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縣

塔河縣

塔河縣是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下轄縣,位於黑龍江省北部、伊勒呼里山北麓,是中國最北部的兩個縣份之一,東鄰呼瑪縣,西接漠河縣,南靠新林區、呼中區,北以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為界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線長173千米。 幅員面積14420平方公里,轄4個鎮、3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總人口92473人(2010年),2014年,塔河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1.5億元。 塔河縣是中國重要林木生產基地,全縣以森工採運業為主。加漠公路、塔呼公路、富西鐵路、塔韓鐵路貫穿境內。有原始森林、中俄界江、黃金故道、塔河十八站古人類遺址等旅遊資源。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塔河縣的縣名源於其駐地塔河鎮的鎮名。塔河鎮所在地原名“小固其固”,是鄂倫春語,為“水草豐盛的地方”之意,也有譯作“多塔頭的地方”。1954年,林業部在森林經營調查時,因此地為塔哈爾河入呼瑪河口,故名為塔河口,後演化為“塔河”。

建制沿革

塔河縣 塔河縣

塔河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早在舊石器晚期就有人類在這裡活動。

商周以前為肅慎部。

兩漢三國為東胡屬烏桓。

晉屬挹婁北境。

後魏北齊為豆莫婁。

隋唐五代遼金屬室韋地。

元為斡赤斤分地,後屬開元路。

明屬奴兒乾都司塔哈衛。

清為“索倫”部遊獵之地,為璦琿副都統轄地,地置呼瑪、漠河廳,隸屬璦琿兵備道。

民國時期為漠河、鷗浦兩縣所轄。

東北解放後屬呼瑪縣。1960年8月,黑龍江省人民委員會批准,設立塔河鎮。1964年8月,國務院批准,設立大興安嶺特區,下設松嶺、新林、呼中、塔河4個區,為縣級單位,實行“政企合一”體制(縣政府與林業局合署)。塔河區人民委員會駐塔河鎮。1981年5月14日,國務院批准,將塔河區和呼瑪縣中部的開庫康、依西肯、十八站3個公社合併,設定塔河縣,實行“政企合一”體制,縣政府駐地塔河鎮。隸屬大興安嶺地區管轄。

行政區劃

2012年,塔河縣轄4個鎮、3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塔河鎮、瓦拉乾鎮、盤古鎮、古驛鎮、十八站鄂倫春族鄉、依西肯鄉、開庫康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塔河縣是中國最北部的兩個縣份 之一,屬大興安嶺地區,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地處東經123°—125°,北緯52°—53°,西與漠河縣相鄰,南與新林區、呼中區接壤,東與呼瑪縣毗鄰,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相望。邊境線長173千米,幅員面積為14420平方千米,位於大興安嶺地區的中心地帶。

地形地貌

塔河縣境內地勢呈 中高、兩側低,西高東低的地勢。境內山巒起伏,群山疊嶂,白卡魯山綿延在漠河、塔河、呼中交匯之處,海拔1397米。西羅爾奇山嶺橫貫中部,蒙克山為其主峰,海拔937米。境內地形複雜, 分布著不同的土壤,以森林和草甸土為主。

氣候條件

塔河縣自然風光 塔河縣自然風光

塔河縣地處北溫帶,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 由於受大陸和海洋高、低及季風交替的影響,氣候變化顯著,冬季漫長乾燥而寒冷,夏季短暫而濕熱,春季多大風而少雨,秋季降急劇,霜凍來的早,塔河縣年平均氣溫-2.4℃,氣溫最大年較差47.2℃,極端最高氣溫37.2℃(1992年),極端最低溫度-45.8℃(1980年),平均無霜期98天,年平均降水量463.2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日照時數2015~2865小時,10℃有效積溫1276℃~1969℃。

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

塔河縣森林覆蓋率為81%;蓄積量5340萬立方米,其中成過熟林蓄積為488萬立方米,主要樹種有樟子松、落葉松、白樺、楊樹等10餘種,截止2006年末,塔河縣已累計為國家生產木材2000萬立方米,其中商品材1700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塔河縣的礦藏主要有 岩金、砂金、黃銅、磁鐵、麥飯石、膨潤土、礦泉水等20餘種。古蓮河、十八站兩地有煤炭儲量1.6億噸,年產量114萬噸。

