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

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

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專業從2004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武漢大學首先開設至今,經過了數年發展,已成為了一個比較成熟的專業。

基本信息

專業概念

現在國內的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專業主要有兩種內涵,一種是由武漢大學開創的(地理)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即武大模式),另一種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開設的以外太空空間信息為研究對象的技術(即西電模式)。這兩種方向雖然有相同的名字,學習的內容卻相去甚遠。以下將具體闡述。

西電模式

專業背景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中央部屬高校,直屬教育部,工信部共建,是1959年中央確定的首批20所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111計畫重點建設高校,全國56所設立研究生院的重點大學之一,中國最早的2所國防工業重點軍校之一(哈軍工、西軍電並稱),是中國電子信息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核心基地,為民族電子工業的創建和發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學校坐落於文化底蘊深厚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前身是1931年誕生於江西瑞金的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1966年轉制。

該校是國內最早設立資訊理論、信息系統工程、雷達、微波天線、電子機械、電子對抗、計算機、微電子、光電子等專業的高校之一,開闢了我國IT學科的先河,形成了鮮明的電子與信息學科特色與優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專業隸屬於“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2002-2005教育部學科評估,“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與清華大學同為91分,並列全國第一;2007-2009教育部學科評估,“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94分,僅次於清華大學,位居全國第二。

培養背景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2005年開設次本科專業,放在通信工程學院.西電的該專業是真的和太空有關係了,但由於我是武大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專業的學生,對西電的該專業仍不甚了解,但真正研究太空的空信似乎國內僅此一家了。

研究領域

本專業科研學術力量雄厚,科研經費充足,研究成果突出。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依託綜合業務網理論與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多個課題組長期從事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特別是近幾年承擔了衛星通信新體制、衛星網路與交換、衛星圖像壓縮、深空通信、嫦娥探月工程等項目的研究,取得多項科研成果,為我國的國防建設和國家信息化建設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深造領域

衛星通信、衛星導航定位技術與套用、空間信息套用工程、深空通信、測控技術、遙感圖像處理、衛星星座設計、空間信息對抗、信源編碼等。

主要課程

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線路、數字電路與系統設計、高頻電子線路、計算機語言與程式設計、軟體技術基礎、微機原理與系統設計、數位訊號處理、隨機信號分析、資訊理論基礎、編碼理論基礎、通信原理、電磁場與電磁波、計算機作業系統、數字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資料庫原理與設計、算法與數據結構、網路管理、離散數學、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網路安全理論與技術、虛擬現實與仿真、工程製圖與計算機繪圖、網路程式設計、數字圖像處理基礎、衛星通信、電子測量技術、數字測圖、GPS定位技術、多媒體技術等。

從業領域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信息和通信系統、數位化國土、數位化城市的研究設計和製造工作,也可以政府管理部門、軍事、經濟、科學研究部門從事系統管理工作,就業去向是國內IT企業、電信運營商及科研院所,同時可以選擇空間信息科學與技術和通信與信息系統為深造學科。

武大模式

培養背景

武漢大學在2004年首創此專業,掛靠於國際軟體學院。武漢大學擁有著亞洲最強、世界第三的測繪遙感專業,軟體工程方面也是國內一流。武漢大學的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實際是遙感專業與軟體工程專業的一個交叉學科。

這裡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實際應該稱為(地理)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這裡看起來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是並列關係,實際上(地理)空間信息是處理對象,數位技術是處理方法。我們要做的就是使用計算機軟體技術將巨量的空間信息轉化為易被人接受形式的信息,並通過網路等手段將信息提供給客戶(例如谷歌地圖)。

GoogleMap GoogleMap

我們主要學習的是方法,因此實際上軟體工程更接近這個專業。我們和軟體工程所學內容的差別在於我們要掌握遙感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在課程上,我們只是多了空間信息導論、空間信息移動服務等幾門專業課。也就是說,學習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基本可以讓你做軟體工程能做的所有事,也能做他們不能幹的事,實際上我們也是軟體人才。2007年廈門理工學院開設的此專業,以及2009年山東農業大學開設此專業、成都理工大學2008年開始招生的這個專業都是按照武漢大學的模式教學,學習內容基本相同。

