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縣

木蘭縣

木蘭縣取名於境內木蘭達河,木蘭原於滿語“圍場”之意。木蘭縣地處黑龍江省中部,松花江中游北岸。北以青峰嶺與慶安縣分界,東與通河縣為鄰,南與賓縣隔江相望,西與巴彥縣毗連。松花江中游北岸。南北長77公里,東西寬60公里,總面積為3600平方公里。木蘭縣屬農業縣份。森林覆蓋率達57.9%,礦產資源和無污染的水資源非常豐富。全縣有8個鄉(鎮)、84個村。總人口數為68萬人、總戶數為77020戶(2010年)。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119522萬元。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木蘭縣木蘭縣

木蘭縣轄6個鎮、2個鄉:木蘭鎮、東興鎮、大貴鎮利東鎮柳河鎮、新民鎮、建國鄉吉興鄉。境內有:興隆林業局辦事處。

歷史沿革

木蘭縣木蘭縣
木蘭縣以境內木蘭達河(又稱穆倫河)得名。木蘭,滿語“圍場”或“哨鹿”之意。魏晉屬夫余,南北朝屬黑水部,唐屬黑水都督府,金屬上京會寧府,元屬開元路,明屬奴兒乾都司木蘭河衛,清為呼蘭城守尉轄地。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吉林將軍於松花江北借地設站,其中“佛斯和亨站”,即今木蘭縣五站。1862年(清同治元年)設定呼蘭廳後,歸呼蘭廳管轄。1905年1月29日(清光緒三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清廷批准於大小木蘭達河設定木蘭縣,同年9月1日(清光緒三十一年八月初三日)木蘭縣知縣啟用關防。初於小石河集(今石河鄉駐地)暫設行衙,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移駐索倫張口(今木蘭鎮)。隸屬呼蘭府。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呼蘭府改縣後,木蘭縣改由黑龍江省直轄。1914年6月,改隸綏蘭道。1927年1月7日,黑龍江省長公署令,將木蘭縣北部東興鎮劃出,設定東興設治局。1929年2月,撤銷道制,由黑龍江省直轄。時為二等縣。東北淪陷後,初隸黑龍江省,1934年12月劃歸濱江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初隸哈北專區,1947年8月改由松江省直轄。同年11月7日,撤銷東興縣,併入木蘭縣。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併後,隸屬黑龍江省直轄。1956年3月,隸屬綏化專區。1958年8月,改隸松花江專區。1960年5月,劃歸哈爾濱市領導。1965年6月,劃歸松花江專區管轄。 1992年,木蘭縣位於黑龍江省中部,松花江中游北岸。北以青峰嶺與慶安縣分界,東與通河縣為鄰,南與賓縣隔江相望,西與巴彥縣毗連。全縣總面積3600平方公里。全縣共轄14個鄉、鎮。1992年末全縣總人口24.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55萬人;滿、朝鮮、回、蒙古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3%。縣政府駐地木蘭鎮。 

2000年,木蘭縣轄5個鎮、9個鄉:木蘭鎮、東興鎮、大貴鎮、柳河鎮、利東鎮、吉興鄉、滿天鄉、龍江鄉、新民鄉、石河鄉、東風鄉、建國鄉、新勝鄉、五站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5897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木蘭鎮47740柳河鎮22828利東鎮14606大貴鎮17246東興鎮27219五站鄉11761建國鄉12077吉興鄉23687石河鄉14234東風鄉8091龍江鄉12993新勝鄉9786新民鄉15718滿天鄉14117興隆林業局虛擬鎮6869

