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延壽縣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張廣才嶺西麓,西、北與賓縣、方正接壤,東、南與尚志市為鄰,縣城距哈爾濱市160公里。全縣幅員面積3149平方公里,轄5鎮4鄉、106個行政村、486個自然屯,人口25.39萬。
延壽縣地貌結構為“七山半水二分半田”。土地總面積473.3萬畝,耕地面積119萬畝,草地面積12.9萬畝,可利用草地6萬畝。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已發現各類礦產54種,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8種,已開發利用的有大理岩、沸石、黃粘土、花崗岩、石英石、礦泉水,其中大理岩保有儲量在濱東地區居第一位。延壽縣水資源總量22.7億立方米,主要河流有螞蟻河、東亮珠河等。
延壽縣有省級風景名勝區延壽山莊和石城山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共有5處,其中省級的有石城山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申報省級的有新城自然保護區,申報市級的有二龍自然保護區,縣級的有延壽縣水源地自然保護區和石門山自然保護區。
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重點扶持下,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長足發展。2003年,地方生產總值實現10.78億元,一般財政預算收入0.39億元,優質米、亞麻、食品、木材、礦業建材、醫藥等六大主導產業健康發展。非國有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全縣個體私營企業發展到80戶,個體工商戶發展到2887戶。
教育、科技、文化、醫療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城鎮建設成效顯著,全年竣工商服住宅綜合樓5.7萬平方米;完成了一批道路、廣場、供水、供電等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城鄉居民和外商投資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行政區劃
延壽縣轄5個鎮、4個鄉:延壽鎮、六團鎮、中和鎮、加信鎮、延河鎮、安山鄉、壽山鄉、玉河鄉、青川鄉。境內有:慶陽農場。風景名勝
延壽縣有省級風景名勝區延壽山莊和石城山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共有5處,其中省級的有石城山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申報省級的有新城自然保護區,申報市級的有二龍自然保護區,縣級的有延壽縣水源地自然保護區和石門山自然保護區。歷史沿革
延壽一帶,清代屬吉林將軍轄區。清末放荒招墾,人煙漸稠。1882年(清光緒八年)賓州廳於瑪河適中之燒鍋甸子設立分防巡檢,專司緝捕,徵收賦稅。此後,商戶和居民陸續增多,僅設分防巡檢“難期控制”,經吉林將軍奏請,於1903年1月11日(清光緒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批准,設定長壽縣,並於翌年3月25日(農曆二月二十七日)委官試署。因該地居東、西長壽河之中,境南有長壽山,故命名為長壽縣,隸屬賓州直隸廳。中華民國初 年,因與四川省長壽縣重名,遂以該縣隸屬賓州直隸廳,取其會同之義,於1914年6月改為同賓縣,隸屬濱江道轄。後因“同賓”與該縣“地理無涉”,取境內瑪**(又寫作瑪延)河之“延”字和長壽山之“壽”字,於1929年11月1日將同賓縣改為延壽縣。時為二等縣,全縣14.9萬人。東北淪陷後,初隸吉林省,1934年12月劃歸濱江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劃歸松江省管轄。1951年全縣總人口12.1萬人,為丁等縣。1954年8月,松江、黑龍江兩省合併後,由黑龍江省直轄。1956年3月,劃歸新設立之牡丹江專區管轄。1970年4月,劃歸松花江地區管轄。