歷史沿革

美國副總統戈爾於1998年1月21日提出了數字地球的概念之後,中國學者特別是地學界的專家認識到“數字地球”戰略將是推動我國信息化建設和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武器,並於1999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北京召開了首屆國際“數字地球”大會。

從這之後,與“數字地球”相關相似的概念層出不窮。“數字中國”、“數字省”、“數字城市”、“數位化行業”、“數位化社區”等名詞充斥報端和雜誌,成了當前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甚至許多省、市把它作為“十五”經濟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來抓。國家測繪局在2000年全國局長幹部會議上明確提出,測繪局系統今後一個時期的主要任務是構建“數字中國”的基礎框架;海南、湖南、山西、福建等省都已正式立項啟動"數字海南"、"數字湖南"、"數字山西"、"數字福建"工程,其他省區的立項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劃之中,而數字城市的立項更是如火如荼。

2000年5月13日,中國近百名市長與百名IT精英企業聚首"二十一世紀數字城市論壇",共商推動中國城市數位化進程大計。

中國建設部部長俞正聲在論壇開幕致辭時指出,所謂"數字城市"與"園林城市"、"生態城市"一樣,是對城市發展方向的一種描述,是指數位技術、信息技術、網路技術要滲透到城市生活的各個方面。建設數字城市能夠制止猖獗的違法建築,並避免制約工程招標和房地產建設中的大量弊端。

科技部官員認為,"數字城市"符合中國目前工業化和信息化並行的經濟生活現狀,在中國城市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他透露,目前正在制訂中的"十五"有關科技攻關計畫和規劃中,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數位化城市工程將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中國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進司司長宋玲說,實現城市信息化是中國城市融入全球化浪潮的首要和必要條件。中國現已制定了一套衡量信息化水平的比較體系。經過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討論通過將會發布。建設部、科技部等部委"十五"期間將啟動"數位化城市示範工程項目",國家準備在"十五"期間總計投入5億元人民幣(地方和企業配套投入40億人民幣),建立5-10個市級綜合套用和20-30個城市行業套用的城市數位化示範項目;30-40個社區和企業的數位化示範項目;2-3個跨省市的行業套用以及20-30個數據處理與系統集成的高技術企業。

與前兩年僅僅炒作"數字地球"的概念不同,"數字省"、"數字城市"則開始進入到實質性的啟動階段。為了積極有效地推進中國"數字地球"戰略的發展,本文以"數字城市"為核心討論有關的基本概念及實現策略,與之相關的"數字省"、"數位化行業"、"數位化社區"也可以此為參考。

套用領域

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是運用計算機軟體技術、通信技術,綜合研究空間信息數位化、網路化、可視化和智慧型化的工程理論與技術科學。它將空間信息的各種載體向數字載體轉換,通過網路通信技術載入到各個專業領域,支持各行業數字工程的實現,如:數字國防、數字政府、數字國土、數字規劃、數字電力、數字水利、數字公安、數字交通、數字農業等。

培養目標

是培養具有深厚軟體工程理論基礎和空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以及計算機網路技術,有一定的管理和經濟知識基礎,能運用數字工程技術對環境、人文、社會、經濟等各類信息進行數位化處理,實現網路化傳輸、可視化表達、智慧型化決策的複合型空間信息產業、技術與套用的高級專門人才。

邊馥苓

提到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就不能不說到邊馥苓教授,1988年邊教授在國內率先開創了GIS專業,2003年,又是邊教授首先在國內提出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專業的構想,並使之成為現實。現在邊教授年近70,仍奮鬥在教學一線,對學生十分關心。

