、紮實的計算機及信息對抗基本理論,具有較強的信息系統安全規劃、設計、維護與管理的工程能力,具有信息保密系統、網路攻防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及民用信息安全防護等方面的軟、硬體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工程能力,能適應信息對抗技術的動態發展和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套用,遵守信息安全行業道德規範,擁有職業能力和正確態度,具備自主學習、組織及協同工作、系統調控和綜合競爭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意識,從事網路與信息系統安全、網路對抗領域有關的系統運行、信息處理、測試與分析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技術開發與管理、市場行銷等實際工作的信息對抗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物聯網工程(本科四年) 【專業概況】 本專業是根據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需求,整合我校現有涉及物聯網技術和工程專業優勢,新成立的專業。本專業實施分層教育;以角色為核心,以套用為重點,強化學生實踐能力;憑藉多年與國際知名企業合作的經驗,以先進的工程教育理念為指導;順應物聯網產業發展熱潮,充分利用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契機,整合現有各類資源;為物聯網產業發展培養具備紮實多學科交叉知識背景,擁有較強的物聯網規劃、設計、開發、運行、維護與管理的工程能力,具有創新精神、高度職業素養、自主學習能力、協同工作能力和系統調控能力,能在物聯網行業所涉及的信息標識、獲取、傳輸、處理、識別和控制等各環節從事相關技術或管理工作的套用型高級物聯網工程人才。 【畢業生適應範圍】 物聯網套用廣泛,本專業畢業生能在智慧型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慧型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食品溯源、敵情偵查和情報蒐集等領域中的教育、企業、事業、科研院所、政府機關以及部隊等單位,從事系統分析、設計、開發、維護、集成以及管理等各項相關工作;也可繼續攻讀各專業物聯網方向的碩士學位。

文化藝術學院

文化藝術學院主要從事人文社科、語言文化藝術類專業人才的培養以及語言文化藝術設計社會工作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工作,承擔全校人文素質公共選修課的教學及管理工作。 本院源於社會科學系,現有4個本科專業:社會工作、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藝術設計。至 2008年7月,已為社會培養了兩屆本科畢業生153人,其中第一屆(2007屆)畢業生社會工作專業2003級,畢業率達100%,授學士位率達98%,就業率達98%。本院十分重視學生綜合人文素質、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大力支持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全國、省市級的大學生科技文化競賽活動。 自2006年以來,本院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3人獲得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竟賽二等獎、4人獲得四川省級一等獎、5人獲得省三等獎;市、院級獎項17項。學生課外社團十分活躍,尤其在學生三下鄉科技活動中表現突出,多次獲得四川省和成都市的獎勵。 現有教4個專業教研室(社會工作教研室、漢語言文學教研室、對外漢語教研室、藝術設計教研室),1個公共課教研室(文化素質教研室),2個實驗室(社會工作實驗室、藝術設計實驗室),另有傳媒技能實驗室,在籌建中。 經過較長時間的積澱和建設,我院擁有一支教學科研能力較強,學歷、職稱、年齡結構等較為合理的師資隊伍。截止2008年10月,本院在編教師總數為36人:專職教師30人(教授3人,副教授10人,講師13人,助教4人),行政管理6人。專職教師中,博士5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16人,具有碩士、博士學歷的教師占76.6%。行政管理人員都具有本科、碩士以上學歷。

統計學院

統計學院是學校的傳統特色教學學院之一。該學院培養具有紮實的統計學、信息學、經濟學等理論功底,掌握並能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及科學的統計方法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目前主要有普通本、專科,成人教育本、專科,自學考試本、專科等辦學層次。其中普通本科開設有統計學專業 ( 含信息技術與網路統計、保險精算與金融統計、數據挖掘與信息甄別等專業方向 ) ,普通本科學生畢業後可授予理學學士和經濟學學士。普通專科開設有信息統計技術、經濟信息管理與套用、行銷策劃三個專業。自考本科開設有調查與分析專業,成人教育本科開設有調查與分析、電子商務專業,專科開設有電子商務、經濟信息管理與計算機套用專業。現有學生 800 餘人。 該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教學科研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建有經濟統計、數理統計、統計信息技術和保險精算四個教研室,共有專兼職教師 38 人,其中碩士研究生 22 人 ( 含在讀 ) ,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師占教師總數的 40 %,並聘有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全國人大常委賀鏗邱曉華中國科學院陳希儒院士,台灣輔仁大學謝邦昌教授等 12 名國內外知名統計學家為我學院客座教授。 學院建有統計模擬實驗室和專業機房,並正在籌建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統計信息技術與數據挖掘實驗室,還在地方統計局建立了廣闊的校外實習基地,可滿足學生隨課實驗、實習的需要,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數學學院