1992年,延壽縣位於黑龍江省中部,張廣才嶺西麓,瑪**河(螞蟻河)中游。北鄰方正縣,東、南與尚志市毗連,西與賓縣接壤。全縣總面積3150平方公里。全縣劃分為15個鄉、鎮。1992年末全縣總人口2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萬人;滿、朝鮮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7%。縣政府駐地延壽鎮。 (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原名長壽、同賓。延壽地名是以此地較著名的螞蜒河(滿語為“肘子”之意)和長壽山而得名。取螞蜒河和長壽山各一字,即螞蜒河之“蜒”字。長壽山之“壽”字,組成地名“延壽”。
唐虞三代為息慎地;夏周為肅慎(亦曰稷慎);漢晉為挹婁地;北魏為勿吉地;隋唐迄五代屬靺鞨,後屬渤海上京;遼初屬渤海,後屬女真的轄境;金為上京會寧府東境。元為合蘭府,碩達勒達的屬境;明為努兒乾都司窩集部的西北境、費光圖河衛的東境;清初屬窩集部西境,後屬阿拉楚哈,清光緒八年(1882年),置賓州廳,同時設分防巡檢,駐燒鍋甸,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築城,二十八年於長壽山地方設長壽縣,(一說二十九年設定,實際上,二十八年設定,二十九年正式批准)。仍歸屬賓州廳管轄;宣統元年(1909年)賓州廳升為府。
民國三年(1914年)因長壽縣與四川省縣名相同,故更名為同賓,以其原屬賓州廳,取其會同之意,命名同賓縣,劃屬吉林省濱江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制。縣歸省直接管轄,同時縣農會以“同賓”地名與本縣地理上沒有確切關係,建議呈請更名“延壽”做為地名,從此改“同賓”為“延壽”,仍屬吉林省,為二等縣,偽滿大同元年(1932年)為吉林省的乙類公;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樂北劃為十四省,延壽縣劃屬濱江省;在此後的歷次行政機構改革中,本縣均隸屬濱江省。東北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東北新省區方案,將偽省合併為九省,延壽縣劃屬松江省,全國解放後劃東北為三省,又劃歸黑龍江省。
自然地理
延壽縣地勢奇偉,瑪延河從中部斜穿而過,故南、北皆向中部傾斜,中部又由西南斜向東北,鳥瞰地貌為簸箕形。大河兩岸,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衝擊平原上,湖泊沼澤星羅棋布。瑪延河手檢黑龍江水系松花江右岸一級支流,是延壽縣境內唯一的幹流,在境內總長96.7公里;東亮珠河是瑪延河的最大支流,也是境內第二大河,河
水經方正入松花江;瑪延河一級支流還有東、西柳樹河、大凌河、大柳樹河、黃泥河、烏吉密河等23條。境內有大、小泡澤300多個。在瑪延河右岸南部山區有套環山、雙丫山、長壽山、雞冠砬子山、石門山、馬鞍山、鷹嘴砬子山、子峰山、天台山等;在瑪延河左岸北部山區有大青山、石城山、二紅山、團山、萬寶山、虎圈山、橫頭山等。諸山中,海拔最高的為1007.5米的套環山,是境內的制高點。縣境內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在林濤樹海之內,在山川溝壑之中,蘊有多種野生動物、植物資源,有珍貴藥材、天然山野菜,有豐富草場和地下礦藏,成為延壽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良好自然資源優勢。延壽縣群山疊嶂、峰巒起伏,綿長的大小山脈,就向一條條巨龍臥伏於延壽大地上,雄偉壯觀,多姿多彩。延壽的旅遊資源有:最著名的“延壽山莊”,山水相依、湖光山影,景色怡人,風光雋秀;“石城山森林公園”是省級森林公園,園內林木蔥籠,券山涓涓,清澈見石,綠蔭碧天,大小山峰林立,巨石橫生,鬼斧神工,巍峨壯觀,古對參天,鳥語花香,山溪秀美,遊人幽聚。近幾年,新開發的旅遊景區還有“城北公園”、“乾翔公園”、“龍山灣休閒度假村”等景區。延壽景區不僅具有山秀、石怪、水清、林幽、峰險等自然風光,還有抗聯遺址,更具有田園之魅力。
農業概況