邊老師及空間信息與數字工程研究中心 邊老師及空間信息與數字工程研究中心

我曾和邊教授交流過,深深的被她的熱心所感動。在大學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便是讀大師,能得到邊教授教導,真是榮幸之至。現在武大空間信息與數字工程研究中心的數位老師都是邊教授的門徒,而其它高校的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專業許多骨幹也受過邊教授的教導。邊教授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空信第一人。

學制與學位

基本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就業分析

專業前景大概是所有人最關心的了,先說武大空信的前景。我們每屆有大概80人,據老師說,每年被保送到各個名校讀研的大概有30人,而考研到武大遙感院等各處的人應該也不少。國際軟體學院的就業人中,年薪平均為6萬,也不乏10萬以上的人。可能有人要說我吹牛,這裡我來給你分析一下。

軟體行業(其實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專業培養的也該算軟體人才)最低收入一般月薪該有2500元(低等的程式設計師)而對於中等的軟體設計師,月薪該有5000,即年薪60000.現在中國大學裡培養的人才都是軟體行業的中層人才,但由於現在中國軟體人才培養結構不合理,中層人才過剩,底層和高層人才不足,很多高校培養的軟體人才都必須乾底層工作。

事實上即使是國際軟體學院這樣的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學生也大多要從底層做起。但示範性軟體學院和國內很多大公司都有合作,國際軟體學院和中軟國際、東軟集團等公司有長期合作,學生在大三、大四就可以進入大公司實習,優秀的學生有更多機會進入薪金水平較高的大公司。當然,也有四年沒學到東西的同學,年薪60000是多個年薪30000與多個年薪100000甚至200000平均得到的。這裡給你的是一個平台,發展的怎樣還看你自己。

補充說一點,武大的空信因為是從卡內基·梅隆大學引進的外語課程,第三四年學費是15000,而且學習難度也會大些,但是否划算還要各位自己估量。

其它學校的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專業,你看了該專業的發展背景就應該知道,這些專業都是為數字城市培養人才的,現階段人才主要流向是政府部門,就業應該也不會差,只是中國的數位化還需要一個過程,現在只能說前景很好,到底什麼時候真的會大熱起來,還不好說。

從業領域

畢業生可在國民經濟各行業(城市信息管理、航空航天、交通、鐵道、國防、公安、旅遊、國土資源、海洋、建築、金融、冶金、水利、電力、石油、煤炭、農業、測繪等)、政府機關、各類高新技術公司、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各類數字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或教學科研工作。 武大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將空間數據(信息)進行數位化處理。

成都理工大學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地學基礎,熟練掌握以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為代表的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的基本原理、技術與方法,能夠運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通信技術、空間信息技術,綜合研究與實施行業信息數位化、網路化、可視化和智慧型化等的高級工程技術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

英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地質學基礎、數字地球導論、信號與系統、電腦程式設計、軟體工程、數位訊號處理、電磁場與電磁波、數字工程原理和方法、資料庫原理、地理信息系統、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離散數學、測繪學、遙感概論、數字圖像處理技術、GPS技術等。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可在國民經濟各行業包括城市管理、航空航天、鐵道、交通、國防、旅遊、國土、環境、海洋、建築、金融、水利、電力、能源、農業、林業、測繪、房產、政府機關、各類高新技術公司、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各類數字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或教學科研工作。

深造方向

學生畢業後可在校攻讀“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碩士學位,可在校攻讀“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國家重點學科)碩士、博士學位,可在“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可攻讀校外地球物理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專業方向的碩士和博士學位。

相關信息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廈門理工學院

培養目標

空間信息技術專業培養具備數字行業/區域/城市、空間信息技術領域的專業知識,具有紮實軟體工程基礎、計算機網路技術等複合知識結構,掌握大型數字工程設計和管理能力,能從事該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套用、信息服務和管理等工作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福建農林大學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地理空間信息科學、資源與環境科學、現代測繪等學科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紮實的複合知識結構和實踐以及管理能力,能夠綜合運用3S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路通信等技術從事國土資源信息、資源與環境信息、行業/區域/城市信息的數位化、網路化、可視化和智慧型化管理、空間信息處理分析和技術開發等工作。能適應國民經濟相關行業、政府相關部門、空間信息技術企業的地理空間信息處理和數位技術的套用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