水資源

界江神龍——龍頭山景區 界江神龍——龍頭山景區

塔河縣境內有大小 河流240多條,河流總長度4654千米;年徑流量230.4億立方米。均屬黑龍江水系。呼瑪河流經境內150千米,盤古河是境內最長的一條河流,全長220千米。水資源充沛,河網密布、水量充足。

生物資源

動植物種類繁多,飛龍、雪兔、駝鹿、黑熊、猴頭、木耳、蘑菇、都柿、亞格達、黃芪、貝母、黨參、中國北極藍莓等;冷水魚類有鯉魚、哲羅、細鱗魚、大馬哈魚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塔河縣總人口93194人 ,其中:塔柯鎮48466人,銹峰鎮2856人,瓦拉乾鎮3698人,盤古鎮9080人,十八站鄉4376人,依西肯鄉1793人,開庫康鄉1553人,十八站林業局21372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塔河縣總人口92473人,其中:十八站林業局21219人。

民族

2000年,塔河縣有漢、滿、回、蒙古、藏、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苗、彝、壯、布依、朝鮮、俄羅斯、錫伯等15個民族,以漢族為主體。

經濟概況

綜述

2014年,塔河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1.5億元,比2013年增長1.9%。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1.97億元,比2013年增長4.2%;非公經濟增加值、稅金分別實現7.31億元、1.05億元,分別比2013年增長15.5%、39.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7.47億元,比2013年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8895元,比2013年增長23.3%;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0060元,比2013年增長19.9%。

第一產業

塔河縣小麥 塔河縣小麥

全縣有耕地5340公頃,可供開發土地0.8萬公頃。農作物以小麥、大豆為主。1997年,糧食總產達到1.1萬噸,實現農業產值5879萬元,大牲畜存欄4111頭(匹),生豬存欄1萬頭。

2013年塔河縣還完成林下養殖牛、羊、兔、雞、鵝等18萬頭(只),完成五味子、赤芍、黃芪等北藥種植1.5萬多畝,完成各類苗木培育1800多萬株。2013年,塔河縣綠色食品產業實現產值3.763億元,林下經濟五大產業實現產值4.384億元。

第二產業

塔河縣是中國重要林木生產基地,全縣以森工採運業為主,林產工業、多種經營、鄉鎮企業、地方工業及個體私營經濟先後起步,逐步形成了以木材生產為龍頭,以木材加工、林產化工、機械修造、礦業開發、農產品加工為重點,建材生產、野生漿果加工、食品、服裝及電子、印刷等多種產業協調發展的經濟新格局。1997年有工業企業48家,在原木、鋸材、刨花板、箱板紙、紅磚、鍋爐、電子門鈴、服裝、醬油、糕點、糖果、礦泉水等近百種產品中,出口創匯產品7種,其中都柿果汁和拼木菜墩,曾在廣州新產品交易會上獲得銀獎,特種層積板的生產填補了中國國內木產品市場的空白。

2014年,塔河工業園區已入駐企業15戶,計畫總投資11.07億元,到位資金6億元,累計實現產值14.3億元,上繳稅收4889.53萬元,創造利潤6912.38萬元,安置下崗再就業人員1000餘人。

商貿

塔河夜色 塔河夜色

1997年,全縣有商業零售網點146個,從業人員4000多人,全社會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2.2億元。全縣首家大型封閉市場---大世界市場已跨入“省級文明市場標兵”行列。

2014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0.8億元,增長9.36%; 塔河縣創新思維理念,拓寬市場銷售渠道,學習浙江義烏電子國際商貿城經驗,發展以網路直銷為主的電子商貿物流,建設大興安嶺特產購銷電子城,打破綠色食品、鄂族特色文化產品銷售瓶頸,逐步把塔河打造成為立足大興安嶺、輻射全省乃至全國的商貿物流集散基地。

社會事業

教育

1997年,全縣有中國小校25所,在校學生1萬人。

塔河縣第二中學 塔河縣第二中學

2014年,有塔河縣職業技術學校、塔河縣一中、塔河縣二中、塔河縣三中、塔河縣四中、塔河縣五中、蒙克山林場學校、瓦拉乾學校、十八站鄂鄉中心學校等學校。

文化

塔河縣有廣播電台、電視台、有線電視台各一座,廣播站17個,電視轉播台13個,電視覆蓋率達90%。全縣有圖書館(室)7個;建縣以來已有127項文藝作品獲獎。有集健身、娛樂於一體的人民廣場1處,青少年業餘體校1所。