2005年,全縣農業總收入實現16.3億元,同比增長10.8%,畜牧業產值實現1.33億元,同比增長54.7%,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19.4%,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300元,增長31.4%。2005年,全縣農機總動力12.3萬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機744台套,小型拖拉機保有量6188台套。全縣現有中小型水庫29座,蓄水量為9373萬立米。其中:中型水庫2座,塘壩1770座。境內有松花江右岸的一級支流螞蟻河,長度為96.7公里,流域面積為2818平方公里。超過100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的河流有西柳河、東亮珠河、黃泥河,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還有23條。全縣現有機電井1930眼。打人畜飲水井28眼,解決了25村、28自然屯、7300口人飲水難問題。年施用化肥(折純量)3萬噸,農膜364噸,農村用電量3905萬千瓦時。
2005年,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79188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75744公頃,糧食產量達3.8億公斤,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蔬菜面積617公頃,經濟作物面積3334公頃,主要經濟作物有亞麻、萬壽菊、烤菸、中藥材、“兩瓜”、向日葵、食用菌,此外還有蜂蠶業。
2005年,全縣肉類總產量7165噸,禽蛋產量3623噸,全縣現存黃牛及肉牛4.3萬頭,生豬6.3萬頭,家禽37.8萬隻,羊2.24萬隻。全縣水產品產量1823噸,其中養殖產量1789噸;養魚戶達到326戶,養魚勞動力676人。
2005年底,全縣有各類龍頭企業6個,各類龍頭企業實現產值4.5億元,全縣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36個,會員發展到12000人,經紀人2800人,訂單農業面積5萬畝,主導產業初具規模,專業化鄉村和基地面積不斷增加,農村勞動力轉移達到36428人,同比增長20.8%。
2005年,全縣綠色、無公害產品認證數量6個,種植面積16.5萬畝。
經濟發展
延壽縣自然條件優越,資源比較豐富,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建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領導和全縣人民的積極努力下,延壽縣的資源優勢逐步得到開發利用,國民經濟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會事業逐步發展。2002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1.1億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1億元;財政收入實現5689萬元;經濟結構趨於最佳化合理,一、二、三產業的比重分別為26.1%:46%:27.9%。
延壽縣是“七山半水二分半田”的山區,地貌多樣,雨熱同季,氣候適宜。不僅資源豐富,而且分布立體性鮮明。這種立體性,決定了該縣的一大優勢。全縣擁有耕地面積119萬畝,土地肥沃,氣候適中,易於農作物生產,是玉米、大豆、水稻的穩產區。從自然資源優勢看,境內有大小河流、泡澤,可以發展漁業生產,此外還有部分荒山、荒坡和荒灘,宜於發展多種經營生產。山巒起伏、林草繁茂的自然環境蘊育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境內有紫貂、狍子、貉子、狐狸、灰鼠、黃鼬、野兔、馬鹿等野生動物;珍貴樹種有紅松、水曲柳、黃鳳梨、胡桃楸和樟子松等,優勢樹種是楊、椴、柞等樹木真菌類主要有木耳、蘑菇。另外,還盛產松籽、橡子、核桃、山葡萄、山丁子、獼猴桃等野果。從山川到平原,分布著200多種蜜源植物。