自然資源

木蘭山清水秀,土質肥沃,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全縣耕地面積 146 萬畝,綠色水稻、大豆、玉米三大作物總產量 46 萬噸;林地總面積 291 萬畝,森林蓄積量 1245 萬立方米;大小河流 32 條、水資源總量 9. 3 億立方米 ;天然礦泉水自然流淌;黑色角閃岩被譽為中華之最,總儲量為400 多萬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04年木蘭縣總人口為26.5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7.83萬人,全縣城鎮化水平為27.81%。與黑龍江省和哈爾濱地區的城鎮化平均水平差距較大。縣域平均人口密度較低,全縣人口密度為83人/km2。
2007年據木蘭縣公安局統計全縣總戶數為81348戶,共267263人;2012年為98280戶共276982人。
民族
木蘭縣以漢族為主體,2012年有少數民族人口為0.7萬,有滿族、回族、壯族、苗族、蒙古族、朝鮮族、土家族、鄂倫春族、錫伯族、達斡爾族10個少數民族。

政治體制

縣委書記:宋澤剛
代縣長:王忠勛

經濟發展

綜述

木蘭縣木蘭縣
木蘭縣經濟建設,大體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1946~1957年,是為經濟發展建立基礎時期,工農業總產值年均遞增率為2.75%。
1958~1962年期間,由於"大躍進"和"浮誇風"、"共產風"盛行,造成了生產下降,工農業總產值銳減,年均下降了5.4%。
1963~1966年期間,貫徹了1962年黨中央召開的七千人大會精神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經濟建設才有了較明顯的發展,工農業總產值年均遞增率達12.21%。
1966~1977年"文化大革命"期間,經濟建設受到了衝擊,工農業產值銳減。後期因縣內新辦了一些工廠,才使生產有所發展,工農業總產值年均遞增率為7.83%。
1978年以後,木蘭縣農村逐步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工業生產實行崗位責任制,經過調整、改革,實行開放、搞活,工農業生產開始發展,到1984年,工農業總產值年均遞增率達到5.12%。
1982年以後,各村屯發展了專業戶、重點戶和各種經濟聯合體,調整了農村內部產業結構,使縣內農村經濟逐漸向商品型經濟轉化。
2010年,木蘭縣地區生產總值為38.8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一、二、三產分別實現12.9億元、8.1億元、17.8億元,年均增長8.6%、16.8%、16.6%;全口徑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到2.18億元,年均增長21.9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22.7億元,年均增長3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1.8億元,年均增長16.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9081元,年均增長12.9%;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177元,年均增長13.7%。

第一產業

木蘭縣是黑龍江省糧、林綜合產區之一。
解放前,農業技術落後,只靠簡單的傳統農具和有限的水利設施從事農業生產,木蘭縣糧食平均畝產不到百斤。解放後,各社隊村屯,普遍推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4年,木蘭縣農業總產值9348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1.1%,比1949年增長了3.24倍。由於注重發展水田,興辦了"五小"工程,整頓了以香磨山水庫為主的13座中、小型水庫灌溉配套工程,採用了旱育稀植和拋秧新技術,使水田面積不斷擴大,至1985年已發展到23.12萬畝,占木蘭縣總耕地面積的23.17%,水稻總產量達1.25億斤,平均畝產525斤。
2007年,木蘭縣內耕地面積146萬畝,占全縣總面積30%。大豆面積49萬畝,產量3.8萬噸;水稻面積49萬畝,產量20萬噸;玉米面積34萬畝,產量11萬噸。80%水田靠天然水自流灌溉。
2010年農業生產總值實現21.3億元,年均增長8.3%;農業增加值實現12.9億元,年均增長8.6%。戰勝罕見的自然災害,糧食總產量由7.4億斤增加到9.9億斤,連續5年實現增產增收。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完成3個土地整理項目和10項水利工程建設,田間綜合機械化作業率達到90%。畜牧業產值預計實現5.1億元,比2006年增長40.9%。兩個批次23個新農村試點村建設任務全部完成,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呈現新靚點。硬化公路通村率達100%,森林覆蓋率達50%。“惠農”政策全部足額兌現,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第二產業