醫療

塔河縣人民醫院 塔河縣人民醫院

塔河縣共有衛生院(所)20個,醫務人員475名,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3%。 2013年塔河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了100%,全縣參保人數達到了4351人;已經完成了3個鄉衛生院的標準化建設,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500餘萬元,用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及基層醫療機構設備更新;去年,投入20萬元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房屋進行了修繕,進一步改善了就醫環境。

電力

塔河縣電力採用國網供電,塔河熱電廠總裝機容量24兆瓦,機組年利用小時約4960小時,年發電量近1.2億千瓦時,工業園區建成變電所1座,園區內可提供11萬千伏的輸變電線路。

交通

綜述

塔河縣地圖 塔河縣地圖

塔河縣位於黑龍江省北部、大興安嶺地區中部,伊勒呼里山北麓,東距十八站林業局60公里、韓家園林業局120公里、呼瑪縣210公里,南靠新林區100公里、呼中區130公里,西接阿木爾林業局170公里、圖強林業局220公里、漠河縣240公里。公路、鐵路交通暢通,是名副其實的鐵路和公路交通樞紐,是大興安嶺地區輻射半徑最大、運輸半徑最小的中心腹部城市 。

鐵路

嫩林鐵路、塔韓鐵路兩條鐵路在塔河交匯貫通,境內總長206公里,設有塔河站現為三等站,其中嫩林鐵路線自南向西北經塔河、繡峰、瓦拉乾、盤古4鎮進入漠河縣境內。

公路

塔河縣境內公路共200餘條,全長3130公里。加漠公路、 黑漠公路、呼塔公路縱橫交錯,交通十分便利。

風景名勝

塔河縣旅遊有原始森林、 中俄界江、黃金故道、十八站古人類遺址等旅遊資源,大都保留了未經雕飾的原始風貌。十八站鄂倫春民族鄉居住著中國最後一個下山定居的民族。塔河縣以鄂倫春族風情一條街為軸心,建設藝術長廊、民俗博物館等景點,將十八站鄉建設成為“鄂倫春民族文化村寨”。在塔河建設呼瑪河流域文化博物館。