在北部、南部山區和瑪延河、亮珠河流域,咳挖掘利用的中藥材有200餘種,其中藥用和產量較大的有刺五加、滿山紅、人參、黃柏、五味子、寄生、山豆根等20多個品種,稀有名貴的有山參、鹿茸、麝香、熊膽、中國林蛙、平貝、細章等品種,是全省中藥材重點產區之一。在河流兩岸、山間谷地、林綠緩坡有豐富的草場資源,草的主要品種有建群植物小葉樟,伴有各種苔草、莎草、野穀草、山黛蘭等,抽穗前適於放牧或青割,牲畜喜歡吃。孕穗期調製成乾草,營養豐富,適口性好,是本縣的優良飼草。此外,境內還有一定藏量的磁鐵礦、銅礦、鋁礦、石英、石灰岩、大理石、沸石、高嶺土等二十幾種礦物質。並已探明,油頁岩、大理石礦儲量十分豐富。從產業優勢看,延壽縣優質米、亞麻、萬壽菊、食品四大產業優勢比較明顯,並正在進一步做大做強。同時食用菌、中藥材、瓜果菜、白瓜籽、機械電子、礦業建材等產業也正在得到快速發展,“亞麻城”建設已初具規模,集中力量發展的以肉牛、生豬、山綿羊和肉蛋雞等畜牧業和特色養殖業為主的綠色畜產品開發已初具成效。
社會事業
延壽鎮文化教育及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鎮內電話總裝機容量突破2萬門,實現了網際網路寬頻服務;移動、聯通等多家通訊網路覆蓋全境,固定電話、有線電視和家庭微機入戶率分別為75%、86%和35%;全鎮共建有居民住
宅樓45棟,總面積62萬平方米,鎮村人均住宅面積25平方米;鎮內自來水入戶率達100%,上下水網路完備,建有三個自來水廠和一座日處理污水100噸的污水處理場;建有四處高標準文化廣場和城北、乾翔2處公園等文化設施,為居民提供了優良的休閒娛樂場所;建有高標準、設施完備的中國小校27所,其中包括1所重點高中、1所朝鮮完全族中學、1所職業高中、6所初級中學、18所國小。重點高中延壽縣第一中學教育教學設施完備,師資力量雄厚,聯考成績多年來均列同類縣市前列。城鎮環境建設總體實現了淨化、美化、綠化、香化;以創建“平安延壽”為載體,不斷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健全了社會治安防範網路,實現了百姓安居樂業,企業平安經營的良好社會環境。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延壽鎮現已成為高樓林立,店鋪相連,環境和諧優美,水電、通訊、交通、排污等配套設施完備,安全文明、功能日臻完善的新興小城鎮。
黑龍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地區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
哈爾濱市 | 松北區 |道里區 | 南崗區 | 平房區 | 香坊區 | 道外區 |呼蘭區 | 阿城區| 雙城市 | 尚志市| 五常市 | 賓縣 | 方正縣 |通河縣 | 巴彥縣 |延壽縣 | 木蘭縣 |依蘭縣 |
齊齊哈爾市 | 龍沙區 |昂昂溪區 |鐵鋒區 | 建華區 | 富拉爾基區 | 碾子山區 | 梅里斯達斡爾族區 | 訥河市 |富裕縣 | 拜泉縣 | 甘南縣 | 依安縣 | 克山縣 | 泰來縣 | 克東縣 | 龍江縣 |
鶴崗市 | 興山區 | 工農區 | 南山區 | 興安區 | 向陽區 | 東山區 | 蘿北縣| 綏濱縣 |
雙鴨山市 | 尖山區 |嶺東區| 四方台區 | 寶山區 | 集賢縣 | 寶清縣 | 友誼縣 | 饒河縣 |
雞西市 | 雞冠區 |恆山區 | 城子河區 | 滴道區 | 梨樹區 | 麻山區 | 密山市 |虎林市 | 雞東縣 |
大慶市 | 薩爾圖區 |紅崗區 | 龍鳳區 | 讓胡路區 | 大同區 | 林甸縣 |肇州縣 |肇源縣 |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
伊春市 | 伊春區 | 帶嶺區 |南岔區 | 金山屯區 | 西林區 | 美溪區 | 烏馬河區 | 翠巒區 | 友好區| 上甘嶺區 | 五營區 | 紅星區 | 新青區 | 湯旺河區 | 烏伊嶺區| 鐵力市| 嘉蔭縣 |
牡丹江市 | 愛民區 | 東安區 | 陽明區 |西安區 | 綏芬河市 | 寧安市 | 海林市 | 穆稜市 |林口縣 | 東寧縣 |
佳木斯市 | 前進區| 向陽區 |東風區 | 郊區(佳木斯市) | 同江市 |富錦市 | 樺川縣 | 撫遠縣 | 樺南縣 | 湯原縣 |
七台河市 | 桃山區 | 新興區 | 茄子河區 | 勃利縣 |
黑河市 | 愛輝區 | 北安市 | 五大連池市 | 遜克縣 | 嫩江縣 | 孫吳縣 |
綏化市 | 北林區 |安達市 | 肇東市 | 海倫市 | 綏稜縣 | 蘭西縣 | 明水縣 | 青岡縣| 慶安縣 | 望奎縣 |
大興安嶺地區 | 呼瑪縣 | 塔河縣 | 漠河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