木蘭縣工業興起較晚,分布也不平衡。
1905年建縣時,僅有1家工商兼營的釀酒、榨油作坊。民國後期有所發展,到東北淪陷時期,近半數作坊關門倒閉。
1946年後,縣內工業有所恢復,國營工業開始興起,生產手段逐漸由手工操作向機械化發展。至1949年,木蘭縣工業總產值達66.6萬元。之後,雖有大起大落,工業生產仍然發展很快,並由半機械化生產向機械化生產化。
至1985年,木蘭縣工業產值達4592萬元,按不變價折算,比1949年增長67.7倍。在此期間,工農業總產值比重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1949年工業產值只占工農業總產值的4.2%,1985年工業產值已占工農業總產值36%。
1978年以後,縣內貫徹了黨中央“改革、開放、搞活”的方針,加強了橫向經濟聯合,走自己工業發展的路子,因而發展速度較快,效益較好,並創出了黑龍江省有名的動物蛋白果酒--“田雞白”,還創出了炸藥、酒精爐等省優產品。
1985年,木蘭縣有18種工業門類,企業,達424家。其中,全民、集體所有制企業136家(重工業占43%,輕工業占57%),個體工業288家(重工業占1.4%,輕工業占98.6%)。
1984、1985兩年省政府授予木蘭縣為工業企業扭虧增盈先進縣。
2010年全口徑工業增加值預計實現7.97億元,年均增長17.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6億元,年均增長11%。積極向省、市申報新型工業化、科技產業化項目67個,幫助企業協調資金9300萬元。完成工業技改投資5.8億元。現代農業園區2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區實現“五通一平”,昊偉集團、達河柳編、糧食集團、金禹公司進駐園區。2010年,跟蹤洽談核電、風電等大項目21個,引進昊偉農業、天滋礦業、天隆購物、糧食深加工等域外建設項目7個,協定簽約資金11.43億元,實際到位資金7.03億元。

第三產業

2010年木蘭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1.8億元,年均增長16.9%。

社會事業

教育

2005年全縣共有各類普通中學17所、職業技術中學1所、國小校113所、幼稚園25所。2010年新建和維修校舍5萬平方米,招聘教師100名。

醫療

2005年全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2個,其中各類醫院三個,共有醫療床位467張,縣、鄉、村三級醫療網路進一步完善。2010年投入1278萬元新建和維修縣人民醫院等醫療基礎設施。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木蘭縣取名於木蘭境內之木蘭達河。對於木蘭之涵義,《黑龍江志稿·地理志》云:木蘭,蒙古語,江也;答,滿語源也。《呼蘭府志》卷一載:木蘭達為索倫語“阿穆塔哈”之譯音,謂打牲也。另說:木蘭,滿語圍場也,或哨鹿之意。“索倫”是黑龍江少數民族的總稱,不是一個民族,而黑龍江又是女真人的發祥地。所以索倫語亦應理解為滿語。即滿語謂哨鹿日木蘭,圍場為哨鹿之所,故以得名。
民國20年(1931年)版《今縣釋名》中載:“滿語謂哨鹿為木蘭,故名圍場為木蘭。哨鹿者,虞人效鹿鳴以致鹿也”。木蘭達河中游一帶歷史上稱為花鹿鹼場,也與此意相合。

宗教信仰

歷史上較有影響的寺院有龍泉寺、香集寺、慈航寺、地藏寺等。1985年,木蘭鎮內有1名老尼姑設定了觀音堂,發展了20餘名信徒進行佛教活動。
民國初期,基督教傳入木蘭、東興兩縣。教會合一,至1945年,全縣有教堂5處,信徒81名,分布在木蘭鎮、新民、東興鎮一帶。1945年均停止活動。
民國14年(1925年),伊斯蘭教傳入東興縣。1932年(偽滿大同元年),伊斯蘭教隨著回民的遷入傳入木蘭縣。無教務組織,亦無禮拜堂,只在宰殺牲禮時請主持參加。木蘭縣伊斯蘭教民以東興滇為最多。