主要景點一覽表
塔河十八站古人類遺址 塔河十八站古人類遺址1975年8月初,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古人類研究所東北隊在塔河縣十八站鄉西南1.5千米呼瑪河左岸18米高的二級階地上,發現舊石器線索。1976年春,考古隊再 次來到十八站,除在原址挖掘外,又在十八站以西3.5千米和東南5千米的紅旗大橋附近發現兩處遺址,這裡出土的刮削器、尖狀器、石葉、石片和石核等1070件,地質年代屬於更新世晚期,距今約一萬二千年前。出土的這批石器,在器形、風格、大小等方面,與北京周口店及河北陽原虎頭梁遺址出土的石器頗相近似。1981年1月27日十八站舊石器文化遺址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6月,在三個遺址處分別立碑。
十八站古遺址 十八站古遺址
高山、森林景觀 塔河縣境內超過1000米海拔的山峰多達34座, 其中大白山(白卡魯山)海拔1396.7米,扎林庫爾山(方山)海拔1352.6米、西羅奇山嶺(鄂倫春語最高之意)主峰海拔1001米等山脈。除森林資源外,還生長著600多種綠色植物,其中包括都杮、紅豆等天然野生漿果,興安靈芝,黃芪等珍貴藥材,味道鮮美的野生猴頭蘑、樺樹蘑、油蘑等食用菌遍布嶺上。不但動植物豐富,而且仍然保持著大興安嶺北坡原始森林的自然生態環境,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寒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夏季日照時間長,是避暑、度假的旅遊勝地。
扎林庫爾山省級森林公園 扎林庫爾山省級森林公園
呼瑪河 呼瑪河自然保護區已被批准為黑 龍江省級自然保護區,鄂倫春語“鹿經常活動的地方”、達爾語“高山峽谷不見日光的急流”之意,塔河縣境內長150千米,清澈、潔淨、無污染,河面平均寬190米,水深1.2米,適合開展漂流、垂釣等活動。遊客可乘坐專用漂流船順流而下。
呼瑪河 呼瑪河
棲霞山植物園 棲霞山植物園占地9.2萬平方米,為培育森林植物,保護棲霞山風景林,為全縣人民提供一個優美的娛樂場所而興建的集娛樂、休閒、科研為一體的大型森林植物園。園內有花崗岩園雕,紅沙石壁畫牆,反映了古老鄂倫春民園內設有六幅浮雕,刻記著華夏樂土、挺進林海、黃金時節、消除火魔、生態林業、和諧社區。整個植物園森林植被7萬立方米,園內設定高照燈、景觀燈、草坪燈135組,修建了松濤閣、望城亭等古建築,入園鋪設了防木踏步台階。該園的建成,使塔河形成東有公園、中有天祥、仁合廣場,西有森林植物園。
界江
黑龍江在塔河縣境內全 長173千米,兩岸山水相映,景色迷人,特別是開庫康至依西肯江段,曲折多變,河寬400~500米,汛期可達3000多米。此段有車地營子、開庫康、王八灣三處險灘,水淺流急。在航道509千米至575千米之間,兩岸還有奇特的自然景觀如大小佛指山、大小龜背石、白石山、麻將山、犴鼻石等,景色頗為壯觀。
界江 界江
古驛站 古驛站1686年4月(康熙二十四年) ,當璦琿官兵準備進剿雅克薩時,為了迅速奏報軍情,康熙命理藩院侍郎明愛率人開設墨爾根(今嫩江)至雅克薩(今漠河縣興安鄉古城島對岸)之間的驛道。自墨爾根起至雅克薩依次設25個驛站,負責傳遞軍情。塔河縣境內有6個站:十八站(潭寶山站)、十九站(依沙溪站)、二十站(依西肯站)、二十一站(卜拉格站、正路站)、二十二站(斡路站)、二十三站(盤古站、今沿江)。現十八站、十九站、二十二站、二十三站(沿江)形成村落,其餘荒廢。塔河永安中心苗圃:1968年3月成立,逐漸擴建至1992年末,施業面積1100畝,年育成苗5000萬株,適量向其他縣區局提供種苗。是一個園林景觀景點。
古驛站路線圖 古驛站路線圖

民俗文化

民俗

髮型

大興安嶺開發初期,塔河縣的男人冬季留長髮,大鬢角,夏季剃光頭或平頭,也有留分頭、背頭的。女人四季均留短髮,單雙長辮。70年代末期,頭型變化較大,部分男人由分頭、背頭到大鬢角長發;女人小分頭、披肩發以及各式剪、燙、染髮開始大量出現。

衣著

鄂族風情 鄂族風情

20世紀50-60年代,塔河境內人煙稀少,冬春季氣候寒冷,禦寒衣服不分男女均穿棉襖、棉褲加外罩和皮大衣,頭戴皮帽,腳穿棉膠鞋套氈襪或大頭鞋。夏秋季穿便服、中山裝以及各式夾克。顏色一般以藍、黑色為主。在“文化大革命”中,草綠軍裝盛行,仿製的軍帽、軍裝、軍用鞋、腰帶、背包占領櫃檯、市場。“文化大革命”後期盛行灰色服裝,以“的卡”布料為主,服裝款式也很單調。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西裝、港式服裝以及筒褲、牛仔褲、體形褲、羽絨服、羊毛衫、皮夾克衫、長短毛呢大衣、各式女裙、女服流行,質地由棉布,化纖發展到絲綢、呢絨、毛料和一些進口面料。禦寒冬裝一般內穿毛衣、羊毛衫,套西服、中山裝、便裝,外穿呢子大衣、羽絨服或皮夾克等。1990年,隨著黑河口岸的開通,本地流行蘇聯大衣,以藍狐、銀狐領,純毛面料頗多。男帽由狗皮、兔皮帽發展到羊剪絨,水、旱獺帽等,鞋由膠鞋、布鞋、翻毛皮鞋發展到各式男女全年皮鞋、雪地鞋。進入90年代,各種名牌鞋流行,主要有女工的查理王、達夫呢,男式有老人頭、三A等,各種鞋的樣式逐年更新鞋跟的高低從80年代初開始流行女式高跟鞋延續至今,男青年中流行男式半高跟鞋,到90年代初,半高跟鞋不再流行,又流行平跟鞋。