數字測量與地圖學、土地資源學、景觀生態學、網路通信技術、空間信息技術導論、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套用與開發、遙感影像處理與套用、GPS原理與套用、空間信息移動服務、空間信息共享技術、數字城市原理與方法、大型資料庫管理技術、土地利用調查與資料庫技術、土地規劃與資料庫技術、MATLAB套用、C語言等。

培養效果

畢業生適宜在各級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門、資源和環境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的信息中心和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公司從事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數字媒體和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衛星導航定位等領域的信息化管理、技術套用和開發等工作。

山東農業大學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空間信息科學與數字工程技術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綜合運用3S技術、計算機軟體技術、通信技術來研究空間信息的數位化、網路化、可視化和智慧型化的能力,能從事空間信息採集、處理、系統開發和各類數字工程的研究、設計、管理和教學等工作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按要求完成學業且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

主要學習數字地球導論、數字測圖技術及套用、地理信息系統開發與套用、GPS定位原理及套用、遙感技術及套用、數字攝影測量學、資料庫技術、網頁製作與網站設計、數字國土信息系統及套用、數字城市建設與管理、政務系統研發及套用、軟體工程、計算機網路與通信等。

就業方向

畢業後可在國民經濟各行業(城市信息管理、航空航天、交通、國防、公安、旅遊、國土資源、海洋、建築、金融、冶金、水利、電力、石油、煤炭、農業、測繪等)、政府機關、各類高新技術公司、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各類數字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或教學科研工作。

雲南師範大學

培養目標

本專業面向信息化時代國民經濟各行業對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創新意識,具有深厚的空間信息與數位化技術和軟體工程理論基礎,有一定的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移動網際網路知識,具備大型數字工程、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和管理能力,能夠運用空間信息與數位化技術對資源環境、人文、社會、經濟等各類信息進行數位化處理,網路化傳輸、可視化表達、智慧型化決策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具備紮實專業能力與領域知識的複合型空間信息產業、技術與套用的高級專門人才。

人才規格

基本規格:本專業方向主要涉及GIS軟體工程和空間數據集成與分析。注重培養具有空間信息科學、現代通信理論、大數據與雲計算、空間信息數位化、可視化、空間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綜合技術能力的專業人才,畢業後可繼續攻讀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碩士、博士學位,或是在國土、交通、農業、林業、海洋、氣象、國防、衛生、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企事業單位及其管理部門、科研院所從事技術研發、管理或理論研究工作。

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掌握空間信息獲取、傳輸、處理、分析、數位化與可視化技術及空間資料庫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數字工程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軟體環境和工具;

3.掌握一定的物聯網、大數據與雲計算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

4.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及收集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專業相關領域的發展動態;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實際工作能力。

5.具有空間信息的組織、存儲、分析、檢索與查詢、傳播與開發利用的基本能力;

6.具有較強的數字工程項目設計、信息系統開發和項目管理能力;

7.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培養模式

本專業套用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按照基礎知識、背景知識、專業技能、專業套用四個層次構成立體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技術和基礎知識;通過實踐教學加強學生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專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環節,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以及掌握文獻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獨立工作的能力。

專業特色

雲南師範大學與中國地質大學合作,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實踐,開展地理信息類專業教學體系的改革探索,充分整合地理信息類專業的教學資源,構建了3大通識技能(數學、外語、編程)、3大學科背景(地理、測繪、計算機)、3大核心技術(GIS、RS、GPS)、2大專業套用方向(GIS軟體工程、數據集成與分析)的3332理論、實踐和評估教學體系,培養面向地理信息產業發展需要的套用型人才。以套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提出“地理信息技術(GIS)+領域知識(X)”教學理念,提升學生對地理信息技術的實際套用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