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與改革
發展
新時期漢語言文學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經歷了從復興、繁榮、理性和回歸四個階段。從二十多年的文學創作與文學發展的軌跡看,當代文學的發展過程,事實上是一個文學創作與文學風格逐漸回歸本源的過程,這有兩個標誌,一是內容上向現實主義回歸,一是風格上向寫實傳統回歸。當代文學的這種嬗變的過程今天看來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改革開放初期,當時全中國思想剛剛解放,作家積壓在心中的十年鬱悶希望一吐為快,這以盧新華的短篇小說《傷痕》為代表。傷痕文學雖然感情上比較飽滿,切中人心,直抒胸臆,但從藝術上來說未免粗糙,這就為緊接著出現的尋根文學、先鋒派等文學流派的出現做了鋪墊。事實上,其後出現的意識流、尋根文學、先鋒派和新寫實主義等,從廣義上說,都可以稱之為先鋒文學。先鋒文學的集中出現,有其深厚的社會背景和土壤。八十年
代中後期探索性的作品大量湧現,是中國當代作家尤其是年輕作家對以往文革遺風的一種反撥和革命,是對“老三篇”式的高、大、全文學的一次反動。在時代精神上也契合了改革開放學習西方文明和先進思想的社會思潮,這種進步思潮反映到文學中來,便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後的文學革命,這種革命首先表現為形式上的革命。中國當代作家們尤其年輕的一代,他們不滿以往的傳統模式和八股傳統,希望學習西方文學借鑑西方作家的技巧,並與本國的文學創作相結合,探索出一種適合中國新時期文學的表現形式。這種努力表現為一大批新老作家在形式上不斷探索,主要採用新瓶裝舊酒的方式。比如王蒙的早期小說,以及以池莉《煩惱人生》為代表的新寫實主義等等,總體上這個時間的小說,在內容上創新的同時,更多的是在形式上,借鑑西方早已出現的先鋒小說和新潮小說的形式,多數以形式的創新給讀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革新既體現在語言上、敘述風格上,也體現在故事結構、文體等方面,這個階段可以說是中國當代作家和當代文學集中向外國同行學習的時期,作家們力圖在形式上尋求一種突破,一改以往傳統單一的敘述方式和刻板的表現形式,改變以往文以載道以及高大全的文學觀念,各種形式不斷湧現,流派紛呈。意識流、先鋒派、新寫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等等一併包收並容,並在中國當代文壇進行某種形式的複製和實驗,文壇和讀者對這種探索表現出相當的寬容、支持與歡迎,這使八十年代的文學實驗和文學創作形成了文革後的第一個高峰,文學創作從內容到形式取得了從來沒有的自由,真正可以稱得上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個時期的文學革命是與當時的全社會思想解放運動相吻合的。但回過頭來看,這種對西方文學技巧文學形式的學習,基本上還是囫圇吞棗式的生吞活剝,是魯迅先生所說的“拿來主義”,並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就其本質來說,還是一種形式上的革新和風格上的變化。但它對當代文學和當代作家思維的衝擊卻是巨大的,其影響也是深遠的,中國作家第一次開始學會以開放的眼光來認識世界文學,意識到自己與世界的差距,同時也開始以世界的眼光審視當代文壇和當代文學創作,文學開始有了創新的意識,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可以稱得上一次文學上的革命。雖然還帶有幼稚學步的成分。改革
當代漢語言文學的改革是與中國社會特定的變革聯繫在一起的,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必然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時代在文學身上打上了鮮明的烙印。這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創作局面,在九十年代興起的全民經商的大潮中,很快土崩瓦解。經濟基礎再一次顯出了強大的生命力,文學也逐漸從過度的繁榮興盛逐漸走向式微。這表現為文學形式上的探索越來越少,而且也越來越與現實脫節,以往那些繁複的丈學形式已經越來越受到讀者的摒棄,甚至在評論界也鮮有喝彩,許多雜誌開始轉向,讀者的熱情日漸低迷。真正在文壇堅守的作家已經越來越少,一些人下海經商,讀者的閱讀興趣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閱讀取向也更趨理性,更加現實。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社會與讀者在生活中也發生了變化,文學也開始讓位於經濟,文學回歸到它本來的位置。具體表現為早期的實驗性的各種風格流派的文學創作漸漸淡出文壇,有的很快銷聲匿跡,一些曾經紅極一時的作家也曇花一現。當代丈壇的這種嬗變有著深刻的社會因素。其一,九十年代後期,中國社會已經開始逐漸從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經濟建設成了壓倒一切的中心,當代文學完成前一階段的歷史使命後,開始回歸本源,成為真正茶餘飯後消閒,文學功能也不再盲目誇大。其二,隨著中國對外立體開放,外國文學翻譯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時期,以往那種資源短缺的現象早已成為過去,各種風格流派的外國古典和當代作品充斥大小書店,曾經給人耳目一新的當代文學各種探索之作各種風格的作品在這裡都能找到源頭,似曾相識。隨著對外開放,大量以往很難看到的外國文學作品,甚至一些禁止出版的小說也大量出現在中國讀者面前。