飲食文化

木蘭縣內大部分居民喜米食,麵食次之。舊時貧困人家米食多為小米、玉米粒子,高粱米。麵食多為玉米面,高粱面、蕎麥麵。偽滿時期有的貧困人家吃橡子面、糠麩和山野菜,只有來客、逢年過節問或吃點大米,白面。現時,多數人家以大米、白面為主食,為圖新鮮,有時也吃點玉米餷子或其它雜糧。
居民喜吃菠菜、韭菜、小白菜、生菜,夏秋吃黃瓜、豆角、西紅柿、茄子、辣椒、角瓜、窩瓜等。冬儲大白菜、蘿蔔、土豆,醃製酸菜、大醬、糖面醬。蔥、蒜則常年不斷。此外,還有雞,魚、肉、蛋和豆製品。漢、滿族喜食豬、羊、牛肉,回族只食牛、羊肉。朝鮮族則喜食狗肉。

禁忌

蓋房
閏年忌蓋房。房山忌扒門。翻蓋房屋忌把滴水檐蓋在新屋中。蓋廂房的檁子忌沖正房。
入山
入山幹活采參,忌坐樹墩(為山神爺,老虎所坐)。忌提虎字,只能稱山神。挖參忌說“多少”、“挖不著”。
行船
船上忌說“翻”,只能說“滑”。帆船說成風船。上船忌坐船頭(船頭為船把頭腦袋),忌坐船舷。船上吃飯忌把筷子橫放在碗上(意防船打橫)。
喪葬
死者葬衣忌用緞製品、毛織晶及領、扣、帶等物。緞子與斷子諧音,毛織品為禽獸身上披毛,領子、扣子、帶子,皆有子音。死者入殮為入陰,忌光。未嫁之女忌裝有底棺材。喪主3年內春節忌貼紅紙春聯,子女忌穿紅、綠衣服,以示服孝。
朝鮮族參加婚禮忌同日再參加喪禮,反之亦然。
婚嫁
姐夫忌送小姨出閣。女子結婚頭一年的正月十五忌看娘家燈。
節日
正月初二到二月二,婦女忌針線(以防頭痛)。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忌洗腳(防臭大醬)。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忌掃院子(破財)(),忌煮生米(生性)。

名優特產

蘭縣野生可食植物資源豐富,山野菜類有猴腿、柳蒿芽、剌嫩芽、蕨菜等30種;食用菌類有黑木耳、榛蘑、松樹蘑、猴頭等十餘種;堅果類有山核桃、松籽、榛子等。
其他特產香磨山鰱魚、白松大馬哈魚、三鮮鹿茸羹、木蘭大豆、香磨山大米、哈埠龍菜、木蘭刺五加、木蘭五味子、達河柳製品、藍藝地毯。

旅遊資源

木蘭縣雞冠山
木蘭南傍松花江水秀天高,北依興安嶺林海蒼茫,形成獨特的“四區六點一線”旅遊資源新格局。 香磨山景區 ,青山環碧水,古剎伴林幽; 蒙古山景區 ,奇峰峭峙立,怪石欲襲人; 雞冠山景區 ,睡佛千載不思醒,只緣水秀山蔥蘢; 金蘭公園景區 ,柳綠花紅橋台立,松江北岸第一園蒙古山風電場景區 ,綠色能源風變電,躍上蔥蘢四百鏇。已經開工建設的“松江詩堤”將成為全國獨一無二的黑土、黑水文化的露天博物館,成為松花江黃金水道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雞冠山
雞冠山(又稱佛期享山)景區,位於木蘭縣建國鄉境內,距縣城35公里,景區由大雞冠砬子、小雞冠砬子、片砬子、轉山子四座主要山峰組成,總面積30平方公里。景區以山險石奇著稱,呈原始森林狀態,山峰一改北方山巒綿延起伏的地勢,山脊如刀削斧砍一般,形成一個個被當地人稱為“砬子”的石峰。山上奇峰險峻,怪石嶙峋,古木參天,一個個變化多端的砬子,石形怪異,線條變化複雜,具有象形的特點,身臨其境,無不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1997年,省、市旅遊部門領導和專家多次來雞冠山進行實地踏察,給雞冠山以“小山有大山之勢,北山有南山之秀”的極高評價。