飾品

文化大革命期間,男式老少均佩戴毛主席像章。20世紀80年代以前,女人主要佩戴髮夾、發卡,多數為年輕人,也有少數老年人佩戴長期保持簪子,頭飾品種比較少。20世紀80年代後,頭飾的樣式和品種逐漸增多,主要有髮夾、發卡、頭花、發球、發套、髮帶等。各種年齡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不同的樣式顏色佩戴,佩戴胸飾的主要是女人,有胸針、胸花,配帶者不普遍。金銀首飾只有少數人佩戴。1984年以後,金銀首飾開始流行,金戒指、金耳環、金項鍊逐步成為中青年男女不可缺少的首飾。

少數民族文化

塔河縣境內有滿、蒙、回、朝鮮、鄂倫春等15個少數民族,縣轄1個鄂倫春民族鄉、2個邊境鄉。鄂倫春族是中國22個人口較小民族之一、全省“五小民族”之一,塔河縣十八站鄉是全國最大的鄂倫春民族鄉,現有鄂倫春族人口567人。鄂倫春族特有的文化、風情、習俗和手工藝品具有原始神秘性和不可替代性。鄂倫春族特有的狩獵、飲食、服飾及薩滿文化獨具特色,極具開發潛力,而傳統樺樹皮手工藝製品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獲得國家專利,併入選世博會參展產品,鄂倫春族刺繡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名優特產

塔河縣特產有大興安嶺馬鈴薯、五香醬牛肉、樟子松、野生藍莓、猴頭蘑、木須柿子、黃蘑等。

黑龍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地區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哈爾濱市松北區 |道里區 | 南崗區 | 平房區 | 香坊區 | 道外區 |呼蘭區 | 阿城區| 雙城市 | 尚志市| 五常市 | 賓縣 | 方正縣 |通河縣 | 巴彥縣 |延壽縣 | 木蘭縣 |依蘭縣
齊齊哈爾市龍沙區 |昂昂溪區 |鐵鋒區 | 建華區 | 富拉爾基區 | 碾子山區 | 梅里斯達斡爾族區 | 訥河市 |富裕縣 | 拜泉縣 | 甘南縣 | 依安縣 | 克山縣 | 泰來縣 | 克東縣 | 龍江縣
鶴崗市興山區 | 工農區 | 南山區 | 興安區 | 向陽區 | 東山區 | 蘿北縣| 綏濱縣
雙鴨山市尖山區 |嶺東區| 四方台區 | 寶山區 | 集賢縣 | 寶清縣 | 友誼縣 | 饒河縣
雞西市雞冠區 |恆山區 | 城子河區 | 滴道區 | 梨樹區 | 麻山區 | 密山市 |虎林市 | 雞東縣
大慶市薩爾圖區 |紅崗區 | 龍鳳區 | 讓胡路區 | 大同區 | 林甸縣 |肇州縣 |肇源縣 |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伊春市伊春區 | 帶嶺區 |南岔區 | 金山屯區 | 西林區 | 美溪區 | 烏馬河區 | 翠巒區 | 友好區| 上甘嶺區 | 五營區 | 紅星區 | 新青區 | 湯旺河區 | 烏伊嶺區| 鐵力市| 嘉蔭縣
牡丹江市愛民區 | 東安區 | 陽明區 |西安區 | 綏芬河市 | 寧安市 | 海林市 | 穆稜市 |林口縣 | 東寧縣
佳木斯市前進區| 向陽區 |東風區 | 郊區佳木斯市) | 同江市 |富錦市 | 樺川縣 | 撫遠縣 | 樺南縣 | 湯原縣
七台河市桃山區 | 新興區 | 茄子河區 | 勃利縣
黑河市愛輝區 | 北安市 | 五大連池市 | 遜克縣 | 嫩江縣 | 孫吳縣
綏化市北林區 |安達市 | 肇東市 | 海倫市 | 綏稜縣 | 蘭西縣 | 明水縣 | 青岡縣| 慶安縣 | 望奎縣
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 | 塔河縣 | 漠河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