所以那種早期拿來的東西已經沒有新鮮感。其三,經過多年的改革,讀者的閱讀興趣也因為現實的改變而發生了變化,他們要求更加務實更加貼近生活的作品,能滿足他們休閒娛樂的需要,而不是要在文學中接受教育,或者迷失在形式的迷宮中。這種客觀的現實,給當代文學的創作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這些都客觀上給當代文學帶來了潛在的影響,引起作家的思索。中國讀者經過一段狂熱以後,也趨向理性,他們希望讀到的是反映他們生活,能為他們接受的真正有內容的作品,而不是形式上的花花苹草。這些反映到創作中,就是風格的轉變。總之,從九十年代開始,這一轉變已經十分明顯。這呈現兩種變化,一個是內容上,開始以現實生活為主,更加貼近現實,反映中國人尤其當下讀者關心的話題,在形式上,或者說在風格上,開始以現實主義或者說寫實主義為主,那種過渡的形式主義已經被基本摒棄,早期那些熱中於形式的作家也變得門庭冷落,最終不得不放棄初衷,向讀者靠攏。這主要體現在一大批早期實驗探索形式的青年作家,紛紛改弦易轍,重新回歸傳統。格非的《欲望的旗幟》、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蘇童的《米》等都基本回歸了現實,與早期的風格相去甚遠。就連王蒙、莫言、劉恆、韓少功、林白、方方等人的小說也都體現了這種變化。這可以以莫言的紅高梁系列和劉恆、劉振雲、張煒等人的後期小說為代表,雖然作家和評論家們都不屑於重拾現實主義這個標籤,事實上,在骨子裡,當代作家們已經整體上回歸了現實主義,或者說現實主義傳統。他們開始意識到,文學無論怎樣創新,還是不能離開生活,還是不能離開故事的核心,還是要講故事,要讓讀者喜歡。當然這種回歸併不是簡單的在歷史原有基礎上的踏步,不是對歷史的簡單的回歸,而是體現一種螺鏇式的上升。這種回歸打上了新的烙印。這種轉變形成的原因也有幾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讀者對以往那種形式上的奢華而內容空虛的作品已經失去興趣,評論家對此模仿也從當初的喝彩轉向批評,人們需要一種在吸收西方先進創作技巧創作成果基礎上,更加民族化更加中國傳統並能與世界傳統相融合的真正創新之作,而不是簡單的照抄照搬。另一方面,全社會進入一個市場經濟時代,這種從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對全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可以說是建國以來最為深刻的影響,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一切不符合市場與價值規律的東西都受到了挑戰,雖然文學屬於一種精神產品,但其外在形式也在日漸商品化,受到經濟的制約。首先是文學雜誌因為訂數下降而大量停刊轉行,出版社更是把圖書作為一種商品,努力追求效益的最大化,那種流於形式內容空洞而沒有讀者的小說即使是知名作家的作品也難以出版,作家的經濟地位與社會地位開始走下神壇,那種早期一篇作品定終身,拿文學作為敲門磚的好事已經成為過去的神話。作為創作主體的作家本人,也開始在這股大潮中反思何去何從的問題。作為社會人,他們也要生存發展,於是只能在創作獨立與適應社會變化方面尋找一種結合點,達到一種和諧。這些無疑都反映到作家的選材與風格上來。他們面臨兩種選擇,一種是順應潮流,接受現實,適應讀者,另一種是自絕社會藏諸名山,顯然對大部分人來說,他們無法把文學作為個人的東西,與現實妥協是最明智的選擇。走下神壇的文學,開始漸漸回歸到其本來的位置上。這種轉變始於九十年代,完成於新千年之初。這種轉變事實上也有深刻的記憶體外在因素。首先是社會現實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文學開始回歸本源。讀者也漸趨理性,他們要求看到的是真正的文學創作,希望得到的是精神的享受,而不是導師。其次,從世界文壇看,文學創作也基本上都回歸到現實主義這個大旗下,從西方著名作家的小說創作到好萊塢大片,像《英國病人》、《冷山》、《兄弟連》等等,甚至《廊橋遺夢》這樣的愛情小說,近年來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庫切的《河灣》、《恥》等等,都基本上是一種對現實的回歸,作家追求的是紮實的內容,但不盲目追求形式的繁複,這也是對中國文學的一個警示,或者說是一個世界文學趨勢。九十年代後期,隨著中國社會、經濟及整個大環境的轉型,當代文學對此也相應地做出了反應。作家開始從早期浮躁盲目中走出來,全社會對文學本身的認識與評價也漸趨理性,作者不再僅僅尋求在形式上的翻新,他們認識到真正被讀者認可,並能經受考驗的,還是作品質量本身。隨著全社會欣賞水平的提高,讀者也對作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僅靠華而不實的形式上的所謂創新已經很難贏得讀者,更無法贏得市場。價值規律再一次反映到文學創作中來,於是作家們開始認真對待這種轉變,並作出相應的反應。一個明顯的事實是,文學更加泛社會化,更加適應讀者的口味,更體現出對讀者的人性關懷。當代中國文學的回歸也是十分明顯的,如鐵凝的《大浴女》、阿來的《塵埃落定》、賈平凹的《懷念狼》、陳忠實的《白鹿原》、莫言的《檀香刑》、王蒙的《青狐》、池莉的《水與火的纏綿》,以及二月河、唐浩明的歷史小說,都可以看作是當代文學傳統回歸的最明顯的標誌,這些小說大多以內容紮實著稱,形式上也日趨平實,真正體現為一種現代化的中國傳統中國風格,很易於為讀者接受並理解。
趨於平實