數學學院承擔碩士研究生教育和普通本科生教育。學院目前有基礎數學(四川省重點培育學科)和套用數學(校級重點學科)兩個碩士學位授權點;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套用數學兩個本科專業。 學院承擔本院的本科教學和研究生培養工作以及學校各專業公共數學課程的教學工作。學院內設大學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套用數學三個教研室、數值分析與算法實驗室、數學研究所和套用數學與軟體研究所,兩個研究所下設基礎數學、數據挖掘與算法、運籌與最佳化、套用數學與軟體、非線性分析與方程五個研究室,數學模型研究和套用中心。 學院具有一隻結構合理、學術水平較高的教學科研隊伍,現有教職工6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5人,碩士生導師16人,15人具有博士學位,進入博士後流動站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2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各1人。近五年,發表論文203篇,其中SCI檢索45篇,另有EI、ISTP檢索10篇,權威核心13篇;承擔科研項目25項,科研經費209.3萬,其中國家級項目12項和省部級項目4項,經費137.8萬。目前在研項目10項,經費102萬,其中國家級項目5項和省級項目1項,經費47萬。學院一貫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多次獲得省級市級表彰和學校的“三育人”先進個人稱號。 學院始終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成效顯著。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在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挑戰杯等全國大學生、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慧型汽車競賽競賽中,8人次獲得國家獎勵,百人次獲得省級獎勵。學院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也積累了寶貴經驗。 學院的學習和深造氛圍濃烈,很多學生參加了專業的培訓項目(Java等)。學院每年考研率在20%左右,並逐年增加,部分學生考取了外校的研究生,如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等。也有不少優秀的畢業生赴海外頂尖大學攻讀研究生,如哥倫比亞大學(US),京都大學(Japan)等等。

外國語學院

外國語學院成立於1999年,其前身是成立於1978年的成都氣象學院基礎教學部大學英語教研室。外國語學院現有教職員工95人,其中專職教師85人,另聘有數名國內知名教授和外籍專家。在學校“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辦學思路的指導下,外國語學院緊緊抓住育才、引才、用才的關鍵環節,加強同國內外高校的交流與合作,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積極引進高學歷、高職稱人才,先後選派了20餘名專職骨幹教師分別赴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學習進修、攻讀學位和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70餘人次參加了國內外各類學術會議和培訓,目前仍有部分教師在國內外大學攻讀博士或碩士學位。廣大教師積極了解學科發展的最新動向和要求,自覺提高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形成了一支富有活力、崇尚責任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外國語學院承擔全校各專業的英語課程,注重各專業學生的英語套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如外語文化節、外語俱樂部、英文講座、演講、影評、歌舞、戲劇、英語素質拓展訓練、西博會志願服務、歐恰會志願服務、外語國際貿易課外操作實踐訓練營等。英語專業學生還可參加學校留學和海外實習實踐項目。 學院英語和非英語專業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的人數逐年增加,部分學生考取了上海外國語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四川大學、廈門大學暨南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蘭州大學中南大學重慶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國外其他大學等。數百名非英語專業學生以其牢固的專業知識和優異的英語成績考取了國內外知名高校的研究生。

傑出校友

中國科學院氣候研究所所長 博士生導師 趙平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助理、教授 楊宇航
中國科學院資源與環境科學技術局副局長 陳泮勤
中國氣象學會理事 博士生導師 羅德海
中國科技大學軟體學院院長 李曦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大氣科學學院院長 李國平
國家環保總局自然生態保護司副司長 莊國泰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梁海河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室主任 劉漢濤
中國聯通四川公司副總經理 陸斌
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 李朝鮮
美國國家環境預測中心環境模擬中心博士 楊芳林

錄取規則

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根據考生德、智、體、美綜合擇優錄取:
(一)根據各省(市、區)生源情況確定調檔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計畫的120%以內。
(二)學生進校後各專業開設的公共外語課程均為英語,非英語考生在填報志願時要慎重考慮。
(三)男女比例:國防生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下發的計畫執行,其他類別考生男女比例不限。
(四)身體健康情況要求:國防生參加軍檢,其他類別考生遵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執行。鑒於相關行業對從業者的身高、體貌要求,報考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請慎重考慮。新生入學後進行體檢複查,凡體檢不合格者或體檢中弄虛作假者,取消其入學資格。
(五)學校理工類專業學習對數理基礎要求較高,進檔考生安排專業時參考數學、物理等相關科目成績:
報考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雷電防護科學與技術、套用物理、材料物理、微電子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遙感科學與技術、大氣科學等專業要參考數學、物理成績。
報考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套用數學、網路工程、軟體工程、信息安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金融工程等專業要參考數學成績。
(六)英語專業要求加試口語,英語成績原則要求達到滿分的70%。
(七)學校優先錄取第一志願考生。如一志願錄取未滿,則錄取非第一志願符合條件的考生。加分或降分投檔考生的處理按各省(市、區)相關規定執行。
(八)進檔考生根據總分順序,按關科目成績、專業志願安排專業。對於專業志願不能滿足且不服從專業調配的考生學校將予以退檔。
(九)根據教育部規定,新生進校後學院根據招生政策和錄取標準進行複查,凡不符合錄取條件或徇私舞弊者,一律取消入學資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