1、大雞冠山。海拔595米,森林茂密、植被豐富、岩石險峻、野生動物繁多,是景區中地勢最為險峻的山峰。歷史上,這裡曾是土匪和綠林好漢的藏身之所,留下了許多傳奇和故事。主要景點有:將軍峰、南石門、松神、飛來石、石洞、靈芝石、熊石、雙乳峰。

2、小雞冠峰。海拔458米,山峰清秀多姿,植被豐富。主要景點:石海,面積共約4萬平方米;拳石;興安杜鵑,有大約10000平方米的杜鵑樹。此外還有石柱、夫妻會石、木魚石、諸葛亮石等景點。

3、片砬子山。整個景區景點最集中的景區,山峰造型獨特,線條複雜,極具象形特點,最能代表雞冠山特色。主要景點有:城牆、一景三看、南塔、北塔、神仙椅、樹吻石、一線天、鱷魚石。

4、轉山子。是一處保存非常完好的抗聯遺址。據史料記載,抗日戰爭時期,張甲洲部隊曾與日本軍隊在此進行了三天激戰。

白楊木水庫
位於木蘭縣建國鄉北興隆林業局施業區內,距縣城26公里,林地面積2000公頃,流域面積442平方公里,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81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積的63.5%。水庫規模為中型水庫,大壩高15.8米,壩長800米,壩頂寬6米,設路燈柱20個,壩頂有通車功能,起閉塔為仿古建築風格,整體工程氣勢宏偉壯觀。白楊木景區憑藉特有的自然景觀和便利的交通,建成後風景獨特,優美宜人。發展旅遊業不僅前景可觀,而且將帶動地方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使旅遊經濟真正發展成縣域的支柱經濟.

香磨山
香磨山景區位於木蘭縣東興鎮境內,距縣城65公里。景區以香磨山、香磨山水庫、慈航寺和禪淨寺為主體,集山水風光游、宗教游、生態游為一體的多功能旅遊度假區。

1、香磨山水庫。香磨山水庫始建於1958年,位於木蘭達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積388平方公里,設計總庫容9700萬立方米,發電裝機容量500千瓦,是一座以防洪、灌溉、養魚、發電、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國家級中型水庫。

2、慈航古寺。慈航寺於1994年6月開工建設,總投資1200萬元,占地面積7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近5000平方米,於2000年8月12日(農曆七月十三)開光,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山門殿、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供奉著如來佛祖、彌勒佛、四大天王、兩大金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十八羅漢等銅佛像,佛像高2.8--6米,重1--4噸,堪稱省內銅佛之最。此外,寺院建築還有鐘樓、鼓樓、齋堂、寮房、東西配殿等。

3、禪淨寺。禪淨寺前身為慈航古寺,始建於1919年,1993年6月更名為禪淨寺。寺院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15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天王殿、鐘鼓樓、寮房和山門等。

4、何小鬼塔遺址。何小鬼塔位於慈航寺西北約800米的土腰山坡上,現存1.5米高的石柱6根,其中兩根上端雕刻石獅,並刻有“祖德千秋遠,宗功百世長”的碑文。據考證,何小鬼塔為何姓地主祖墳所在地,何姓地主死後,其子遵遺囑葬之於土腰山,並建起12米高玲瓏精緻的何小鬼塔,文革期間,何小鬼塔難逃浩劫,毀於造反派之手。此外,香磨山景區的主要旅遊資源還有興隆林業局2000年新建的森林小火車旅遊專線、野生動物養殖場和香磨山傳說大型壁畫等。