文學傳統的回歸以及風格的日趨平實,是九十年代後期以來當代文學的一個整體走向,除了上述社會因素影響之外,網路的影響也是一個重要方面。九十年代後期出現的網路文學對自號正宗的文學創作也產生了不小的衝擊波。自從網路出現後,以往的神聖而不可攀的發表變得輕而易舉,相比傳統媒體,網路影響似乎更大,成名也更快,流傳速度與廣度都是傳統的文壇無法比擬的。網路為更多的作者提供了一個更易於攀登的平台,他們很容易實現文學的夢想,而且在創作內容與形式上更不受限制,基本是“我手寫我口”,比起傳統文壇,網路文壇為作者提供了更大的創作自由更大的創作空間,基本上可以隨心所欲。網路對傳統文學的挑戰是十分強大的,迫使傳統文學做出一定的改變。傳統文學不得不適應新的閱讀環境。九個年代後期的中國文學總體上體現了一種文學價值的回歸,與讀者要求趨同。更加貼近讀者更加注意故事,體現了一種對讀者的人文關懷與閱讀關懷。一方面早期先鋒派小說逐漸淡出文壇或者改弦更張,有的乾脆放棄了創作,另一部分則回到傳統,開始認真考慮讀者的接受問題,反映的內容更加貼近當下現實人生。那些曾經下海的作家也紛紛上岸,他們此時更帶著豐富的生活經歷,他們的小說一改早期的內容空虛的做法,開始以自己下海的經歷為主,反映改革大潮對人們的影響以及人生際遇。另一部分作家則向歷史尋找新的突破,並用新的歷史觀來看待歷史,以唐浩明和二月河為代表,在這裡,歷史不僅有它本來有的樣子還有它應該有的樣子。歷史小說獲得了比以前更大的突破,人物也開始血肉豐滿,是歷史的也是真實的。它們的成功也就是一種證明。作者更多的不是在形式上的翻新,而是尋找在內容上的突破,內容上的創新。經歷前一段時間的試驗與市場檢驗,當代作家們終於明白一個道理,作品的內在品質對於一部小說來說,才是最重要的,而形式只是為內容服務的,並不能凌駕於內容之上。一個生動的故事,紮實的內容,鮮活的人物,這對小說來說才是最為重要的。有一點對今天所有的作家來說,都是相同的,即他們再也無法忽視市場,雖然他們並不公開承認這一點,事實上,他們還是自覺不自覺地跟著市場的節拍起舞。二十世紀末和二十一世紀初當代文壇這種市場化趨勢已經十分明顯,這對當代文學的影響是深遠的。專業簡介
本專業是培養具有文藝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古老的專業,由於歷年聯考考生報考人數過多,社會需求趨於飽和,造成就業困難。漢語言文學專業除了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外,還可以考取教師資格證成為教師。
培養方案
本專業培養具備一定的文藝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關於語言、文學的基本理論;
2.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以及新聞、歷史、哲學、藝術等學科的相關知識;
3.具有文學修養和鑑賞能力以及較強的寫作能力;
4.了解我國關於語言文字和文學藝術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本學科的前沿成就和發展前景;
6.能閱讀古典文獻,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課程設定
主幹學科:中國語言文學
主要課程: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史、馬克思主義文論汁“較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外國文學史、民間文學、漢語史、語言學史學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教學實習、論文寫作等,一般安排8周左右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文學學士
相近專業
廣播電視新聞學、編輯出版學。
師範類培養方案
漢語言文學(師範類)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漢語言文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教育及教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教師職業素養,初步具備從事本專業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正確的文藝觀點、語言文字觀點和堅實的漢語言文學基礎知識,並具有處理古今語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讀和分析古今文學作品的能力、協作能力和設計實施語文教學的能力;
2.了解語言文學學科的新發展,並能通過學習,不斷吸收本專業和相關專業新的研究成果,根據社會需要和教育發展的需要,拓寬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水平,在將新知識引人語文教學的實踐中,富有開創精神;
3.了解本專業及相關專業各學科學術發展的歷史,重視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同時具有一定的哲學和自然科學素養。掌握資料收集、文獻普查、社會調查、論文寫作等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逐步學會在文理滲透、學科交叉的前提下,開闢新的領域;
4.熟悉教育法規,具有初步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基本理論和漢語言文學教學基本理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從事教學工作的基本能力;
5.存良好的口語和書面語表達能力。
主幹學科:
中國語言文學。
主要課程:
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漢字學、漢語史(或文字、聲韻、訓估學)、中外語言學史、語言文字信息處理、中國文化概論、中國古代文獻學、文學概論、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民間文學、比較文學、寫作、文藝心理學、中國文學批評史、語文教學論、自然科學基礎等。
