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大氣科學學院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大氣科學學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是學院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之一(始於1951年),同時也是我校教學科研水平較高的學院之一。

學院簡介

學院現有大氣科學本科專業學位授予點和大氣科學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點,二級學科"氣象學"是四川省重點建設學科,本科“大氣科學”專業被批准為四川省高等本科院校首批品牌專業建設項目。

大氣科學本科專業的開辦始於1979年,是國務院首批學士學位授權點,是教育部地球科學教學指導專業委員會大氣科學專業分委員會成員單位、中國高校大氣科學研究聯盟(C-UCAR)發起單位、中國氣象學會理事單位、四川省氣象學會常務理事單位;是中國氣象局局校合作氣象人才培養、培訓基地之一、解放軍第二炮兵、成都軍區大氣科學專業“國防生”培養單位。

大氣科學學院有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合理的,且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科研教學隊伍,現有教授9人,副教授6人;其中博導1人、碩導7人,博士3人、在讀博士4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人;四川省具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2人,四川省傑出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計畫入選者2人,四川省高校“十佳青年教師”獲得者2人。院長李國平教授,曾獲得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十佳標兵”稱號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大氣科學學院一貫重視高品質的教學質量,且以教書育人為根本,管理嚴格、治學嚴謹,非常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畢業生對社會需求的適應性和競爭力意識。該學院的招生錄取分數線和第一志願率連年位居學院首位。近4年來,大氣科學學院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連年保持100%,位居全校首位,人才市場需求旺盛,供不應求。學院的畢業生在全國氣象系統、民航系統和部隊系統的氣象部門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大氣科學學院已經為我國氣象、國防、民航和環保等科研、教學和業務部門輸送了一大批高層次的氣象學術技術帶頭人、管理幹部和業務骨幹。

精品課程

天氣氣象學原理

天氣學是大氣科學中最早創立的一門重要的分支學科,是後來眾多天氣預報分支學科的奠基學科,也是至今國內外天氣預報業務中的基礎理論和方法。在大氣科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天氣學原理》是大氣科學本科專業的主要專業基礎課、核心必修課,本學科主幹課程,也是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兩門專業課之一。本課程主要介紹天氣學的經典理論:大氣運動的基本特徵;鋒面理論;氣旋與反氣旋的理論;大氣環流的概況和大氣長波理論;天氣系統和天氣形勢的天氣學預報方法。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系統掌握用天氣圖作天氣預報的天氣學基本原理和方法。本課程在第5學期開設,總課時為70-80學時,5個學分。該課程自我院1979年開始招收氣象專業本科學生以來,至今已有25年的開課歷史。

《動力氣象學》是大氣科學一門重要的分支學科,由於其愈來愈多地套用了高等數學和物理學中的最新成果,研究的問題也愈來愈廣泛、深入,其研究成果被認為是現代大氣科學的標誌和基礎。因此,動力氣象學是我院地球環境科學系(原氣象系)大氣科學本科專業一門十分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核心必修課,也是該專業的學科主幹課,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兩門專業課之一。現開課學時為80學時(2002年以前為68-72學時),5個學分,在第5學期開設。該課程自我院1979年開始招收氣象專業本科學生以來,一直開設,至今已有23年的開課歷史。

《中長期天氣預報》是氣象專業的核心必修專業課程之一,在天氣預報的實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目前氣象台站的主要業務預報內容之一。該課程的設定將使學生對中長期天氣過程的規律性有較為系統的認識,對中長期天氣預報方法有較為全面的了解為學生的實際的中長期預報實踐奠定基礎。教學過程中建議按以下框架及內容進行。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長中短期天氣預報的區別、中期天氣預報特徵及方法、長期天氣預報特徵及方法以及中長期天氣預報自動化系統等四部分內容,其中第二、三部分為主要內容。

動力氣象學

《動力氣象學》是大氣科學一門重要的分支學科,由於愈來愈多地套用了高等數學和物理學中的最新成果,研究的問題也更加廣泛、深入,其研究成果被認為是現代大氣科學的標誌和理論基礎。因此,動力氣象學是我院大氣科學系大氣科學本科專業一門十分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核心必修課,也是該專業的專業主幹課,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兩門業務課之一。現開課學時為72學時,4.5個學分,在第5學期開設。該課程自我院1979年開始招收天動專業本科生以來,開設至今,已有近30年的開課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