駱駝峰
駱駝峰景區位於木蘭縣龍江鄉西部、石河鄉北部,西與巴彥龍泉鎮毗鄰,距縣城55公里。主峰海撥540米,東西兩峰相距1000餘米,因遠望如駱駝背上的駝峰而得名。山中風景四季各異,其古樸典雅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各具特色。黑龍江省林業廳1993年正式立項,在此建立森林公園。

1、月台石院。始建於1940年7月,據史料記載,抗日戰爭時期,為抗聯傳遞訊息,傳送給養。現在石院遺址的石壁上的“月台石院,萬古流芳”石刻,為抗日聯軍所刻。

2、臥虎石。長約5米,寬約1.5米,高約1米,似一條猛虎橫臥在山中。此外還有萬泉溪、觀海崖、懸羊壁、甘露泉等景觀。

木蘭縣蒙古山
蒙古山
蒙古山景區位於木蘭縣龍江、新勝鄉境內,距縣城35公里,主峰海拔668米,面積75平方公里。蒙古山山險林幽,風光秀美,國家於1999年立項,在此建成東北三省內最大的風力發電場。目前,一期工程直徑為60米的荷蘭古堡式大風車20架已建成並投入使用。

1、蒙古爾王山寨。該古城遺址位於蒙古山南部一個較孤立而又平坦的山丘之上。古城因所處山峰而得名,又稱“蒙古爾山寨”。古城呈不規則圓形,周長1180米,城垣為掘土堆築,內有塹壕,城垣高約1--2米。城門一處在正南,寬約4米,外有重城一道,長約40米。距城門約80米處,又依山勢加築城垣一道,長約100米。上寬約1米,下寬約3米,古城西、北、東部地勢較高,中南部較低,整個古城呈簸箕形。城內有半地穴式房址100餘座,另有一處寮址。此城應建於1092年前,為遼代明代的四朝古城。98年6月9日“黑龍江考古千里行”一行四十多人來此實地考察,一致認為“蒙古爾王山寨”極具開發價值。具初步預算,投入26萬元即可恢復古城地貌,那時古城一定成為與風車山莊相呼應的我縣最重要的旅遊線路之一。

2、老冰湖。位於蒙古山的北坡,面積約100平方米,由山中的清溪匯聚而成,冬季冰層重疊,下面流水潺潺,景象特別壯觀。

木蘭縣金蘭公園
木蘭城
木蘭縣城是全國文明城鎮示範點,全省城市建設規劃先進縣。
1、博物館。木蘭縣博物館始建於1997年,館舍面積1100平方米,展廳分沿革、資源、現代成就、藝術作品四個部分,有沙盤、景觀9處,展品3828件,其中照片、圖表500張,文物展品1000餘件,國家三級以上文物40件。每年接待觀眾及海外遊客約4萬人次。1999年在全省博物館展覽年評比中,木蘭博物館自然資源陳列被評為全省十大優秀陳列。目前該館不僅成為一個主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也是展示我縣旅遊業對外的一個重要視窗。

2、仿古步行街。仿古步行街始建於1998年,步行街總長500延長米,仿古建築18棟,仿古立面裝修改造樓房4棟,步行街統一安裝了屋檐懸掛燈、樓房造型燈、牌匾裝飾燈,門前瀑布燈、街道仿古燈,並在仿古街開闢燈光夜市,定期安排形式多樣的文藝演出。仿古街是我縣集夜市、休閒、觀光為一體的最熱鬧繁華的商業街。

3、金蘭公園。始建於1994年,後經三期建設改造,東西延伸擴展到1100延長米,總占地面積達4.16公頃,綠化面積達2萬平方米,鋪彩磚面積達2.2萬平方米,園內設有一座石橋和一座鐵橋、法國艾菲爾鐵塔縮影及一些工藝雕塑品。是娛樂、晨練和休閒的最佳場所。被譽為“松花北岸第一園”。