就業方向
漢語言是中國五千年文明中最值得炫耀的瑰寶,它也是我們民族賴以生存的根基,將其發揚光大,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神聖職責。從現實的角度看,漢語言文學的套用範圍非常廣,該專業的畢業生知識廣闊,適應能力強,尤其在文化界大有用武之地。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就業率之高,就業待遇之豐,同時,教育戰線的工作者辛勤工作,為社會消除了一大部分不安定因素。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最初設立至今,它的逐步完善與飛躍發展我們有目共睹,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尤其是師範類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必將在越來越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中為莘莘學子們營造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開設院校
北京: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天津: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師範大學
河北:河北大學、河北師範大學、河北建築科技學院、燕山大學、河北職業技術師範學院、防災科技學院
山西:山西大學、山西師範大學、雁北師範學院、太原師範學院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民族師範學院
遼寧: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大連大學、瀋陽大學、遼寧師範大學、瀋陽師範學院、鞍山師範學院、錦州師範學院
吉林:吉林大學、延邊大學、東北師範大學、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長春大學、北華大學、長春師範大學、吉林師範大學、通化師範學院
黑龍江: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齊齊哈爾大學、牡丹江師範學院、佳木斯大學、哈爾濱學院
上海: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
江蘇:蘇州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揚州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徐州師範大學、淮海工學院、蘇州鐵道師範學院、江南學院、淮陰師範學院、鹽城工學院、嘉興學院
浙江:浙江大學、浙江師範大學、寧波大學、浙江海洋學院、杭州師範大學、溫州師範學院、紹興文理學院
安徽:安徽大學、安徽師範大學、安慶師範學院、淮北煤炭師範學院、阜陽師範學院、皖西學院、淮南師範學院
福建:廈門大學、福州大學、華僑大學、福建師範大學、集美大學、閩南師範學院、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集美大學誠毅學院
江西:南昌大學、江西農業大學、江西師範大學、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贛南師範學院
山東:山東大學、青島海洋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曲阜師範大學、煙臺大學、青島大學、煙臺師範學院、聊城師範學院、淄博學院
河南:鄭州大學、河南大學、信陽師範學院、安陽師範人文管理學院、河南師範大學、商丘師範學院
湖北: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湖北師範學院、湖北民族學院、中南民族大學、三峽大學、襄樊學院
湖南:中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湘潭大學、湖南工業大學、吉首大學、長沙電力學院、湘潭師範學院
廣東: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汕頭大學、深圳大學、五邑大學、廣州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湛江師範學院、韓山師範學院、廣東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廣東商學院、茂名學院、東莞理工學院
廣西:廣西大學、廣西師範大學、廣西民族學院
海南: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學院
重慶:西南師範大學、重慶師範學院、渝州大學、重慶三峽學院
四川:四川大學、四川師範大學、西南民族學院、四川師範學院
貴州:貴州大學、貴州師範大學、貴州民族學院、六盤水師範學院
雲南:雲南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雲南民族學院
西藏:西藏大學、西藏民族學院
陝西: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延安大學、西安外國語學院、西安工業學院、漢中師範學院
甘肅:蘭州大學、西北師範大學、西北民族學院
青海:青海師範大學、青海民族學院
寧夏:寧夏大學、西北第二民族學院
新疆:新疆大學、新疆師範大學、石河子大學、喀什師範學院、伊犁師範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