城市建設

木蘭縣木蘭縣
木蘭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近年來,投資 9.6 億元進行城市建設,一座園林式、開放型、現代化的小城鎮已初具規模。木蘭先後被授予全國文明小城鎮示範點、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 50 個農業生態縣之一、全國生態環境建設示範縣、國家商品糧生產基礎縣、國家綠色優質水稻生產基地。
木蘭將著力打造成外來投資者:“ 開發成本的窪地、政府服務的高地、利益雙贏的福地 ”。並本著“ 以誠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 ”,廣泛開展對外經濟技術的交流與合作,以其豐富的資源、優惠的政策、良好的環境、全程的服務誠邀國內外有識之士來木蘭投資創業,共謀發展。

交通運輸

木蘭縣城距省會城市哈爾濱128公里。水、陸運輸便捷通暢,已融入哈爾濱1小時經濟圈。哈肇公路硬化升級工程明年10月竣工通車,東西貫穿全境,西接哈爾濱,東連俄羅斯;已硬化升級竣工通車的木慶公路和504公路,縱貫南北,北連慶安縣,南接哈同公路;松花江流經全境74.4公里,水路運輸經濟便捷。 木蘭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榮譽

全國文明小城鎮示範點
全國文化先進縣
全國農業生態縣
全國生態環境建設示範縣
國家商品糧生產基礎縣
國家綠色優質水稻生產基地

黑龍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地區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哈爾濱市松北區 |道里區 | 南崗區 | 平房區 | 香坊區 | 道外區 |呼蘭區 | 阿城區| 雙城市 | 尚志市| 五常市 | 賓縣 | 方正縣 |通河縣 | 巴彥縣 |延壽縣 | 木蘭縣 |依蘭縣
齊齊哈爾市龍沙區 |昂昂溪區 |鐵鋒區 | 建華區 | 富拉爾基區 | 碾子山區 | 梅里斯達斡爾族區 | 訥河市 |富裕縣 | 拜泉縣 | 甘南縣 | 依安縣 | 克山縣 | 泰來縣 | 克東縣 | 龍江縣
鶴崗市興山區 | 工農區 | 南山區 | 興安區 | 向陽區 | 東山區 | 蘿北縣| 綏濱縣
雙鴨山市尖山區 |嶺東區| 四方台區 | 寶山區 | 集賢縣 | 寶清縣 | 友誼縣 | 饒河縣
雞西市雞冠區 |恆山區 | 城子河區 | 滴道區 | 梨樹區 | 麻山區 | 密山市 |虎林市 | 雞東縣
大慶市薩爾圖區 |紅崗區 | 龍鳳區 | 讓胡路區 | 大同區 | 林甸縣 |肇州縣 |肇源縣 |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伊春市伊春區 | 帶嶺區 |南岔區 | 金山屯區 | 西林區 | 美溪區 | 烏馬河區 | 翠巒區 | 友好區| 上甘嶺區 | 五營區 | 紅星區 | 新青區 | 湯旺河區 | 烏伊嶺區| 鐵力市| 嘉蔭縣
牡丹江市愛民區 | 東安區 | 陽明區 |西安區 | 綏芬河市 | 寧安市 | 海林市 | 穆稜市 |林口縣 | 東寧縣
佳木斯市前進區| 向陽區 |東風區 | 郊區佳木斯市) | 同江市 |富錦市 | 樺川縣 | 撫遠縣 | 樺南縣 | 湯原縣
七台河市桃山區 | 新興區 | 茄子河區 | 勃利縣
黑河市愛輝區 | 北安市 | 五大連池市 | 遜克縣 | 嫩江縣 | 孫吳縣
綏化市北林區 |安達市 | 肇東市 | 海倫市 | 綏稜縣 | 蘭西縣 | 明水縣 | 青岡縣| 慶安縣 | 望奎縣
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 | 塔河縣 | 漠河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